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審如何申請財產保全

2020-12-06 特律師的思考

文/張特 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公司金融部律師

近日,在處理某起二審上訴案件過程中,就遇到了關於財產保全應當向哪級法院申請的問題。本案由上海市某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原告對於一審判決結果不服提起上訴。

該案系繼承糾紛案件,老人共有兩個個子女,在十多年前與家中的小保姆再婚,婚後三年老人便散手人寰,在去世前兩年留有一份公證遺囑,將位於上海市某處房屋留給小保姆即小保姆、兒子和女兒,每人三分之一。兒子和小女兒長期在美國居住。兩個子女以小保姆為被告要求依法繼承父親的遺產。一審法院考慮因兩個子女並不在國內居住而老人的小保姆還需要在該房屋居住且沒有住房,判決該房屋歸小保姆所有,小保姆給付兩個子女每人八十萬元的房屋折價款。

一審判決後,兩個子女發現小保姆就將房屋在二手房交易網站進行出售,想轉移財產,兩子女遂委託本律師提起上訴。在二審未開庭前,本律師向二審法院提出此申請後,二審法院承辦法官指出應當向一審法院申請並履行相應程序。在與一審法院聯繫後,一審法院認為本案全部案卷材料全部移交給了二審法院,一審法院無法進行保全。那麼,在二審期間,當事人提出財產保全,究竟應當那級法院申請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並於2015年2月4日起施行。該司法解釋第一百六十一條規定,「對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的案件,在第二審人民法院接到報送的案件之前,當事人有轉移、隱匿、出賣或者毀損財產等行為,必須採取保全措施的,由第一審人民法院依當事人申請或者依職權採取。第一審人民法院的保全裁定,應當及時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第二審人民法院裁定對第一審人民法院採取的保全措施予以續保或者採取新的保全措施的,可以自行實施,也可以委託第一審人民法院實施。」回到本案,現在案件已經在二審法院審查過程中,當事人一方提出財產保全,應當是由二審法院作出採取保全措施的裁定,至於具體實施的法院可以由二審法院委託一審執行。

此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六十三條的規定:「法律文書生效後,進入執行程序前,債權人因對方當事人轉移財產等緊急情況,不申請保全將可能導致生效法律文書不能執行或者難以執行的,可以向執行法院申請採取保全措施。因此,如果單純只是怕小保姆惡意轉移財產的話,可以在判決生效後未執行前申請保全訴爭財產。

