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後手腕痛,當心是這種關節脫位

2021-02-23 家庭醫生報

有時候摔跤後

人們常常會忽視一些小傷

殊不知有些小傷

看上去小

危害卻不小

前些日子,54歲的陳阿姨騎電動車剎車時不慎向右摔倒。倒地瞬間,她立即用右手撐地,而車把手隨即撞擊到她的右胸部,當時,陳阿姨就感覺到右胸部及右腕部疼痛、腫脹。她以為傷得不重,於是回到家中自行服藥對症治療。隨著時間的推移,陳阿姨的症狀並未完全消失,她仍然能感覺到右胸部疼痛,右前臂旋轉時疼痛。就這樣扛了22天,在家人的陪伴下,陳阿姨來到南昌市洪都中醫院南院骨傷五科就診。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醫生給陳阿姨拍攝了胸部CT,原來她的右胸第3-7肋骨骨折,右手下尺橈關節損傷、半脫位。於是,醫生為陳阿姨手法整復並用固定帶固定。

目前,陳阿姨康復良好,肋骨疼痛消失,右前臂活動正常,右腕部疼痛基本消失。

臨床工作中,下尺橈關節脫位常被忽視而漏診,延誤治療,最終導致腕部疼痛、無力及前臂旋轉功能受限等嚴重後果。

下尺橈關節的功能是穩定橈骨在尺骨遠端的旋轉,主要穩定因素是:尺側側副韌帶,該韌帶附著於尺骨莖突尖端,止於豌豆骨和三角骨;三角軟骨盤,其附著於尺骨莖突基底到尺骨邊緣和橈骨凹;尺側和後側的尺橈韌帶與關節囊部分相連;旋前方肌;橈骨遠端的部分表面和尺骨及骨間膜。

下尺橈關節脫位除可與Colles骨折(橈骨下端骨折)、Smith骨折(前臂橈骨遠端骨折)及Galazzi骨折伴發(橈骨中、下1/3骨折伴下尺橈關節脫位)外,亦有不少病例為單發者。

跌倒手撐地、腕部的扭傷或忽然提起重物,使腕關節橈偏、背屈或旋轉的應力均可造成此種損傷。

下尺橈關節局部症狀表現為:

1.腕痛局限於下尺橈關節及尺骨莖突處,旋轉及尺偏時加劇。

2.彈性隆起與健側對比,可見尺骨小頭向背側或掌側隆起,壓之復位,抬手即彈回原處。

3.活動受限因疼痛患側前臂旋轉及尺偏明顯受限,伴有三角軟骨損傷時尤甚。

4.腫脹一般較輕。

5.X線攝片應雙側對比,便於觀察及判定。

併發症:常並發尺骨莖突骨折及三角軟骨損傷。

下尺橈關節掌側脫位損傷,應於急性期旋後位短臂石膏託制動4~6周。如急性期失治,常會遺留下尺橈關節的鬆動、不穩定,引起腕部的無力和疼痛。

當下尺橈關節掌側脫位損傷較重時,除腕部腫痛、尺骨小頭突向掌側外,腕及前臂旋轉活動明顯受限,尺骨小頭常絞鎖於脫位位置,而需麻醉下復位。復位時,前臂應於旋後位,牽引下向背側推壓尺骨小頭,復位時常伴有彈響聲。

如果不能復位,應切開修復韌帶。如果病程超過3周以上者,保守治療復發率較高,症狀嚴重者可考慮手術治療。首先嘗試修復韌帶,如不能直接修復韌帶同時骨結構正常,沒有骨性關節炎者,則選擇重建遠尺橈韌帶。常用的方法有自體掌長肌腱及尺側腕屈肌移植重建遠尺橈韌帶,效果較好。

甘國清

南昌市洪都中醫院

骨傷五科(正骨科)主治中醫師

對骨科的常見骨折、脫位有較深的理解,尤其橈骨遠端、肱骨近端、跟骨骨折、鎖骨骨折、踝關節及手足部骨折、肩肘關節脫位的整復及筋傷等的治療有獨到見解,並對關節炎、頸肩腰腿痛的診療有較高水平。

  

