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孝道故事》

2020-12-07 大河網

  □記者 郭長秀 通訊員 趙爽 文圖

  

  本報焦作訊  28日,數字電影系列劇《中國古代孝道故事》在焦作影視城舉行開機儀式。

  該系列劇根據中國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改編而成,共24集,每集25分鐘,由王家樂任導演,劇中所有演員均由兒童出演,最小的僅2歲,最大的15歲,其劇情在遵循古代故事梗概的基礎上,去除發生地不同的方言,在古裝演繹中不乏創新元素。

相關焦點

  • 古代的孝道,思之甚恐!
    導語:提到「孝」,不得不說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直以「仁者愛人」的思想要求個人要以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來實踐多種品德。隨著那個時代關於孝道的推行,「孝」被推行到了一個極端。《二十四孝圖》中,一些「孝」就被扭曲化,讀來讓人難以相信!下面就說說二十四孝圖裡的一些關於「孝」的故事!
  • 孝道,源遠流長,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華孝道園
    中國文華源遠流長,有許多的精華。而這裡面,孝道是永久不變的。在古代,孝是測量一個人的重要準則,而現在,孝的含義更加價值連城!中華孝道園,它坐落在常州市武進太湖灣旅遊度假區內,是全國十大旅遊名片之一的景點。中華孝道園面向太湖,背靠蓼莪山脈,是江南一帶的「世外桃源」。
  • 孝道的差距:中國有「郭巨埋兒」,而日本人卻將父母送往深山老林
    ,原因就是古代日本經常學習中國的文化,所以現在到日本旅行,隨處可見源自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中的點點滴滴。但是要爆炸君說,日本人學習中國的古文化只是學了點皮毛,其精髓遠遠沒有理解透徹。比如在中國古代歷史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的「孝道」,日本的古人可是學得遠遠不夠格。中國人歷來重視「孝道」,很多朝代都將「孝」最為最高的治國標準,比如西晉時期就「以孝治國」。
  • ...故事 郭巨埋兒 臥冰求鯉 安徽六安 二十四孝圖 孝道 夫妻雙方...
    原標題: 安徽六安街頭現埋兒奉母公益廣告 市民稱瘮得慌  東方網10月26日消息:說到孝道,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我國古代還有「二十四孝」的故事。二十四孝,講的是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在不同環境下、用不同方式行孝的故事。
  • 傳統孝道糟粕應剔除
    曹誠平清明時節,筆者在某縣殯儀館看到一組古代「二十四孝」的浮雕,其中有「埋兒奉母」「親嘗湯藥」「恣蚊飽血」「嚐糞憂心」等故事。無獨有偶,此前,筆者還發現一些地方把「二十四孝」作為鄉風文明教育的內容。中國自古以來就倡導「百善孝為先」,傳統的儒家思想裡,孝道是做人十分重要的準則,但一些地方不分良莠,把「二十四孝」中的糟粕當精華一併拿來的做法,令人擔憂。「二十四孝」中有不少故事是很令人感動的,例如「滌親溺器」,講的是「江西詩派」開山鼻祖黃庭堅雖身居高位,但每天晚上都要親自為母親洗滌夜壺的故事。
  • 古代關於孝道的故事賞析 絕對歷史上經典教育典範
    孝道是我國最為看中行為規範,孝道不僅僅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美德,還能反映出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有網友會問古代關於孝道的故事有哪些?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分享幾則。
  • 古代"舉孝廉"vs今天孝道"紅黑榜":要做官先行孝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古代"舉孝廉"vs今天孝道"紅黑榜":要做官先行孝 發表時間:2014-04-02   來源:
  • 專家談「孝道家風」:正家風 首在行孝道
    近日,中央文明辦組織「孝道在當代中國」網上系列訪談第二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群忠,山東省臨沂市孝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家亭接受中國文明網專訪,暢談「孝道家風」。
  • 是孝道嗎?古代的二十四孝讀來讓人瞠目結舌
    中國古代的二十四孝的產生,其目的是為了宣傳與教育國人,弘揚中國孝道的傳統,教育世人要百事孝為先,然而我們用今人的的目光去評論二十四孝,就會發現感天動地的二十四孝故事,孝的幾乎是滑稽,孝的近乎虛偽,孝的如同神話,部分故事不是孝的感天動地,而是謀殺的讓人毛骨悚然!
  • 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國漫《寶蓮燈》呈現的中國傳統孝道內涵
    引言孝道是中國古代社會基本的道德規範,也是社會要求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本元素,我國孝道文化包括敬養父母、忠孝兩全、緬懷先祖等,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延伸的文化體系。
