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觀點是這樣說的:想想未來,就會讓現在的自己好過一點。
但是如果連現在都過不好的話,未來,只會更加悲慘。
現實從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折磨希望的機會,
所以大家才會把一些東西藏進心裡,
達到目的之前,絕不暴露半分。
有一種人,他們活的很有把握,
這未必證明他們有著某種決勝千裡之外的強大實力,
而是他們很保守的活著,
很現實的活著。
他們非常明確的知道,人生實苦,苦,會苦一輩子。
所以他們對什麼事情都不會報以很大的期望,
會覺得自己真的能實現超脫現實的華麗轉身,
然後實現財富自由,或是有朝一日能散發出人性的光芒,
去告訴那些活在底層的後浪們,自己可以成為他們的目標。
他們的生活,是接受了苦,
這種接受,並不是妥協,而是理解。
他們並不懼怕挑戰,反而他們總在挑戰什麼,
挑戰改變,挑戰現實,挑戰他們需要做到卻暫時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在你不了解他們的之前,會覺得他們並不是活的很有把握,
而是活得身心俱疲。
但是時間久了,你開始發現他們為什麼活得很有把握,
是因為他們雖然長時間處在身心俱疲的階段,
但是他們並不會放棄什麼,或者說,
他們並不覺得身心俱疲這件事,有什麼不好,
你看不到他們去抱怨什麼,因為他們覺得,
事實就是如此,沒什麼可抱怨的,
你覺得他們活得很辛苦,但是對他們而言,
他們的辛苦,並不以值不值得來衡量,
而是以他們內心的某個標準來衡量:
這就像是有人喜歡苦味,這是大多數人不能理解的滋味,
酸甜辣鹹,各有所愛,唯獨苦,很少人願意真正的接受,
所以當突然有一個喜歡苦味的人被發現的時候,
大家都願意相信,這個人並不是真的喜歡苦,
而是覺得他想顯得自己與眾不同,或者是勉強自己喜歡苦而達到某種目的,
但是久而久之,大家發現,
原來,他真的喜歡苦,
再後來大家發現,他喜歡苦,是因為他從內心深處接受了苦。
所以苦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痛,
而是一種源自於內心的享受:
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有些是無意之中的表現,
也有些是刻意而為的改變。
人在身心俱疲的時候,不要眺望遠方,
因為費神,費心,
太遠的地方,有太多的期待,
所以不如看看腳下,看看現在,
自己究竟走了多遠,自己究竟走了多久,
也許你已經在無意之中適應了某種生活,
這種適應,起初也許是痛苦的,但到了現在,
其實你已經感受不到什麼痛苦,
因為你知道,你的路,只有怎麼走下去才行,
你不會想到那些無路可退,破釜沉舟的絕境之詞,
因為你發現,那些只是必須堅持的說辭,
而事實上,你堅持與不堅持,都要把這條路走下去,
走完,走完整。
所以,你已經適應了一些事情,而你唯獨要做的,
就是不要在身心俱疲的時候,眺望遠方:
因為你知道,你遲早會走到那個地方,
現在你需要做的,不是該如何走(因為你早已知道該如何走下去),
而是該好好的休息一下,
「獎勵」自己,休息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