腕關節脫位的常見幾種類型

2021-03-05 華夏影像診斷中心

[創傷機制]

手腕在背屈時腕部受重壓、高處跌落或摔倒時手掌支撐著地,暴力集中於頭月關節,致使頭月骨周圍的掌背側韌帶發生斷裂,使之產生脫位。

[臨床表現]

患側橈骨遠端隆起並有明顯壓痛,正中神經分布區有麻木感,手指呈半屈位,腕關節活動功能喪失。腕間關節脫位多伴有嚴重的軟組織撕裂傷。

[影像學表現]

一、月骨脫位
【受傷機制】 手於外撐位跌倒。
【診斷要點】 ①正位片月上骨旋轉與頭骨重疊,頭月關節、橈月關節間隙可消失;②側位片上月骨向掌側脫位為特徵性表現;③舟狀骨、頭骨與橈骨關係保持原位不變。

二、經莖突和舟狀骨的月骨脫位

【受傷機制】 手於外撐位跌倒,腕過度背伸。
【診斷要點】 ①尺骨或橈骨莖突骨折;②舟狀骨中段骨折,近端與頭骨重疊;③月骨可向尺側移位,月骨窩狀關節空虛,對向掌側;④頭骨位於月骨後方。

三、月骨周圍脫位

【受傷機制】 摔倒時手背伸、尺偏和旋前位著地,發生月骨周圍脫位。
【臨床表現】 腕部腫脹向背側突出,屈伸活動受限,局部疼痛、壓痛。
【診斷要點】 ①正位片上頭月骨重疊,關節間隙出現消失或變窄;②側位片上月骨原位不動,橈月關節正常,月骨上關節面空虛;③頭狀骨位於月骨背側緣的後上方;④舟狀骨向背側脫位;⑤可伴有橈骨背緣骨折。

四、經舟狀骨月骨周圍脫位

【受傷機制】 摔倒時手背伸、尺偏和旋前位著地,發生月骨周圍脫位。
【診斷要點】 ①舟狀骨骨折;②正位片上頭月關節間隙異常;③側位片上月骨原位不動,舟狀骨近側骨折塊和月骨與橈骨的關係正常,月骨上關節面空虛;④頭狀骨位於月骨背側緣的後上方。

五、經莖突和舟狀骨的月骨周圍脫位

【受傷機制】 跌倒時手掌著地,腕過度背伸。
【診斷要點】 ①尺、橈骨莖突骨折;②舟狀骨中段骨折,近端與頭骨重疊;③月骨可向尺側移位,月骨窩狀關節空虛;④頭骨位於月骨後方;⑤月骨和舟狀骨近端與橈骨關節可正常或向掌側半脫位。

六、三角骨月骨周圍脫位

本病的主要表現與月骨周圍脫位相似,只是三角骨與鉤骨關節間的脫位取代了三角骨與月骨關節間脫位。
【診斷要點】 ①月骨、三角骨及橈骨三者關係正常;②其餘腕骨向背側脫位。

七、舟狀骨脫位
【受傷機制】 舟狀骨有旋轉性半脫位與全脫位兩種類型,兩者受傷機制完全不同。前者系中腕關節移位時致舟狀骨近端發生旋轉性半脫位,較常見;而舟狀骨全脫位為直接暴力所致,非常罕見。
【臨床表現】 腕部症狀多較嚴重,有時可伴有神經受壓症狀。脫出的舟狀骨位於皮下,可觸及。


