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的財政緊張下,「天下養朱」的現象有多嚴重?被藩王吃垮的...

2020-12-11 騰訊網

明朝,一個在中國歷史上最後的漢人王朝。末年,天災、人禍、戰亂不止,各種矛盾集中爆發,使得明朝在起義軍的進攻下最終滅亡。後吳三桂放清軍入關在整個中原建立起來全新的王朝。作為最飽受爭議的朝代,滅亡原因也相當複雜。而其中滅亡的原因即為「天下養朱」,而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崇禎自縊

「天下養朱」,顧名思義就是集天下之物力供養明朝宗室。這與明朝的藩王宗室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先前的明太祖認為宋元之所以滅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主弱臣強」,朝廷實在沒有宗室的力量進行保護,故而滅亡。遂在1370年,分封諸皇子為親王,並執行了一套藩王宗室制度。在燕王朱棣靖難之役,明成祖為保護自己的位置,再次將其進行完善。

削藩引發的靖難之役

在朱元璋冊封之初,給予的權力和獨立性夠大。但是在經過建文帝和明成祖兩代皇帝的削藩,藩王不再能夠處理政治軍事等事務,不得擅自離開封地。這種情況形成了「有明諸籓,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且不可參合四民之業,並能世襲罔替」。這導致明朝政府為了供養宗室成員必須承擔巨大的財政負擔。在明朝末期,財政本就每況愈下的時候,最終拖垮了明朝中央政府。

明成祖朱棣像

對於明朝的藩王制度為:太子以外的皇子授予親王,親王嫡長子世襲親王,其餘子都封為郡王;郡王嫡子世襲郡王,其餘封為鎮國將軍;鎮國將軍子,降一等,封輔國將軍;輔國將軍子,降一等,封奉國將軍;奉國將軍子,降一等,封鎮國中尉;鎮國中尉子,降一等,封輔國中尉;輔國中尉子,都封為奉國中尉;職位一直到奉國中尉以後,皆封為奉國中尉。

土地兼併等原因引發的李自成起義

其中親王的固定工資,每年一萬石祿米,郡王是兩千石,鎮國將軍一千石,輔國將軍八百石,以此類推。隨著時間的統一,明朝宗室人數快速增長。截止1595年,明朝宗室人口總數超過157000人,同時爵位較高的宗室成員不用繳納賦稅。除朝廷給予藩王的固定財政補貼外,藩王常會向朝廷要求「欽賜」討要土地,同時還會背地裡侵佔民田,從而「土地兼併」越來越重、流民問題加劇、國家稅收減少等問題。

南明的各個小朝廷

明朝末期,三大徵與朝中大臣貪汙等原因使得明朝末年財政收入逐年減少,而宗室的俸祿支出卻逐年增長的情況。終於明朝滅亡了。南明時期的藩王又各自為營,互不隸屬,最後所有的希望都毀在了他們自己手中。

