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租賃市場再度獲得中央政策上的鼓勵。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20日公布,要求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總結推廣住房租賃試點經驗,在人口淨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
發展租賃市場,房源多寡是一個重要環節,也直接影響整個租賃市場的供需格局。為了增加租賃房源供應,除了挖掘城市存量房源外,多個熱點城市也在加快推進集體土地建租賃房試點。
北京市住建委20日表示,為多渠道增加租賃房源供應,北京將加快集體土地租賃住房建設,今年將完成39個項目、321萬平方米的集體土地租賃住房供地、開工,其中豐臺區成壽寺、石景山區古城2個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項目已經開工,可提供房源1300套。
稍早前的9月10日,廣州市利用集體土地建租賃房試點開始正式啟動。經過廣州市規委會審議通過,番禺鍾村街謝村、花都獅嶺鎮旗新村、白雲鍾落潭鎮長腰嶺村、花都花山鎮小布村成首批試點,將建設42 .4萬平方米、共計約6400套租賃住房。
2017年8月28日,原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外發布《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方案》,確定第一批在北京、上海、瀋陽、南京、杭州、合肥、廈門、鄭州、武漢、廣州、佛山、肇慶、成都等13個城市開展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
此舉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增加租賃住房供應,緩解熱點城市的住房供需矛盾,尤其是幫助緩解租房供需緊張局面;二是有助於拓展集體土地用途,拓寬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增收渠道。
上述13個城市基本都屬於一、二線城市,這些城市國有土地相對緊張,而部分區域存在的城中村等集體土地,如果部分進入租賃市場有利於房源供應,也有利於城中村改造。
在推進集體土地建設租賃房工作上,北京力度相對較大。2017年北京供應了203公頃的集體土地用於建設集體租賃住房。按照計劃,今後4年,北京仍將供應約800公頃集體,平均每年供地任務量約200公頃。
除了京廣在推進集體土地建租賃房試點工作上有了實際動作外,今年年初,其他一些試點城市也相繼提出過較為具體的建設目標。
合肥試點實施方案中稱,2017年至2020年完成試點目標5000套,建設面積約45萬平方米,其中:2017年底啟動試點項目,2018年完成1000套,2019年完成2000套,2020年完成2000套。
南京試點實施方案中提出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底建成一批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項目,建設集體租賃住房總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左右。
建設在集體土地上的租賃住房如何進入市場? 北京住建委曾表示,北京市利用集體土地建設的租賃住房,可由區政府按市場價格整體躉租作為公共租賃住房,再向中低收入家庭按公租房價格出租,差價由政府補貼,入住項目統一設置租賃管理服務站,提升服務管理水平,提高廣大承租家庭的歸屬感和生活質量。
如唐家嶺租賃住房項目已由海澱區住房保障事務中心整體躉租,租期10年,統一進行出租、運營和管理。
外界之所以關注集體土地建租賃房,還有部分原因在於此舉與利用國有土地建租賃房有很大區別。
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所有權有所不同,屬於農村集體所有。按國家法律規定,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上建房的主體是村集體經濟組織,房屋產權也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能轉讓,不能改變性質。
在集體土地上建租賃房,業界一度有疑慮,此舉是否會造成新的小產權房問題?
北京市規土委此前表示,利用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是北京市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目前,在項目選址、戶型設計、居住配套、租金與租期、不動產權管理、租賃運營等方面進行了規範,鼓勵引入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同時明確集體土租賃住房只租不售,堅決杜絕變相開發建設小產權房。
廣州市規委會委員周劍雲也表示,對於農村集體用地建租賃房,關鍵要有配套措施,明確能不能轉租,租金有沒有市場管理。如果沒有對租賃有嚴格的法規管理,很容易變成小產權房。
而在2017年8月兩部委發布的《方案》中已經強調,集體租賃住房出租,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租賃合同約定,不得以租代售。承租的集體租賃住房,不得轉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