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譜--腕關節大全-解剖,骨折,脫位(值得收藏)

2021-02-12 樂康A醫聊

腕關節是有八塊腕骨組成的一個複雜的結構系統;八腕骨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與屈伸及橈偏差的主要手腕腕骨的運動。與橈尺遠側關節相互作用允許腕骨沿著前臂的縱向軸線旋轉。

腕骨骨折脫位可能在常規X線片被忽視。CT的多平面和體積重建可以顯示隱匿腕骨折和來說明骨折脫位的複雜性和程度。

腕骨的正常解剖線圖。

腕關節正位片八個腕骨和三個腕弧(Gilula弧),其被示為粉紅色(弧Ⅰ),藍色(弧II)和紅色(弧III)線。

C=頭狀骨,H=鉤骨,L=月狀骨,P =豆骨,S =舟狀骨,Tm =大多角骨,Td =小多角骨,TR =三角骨。


腕關節的正常X線正位片

C=頭狀骨,

H=鉤骨,

L=月狀骨,

P=豆骨,

S =舟狀骨,

Tm=大多角骨,

Td =小多角骨,

Tr=三角骨。

腕關節的正常CT三維重建

C=頭狀骨,

H=鉤骨,

L=月狀骨,

P=豆骨,

S =舟狀骨,

Tm=大多角骨,

Td =小多角骨,

Tr=三角骨。

正常腕關節側位片1.舟骨 2.月骨 3.三角骨 4.豆狀骨 5.大多角骨 6.小多角骨 7.頭狀骨 8.鉤骨  9.橈骨莖突 10.尺骨莖突 11.第一掌骨基部

正常CT三維重建腕關節側位像。

Tm=大多角骨,

Td =小多角骨,

L=月狀骨,

P=豆骨,

S =舟狀骨。

正常的手腕CT冠狀位圖像表現。

C=頭狀骨,

H=鉤骨,

L=月狀骨,

P=豆骨,

S =舟狀骨,

Tm=大多角骨,

Td =小多角骨,

Tr=三角骨。



正常的腕關節 CT矢狀位圖像表現。

C=頭狀骨,

L=月狀骨,


正常的手腕CT軸位圖像表現。C=頭狀骨,H=鉤骨,Tm=大多角骨,Td =小多角骨

a.橈骨縱軸線 b.橈骨縱軸線垂線 c.橈骨遠端關節面切線 d.尺骨遠端關節面水平線  A.橈骨內傾角 B.橈骨莖突長度 C.尺骨莖突長度 

A. 腕骨角:約130°,腕關節骨折、脫位時此角增大。

B.尺腕角:正常為21~51?,若此角度改變,提示腕骨骨折或腕關節脫位。

正常的腕關節的測量。

腕關節常用測量數據

A.橈骨內傾角:正常為15~35度。若此角度改變,提示橈骨遠端骨折或腕關節脫位;

B.橈骨莖突長度:正常為8~18mm,且橈骨莖突較尺骨莖突低1~1.5cm。若此長度改變,提示橈骨遠端骨折;

C.尺骨莖突長度:正常為2~8mm。若此長度改變,提示尺骨莖突骨折或尺骨莖突過長,易引發尺骨莖突撞擊綜合症。

a.舟骨、月骨切線 b. 月骨三角骨切線 c.尺骨遠端關節面切線 d.腕骨總高度 e.頭狀骨長度 A.腕骨角 B.尺腕角 

此外,腕關關節面間弧線的連續性也是判斷是否存在脫位的重要線索。如下圖,若顯示腕骨弧線不連續或各弧線不平行,或腕掌線M形結構消失,應高度懷疑腕關節不穩或脫位。

圖11.a. M形腕掌線 b. 腕骨弧線(Gilula線)

