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顳下頜關節脫位

2021-02-12 數字醫聊


小編今天無意間看見一則挺有意思的報導:一老太太在火車上與同行人打牌娛樂時,因連摸了幾把好牌之後捧腹大笑,而不慎將下顎骨笑至脫臼。最終經列車工作人員求助120,協助下車治療才脫離危險。

那麼,考驗我們專業知識的時候到了。

指下頜髁狀突由於外力作用或關節結構異常的情況下,下頜骨髁狀突超越了正常的運動限度範圍,脫離了關節凹而不能自行回復原來的位置。

顳下頜關節脫位的分類?

一般可以發生於單側或雙側下頜關節。臨床上以急性下頜關節前脫位、復發性下頜關節脫位和陳舊性下頜關節前脫位比較常見。

  主要有內源性與外源性兩種因素。內源性因素包括打呵欠、唱歌、大笑、大張口進食、長時間大張口進行牙科治療等;外源性因素是指在開口狀態下,下頜受到外力的打擊。

  經口腔氣管插管、進行喉鏡和食管內鏡檢查、使用開口器、新生兒使用產鉗等,用力不當使下頜開口過大,髁突越過關節結節不能自行回位;關節囊和關節韌帶鬆弛、習慣性下頜運動過度、下頜快速運動可增加前脫位的危險。

  急性前脫位若治療不當,可出現反覆性或習慣性脫位。其病理特徵是關節囊、關節韌帶以及關節盤附著明顯鬆弛,因髁突反覆撞擊關節結節,使髁突與關節結節變平,關節窩變淺,咀嚼肌功能失調。

  另外,根據脫位的方向可分為上方脫位、後方脫位、內側脫位與外側脫位。上方脫位關節髁狀突可進入顱腦中窩,後方脫位時關節髁狀突可突出到外耳道鼓室以及莖突外側,內側脫位關節髁突可達關節窩的內側,外側脫位關節髁突可移至關節窩的外側。

  後方脫位、上方脫位以及內側脫位主要多為外傷、外力所致,一般同時伴有關節窩、關節結節、關節髁突或下頜骨骨折以及顱腦損傷,在臨床上比較少見。

1、急性前脫位很容易診斷,多出現在大張口運動或下頜在張口時受到外傷時,關節囊明顯鬆弛以及肌肉運動不協調也可出現。X線片顯示髁突位於關節結節前上方。

2、復發性脫位有反覆發作的病史,老年人、重病患者更易發生。關節造影可見關節囊鬆弛,關節盤附著撕脫。關節X線片除表現為關節前脫位外,髁突、關節結節變平。

  顳下頜關節脫位治療採取手法復位:一般情況下,手法復位不用麻醉時,應向患者解釋手法復位的過程,配合治療。

術中麻醉劑和鎮靜劑的使用在特定的情況下是需要的,但不是常規需要的,應考慮患者綜合情況而使用。一般患者的緊張心理可通過醫生語言上的安撫而減弱,醫生嫻熟的手法也可避免復位過程中的一些突發事件,特別是為了減少準備注射的所需時間,因脫位的時間越長,則復位越困難並且增大了變為慢性問題的可能性。

  復位手法為:施以槓桿作用,應將患者的頭部固定。術者將二拇指置下頜骨的外斜線處(第三磨牙的外側),其他手指在頦尖之下。用旋轉力量,同時拇指向下方和前方加壓,而其他手指向上加壓,直至下頜骨復位。以Barton繃帶固定下頜骨於復位後的位置。患者至少在6周內應避免大張口。當患者要打哈欠時,應以拳抵住頦部,以防止大張口。

  復發性脫位手法復位效果不好者,可進行關節囊內硬化劑治療,或在關節內鏡下行關節囊壁以及關節盤後組織的硬化劑注射治療。以上效果不好可行手術治療,如關節囊及韌帶加固術、關節結節切除術以及關節結節增高術等。