  • 聆聽孝子故事 感受孝道文化
    武陟縣稅務局稅悅愛心志願服務隊深入董永故裡開展移風易俗志願活動7月3日上午,武陟縣稅務局稅悅愛心志願服務隊深入小董鄉小董村董永故裡,開展以「聆聽孝子故事,感受孝道文化」為主題的移風易俗志願活動。董永文化園裡,志願者們穿過大槐樹樹蔭,在董永和七仙女故事傳說的情境中穿越千年,重新認識了故事中的主人翁——董永,一位真實存在、有史可稽的孝子,董永生於西漢末年,自幼喪母,家境貧寒,陋居草廬,幾經水患,董父積勞成疾,最終病逝,為葬父,董永賣身村東十五裡處傅村傅員外家為奴,白天勞役,夜晚守喪於父母墳前,早去晚歸,終年如一,寒暑苦累,無怨無悔,後又開設藥堂、拯救百姓
  • 劉霞的故事真實不真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孝道文化的傳承
    孝道文化,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範。包括但不僅限於關愛父母長輩、尊老敬老。魯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圖》中抨擊了愚孝對人的危害。在「二十四孝」裡故事,最晚兩條發生在宋代,一是發生在黃庭堅身上的「滌親溺器」,另一則是發生在朱壽昌身上的「棄官尋母」。我今天到了陝西省鹹陽市長武縣彭公鎮的一個村子,村名就叫「孝村」,一聽就與孝道有關。
  • 《天下父母》:7年400個故事 孝道文化的"生活讀本"
    中國文明網11月11日報導 一檔延續七年的電視節目,關注的不是明星、不是緋聞,而是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親情故事,傳播的是人家大愛、中華孝道。山東衛視《天下父母》欄目,從身邊尋常百姓的故事中唱出人間真情,歌頌中華美德。
  • 讓人記憶深刻的孝道故事
    都說百善孝為先,古往今來有無數的關於孝的故事,最近有四十八歲的兒子為其八十八歲母親堅持700天飯。如今這個時代吧人性的善和人性的惡袒露的淋漓盡致。相信無論在什麼時期什麼都有如聖人一般純潔的人,也有毫無人性的惡人。
  • 《二十四孝》真的是講孝道?看看別人眼中的二十四孝是什麼?
    你知道古代二十四孝中最受人們爭議的故事是什麼?中國的古代《二十四孝》是元代的郭守正將24位古人有關孝道的故事整理成的書籍,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讀過。一聽這個名字,你可能想到的是驚天動地的有關孝道的故事。但其實不然,如果你認真的看的話,你就會發現其中的故事,現在看來簡直是細思恐極,甚至有些變態。並且其中最受爭議的就有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埋兒奉母》這個故事講的是,漢代有個叫郭巨的人,家裡非常的窮,有個老母親需要侍奉。
  • 深度美文:孝道漫談
    我國封建社會的統治者,十分重視孝道精神的培養與傳承。漢代有「舉孝廉」的選官制度,將「孝敬父母,做事勤廉」作為薦舉官員的兩條標準。隋唐之後,雖然實行了注重才能選拔的科舉制度,但在官員履職之後,仍將「德行」作為評價官員優劣的首要標準,在「德行」中十分重視「孝道」。
  • 編輯快評|講好山東孝道故事
    這對母子的故事令人震撼,孩子的懂事,媽媽的憐惜,讓人不禁熱淚盈眶。我們身邊湧現出了太多這樣的孝老愛親典型,他們用自己的凡人善舉,詮釋了一種樸素的情感。齊魯大地,素有孝名。廣為流傳的「二十四孝」故事中,出自山東的孝子就佔了近半壁江山。受孝文化的薰陶比其他地區更為突出,在古代社會,齊魯大地產生了不少著名的孝子,他們的事跡至今還被人傳誦。
  • 母親節剛過,一大波駭人聽聞的「孝道故事」正在扭曲你的三觀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由元代郭居敬編錄,主要記述漢代時期「感天動地」的孝道故事,後來有了不少增補,是非常出名的古代文學,但是放到今天來看,裡面許多故事只能用「噁心」來形容。埋兒奉母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
  • 論孝道創新與新孝道建設
    因而使孝道成了我國幾千年歷史中最穩定、最基本的道德規範。  可以說,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秩序和倫理關係是以孝道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而中國傳統家庭和社會的超穩定特性,除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發展緩慢之外,孝道在其中發揮了極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們認識到傳統孝道本身存在著不少糟粕,也反對用孝道來束縛人們的思想行為。
  • 這裡,有關於孝道最動人的故事……
    孝道,始終佔據著中國傳統文化一個重要的位置。今天,我們就選取「德潤燕趙·善美家風」故事徵集展示活動中幾個有關「孝道」的家風故事,一起品味孝道,感悟情懷。2013年正是我事業和感情的上升期,然而母親突發腦出血癱瘓在床,父親兩年後又查出肺癌晚期,沒有半年時間就撒手人寰,我的一段感情也因此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