來源:南昌市洪都中醫院

編輯:熊恕  周芸

審校:謝濤

核發:萬洪新

圖片: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掃碼

關注

相關焦點

  • 【洪中病例】摔跤後手腕痛,當心是這種關節脫位
    臨床工作中,下尺橈關節脫位常被忽視而漏診,延誤治療,最終導致腕部疼痛、無力及前臂旋轉功能受限等嚴重後果。下尺橈關節脫位除可與Colles骨折(橈骨下端骨折)、Smith骨折(前臂橈骨遠端骨折)及Galazzi骨折伴發(橈骨中、下1/3骨折伴下尺橈關節脫位)外,亦有不少病例為單發者。跌倒手撐地、腕部的扭傷或忽然提起重物,使腕關節橈偏、背屈或旋轉的應力均可造成此種損傷。
  • 男童一覺醒來脖子動不了了 專家:當心寰樞關節半脫位
    隨後,童童被送到湖南省株洲市中醫傷科醫院,經檢查,確診為寰樞關節半脫位。脊柱科副主任付軍初表示,當心寰樞關節半脫位,爸媽們莫慌張也勿粗心。   6歲男童突然脖子動不了   童童稱,午睡前自己去了趟廁所,然後回到座位,看到靠枕掉落在地,他趕緊彎腰拾撿,剛才還靈活動彈的脖子一下就卡在了那裡,動不了了。
  • 8歲女孩常摔跤 青少年要小心膝蓋骨脫位
    湖北日報(荊楚網)消息(記者 徐芳 通訊員 陳菁)「我沒想到女兒從小愛摔跤竟然是膝蓋骨問題。」2月23日,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關節外科病房裡,妮妮的媽媽自責地說。不到半年,妮妮兩次髕骨(膝蓋骨)脫位,好在上周的手術很成功,即將出院。
  • 低頭彎腰,起身後脖子歪了?當心寰樞椎脫位!脫位了會怎麼樣?
    但若不是落枕,簡單的一個低頭彎腰拾物的動作,脖子歪了卻回不去,而且一碰就疼,要當心寰樞椎脫位!什麼是寰樞椎脫位?好好的為什麼會脫位?脫位後,身體會有哪些表現?日常該如何預防?下面跟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寰樞椎脫位,可別掉以輕心。
  • 莫名手腕痛,其實是手肘在作怪
    『工作時只要搬東西都會卡痛,但是只要揉一揉又會好一點…』接過大姐口中的玻璃手腕,檢查了各個方向動作手腕周邊肌群雖然緊繃,但手腕骨還沒有嚴重的移位接續向上檢查了手肘關節,發現很明顯地脫位尺骨的鷹嘴突與肱骨的鷹嘴窩、橈尺關節也無法吻合所以當手肘打直、彎曲時會像是少了顆螺絲般的不順圖一、肘關節動作示意
  • 看《摔跤吧!爸爸》預防關節損傷
    原標題:看《摔跤吧!爸爸》預防關節損傷   近日,由阿米爾·汗主演的《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大陸上映,講述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摔跤受傷屬於運動損傷範疇,很多情況下不獨見於摔跤運動,在其他運動中也普遍存在,所以了解這些急救和預防知識還是很必要的。那常見的損傷都有哪些呢?
  • 宿遷兩人爭強好勝比手勁 一人用力過猛致手指脫位
    宿遷網訊(記者 徐其崇 通訊員 韓瑜)宿遷湖濱新區黃墩鎮的王某與鄰居張某平時喜歡打賭,4月10晚,這兩個人誰也不服誰,竟開玩笑掰手腕比手勁大。沒想到這兩個人正在使勁掰手腕時,王某的手指突然「咔嚓」一聲響,並伴隨著劇烈的疼痛。隨即王某去附近黃墩醫院拍片檢查,原來是右手無名指脫位了,好在醫生隨即進行復位,王某的疼痛感也隨之消失。
  • 脖子歪、動不了 當心寰樞關節半脫位
    通過診斷和CT檢查,孩子被診斷為寰樞關節半脫位。  什麼是寰樞關節半脫位?醫生李洵表示,寰樞關節(第一頸椎寰椎和第二頸椎樞椎之間連結的總稱)的兩側空間不對稱,不管是CT影像還是外觀表現,都可以明顯看到患者歪著頭且動彈不得。出現此症狀,除了頭歪以外,還有肩部疼痛、酸脹,嚴重者伴有頭暈、噁心、頭痛、耳鳴、視物模糊等。
  • 顳下頜關節脫位的復位技巧
    「世界脊柱健康聯盟」快速關注【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關注公眾微信號worldspine【更多資訊】打開世脊聯公眾平臺,點右上角查看歷史記錄顳下頜關節位於耳屏前部,是可以旋轉和滑動的屈戌關節。雙側顳下頜關節脫位患者可有有錯牙合畸形,開牙合,關節窩凹陷。關節窩觸診耳屏前空虛(圖 1)。單側脫位的患者,下頜偏向鍵側。圖 1. 雙側顳下頜關節脫位的患者當大張口運動時,髁突移動到關節結節並向前滑動,阻礙口腔關閉,便發生關節脫位。
  • 關節脫位做哪些緊急處理
    脫臼,即關節脫位,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有時關節脫位是單純的,復位後休息一段時間即可痊癒,有時則伴隨骨折,恢復起來就困難一些。在全身各種關節脫位中,以肩關節脫位最多見,在運動中防止脫臼意外發生顯得極為重要,詳細的了解脫臼才能更好保護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脫臼「習慣成自然」關節脫位的診斷較為容易,運動損傷性脫位的共同特徵為:受傷處關節疼痛,腫脹,關節功能喪失,有時可合併血管和神經損傷。
