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要想做大做強做久,你需要有一種意識,能管好一種東西;真正厲害的人,也都有這種意識,能管好這種東西,賺錢不難。這種意識就是財務意識,能管好的東西就是自己的錢袋。
有些人做生意,表面很風光,但卻總是賺不到錢,也總是做不大做不強,甚至還會把生意給做沒了,為什麼呢?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財務意識,管不好自己的錢袋。做生意,只有具備財務意識,管好自己的錢袋,才能對經營做到心裡有數,才會明白什麼樣的決策可以增加財務收益,什麼樣的決策才有助於把生意做大做強做久。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經常是幾個好朋友一起合夥做生意,因為彼此之間有很好的了解和信任,並且眾人拾柴火焰高,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績。在這個時候,財務意識和管好錢口袋就顯得更加的更重要,因為一旦財務上出現問題,那合夥就很容易走向散夥。
來看一個生意場上的案例:
陳某和楊某是從小學到高中的老同學,也是交情莫逆的朋友,進入社會工作後,一直保持著緊密聯繫。工作多年後,兩人看到身邊不少人做生意發了財,於是也動了心,經過一番商討,並敲定一個項目後,兩人決定合夥開個公司。說幹就幹,兩人各自拿出自己的部分積蓄,成立了一家公司。
剛開始,一起都還好,公司的經營也比較順利,可沒多久,陳某就發現楊某的帳總是記得不清不楚,賺的錢有時莫名其妙地就花沒了。陳某心想:大家多年的老同學、好朋友,這些小事還是不要計較,再說,生意剛剛起步,或許是賺錢少的原因呢。然而,時間長了,陳某心裡難免還是會有一些疙瘩。
創業維艱,因為欠缺經驗,在走過剛開始一段比較順利的日子後, 兩人合夥的生意開始變得經營慘澹,甚至入不敷出了。眼見繼續這樣耗著不是辦法,最後陳某提出:要麼楊某接手,自己退出,把自己的錢算一下帳,沒錢的話就打個欠條;要麼自己接手,楊某退出,把楊某剩下的錢,給清了;以上兩條都不行的話,就把公司轉讓了,賠多少錢大家一人擔一半。
楊某最終選擇了第二條方案。但是在臨分家的時候,兩人還是鬧翻了,楊某說,陳某在公司的支出方面虛報了數目,想要藉機坑他的錢。
昔日好友因為這筆算不清的糊塗帳,最終變得形同陌路。臨散夥那天,陳某請楊某喝酒,說生意不順,並不是我們能左右,生意不成仁義在,還可以做兄弟。誰知,聽到這話,楊某怒了,痛斥陳某不仁義,要斷絕往來,並發下狠話,說自己去打工,照樣比你陳某人賺得多,這家破公司,你就自己守著去吧!
「好朋友不合夥做生意」這是許多生意人都信奉的原則,陳某和楊某的經歷,就說明了這個觀點有一定的正確性。本來是非常好的朋友,最終因為一次合夥做生意的經歷,變得形同陌路,甚至說出老死不相往來的狠話。其實,問題關鍵就在於他們兩人都欠缺財務意識,沒有管好自己的錢口袋,因為缺乏清晰明確的記帳、理帳制度 ,最終使兩人意見產生分歧,且沒有得到及時協調溝通,最終爆發破壞性的衝突。其實朋友之間,也不見得不能合夥做生意,只要大家具備基本的財務意識,能管好自己的錢口袋,同樣能把生意做大做強做久,賺錢也不難。
總之,做生意,想賺錢,想做大做強做久,最主要的一個工作就是管理好財務帳目。帳目清楚了,公司資金流向就明確了,公司是盈餘還是虧損,盈餘和虧損的原因都會在心裡非常清楚。取長補短,這樣公司才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而在與人合夥時,不能總想著自己的利益得失,要考慮如何管理財務,才能贏取對方信任,只有這樣,才能擁有長期穩定的合作,而這正是合夥公司取得繁榮發展的穩定根基。(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