相關焦點

  • 明末「天下養朱」現象有多嚴重,兩省糧食產量,不及宗室俸祿一半
    於是規定藩王不得幹涉地方政治軍事事務,不得擅自離開封地,更加不得私下結交官員。眾所周知,藩王制度並不是朱元璋首創,歷史上早就有了分封制。不過漢晉時期的諸侯不僅裂土封國,而且國內的土地和人口,幾乎全歸宗室所有。唐宋時期的宗室,可以出仕為官、統兵打仗,有用武之地,能讓國家依賴。
  • 明朝末年「天下養朱」現象有多嚴重?兩個省糧食都不夠給宗室俸祿
    朱元璋在冊封這些藩王之初,為了起到拱衛朝廷的作用,給予的權力和獨立性夠大,然而經過建文帝和明成祖兩代皇帝的削藩,藩王不得幹涉地方政治軍事事務,不得擅自離開封地,結交地方官員。形成了《清史稿》中記載的情況「有明諸籓,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且不可參合四民之業(即士農工商),並能世襲罔替」,這些特點註定了明末的悲劇——「天下養朱」。
  • 明朝真的是藩王吃垮的嗎?藩王對明朝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虎臣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說法:明朝就是藩王吃垮的,如果不是明末那麼多的宗室,說不定明朝還能再撐一段時間,養豬還能殺了吃肉,養這些藩王一點作用都沒有。那麼,明朝真的是藩王吃垮的嗎?
  • 明朝制度的悲哀,因為藩王數量眾多,導致「吃垮」了大明朝
    明朝制度的悲哀,因為藩王數量眾多,導致「吃垮」了明朝自明代中期開始,皇族不斷繁衍生息,數量龐大,朱氏藩王與家眷之費,幾乎成為朝廷的毒瘤與痼疾。到了明末,邊防吃緊,王族後方緊吃待遇不變,當然就成為一個顯著的經濟問題。
  • 藩王之用半天下——爆炸式的「天下養朱"直接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明太祖朱元璋認為宋元滅亡的原因,很大程度地取決於&34;,以致於朝廷在面臨天下大亂之時沒有宗室保護,從而導致滅亡。於是從洪武三年(即1370年)開始,他確立藩王制度,分封宗室。且朱元璋對藩王存有十分大的信任。然而,在經過一次靖難之役後,藩王的權利改變重大。
  • 明朝滅亡的經濟原因:皇帝的家人、親戚、奴才,吃垮大明王朝
    1644年,統治中國276年的明朝正式滅亡,一個時代宣告結束。關於明朝滅亡的原因眾說紛紜,十分複雜,但如果我們從經濟方面去看,會發現明朝末年,朝廷陷入了嚴重的財政危機之中,朝廷沒有錢,自然玩不轉。那麼明朝末年,朝廷為啥沒錢呢?原來是皇帝的家人。親戚、奴才,吃垮了整個大明王朝!
  • 李自成起義前,明朝百姓都在幹什麼,百姓:「天下養朱」聽過沒有
    朱元璋是窮苦人家出身,從前也過過,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日子。他建立明朝後,想到自己過世後,也要讓自己的子孫後代吃飽飯。於是朱元璋規定,自己的子孫後代,從出生下來,一直到老,所有開銷都有朝廷負責。同時,他也想到,宋元之所以滅亡,是因為宋朝的皇室,沒有宗室來保護。
  • 為什麼說藩王吃垮了大明?一窩生的比豬還多
    當時明朝末年的藩王有將近200萬人之多,而他們自身根本不需要勞作就能夠獲得財富,而當時明朝的財政支出已經捉襟見肘了卻還要供養這200多萬的藩王,最終這大量的藩王吃垮了大明王朝,而對這群藩王包含怨氣的明朝百姓大肆屠戮朱元璋的後代。
  • 明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朱元璋制定了「天下養朱」,害慘了明朝
    在授予這些藩王之初,朱元璋為了起到維護朝廷的作用,賦予了藩王足夠的權力和獨立。 然而,明代建文帝和成祖皇帝削藩後,藩王不能干涉當地的政治和軍事事務,不能擅自離開藩地與官員交朋友。 所謂「天下養朱」,是指明代為了供養宗族成員而承擔的巨大經濟負擔。
  • 明朝為什麼滅亡?藩王太多,吃垮了大明帝國
    明代藩王制度是世襲罔替,親王的長子也是親王,其餘兒子降一級就是郡王,郡王的長子是郡王,其餘兒子降一級變成鎮國將軍,以此類推。 因為朱棣設計的藩王制度,藩王不能干預地方政務,不能出封地,所以明朝的藩王其實就是被豬一樣養著等死。
  • 為什麼說藩王吃垮了大明?一窩生的比豬還多,能不吃山空嗎?