相關焦點

  • 腕關節脫位及X線閱片技巧,看這裡!
    腕關節脫位系由於組成腕掌關節各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對位關係,正因為腕部特殊的解剖結構,導致臨床醫師有時候會有漏診的可能。腕關節解剖腕關節解剖範圍可以分成狹義和廣義兩種概念:狹義指橈腕關節,廣義指旋前方肌遠側緣平面-腕掌關節平面,包括尺橈骨下端及8塊腕骨、掌骨基底部。
  • 圖譜--腕關節大全-解剖,骨折,脫位(值得收藏)
    與橈尺遠側關節相互作用允許腕骨沿著前臂的縱向軸線旋轉。腕骨骨折脫位可能在常規X線片被忽視。CT的多平面和體積重建可以顯示隱匿腕骨折和來說明骨折脫位的複雜性和程度。腕骨的正常解剖線圖。腕關節正位片八個腕骨和三個腕弧(Gilula弧),其被示為粉紅色(弧Ⅰ),藍色(弧II)和紅色(弧III)線。
  • 值班必備丨手及腕關節外傷常見的13種骨折
    來源:熊貓放射作者:花人青
  • 關節脫位有哪些症狀表現? 關節脫位應該如何治療?
    原標題:關節脫位有哪些症狀表現? 關節脫位應該如何治療?   如果說起關節脫位,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這是什麼,其實關節脫位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脫臼,這種情況多是因為暴力作用而導致,關節脫位會給患者的身體帶來極大的傷害和痛苦。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關節脫位有哪些臨床表現,了解一下關節脫位的治療方法。
  • 創傷性腕部軸向骨折與脫位的治療
    1例開放性大多角骨周圍伴腕關節背側軸向脫位患者因創傷性關節炎行近排腕骨摘除、腕關節融合術,腕關節活動度喪失。1例開放性大、小多角骨周圍軸向脫位患者腕部功能恢復可,不能從事原有工作;另1例開放性大多角骨周圍伴第2腕掌關節軸向脫位患者創面汙染重,皮膚軟組織狀態差,合併感染,多次手術治療後最終行前臂遠端截肢術,患者腕部功能未恢復(表1)。
  • 常見關節脫位的診療策略,都在這裡啦!
    暴力性質和作用力的方向不同,所引起的關節脫位的類型亦不相同。(二)內因先天性發育不良、體質虛弱或關節囊及其周圍的韌帶鬆弛者,較易發生脫位。治療不當,關節囊及其周圍的韌帶未能很好的修復,易發生習慣性脫位;關節本身的病變(如化膿性關節炎、關節結核),可引起病理性脫位。
  • 遠側尺橈關節脫位的治療進展
    (distal radioulnar joint, DRUJ)是連接手和前臂的重要關節,對維持手和前臂的正常旋轉功能和腕關節的穩定具有重要作用,DRUJ脫位嚴重影響前臂和腕關節正常功能。此外,DRUJ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性,按其解剖類型分為4種:平坦型、滑坡型、C型、S型[4],其中平坦型更容易發生DRUJ脫位。DRUJ脫位因創傷時暴力大小、方向不同而表現不一,輕者僅損傷DRUJ韌帶造成單純脫位。
  • 常見的關節脫位及手法整復,都在這裡了!
    凡是構成關節的骨端關節面相互之間的關係越出正常範圍,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礙者,謂之脫位。脫位多發生於活動範圍較大、活動較頻繁的關節。在全身關節中,以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及顳頜關節脫位較為常見。患者以青壯年男性為多,老人和兒童較少。兒童脫位多合併骨骺分離。骨今中外骨與骨之間的連接地方稱為關節。儘管人體關節各種各樣,但其基本結構包括關節面、關節囊、關節腔三個部分。1.
  • 骨科腕關節常見損傷: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
    TFC是一個位於尺骨遠極的三角形雙凹關節盤,其中央部分很薄,由軟骨樣纖維軟骨組成;此類型組織常見於承受壓力負荷的結構。尺橈韌帶是穩定遠端橈尺關節的主要結構,有掌側和背側兩條韌帶。這些韌帶起自橈骨遠端內側緣並附著於尺骨兩個不同部位:尺骨莖突和小窩。
  • 摔跤後手腕痛,當心是這種關節脫位
    下尺橈關節脫位除可與Colles骨折(橈骨下端骨折)、Smith骨折(前臂橈骨遠端骨折)及Galazzi骨折伴發(橈骨中、下1/3骨折伴下尺橈關節脫位)外,亦有不少病例為單發者。跌倒手撐地、腕部的扭傷或忽然提起重物,使腕關節橈偏、背屈或旋轉的應力均可造成此種損傷。
