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關節穩定結構受到損傷,使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合關係,稱為關節脫位。
關節脫位的性體徵:關節畸形、彈性固定、功能障礙
脫位的病因
(一)外因
關節脫位多由直接或間接暴力所致,其中以間接暴力所致者為多見。如跌僕、擠壓、扭轉、衝撞、墜墮、牽拉等,當暴力達到一定程度,使構成關節的骨端越出正常範圍,就可引起關節脫位。暴力性質和作用力的方向不同,所引起的關節脫位的類型亦不相同。
(二)內因
先天性發育不良、體質虛弱或關節囊及其周圍的韌帶鬆弛者,較易發生脫位。治療不當,關節囊及其周圍的韌帶未能很好的修復,易發生習慣性脫位;關節本身的病變(如化膿性關節炎、關節結核),可引起病理性脫位。關節脫位還與關節解剖結構的特點有關,如肩關節,肱骨頭大而關節盂小而淺,加上關節活動範圍大,故容易發生脫位。
脫位的分類
(一)按脫位的原因
可分為外傷性脫位、病理性脫位和習慣性脫位。
(二)按脫位的程度
可分為部分性脫位(亦稱為半脫位)和完全性脫位。
(三)按脫位的方向
可分為前脫位、後脫位、上脫位、下脫位和中心性脫位等。
(四)按脫位後的時間
在2—3周以內者為新鮮脫位,超過2—3周仍未復位者為陳舊性脫位,多次復發的關節脫位為習慣性脫位。
(五)按脫位關節是否有創口與外界相通
可分為閉合性脫位和開放性脫位。
關節脫位的診斷,主要根據外傷史、臨床一般症狀、關節脫位特有體徵,以及X線照片檢查。
(一)一般症狀
1.疼痛與壓痛 關節脫位時,往往因為關節內、外軟組織損傷,可引起疼痛,尤其在活動時為甚,關節周圍有廣泛的壓痛。
2.腫脹 關節內、外組織損傷,形成血腫,在短時間內可出現局部腫脹。
3.功能障礙 脫位後關節正常結構破壞,關節周圍肌肉又因疼痛發生痙攣,因而出現關節功能障礙或功能喪失。
(二)特有體徵
1.畸形 脫位後,骨端關節面的位置改變,因而出現特殊的畸形。例如肩關節前脫位出現方肩畸形;肘關節後脫位出現靴樣畸形,肘三角正常關係改變;髖關節後脫位呈屈曲、縮短、內收、內旋畸形。
2.關節盂空虛 原來位於關節孟的骨端脫出,致使關節盂空虛,關節頭處於異常位置。如顳頜關節前脫位,在耳屏前方可觸及一凹陷,肩關節前下脫位,肩峰下關節盂空虛,可在喙突下、盂下或鎖骨下觸及肱骨頭。
3.彈性固定 脫位後,關節周圍的肌肉痙攣收縮,可將脫位後的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對該關節進行被動活動時,仍可輕微活動,但有彈性阻力,被動活動停止後,脫位的骨端又恢復原來的特殊位置。這種現象,稱為彈性固定。
(一)骨折
多發生於關節鄰近關節面的骨端或關節盂的邊緣,如肩關節前脫位並發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大多數在脫位整復後,骨折片亦隨之復位。
(二)血管損傷
由於遭受強大暴力,脫位骨端損傷血管,可導致肢體遠端血運障礙 。
(三)神經損傷
多為脫位骨端壓迫或牽拉所致,由於復位後解除了壓迫牽拉因素,大多數神經挫傷可在3個月左右功能逐漸恢復,不必行手術治療。
(四)骨的缺血性壞死
關節囊、韌帶被撕裂,破壞了骨的血液供應,可發生骨的缺血性壞死。髖關節脫位可並發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五)外傷性骨化性肌炎
脫位使關節囊附近的骨膜被掀起,並處於周圍血腫之中,隨著血腫機化而形成骨樣組織;尤其在復位時關節被強烈牽伸活動時,更易引起骨膜下血腫擴散,形成廣泛的骨化性肌炎。多見於肘關節脫位。
(六)創傷性關節炎
多在脫位時關節軟骨面受損傷,造成關節面不平整。
下面就來講講幾種常見關節脫位的診治策略:
分 型
臨床表現
第一型:肩鎖關節有輕度腫脹與壓痛,X線片可無明顯異常
第二型:肩鎖關節處輕度腫脹,壓痛,鎖骨外側端抬高,按壓有彈性感。X線片:半脫位,鎖骨外側端挑起,至少脫位1/2以上
第三型:鎖骨外側端挑起於肩峰之上,局部腫脹重,肩關節活動受限明顯。X線片示肩鎖關節全脫位
治 療
半脫位治療
膠布固定3~4周,頸腕吊帶懸吊。
石膏圍腰壓迫3~4周。
5~6周肩關節活動
全脫位治療
肩關節脫位是最常見的關節脫位
分類:
1.前脫位,包括喙突下脫位、盂下脫位和鎖骨下脫位,佔脫位的95%。
2.後脫位:肩峰下脫位、盂下脫位和岡下脫位
3.盂下脫位
4.盂上脫位
脫位機制
喙突下脫位最常見。
兩種機制:
1.外展與外旋暴力同時作用於肱骨頭,使肩前方關節囊破裂,肱骨頭滑出關節盂下方
2.向後跌倒,肱骨後方直接撞擊於硬物上,產行向前暴力,形成前脫位。常見於足球運動傷
臨床表現
傷肩腫脹,疼痛,主動和被動活動受限。
患肢彈性固定於輕度外展位,常以健手託患臂,頭和軀幹向患側傾斜。
肩三角肌塌陷,呈方肩畸形,在腋窩,喙突下或鎖骨下可觸及移位的肱骨頭,關節盂空虛。
搭肩試驗陽性,患側手靠胸時,手掌不能搭在對側肩部。
肩關節前脫位方肩畸形及關節盂空虛
外傷史,有肩部或上肢外傷史。
根據上述症狀和體徵。
X線攝片可明確脫位類型及有無骨折。
鑑別診斷
(1)兩者均有肩部的劇烈疼痛和肩關節功能明顯受限。但肩周炎是一種慢性的肩部軟組織的退行性炎症,早期以劇烈疼痛為主,中晚期以功能障礙為主。而肩關節脫位則多有急性損傷史,如過力或突發暴力的牽拉及衝撞,跌倒時手掌和肘部著地,由於突然的暴力沿肱骨向上衝擊,使肱骨頭脫離關節盂。X線檢查科明確診斷。
(2)對前脫位的類型需進一步鑑別;肩關節前脫位根據肱骨頭的位置可分為3型:
治 療
復位:Hippocrates法(外展牽引,內收,內旋,聽到響聲,再作搭肩試驗)
陳舊性脫位可在全麻下復位
Hippocrates法
Stimson
Kocher法
固定方法:三角巾懸吊患者肢3周,肘關節屈曲90°,腋窩墊軟墊。合併大結節骨折者延長固定時間2周
功能鍛鍊
手術復位
適應證:
脫位機制
臨床表現和診斷
有外傷史,跌倒手掌撐地最常見
肘部腫、痛、不能活動,肘關節處於半伸直位
肘後空虛感,肘後三角關節破壞
X線片
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