月骨脫位:正位片示月骨由四邊形便成三角形或橘瓣狀,並向尺側移位。側位月骨前移、旋轉,窩狀關節前空虛。 

經舟骨月骨脫位:除月骨脫位外,同時伴有舟骨骨折,且骨折近段隨月骨一起向前脫位,骨折遠段仍處於原位置。 

月骨周圍脫位:表現為腕關節縮短,頭骨與橈骨距離變近,頭骨、鉤骨與月骨部分重疊,月骨形態及位置基本正常。 

經舟骨月骨周圍脫位:表現為月骨周圍脫位拌舟骨骨折,且骨折遠段隨頭骨向後脫位,而骨折近段與橈骨、月骨關係保持正常。 

X線片可見舟狀骨中部骨折三維重建後可見到舟狀骨明顯的裂紋CT矢狀位重建可以看到舟狀骨明顯斷裂,且斷端有錯位和輕度的成角X線正位片看到舟狀骨近端皮質斷裂,骨小梁中斷CT冠狀位重建可以清楚的看到骨折線CT三維重建後可以看到周谷近端背側的一個裂隙樣改變月舟周圍脫位。正面放射照片和3D CT圖像顯示月形的三角形外觀(*),Gilula弧 I 和 II 的破裂以及頭狀骨與舟狀骨之間中的小撕脫骨折(箭頭)。舟狀骨月狀骨錯位。正面和橫向 X光片和3D CT圖像顯示Gilula弧中斷 I 和      II,三角形月骨(*),並與相對的手沿著腕骨的其餘部分的背側脫位到月骨,調查結果perilunate錯位一致。此外,還有就是舟狀骨(大箭頭),月骨的撕脫骨折(小箭頭的移位性骨折),以及尺骨莖突骨折。

舟狀骨分離

X光片和相應的容積重建和陰影表面顯示CT圖像顯示舟空間(加寬*)和圓潤的外觀舟骨(S) 。

月骨脫位。側位平片,矢狀位重建CT圖像 ,和三維CT圖像顯示溢出的茶杯標誌,與月骨(*脫臼volarly出橈骨遠端關節),而腕其餘保持與半徑一致。(四)正面攝片顯示相關的舟骨骨折(大箭頭)和橈骨遠端骨折(小箭頭ÇÐ)。* =月骨。

背側腕骨其餘的錯位相對用手月骨。 此外,還有就是舟狀骨(大箭頭),月骨的撕脫骨折,以及橈骨遠端外側的移位骨折。

免責聲明:部分內容源自網際網路和其他公眾平臺,僅供閱者瀏覽或參考,不確保準確性。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如果您自行使用本帳號發布的信息發生了損失或損害,本帳號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您瀏覽本站發布的內容,您的瀏覽行為將被視為對本聲明全部內容的認可。


