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840年,法國醫生Maisonneuve描述了一種踝關節骨折,腓骨骨折位於近端,下脛腓聯合韌帶斷裂,三角韌帶撕裂。這類踝關節骨折並不少見,雖然相關的文獻報導不多。1976年,Pankovich首先報導了一組Maisonneuve踝關節骨折病例的研究結果。
從最近的文獻報導來看,大多數學者都主張Maisonneuve骨折應該進行手術治療。大多數術者都認為腓骨近端的骨折不需要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但這一點並沒有1級證據支持。此外,除非後踝骨折固定以後下脛腓聯合穩定性良好,否則都應該用1或2枚螺釘固定下脛腓聯合。
然後,目前並沒有研究報導Maisonneuve骨折的長期隨訪結果。為此,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Lambers教授等進行了一項長期隨訪研究,評價單純下脛腓聯合螺釘固定Maisonneuve踝關節骨折的功能以及影像學結果,並通過雙變量和多變量回歸分析確定相關的預測因子,該研究結果發表在2013年9月4日出版的JBJS雜誌上。
從1974年至2002年,在作者所在的1級創傷中心共有117例旋前外旋型踝關節骨折單純應用1枚或2枚下脛腓聯合螺釘進行固定。其中16例患者死亡,1例患有精神疾病,1例由於其他原因進行了截肢。剩下99例可以進行長期隨訪,但14例由於移民等原因失去聯繫,35例由於拒絕或其他原因不同意常見研究。最終作者對50例(50%)患者進行了前瞻性研究。
圖1 A該患者為典型的Maisonneuve型踝關節骨折(44-C3),用兩枚脛腓聯合螺釘進行固定,圖為術前和術後即刻的X線片。B該患者為旋前外旋型損傷,腓骨中段骨折(44-C3),也用兩枚脛腓聯合螺釘進行固定,圖為術前和術後即刻的X線片。
平均隨訪21年(9-35年),評價的指標包括:(1)足踝功能評分(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 FAAM);(2)美國骨科足踝外科協會(AOFAS)踝-後足評分;(3)流行病調查中心抑鬱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Depression, CES-D)。另外,在標準的雙側踝關節正側位片上,用van Dijk骨關節炎評分和改良Takakura評分評價其骨關節炎的嚴重程度。
術後平均8周在局麻下取出下脛腓聯合螺釘。
結果發現,48例患者中44例(92%)AOFAS評分結果優良;49例患者中44例(90%)FAAM評分結果優良。2例患者由於嚴重的骨關節炎進行了融合手術。49例患者中有24例(49%)在影像學圖片上有明顯的骨關節炎。
圖2 Maisonneuve型踝關節骨折術後26年,該患者已50歲,踝關節骨關節炎根據van Dijk骨關節炎評分為III級,改良Takakura評分為3b級。然而,患者主觀地認為其功能結果比AOFAS評分以及FAAM評分100分還要好。
多變量分析顯示,疼痛是踝關節長期功能(AOFAS評分和FAAM評分)最主要的獨立的預測因子,能夠分別解釋評分結果中91%和53%的變異。在雙變量分析中,將疼痛作為因變量進行分析時顯示,抑鬱、踝關節活動度以及後續的手術等都與較高的疼痛評分明顯相關。
表1 雙變量分析的結果
表2 多變量分析的結果
作者的結論認為,旋前外旋型踝關節骨折單純採用1或2枚下脛腓聯合螺釘進行固定,大多數患者平均21年時的長期功能結果為優良,雖然半數的患者在影像學上有骨關節炎的徵象。對於長期功能結果而言,患者主觀的疼痛是最重要的預測因子,而不是客觀的功能評分或創傷後骨關節炎。此外,影像學上的創傷性關節炎與疼痛沒有明顯的相關性。
Long-Term Outcome of Pronation-External Rotation Ankle Fractures Treated with Syndesmotic Screws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