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北京萬科第一個村集體合資租賃式住宅綜合體項目——于波成壽寺社區正式開業,標誌著北京「租購併舉」的住房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
萬科集團副總裁、北京地區執行長、北京萬科總經理劉曉表示,公司參與集體土地建設和租賃住房的初衷是「給年輕人一個有家的城市」。該項目的完成是為了「為年輕人和那些在租房和購房時代掙扎的人提供負擔得起的住房和生活支持解決方案」。
據悉,作為北京乃至全國第一個集體土地租賃房,園區住宅成壽寺社區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並於2018年3月15日獲得立項批准,2018年8月23日獲得《項目建設許可證》。總時間只有5個月,比計劃提前2個月,最終項目比綜合計劃提前6個月開工。
此外,由於創新的合作運營模式,雖然項目位於地理位置優越的南三環,但其工作室產品的價格僅為3600元/月-4600元/月,約為周邊同等質量的一居室租金的65%-84%,這不僅保證了生活質量,也降低了租賃成本。目前,城隍廟公園一期已交付235套,全部在項目正式試運行前7天出租。
村集體與市場主體共建共贏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出臺了增加租賃住房供應的政策。要增加出租房屋的供應,就必須增加出租房屋建設用地的供應。其中,北京於2017年11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利用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工作的有關意見》,並計劃未來每年供應30萬套住房,其中包括10萬套出租屋。這不僅解決了北京等一線城市市區國有建設用地不足的問題,而且充分盤活了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促進了北京市土地供應方面的結構性改革,加快了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建設,可謂是多重收益。
作為世界500強企業之一,萬科已經確立了其作為城鄉建設服務提供商、生活在推進城市化和城市發展進程中的戰略地位,並致力於為中國城市建設和發展持續提供全面、系統、優質的支持服務。作為城市配套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租賃房業務也是萬科的主要業務之一。目前,在北京,萬科的出租屋品牌「于波」已正式開業11家店鋪,共有2132間客房,總面積6.6萬平方米,整體入住率超過95%。
同時,在北京建設集體土地租賃房的過程中,萬科集團一直在積極研究與各區、鎮、村政府的合作路徑和運作方式。
以于波城隍廟社區為例,村集體與萬科在土地經營權方面進行合作,萬科承擔全部建設成本投資,並獲得項目45年的經營權。村集體獲得固定租金和超額經營紅利。這樣,集體土地得到了活化,經營者可以以相對較低的成本獲得經營權,大大降低了開發成本,減輕了企業的財務壓力。
截至目前,萬科已在北京收購了6個集體土地租賃房項目,總建築面積75萬平方米,共可提供21498套租賃房,總投資約90億元。從2020年到2022年,萬科計劃每年新增約7000套出租房屋。
退出機制有待完善
然而,在各地加快集體土地租賃住房建設的同時,應該注意到,北京等一線城市的租賃住房絕對數量和相對質量都存在巨大短缺。
根據殼牌研究所發布的數據,美國的
北京的租賃市場仍然面臨著供求和價格的不匹配。近400萬白領(佔中高端需求的70%)在租賃方面對獨立空間有著強烈的需求,但目前只有80萬套獨立空間有開間或一套住宅在供應,大多數年輕人只能使用合租。同時,北京250萬套出租屋的平均租金為7000元/月,超出了年輕人的合理支付範圍(約3000元/月)。
顯然,繼續建設和供應租賃住房勢在必行,特別是更合理的規劃新項目,這也意味著集體土地供應的建設租賃住房需要進一步增加。
此外,雖然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政策為企業進入開闢了一個港口,但目前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不可轉讓退出的要求導致企業承擔了數十年的所有經營風險,卻沒有一條正確的退出路徑。這也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經營風險,降低了參與的積極性。業內人士也普遍認為,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項目需要一個更好的退出機制,以確保行業能夠形成一個「進-出」的閉環,更好地構建一個「租購併舉」的住房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