  警惕大笑,打哈欠,大口吃水果等可能發生大張口的動作。在大張口時閉上眼睛,或用手託住下巴也可以避免下頜骨脫臼。

相關焦點

  • 顳下頜關節脫位
    顳下頜關節脫位主要由張口過大、直接暴力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顳下頜關節脫離正常位置,與疾病關係不大。非疾病因素外傷在張口狀態時,下頜或顳下頜關節受到暴力擊打時,下頜骨猛然移位,使關節囊及周圍韌帶發生斷裂而發生脫位。
  • 顳下頜關節脫位?顳下頜關節盤移位?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顳下頜關節科 張清彬教授
  • 顳下頜關節脫位診治
    【概述】  下頜骨髁狀突運動時如超越正常限度,脫出關節凹而不能自行回復照位,即為顳下頜關節脫位。臨床上多為前方脫位,可以發生於單側或雙側。  【診斷】  1、脫位側別 可以是單側也可以是雙側脫位。  2、脫位的時間特點 病員就診時處於顳頜關節脫位狀態,發生脫位時間在兩周以內者,稱為急性脫位;超過兩周以上者稱為陳舊性脫位(protracted dislocation);反覆發生脫位者稱為習慣性脫位。
  • 顳下頜關節脫位的治療方案
    顳下頜關節脫位(dislocation of the TMJ)是指下頜髁狀突由於外力作用或關節結構異常的情況下,下頜骨髁狀突超越了正常的運動限度範圍,脫離了關節凹而不能自行回復原來的位置。可以發生於單側或雙側下頜關節,根據脫位的方向可分為前方脫位、後方脫位、內側脫位與外側脫位,臨床上急性下頜關節前脫位、復發性下頜關節脫位和陳舊性下頜關節前脫位比較常見。後方脫位時關節髁狀突可突出到外耳道鼓室以及莖突外側,上方脫位關節髁狀突可進入顱腦中窩,內側脫位關節髁突可達關節窩的內側,外側脫位關節髁突可移至關節窩的外側。
  • 顳下頜關節脫位的復位技巧
    藍字「世界脊柱健康聯盟」快速關注【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關注公眾微信號worldspine【更多資訊】打開世脊聯公眾平臺,點右上角查看歷史記錄顳下頜關節位於耳屏前部,是可以旋轉和滑動的屈戌關節。顳下頜關節連接下頜骨和顱骨並得以進行張口和閉口運動。顳下頜關節脫位概述顳下頜關節脫位的一個常見原因是過度開口,如打哈欠,長時間的牙科治療或插管,或者由於機體碰撞或意外造成的創傷。急性顳下頜關節脫位患者通常見於急診科,但也可能存在一般醫療或牙科診所。
  • 習慣性顳下頜關節脫位的臨床治療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 顳下頜關節科張清彬教授 習慣性顳下頜關節脫位,又叫復發性脫位,指的是有反覆發作的病史
  • 專業 顳下頜關節脫位的七大原因
    2015-09-02 顳下頜關節脫位(dislocation of the TMJ)是指下頜髁狀突由於外力作用或關節結構異常的情況下
  • 「下巴別掉」:救救顳下頜關節脫位
    參考文獻:[1]趙傳信.顳下頜關節脫位口外復位法[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00,12(4)[2]任宏偉,吳凡.顳下頜關節脫位急診手法復位的治療體會[J].邯鄲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16(6)可先採用硬化治療,常用的硬化劑是5%魚肝油酸鈉,給藥途徑包括關節囊內、滑膜下、關節上腔和翼外肌下頭3種。
  • 顳下頜關節習慣性脫位治療研究現狀
    Pradhan等認為每個慢性復發性顳下頜關節脫位的患者均有獨特特點,應首選保守的治療方法,待其效果都失敗時,再考慮激進的方法即關節鏡手術或開放性手術。Ohnishi首先提出經關節鏡行盤後區滑膜縱向切開術治療顳下頜關節習慣性脫位的方法,該法雖可依靠滑膜瘢痕化來限制關節的過度運動,但易誘發關節內血腫而造成纖維粘連,故被該作者棄用,改用雷射灼盤後區滑膜的方法,但這仍可造成滑膜的損傷而影響滑液的分泌。
  • 「笑掉下巴」---顳下頜關節脫位的治療淺析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顳下頜關節科張清彬教授顳下頜關節脫位是下頜骨的髁突滑出關節窩以外,不能自行復位。
  • 真的會「笑掉下巴」 顳下頜關節脫位儘快手法復位