  • 必看:腕關節X線高清解剖及閱片技巧
    腕關節骨折、脫位時此角增大,此角減小見於Madelung畸形和卵巢發育不全。 B.正常為21~51。若此角度改變,提示腕骨骨折或腕關節脫位。*腕骨高度指數:d與第3掌骨長度的比值,正常範圍0.54±0.03。Nattrass腕骨高度指數為d/e,正常範圍1.57±0.05。
  • 【洪中病例】摔跤後手腕痛,當心是這種關節脫位
    臨床工作中,下尺橈關節脫位常被忽視而漏診,延誤治療,最終導致腕部疼痛、無力及前臂旋轉功能受限等嚴重後果。下尺橈關節脫位除可與Colles骨折(橈骨下端骨折)、Smith骨折(前臂橈骨遠端骨折)及Galazzi骨折伴發(橈骨中、下1/3骨折伴下尺橈關節脫位)外,亦有不少病例為單發者。跌倒手撐地、腕部的扭傷或忽然提起重物,使腕關節橈偏、背屈或旋轉的應力均可造成此種損傷。
  • 概述手部關節脫位
    1、指間關節脫位  固定後即可練習患指的屆伸功能,儘管其活動受到固定的限制,但其伸屈肌腱不會因固定而與四周組織粘連。3~4周後解除固定,即可練習患指關節的活動,如活動進度較慢、腫脹不消時,可配合藥物、理療等治療。  2、掌指關節脫位  固定2~3周後解除固定,逐漸鍛鍊掌指關節伸屈功能,若無並發骨折,功能較易恢復。對傷勢較重、功能恢復較慢者,應結合藥物、理療等治療。
  • 顳下頜關節脫位
    該症狀又被稱為「下巴脫臼」,是氣管內插管較為常見的併發症之一。該症狀多為暴力所致,好發於女性和老年人,尤其多發於習慣性脫位患者。脫位可按照脫位時間、部位分為不同類型。其臨床表現主要為閉口不能、口水外流、說話困難。長時間脫位未治療會引起併發症,加重病情。顳下頜關節脫位的治療通常採用手法復位的方式治療,及時進行治療後可治癒,不會留下後遺症。
  • 給大家介紹下手部關節脫位的診斷與治療
    在相應的脫位均有不同程度的腫脹,疼痛,局限性壓痛及畸形。常見有月骨脫位,月骨周圍脫位,掌指關節脫位,指間關節脫位等。
  • 腕關節手術入路
    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骨科 趙晶鑫腕關節是連接手與前臂的唯一關節,面積雖小卻由5塊掌骨、8塊腕骨及遠端尺橈骨等15塊骨組成,包括遠端尺橈關節、腕尺關節、腕橈關節、腕中關節、腕骨間關節及腕掌關節等多個關節。
  • 這6種關節脫位復位,你學會了麼?
    肘關節前脫位復位手法與之相反。手法復位成功後肘關節屈曲90°固定4周後行功能鍛鍊。圖7    橈骨小頭半脫位復位示意圖髖關節脫位多為直接暴力所致,常見為後脫位,偶有前脫位和中心脫位。後脫位,前脫位也可合併髖臼骨折。髖關節結構穩固,必須有強大的外力才能引起脫位。
  • 關節脫位做哪些緊急處理
    脫臼,即關節脫位,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有時關節脫位是單純的,復位後休息一段時間即可痊癒,有時則伴隨骨折,恢復起來就困難一些。在全身各種關節脫位中,以肩關節脫位最多見,在運動中防止脫臼意外發生顯得極為重要,詳細的了解脫臼才能更好保護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脫臼「習慣成自然」關節脫位的診斷較為容易,運動損傷性脫位的共同特徵為:受傷處關節疼痛,腫脹,關節功能喪失,有時可合併血管和神經損傷。
  • 什麼是關節脫位?關節脫位有什麼體徵?
    關節脫位是指關節脫離了原有的解剖位置,從而出現了一系列的功能受損和障礙。關節脫位以後患者會出現一系列的特有體徵,臨床上比較容易辨別。關節脫位以後必須儘早就醫,促進關節功能的回覆。什麼是關節脫位?關節脫位,又稱脫臼,是指構成關節的上下兩個骨折端發生錯位,大多由暴力作用引起,多見於肩、肘、手指和下頜關節。關節脫位表現為腫脹畸形、彈性固定、活動受限,還可以引起關節周圍的關節囊、韌帶、軟骨的損傷,以及關節腫脹、血腫。臨床上,根據脫位損傷的類型,可以分為先天性脫位和病理性脫位。關節脫位有什麼特有體徵?關節脫位主要包括三大體徵:1、畸形。
  • 專家介紹:何為關節脫位 分哪幾種?
    關節脫位是由於直接或間接暴力作用於關節,或關節有病理改變,使骨與骨之間相對關節面正常關係破壞,發生移位。外傷性脫位最多見,多發生於青壯年。四肢大關節中以肩、肘脫位為最常見,髖關節次之,膝、腕關節脫位則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