相關焦點

  • 打官司如何申請財產保全更有效
    ,主要是因為很多人不會用,不知道怎麼用,今天小編就具體給大家講講,這個程序在審判時候具體該怎麼用,如何用才能更有效。為什麼這麼重要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打官司的時候卻很少人用呢,小編以為主要是有以下兩點原因,第一財產保全需要人們提供擔保,很多人不想或者找不到擔保,第二就是不知道該保全啥,如果申請財產保全,需要確切提供你需要保全被告的東西,這兩點是人們現在顧慮的,其實現在財產保全的規定及措施已經改善了,不需要提供擔保和提供被告的財產也是可以申請保全的
  • 為了防止被告轉移財產,如何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
    有的當事人在訴訟中打贏了官司,到執行階段才發現被告早已經將名下財產轉移,打官司忙了一兩年,交了好幾萬訴訟費,結果卻執行不到一分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事人不知道如何申請財產保全。本文總結申請法院進行財產保全的正確操作流程如下,僅供參考。
  • 上訴期間至二審法院接到報送案件之前,向哪級法院提起保全申請?
    上訴期間至二審法院接到報送案件之前,向哪級法院提起保全申請?
  • 論訴後財產保全制度
    1由此可見,我國民事財產保全制度對訴前保全和訴訟保全作了較為明確的規定。但對於案件宣判或調解達成協議之後至當事人申請執行之前,一方當事人惡意毀損、變賣、轉移財產,或揮霍、抽逃資金,或將動產攜帶出境等情形,另一方當事人如何提出訴訟後保全,則出現了司法空白。我們先看下面的案例:  原告某縣農業銀行(以下簡稱農行)與譚某借款合同糾紛一案,經該縣人民法院於2004年8月25日審結。
  • 粵高院:申請保全方不享有被執行財產優先單獨受償的權利
    財產保全申請人依法法律規定申請了財產保全,是否在執行階段可以優先分配債權?司法實踐中有不同的理解,一些觀點認為,應當賦予優先權,否則申請保全人白白浪費了時間精力,又讓別人搭了便車;另一些觀點認為,不應當有優先權,否則對其他債權人不公平。
  • 什麼是財產保全,申請財產保全應對債務人轉移財產有效嗎?
    財產保全又分訴前保全和訴訟保全。一、訴前保全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利害關係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採取保全措施。
  • 一審裁判申請執行人對共有財產代位析產訴訟,二審法院如何審查
    提示:2016年作者參與江蘇高院對本案的二審訴訟。執行非夫妻共有財產,共有人提出執行異議,一審認為停止執行共有財產並引導申請執行人代位析產訴訟,二審法院如何審查。,二審予以改判。其一,共有不提析產訴訟或申請執行人不提代位析產訴訟,執行能否繼續;其二,引導申請執行人代位析產訴訟,代位析產訴訟理由是《物權法》第一百條規定,難以分割或者因分割會減損價值的,應當對摺價或者拍賣、變賣取得的價款予以分割。問題在於:析產成功的判決如何執行,終究回歸該共同財產的執行,形成「邏輯循壞」。
  • 「最高院裁判文書」對於財產保全損害賠償中「申請有錯誤」的判斷...
    二審法院查明的其他事實與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一致,予以確認。二審法院經審理認為:因申請訴前財產保全損害責任糾紛屬於侵權責任糾紛,本案的爭議焦點為:誠基公司申請訴前財產保全的行為是否存在過錯;是否給潤德公司造成損失。
  • 法院解封保全財產錯誤,依法應當支付賠償金
    案例引導一審法院依據原告申請,對被告財產實施了保全措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凍結或者查封了被告的財產,目的是便於生效判決的有效執行。如果被告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二審法院依法駁回了一審原告的訴訟請求。在一審原告向上級法院申請再審期間,一審法院依一審被告的申請,並依據二審法院判決,在沒有通知一審原告的情況下,對一審原告申請的保全財產進行了解封,一審被告將解封的財產進行了轉移。再審期間,再審法院下發裁定,要求再審期間中止一審和二審判決的執行,再審法院決定提審該案。最後再審法院撤銷二審判決,維持一審判決。
  • 財產保全有否時效?調解後財產保全是否有效
    在民事訴訟程序中,『財產保全』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制度,債權人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對債務人的財產進行保全。保全分為訴前保全,訴中保全,訴後保全。還有就是民事訴訟還可以通過調解的方式進行調解解決。那麼案件通過調解後財產保全還有沒有效力?
  • 【法官說法】擔心財產轉移?那快申請財產保全啊
    簡單來說,財產保全是指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或依職權,對一方當事人的財產採取的限制其處分或轉移的強制性措施,分為訴前財產保全和訴訟財產保全。 單從財產保全的定義來解釋,可能大家也不是很清楚到底什麼是財產保全,如何申請財產保全?那麼下面,讓我們通過幾個小問題一起來看看吧。
  • 起訴離婚,可以向法院申請查封房產嗎?財產保全應當注意幾個問題
    在辦理離婚案件中,經常被問到是不是可以查封房產,實際上這就是一個訴訟中的財產保全問題,今天,我們就圍繞這一話題,簡要分析一下離婚案件中,訴訟中財產保全應當注意的一些問題。第一,什麼是訴訟財產保全?訴訟財產保全是指在訴訟中,一方為了防止另一方當事人轉移、隱匿、變賣財產,依法向法院申請採取保全措施,法院依法對相關財產作出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以保證判決生效後能夠順利執行到位的這麼一項制度。第二,訴訟中的財產保全什麼時候申請?訴訟中財產保全發生在民事案件受理後、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決前,不管一審,還是二審程序中,如果案件尚未審結,就可以申請財產保全。
  • 打官司時可以申請保全對方的哪些財產
    打官司的目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合法權益,如何才能確保在贏了官司之後自己的合法權益能得到實現,訴訟中財產保全成了不二之選,那麼在訴訟中當事人的哪些財產我們可以申請保全呢?在申請保全時有哪些注意事項?今天給大家做個詳細的講解。
  • 什麼是財產保全?財產保全申請書如何書寫?
    財產保全包括訴前財產保全和訴訟財產保全兩種,財產保全申請書也包括訴前財產保全中請書和訴財產保全申請書兩種。訴前財產保全中請書,是指利害關係人的合法權益面臨緊急情況,為了維護其合法財產免受難以彌補的損失,在起訴之前,請求人民法院對爭議財產或者標的物採取臨時性保護措施的書面請求。
  • 到法院起訴,究竟要不要申請財產保全
    經常接待要到法院打官司的當事人,我都跟他們說,可以考慮起訴的時候一併申請財產保全,然後,當事人就會問,什麼是財產保全,律師你覺得要不要財產保全呢?財產保全要不要交錢啊?今天這篇文章正好就這個問題解釋一下。
  • 民事執行前財產保全申請指南
    ,可能因債務人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法律文書不能執行或者難以執行,債權人可以向有執行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保全債務人的財產。  一、執行前財產保全的條件  1、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分別是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權利人和義務人;  2、申請執行前財產保全的原因是作為執行依據的法律文書已生效但尚不能申請執行期間,可能因義務人一方的行為或其他原因,使判決不能執行或者難以執行;  3、請求保全的財產是義務人的財產或者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應交付的標的物。
  • 談財產保全措施不當的執行風險
    如某縣法院執行的郭建偉訴某建築公司一案,法院訴訟保全查封了被告的建築設備一套龍門架。但在原告申請執行之前,查封標的物龍門架被第三人拉走,不知去向。據申請執行人介紹,其在被執行人某建築公司拆卸龍門架時向審判人員反映情況,並要求法院及時採取措施,法院審理庭認為案件已審結,且已生效,應由執行庭處理。而此時正處於生效判決規定的履行期限內,權利人無權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 申請財產保全,你選訴前還是訴中?
    一、如何選擇訴前保全還是訴中保全? 決定申請財產保全後,是申請訴前財產保全比較好?還是立案後申請訴中財產保全比較好?有許多當事人及律師同仁們會提出這個問題? 筆者的建議是:訴前訴中,各有利弊,要看申請條件是否滿足,也要看當事人需求或訴訟策略需要。
  • 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前的財產保全問題研究
    為了保證具體行政行為實現,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防止被執行人逃避執行義務,最高法院在《解釋》第92條中規定:「行政機關或者具體行政行為確定的權利人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前,有充分理由認為被執行人可能逃避執行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根據這一規定,行政執行案件申請財產保全應當具備以下特徵:  一、財產保全的申請一般在申請強制執行前提出,對財產保全的申請與強制執行的申請同時提出的
  • 濫用訴訟財產保全,一旦敗訴存在被索賠風險
    申請人在申請財產保全時不僅要對其訴訟請求和證據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還要權衡可能因申請錯誤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從而慎重決定是否要申請財產保全。即申請人申請保全的行為存在錯誤,且該申請保全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係的情況下,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錯誤保全所遭受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