    大家趕緊陪他上醫院就診,醫生說張先生的顳下頜關節脫位了。 長沙市口腔醫院頜面外科主任龍衛平介紹,顳下頜關節脫位就是大家常說的下巴脫臼或掉下巴,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的一種。顳下頜關節是由下頜骨髁狀突、顳骨關節面、關節盤、關節囊、關節韌帶組成,人張口過大時,關節囊在外力作用下變得鬆弛,下頜關節頭就開始下移並且滑過前下方的關節結節,導致脫位。
  • 顳頜關節脫位
    外側有加強關節囊的顳下頜韌帶,關節囊內有軟骨盤,其邊緣與關節囊相連接。由於該關節前方結構較弱,又無韌帶加強,在強力張口時容易使下頜骨的髁狀突向前方移位。左右兩側的顳下頜關節都是由同一下頜骨的兩個髁狀突參加組成。因此,無論是張口、閉口、前伸、後縮或側方運動,兩側關節必然是同時活動。故顳頜關節脫位,一般均系兩側同時發生。
  • 【康複課堂】淺談顳下頜關節
    可是有一個關節對我們能否隨心所欲的品嘗各種美食起了重要作用。顳下頜關節由下頜骨髁突、顳骨關節面、居於二者之間的關節盤、關節周圍的關節囊和關節韌帶(顳下頜韌帶、蝶下頜韌帶、莖突下頜韌帶)所組成。開口(張嘴):張嘴發生在下關節腔內的下頜頭的旋轉,隨之關節盤與下頜頭一起在上關節腔向前移位,到關節結節的下方。所以顳下頜關節是一個在可移動基底上的關節。
  • 顳下頜關節脫位有三種類型,下巴脫臼別自己亂託
    下巴脫臼或者民間俗稱的「掉下巴」在醫學上稱之為顳下頜關節脫位。顳下頜關節由髁突和關節窩組成,是人體最精密的關節之一,我們說話、吃飯,凡是張嘴的動作都要用到這個關節。「當我們大笑、劇烈咳嗽或長時間張嘴之後,髁突滑出了關節窩,不能自行復位,就會發生顳下頜關節脫位。」顳下頜關節脫位有三種類型:1、急性前脫位:好發於女性。
  • 顳下頜關節脫位(掉下巴)復位後,別急著正常活動,需制動!
    口腔的咀嚼和開閉口運動需要藉助頜骨、肌肉、關節。三者的協調配合來完成。我們面部的關節與身體其他部位的關節有一定的區別,區別在於兩者面部的顳下頜關節是左右同時聯動的關節。簡單的說兩側關節是同步進行運動的。
  • 一個噴嚏「打掉」下巴 日常生活需防範「顳下頜關節脫位」
    經醫生診斷,王先生這種情況是因為打噴嚏時嘴巴張得過大,導致顳下頜關節脫位,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下巴掉了」。 長沙市口腔醫院頜面外科龍衛平主任介紹「顳下頜關節脫位」就是常說的下巴脫臼、掉下巴,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這一大類疾病的一種,其實這樣的情況並不罕見,有很多像王先生這樣的患者,不僅僅是打噴嚏,在打哈欠、大笑的時候,也容易掉下巴。 什麼情況可能導致下巴脫臼呢?
  •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三)關節負荷過重:經常咬堅硬食物、夜間磨牙、緊張時咬牙等加重關節負荷。(四)關節解剖因素:髁突小、關節活動度過大易發生顳下頜關節脫位等。(五)免疫因素:局部自身免疫科引起關節軟骨和下頜骨的進行性破壞。(六)外傷、微小創傷:牙科治療可以是TMD的病因,治療時間過長導致長時間張口,對下頜著力過大、過久均可能在牙科治療後導致TMD。
  • 顳下頜關節疾病知識大全
    顳下頜關節疾病包括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顳下頜關節脫位顳下頜關節強直阻塞性呼吸暫停症候群 (osas)顳下頜關節解剖(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顳下頜韌帶,蝶下頜韌帶,莖突下頜韌帶主要的功能:懸吊下頜,限制下頜在正常的範圍內活動。顳下頜關節的位置
  • 國際顳下頜關節外科發展史_口腔頜面外科_顳下頜關節_口腔科_醫脈通
    在英文文獻上介紹這種技術的時間早了好多年;1933年,Axhausen第1次描述了顳下頜關節軟骨瘤病。1956,Schwartz提出「顳下頜關節疼痛功能紊亂症候群(TMJ pain dysfunction syndrome)」這一術語。他強調,關節疼痛常常來源於咀嚼肌,他的理論主導了人們對顳下頜關節紊亂的病理生理學認識將近20年。
  • 疼痛解剖學|顳下頜關節
    顳下頜關節顳下頜關節是一個可以進行滑動和轉動運動的關節。是機體使用最頻繁的關節。顳下頜關節是顳骨鱗部和下頜頭之間的關節。下頜髁狀突為橢圓形,沿長軸方向指向中間外側面方向。顳骨的關節面由凹陷的關節窩和凸起的關節隆起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