    當時明朝末年的藩王有將近200萬人之多,而他們自身根本不需要勞作就能夠獲得財富,而當時明朝的財政支出已經捉襟見肘了卻還要供養這200多萬的藩王,最終這大量的藩王吃垮了大明王朝,而對這群藩王包含怨氣的明朝百姓大肆屠戮朱元璋的後代。
  • 還想回到明朝當王爺,知道明朝藩王過得是啥日子嗎?
    這其中最多的就是回到明朝當崇禎或是當個王爺,當然了,沒人希望穿越回去做一個農夫或是苦力。做崇禎暫且不提,就說說你要是真的回到明朝當王爺,你知道你的日子會有多慘嗎?明朝開國的時候,王爺們的日子還是非常舒服的,你別看朱元璋對外面的功臣和官員下手那個狠,對自己的這幫兒孫們那可是呵護備至。含到嘴裡怕化了,放在手上怕掉了。
  • 明朝藩王吃垮了大明王朝?原來已經爛到了骨子裡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人統治的王朝,明朝絕對在歷史中佔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僅是朱元璋後世子孫的紛爭,還是制度文化的變革,都是獨樹一幟的存在。尤其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經歷就很傳奇,完全是一部逆襲史,從一個乞丐成為皇帝,頗有幾分起點小說的意味。
  • 明朝末年,崇禎皇帝窮的叮噹響,而明朝的藩王到底多有錢呢?
    就在樣,在太祖皇帝制定的祖制下,明朝各代分封的藩王都拿著巨額的俸祿、住著奢華的王府、揮霍著無數的銀兩,生活在大明帝國廣袤的土地上。那麼,到了明朝末年,在崇禎皇帝都過的窮的叮噹響的情況下,那些生活於全國各地的藩王都過怎麼樣呢?他們到底多有錢呢?答案是驚呆眾人。明朝末年,在大明王朝的全國各地生活著30多位藩王。
  • 明朝藩王多難當?出門要打報告,有的藩王沒錢生存
    下一個繼承正德皇帝皇位的人也是藩王,這就是後來的嘉靖皇帝。明朝末年,李自成先是殺害福王,後來李自成進攻開封的時候,在開封的周王出重金守城,差點將李自成擊斃。1644年以後,被認為是南明時代最有可能復興明朝的人,就是唐王朱聿鍵了。關於這些藩王必須提及的話題內容,那就應該說是藩王和大明王朝滅亡的一個責任關係了。
  • 明朝藩王那些事兒
    這些藩王們成了名副其實的「飯桶」,他們不能做官,不能任職,只能由國家養著。這就脫離了朱元璋最初的目的,這些藩王們既不能替國家出力,還成為了國家的累贅。關於明朝的藩王們有很多故事,我就為大家說道說道。明朝有八個藩王做了皇帝在歷代王朝中,皇帝因為多種原因沒了繼承人,就會找他們血緣親近的人即位。明朝也不例外,明朝前後有九個藩王做了皇帝。
  • 看看明朝藩王存在著的「罪惡」,便知藩王制推動了明朝的滅亡
    朱常洵乞求老天開眼,能讓他逃過此劫難,但對他恨之入骨的百姓可不會饒過他,有人向起義軍告密,起義軍順線索將朱常洵抓獲,當場處死。被處死的明朝藩王不止福王一個,在明末時期,貪官汙吏之外,各地藩王最為百姓所痛恨,而借著起義軍的衝擊滌蕩,百姓必欲除藩王而後快。明朝的藩王是什麼來頭?又做了哪些事情,令百姓如此痛恨於他們呢?
  • 被幾十萬寄生蟲宗室活生生吃垮的
    明朝早期還不存在什么女寵、宦官,但鑑於功臣太多而皇族孱弱,所以老朱決定分封皇子為王駐紮地方:「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
  • 明朝有那麼多藩王,為何在明末任人宰割,全無表現呢?
    明末周王朱恭枵,稱不上勇猛,他卻是明朝藩王之中相當聰明的一個。 朱恭枵的封地在開封,是朱元璋十一世孫,從崇禎十四年正月到崇禎十五年九月,李自成率領大軍三次圍攻開封,卻損失慘重,連他本人也被明軍悍將陳永福射瞎了一隻眼睛,最後農民軍使用了水攻之計,讓黃河決堤倒灌,才終於攻下開封。
  • 明朝滅亡時,各地的朱姓藩王在做什麼?
    明朝,中國最後一個漢人政權的封建王朝,淮右布衣出身的朱元璋稱帝建國。朱元璋出生到成年都是個苦哈哈,父母接連去世,為吃個飽飯活下去,只能剃度出家當起和尚勉強度日。在之後經過重重挫折與艱難險阻,朱元璋由一個破碗在手走遍天下的行乞和尚,轉變為裂土稱王的吳王殿下,最後晉升當了皇帝開闢大明王朝,成為這片大地的最高統治者。成了天子的朱元璋是苦怕了,也是窮怕了,對自己的親人子孫照顧有加,福祉延至大明的滅亡。朱元璋對宗室格外的好,自然也有著政治軍事等各種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