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原來我對於豬身上的各個器官、部位,都是非常模糊,我分不出豬的前排後排,前肘後肘,豬的前腿後腿我就更分不出來了。在我的概念裡,豬蹄兒都是一個模樣,怎麼能夠分出前腿後腿?可能因為接觸的比較少,家裡也用不著我到市場上去買肉,所以不太了解。隨著年齡慢慢長大,接觸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我才知道豬的蹄比後蹄要小,豬後蹄兒又大又肥,的確是肉多一些。
春節就在眼前,農村市場上賣豬蹄兒的很多,我們北方人買了豬蹄回家,不僅是為了紅燒豬蹄兒、醬豬蹄兒,更主要的是為了搭豬蹄兒凍。買幾個豬蹄兒,再秤上幾斤豬皮一塊兒帶回家。打豬蹄兒凍,是膠東人春節前必做的一件事情。所以在農村的集貿市場上,買豬蹄的人會很多,一直到春節前的臘月二十七大集,也會有人買了豬蹄回家打凍。
雖然說豬後腿的肉比較多,但是在我們這裡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農村人趕集的時候,都喜歡買豬前腿,所以我們這裡賣豬蹄兒的人,就想出了一個辦法:買的時候不允許買單個,更不允許只買豬前蹄兒,逢買就得買一對兒,而且是搭配著一前一後。如果你單買前蹄,賣家不會賣給你。如果你非要單買豬前蹄的話,那麼就要往上提價格,這一點好像與題主說的不太一樣,我們這裡反而是前蹄比後蹄兒要貴一些。
為什麼我們這裡會豬前蹄更貴呢?因為我們這裡的人,現在買了豬蹄兒都是回家打豬蹄兒凍,而有經驗的人都知道,豬前蹄兒要比豬後蹄出凍多,所以我們這裡的人都喜歡豬前蹄。其他地方的人買了豬蹄兒,可能都是為了春節的時候紅燒豬蹄兒吃,而紅燒豬蹄吃的話,買豬後蹄就比較合適,因為後蹄此前蹄肉多,所以要看怎麼個吃法。
北方人到集市上買豬腳或許不太分前豬手,豬後腳,而南方人到集市上買豬腳,那是分得清清楚楚的(除不懂的),大體上前豬手與豬後腳在我們這會搭著賣,開始是一樣價格,這兩天IO元一斤,大多是前豬手被搶購得一空,留下的是豬後腳,也是這價格,如果都過下午2點了沒辦法售出,只能降到8元一斤賣了,這是實際情況,當我寫好這問答店裡也要將留下的豬後腳降到8元一斤了(文中圖片為自店此時圖片,己經沒了豬前手)。
那麼豬前手和豬後腳有什麼區別?豬前手與豬後腳外形上有區別,豬前手普遍斫下來要短些,其彎膝骨小,一般直眼看不出,用手一彎曲有點小凸,這凸與豬蹄同方向。豬後腳一眼望去有個後凸膝骨,不用彎曲就能見到,彎曲後凸方向正與豬蹄方向相反。在南方或因要倒掛起來刨毛清洗,一般會在豬後腳上開一口子,這個比較明顯。
豬前手與豬後腳的營養基本相同,都富含膠原蛋白,這些就在筋和豬腳皮上,對人體都營養,還有美容作用,但區別在一個吃食味道和營養吸收上。我們仔細看豬的體形和活動情況就知道,豬前手的承重站立時,是要承受整個豬頭和豬三分之二重量的,而豬後腳只是承受豬後節的重量,豬所有的活動均由豬前手起先,和停止而停止的,豬的後腳所起作用是支持活動而己。
我們都實踐過多運動的禽畜類肉,比較適合於中國人所說香,嚼勁味,是因為豬前手平時承受力量和活動比豬後腳多,其肉,筋,皮活動收縮能力比較強,在烹飪中容易入味,而這味是很關鍵,不旦吃食香,而且其內含鈣,磷,鐵,鋅元素易被人體吸收。還有一個這豬腳中富含膠原蛋白屬於不完全蛋白,其實是不易被人身體吸收的,需要利用維生素C的協助,其實也就是其肉,筋,皮能入我們添加各種佐料時蒸煮等進入後,人身吸收才多。在這些方面豬前手就比豬後腳比多了。
所以,南方人在同有豬前手與豬後腳情況下,都是先選豬前手,在沒有豬前手後才選用豬後腳,基本上不可能出現於提問中的豬前手比豬後腳還貴。北方認為我不知道,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