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年來,《孫子兵法》一直被歷代兵家奉為百世談兵之祖,被譽為「兵學聖典」。很多人以為《孫子兵法》僅僅是一部兵書,但其實它的影響力絕不僅限於軍事領域。
隨著對《孫子兵法》研究的深入,孫子兵法精神已經從典籍走向軍事,由軍事走向社會,我們已經把戰爭智慧變成社會智慧,成為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精神財富。
其實,《孫子兵法》早為儒家所重,「孫子上謀而後攻,修道而保法,論將則曰仁智信勇嚴,與孔子合。」在近代,雖然研究上很少把《孫子》和處世聯繫在一起,但是人們的處世態度經常借鑑於《孫子》已經為人所共識。
一、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是一句家喻戶曉的成語典故。出自孫子。本意是:戰爭爆發在旦夕,應該如何去謀劃呢?這需要對敵我雙方的情況了如指掌。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敗一勝;不知己不知彼,每戰必怠。」
在商場和職場中,自己要免除被競爭對手擊敗的危險,就必須隨時提高警惕,並清楚掌握自己和對手的情況,以靜制動,掌控全局;或者必要時先發制人,殺敵以措手不及。千萬不能麻痺大意,錯誤判斷敵我雙方實力對比和環境優劣,或者渾渾噩噩,不知所以然,以免釀成大禍。
二、以正合,以奇勝
打仗,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一個正義之師,必須順天行事,善於用奇謀奇計奇術奇兵,來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
「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要將正氣、正義、正能量發揮到極致。
要善於取勢,用勢。要選擇有利於我軍的天時地利,並巧於用勢、用謀、用術、用兵。非奇不用,以達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戰無不勝的戰果。
為人也一樣。只有做一個正直善良、忠誠仁義、有底線有原則的人,做一個愛國愛家的、正能量的、品德高潔的人,才能夠團結所有的人,才能立於天地而不敗。正因為有了正能量,才能藉助天時地利人和,甚至不費吹灰之力,獲得奇勝。
三、令之以文,齊之以武
戰爭,不僅僅依靠暴力、依靠武力,還要用檄文徵討、鼓舞士氣,下達軍令,並用強大的攻勢,來奪取戰爭勝利。
是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取勝」。
對於個人來說,文,就是自己要有很好的文化修養,這個時代一個資訊空前繁榮發達的時代,一個人沒有知識和文化,將成為這個時代的悲哀,又怎麼可以成為時代的嬌子呢?
這個文,更提出了學貫中西,融匯古今的要求,要求我們每個中國人不僅要掌握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還要有世界眼光、全球視野,所以要學習世界先進理論知識和科學技術,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武,就是要有自己的本領。每個人有自己的特長,每個人也有自己獨特的志趣和修養,人處於世,追求的就是要活出一個自我,一個獨特的、真實的自我。
因此,每個人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領,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應該成為各行業的行家裡手,當然,如果能夠成為專家、大家,那更是人生修行的佳境了。
《孫子兵法》作為一部兵家要著,幾千年來,也在以其獨特的智慧指導著人們的處世。在這條歷史長河的蕩滌中,在當代世界飛速發展的大潮下,《孫子兵法》的處世觀逐漸顯現出來它的優越性和重要性。
《孫子兵法》是中國兵家文化的最重要的代表作。
《孫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十三篇各有其主題思想,脈絡清晰,結構嚴謹,內容精深,邏輯嚴密。
《孫子兵法》中包含了豐富的軍事思想及基本原理,其難能可貴之處在於,既看到了爭取戰爭勝利的有利條件,又看到了人的因素對戰爭勝負所起的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不少軍事家都運用《孫子兵法》的軍事理論來指導戰爭並取得勝利。
《孫子兵法》雖然講的是用兵打仗的事情,但是它裡面所包含的哲理,它那種智慧,在我們今天凡是帶有競爭性質的、有博弈的,要分出輸贏、分出高下勝負的地方,它都是可以用來借鑑或者啟示的。
還有《三十六計》和《鬼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