相關焦點

  • X線高清圖譜 | 精緻腕關節解剖
    往期閱讀X線高清圖譜 | 胃鋇餐造影解剖X線高清圖譜 | 食管造影解剖X線高清圖譜 | 胸片詳細診斷要點X線高清圖譜 | 寰樞關節半脫位診斷要點X線高清圖譜 | 乳腺鉬靶怎麼看?歡迎添加管理員微信精彩推薦:300+神經、頭頸系統超全影像文章匯總全網最全頭顱影像解剖學,不容錯過(更新版)全網最全 | 全身大關節影像解剖
  • 必看:腕關節X線高清解剖及閱片技巧
    導言對於腕關節疾患,X線檢查對於診斷佔據著重要地位。但如果對其解剖不了解,加上閱片經驗少、沒有經過專業系統的培訓,很多醫生對如何快速從X線片檢查中迅速辨別出有用的信息、準確作出診斷有一定的難度。今天重點給大家分享腕關節X線解剖,希望能對提升大家診治水平有幫助!
  • 創傷性腕部軸向骨折與脫位的治療
    多見於病例報告,常採用手術治療創傷性腕部軸向骨折與脫位不僅有骨與關節結構的紊亂,而且伴有皮膚、神經、血管、肌腱和肌肉等軟組織的廣泛損傷。本文回顧性分析2004年1 1月至201 3年9月期問我們收治的7例創傷性腕部軸向骨折與脫位患者資料,旨在探討創傷性腕部軸向骨折與脫位的治療、併發症及預後。
  • 橈骨骨折並下尺橈關節脫位 (Galeazzi骨折)
    現病史:患者訴3小時前騎電動車時不慎摔傷,左腕部著地,當即感左腕部疼痛,不敢活動,無昏迷、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呼吸困難、大小便失禁等。因左前臂疼痛不能緩解,急診至我院門診就診,行X線檢查示「左橈骨骨折並下尺橈關節脫位」,門診遂以「左橈骨骨折並下尺橈關節脫位」收入我科。患者自受傷以來,神志清楚,精神可,未進食、水,大便未解,小便正常。
  • X線高清圖譜 | 精緻顳下頜關節解剖
    顳下頜關節(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又稱「顳頜關節」或「下頜關節」。由髁突與顳骨關節窩和關節結節組成,左右合成一聯合關節,主理張口閉口和咀嚼運動。關節盤位於關節和關節窩之間,為纖維軟骨,在X線片上不顯影。正常人關節上間隙最寬,後間隙次之,前關節間隙最窄。
  • 腕關節脫位的常見幾種類型
    腕間關節脫位多伴有嚴重的軟組織撕裂傷。[影像學表現]一、月骨脫位【受傷機制】 手於外撐位跌倒。【診斷要點】 ①正位片月上骨旋轉與頭骨重疊,頭月關節、橈月關節間隙可消失;②側位片上月骨向掌側脫位為特徵性表現;③舟狀骨、頭骨與橈骨關係保持原位不變。
  • 值班必備丨手及腕關節外傷常見的13種骨折
    腕關節正常解剖Smith骨折:也稱「反colles骨折」,橈骨遠端骨折,手向掌側移位。常因跌倒時腕關節掌屈,手背著地。常最終需要手術復位。舟月骨分離:又稱腕舟骨旋轉性半脫位、舟月不穩定,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腕關節不穩定形式。舟骨旋轉、分離。舟月骨間隙增寬,大於4mm為異常。
  • 遠側尺橈關節脫位的治療進展
    DRUJ脫位可單發,但常伴發於Colles骨折、Smith骨折、Galeazzi骨折等尺橈骨遠端骨折[10],Frankie等[11]通過腕關節鏡觀察到,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常常導致TFCC損傷,發生率高達90%,極少發生Essex Lopresti損傷,導致DRUJ縱向脫位。
  • 圖解肩鎖關節脫位(值得收藏)
    肩鎖關節脫位治療非手術治療適用於 Rockwood分型I 型和 II 型肩鎖關節損傷,但患者遺留肩關節持續疼痛,則要考慮手術治療。III 型肩鎖關節損傷的治療方式有爭議,對簡單的 III 型肩鎖關節損傷患者可嘗試3~4 個月的非手術治療,大多數非手術治療患者,療效良好。
  •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脫位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脫位又稱Bennett骨折脫位,是一種極不穩定的骨折。拇指腕掌關節是由第1掌骨與大多角骨構成的鞍狀關節,靈活而穩定。
  • 什麼是關節脫位?關節脫位有什麼體徵?
    關節脫位是指關節脫離了原有的解剖位置,從而出現了一系列的功能受損和障礙。關節脫位以後患者會出現一系列的特有體徵,臨床上比較容易辨別。關節脫位以後必須儘早就醫,促進關節功能的回覆。什麼是關節脫位?關節脫位,又稱脫臼,是指構成關節的上下兩個骨折端發生錯位,大多由暴力作用引起,多見於肩、肘、手指和下頜關節。關節脫位表現為腫脹畸形、彈性固定、活動受限,還可以引起關節周圍的關節囊、韌帶、軟骨的損傷,以及關節腫脹、血腫。臨床上,根據脫位損傷的類型,可以分為先天性脫位和病理性脫位。關節脫位有什麼特有體徵?關節脫位主要包括三大體徵:1、畸形。