  • 關節莫名痛 當心「類風關」
    圖@視覺中國  關節長期不明原因疼痛,尤其是小關節、手指或手腕、膝蓋對稱性疼痛,一到下雨天還加重,當心,這可能是類風溼關節炎(簡稱「類風關」)在作祟。  病因:與自身免疫有關  類風溼關節炎屬於風溼免疫常見疾病,是一類以累及周圍關節為主的多系統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暫未明確,但可能與遺傳、感染、內分泌等多重因素有關,包括抽菸、激素、寒冷、外傷等。  該病可發於任何年齡,但中青年似乎更受「青睞」。35~50歲的患者約佔80%,60歲以上的患者顯著比30歲以下患者多。
  • 腕關節脫位的常見幾種類型
    [創傷機制]手腕在背屈時腕部受重壓、高處跌落或摔倒時手掌支撐著地,暴力集中於頭月關節,致使頭月骨周圍的掌背側韌帶發生斷裂,使之產生脫位
  • 關節脫位了怎麼辦?
    這一拉一甩不要緊,孩子們的關節可就堪憂了。以下以肩、肘關節為例,講解常見的關節脫位如何識別。我們常說的「脫臼」,也就是醫學上的關節脫位,是指構成關節的上下兩個骨端失去了正常的位置,發生了錯位。多暴力作用所致,以肩、肘、下頜及手指關節最易發生脫位。其中,在上肢關節中,肘關節脫位最常見,肩關節次之。
  • 什麼是關節脫位?關節脫位有什麼體徵?
    關節脫位是指關節脫離了原有的解剖位置,從而出現了一系列的功能受損和障礙。關節脫位以後患者會出現一系列的特有體徵,臨床上比較容易辨別。關節脫位以後必須儘早就醫,促進關節功能的回覆。什麼是關節脫位?關節脫位,又稱脫臼,是指構成關節的上下兩個骨折端發生錯位,大多由暴力作用引起,多見於肩、肘、手指和下頜關節。關節脫位表現為腫脹畸形、彈性固定、活動受限,還可以引起關節周圍的關節囊、韌帶、軟骨的損傷,以及關節腫脹、血腫。臨床上,根據脫位損傷的類型,可以分為先天性脫位和病理性脫位。關節脫位有什麼特有體徵?關節脫位主要包括三大體徵:1、畸形。
  • 常見的關節脫位及手法整復,都在這裡了!
    (3)彈性固定:脫位後,關節周圍未撕裂的筋肉組織緊張收縮,將脫位後的肢體保持在特殊位置上,該關節被動活動時,仍可做輕微運動,但有彈性阻力,活動停止後,傷肢又恢復原有的特殊位置。(4)肢體間接長度改變:脫位後,肢體的間接長度縮短或增長。如髖關節後脫位,傷側肢體間接長度比健側短;前脫位剛好相反,比健側長。骨今中外1.
  • 圖譜--腕關節大全-解剖,骨折,脫位(值得收藏)
    腕關節是有八塊腕骨組成的一個複雜的結構系統;八腕骨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與屈伸及橈偏差的主要手腕腕骨的運動。
  • 關節脫位有哪些症狀表現? 關節脫位應該如何治療?
    原標題:關節脫位有哪些症狀表現? 關節脫位應該如何治療?   如果說起關節脫位,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這是什麼,其實關節脫位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脫臼,這種情況多是因為暴力作用而導致,關節脫位會給患者的身體帶來極大的傷害和痛苦。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關節脫位有哪些臨床表現,了解一下關節脫位的治療方法。
  • 15歲女孩快走跑步就摔跤 原是膝蓋骨習慣性脫位
    原來,是因為她膝蓋上的骨頭脫位了,一用力就會摔跤。經過手術,很快,小蘭就能像正常人一樣走路、跑步了。15歲姑娘在學校從不參加體育活動小蘭一家是東陽人。小蘭父母說,女兒剛學會走路時,似乎就跟同齡的孩子不太一樣。
  • 關節脫位怎麼辦?
    臨床上可分為:損傷性脫位、先天性脫位及病理性脫位。關節脫位後,關節囊、韌帶、關節軟骨及肌肉等軟組織也有損傷,另外關節周圍腫脹,可有血腫,若不及時復位,血腫機化,關節粘連,使關節不同程度喪失功能。臨床上常見的有關節結核、化膿性關節炎等疾病使關節破壞,導致病理性完全脫位或半脫位。  3.習慣性脫位 反覆多次的脫位稱為習慣性脫位。原因主要有關節發育不良,或有先天性畸形;另外,關節外傷性脫位後未給予恰當的固定,致使軟組織修復不良,而關節囊鬆弛,或骨質有缺陷,影響關節的穩定性。
  • 顳頜關節脫位
    關節囊的前壁薄,後壁厚。外側有加強關節囊的顳下頜韌帶,關節囊內有軟骨盤,其邊緣與關節囊相連接。由於該關節前方結構較弱,又無韌帶加強,在強力張口時容易使下頜骨的髁狀突向前方移位。左右兩側的顳下頜關節都是由同一下頜骨的兩個髁狀突參加組成。因此,無論是張口、閉口、前伸、後縮或側方運動,兩側關節必然是同時活動。故顳頜關節脫位,一般均系兩側同時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