  • 橈骨小頭半脫位解剖上有疑義,可能是環狀韌帶嵌入肱橈骨關節間隙
    年齡:兒童肘部最常見損傷為橈骨頭半脫位,佔兒童肘部損傷45.4%,發病高峰期1-3歲,偶見於學齡前兒童,多見於5歲以下的小兒,由於橈骨頭未發育好,橈骨頸部的環狀韌帶只是一片薄弱的纖維膜。一旦小兒的前臂被提拉,橈骨頭即向遠端滑移;恢復原位時,環狀韌帶的上半部不及退縮,卡壓在肱橈關節內,通常稱為牽拉肘,也有稱之為牽拉性橈骨頭半脫位、上尺橈關節環狀韌帶半脫位等。
  • 蹠跗關節骨折伴脫位的診治 4 問答
    然而蹠跗關節骨折卻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因此需引起重視。近期,英國聖喬治醫院 Welck 醫生等在 BMJ 雜誌上分享了一例蹠跗關節骨折伴脫位的病例,並對蹠跗關節的解剖及蹠跗關節骨折伴脫位診斷及處理等問題做了詳細的回答。某 25 歲健康男性因左足疼痛送入急診治療。患者訴其當時正在踢足球,足部蹠屈準備接球時被人鏟傷。
  • 常見的關節脫位及手法整復,都在這裡了!
    關節脫位的主要病理變化是骨端關節面的對應關係超出正常範圍,常伴有關節囊的撕裂或鬆弛,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腱、肌肉損傷引起血管破裂,並在關節囊內、外迅速形成血腫。有時可因暴力過大,造成骨端關節面及關節邊緣部骨折及血管、神經損傷。若脫位時間較久,由於關節囊內、外血腫機化,瘢痕組織充填於關節腔內,使脫位之關節與周圍筋肉組織形成粘連,可造成復位的困難,甚至使復位難以成功。
  • 概述手部關節脫位
    1、指間關節脫位  固定後即可練習患指的屆伸功能,儘管其活動受到固定的限制,但其伸屈肌腱不會因固定而與四周組織粘連。3~4周後解除固定,即可練習患指關節的活動,如活動進度較慢、腫脹不消時,可配合藥物、理療等治療。  2、掌指關節脫位  固定2~3周後解除固定,逐漸鍛鍊掌指關節伸屈功能,若無並發骨折,功能較易恢復。對傷勢較重、功能恢復較慢者,應結合藥物、理療等治療。
  • 早讀 | 深度講解:橈骨遠端骨折解剖、分型、入路及治療!
    橈骨遠端骨折是所有年齡中最常見的骨折,佔骨科急診的17%、前臂骨折的75%。如何更好地認識並治療此類骨折,只有熟悉解剖、掌握髮病機理,才能在治療中做到遊刃有餘,避免後遺症發生。今天早讀就為大家詳解橈骨遠端骨折的解剖、分型、手術入路及治療策略,值得學習借鑑!
  • 摔跤後手腕痛,當心是這種關節脫位
    下尺橈關節脫位除可與Colles骨折(橈骨下端骨折)、Smith骨折(前臂橈骨遠端骨折)及Galazzi骨折伴發(橈骨中、下1/3骨折伴下尺橈關節脫位)外,亦有不少病例為單發者。併發症:常並發尺骨莖突骨折及三角軟骨損傷。下尺橈關節掌側脫位損傷,應於急性期旋後位短臂石膏託制動4~6周。如急性期失治,常會遺留下尺橈關節的鬆動、不穩定,引起腕部的無力和疼痛。
  • 閉合或有限切開復位微型外固定架聯合克氏針固定治療閉合性第5掌骨底骨折或脫位
    結論:閉合或有限切開復位微型外固定架聯合克氏針固定治療閉合性第5掌骨底骨折或脫位,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固定可靠以及療效顯著等優點,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第5掌骨底骨折在臨床較為常見,可發生於關節外,也可累及關節面及鉤狀骨,甚至可導致第5腕掌關節背側脫位、掌橫弓和掌縱弓受損,影響手內在肌和外在肌的平衡。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式不當,可造成小指短縮、腕背尺側隆起畸形、疼痛、握力減退以及創傷性關節炎等併發症,進一步發展將影響手和腕關節功能[1-2]。
  • 腕關節手術入路
    本文將在介紹腕關節解剖結構和損傷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不同腕關節手術入路的操作要點及臨床意義。腕關節解剖結構腕關節包括橈腕關節、腕中關節和腕掌關節。橈腕關節由橈骨遠端、附著在其尺側的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對應的近排腕骨中的舟骨和月骨共同組成。
  • 肘、腕關節的基礎解剖
    今天簡要給大家科普一下肘、腕關節的基礎解剖,有興趣的可以留言或者私下交流學習。 1這是整個手臂的外形,包括肘、腕關節,前臂和手指。 2如圖,形成肘關節的骨有肱骨、尺骨和橈骨;腕關節的構成比較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