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四國以房養老經驗 新加坡公房不得參與

2020-12-12 北方網

  昨日(13日)北京晨報一則《「以房養老」模式今年10月將首次在中國推出》 的新聞受到了很大的關注。文中披露,通過保險機構以「按月付款」方式購買老年人身後的房屋產權,幫助老人實現以房養老的模式今年10月將首次在我國推出。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前總裁孟曉蘇----我國「以房養老」模式的推動者9月12日透露,首個主營「以房養老」的保險公司「幸福人壽」已通過相關部門的審批,計劃下月正式掛牌營業。

  「以房養老」模式就是投保人將房屋產權抵押給保險公司,自己可以終身繼續使用該房屋;保險公司則按月向投保人終身支付給付金,直至投保人亡故,保險公司收回房屋,進行銷售、出租或者拍賣。給付金的計算一般是按房屋的評估值減去預期折損和預支利息,並按平均壽命分攤到投保人的預期壽命年限中去。

  「以房養老」實際是將投保人的房屋價值「化整為零」,使他們生前就可以提前得到自己房屋的銷售款。因為其操作過程像是把抵押貸款業務反過來做,它在美國被稱為「反向抵押貸款」(「Reverse Mortgage」),就像是保險公司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從投保人手中買房。

  這種模式最早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由美國新澤西州勞瑞山的一家銀行首先創立,如今在美國日趨興旺。隨後歐洲國家、新加坡等紛紛效仿,並在二十年裡逐步發展成熟。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中國的住房制度也在不斷的與國外接軌,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的「住房養老」政策也會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完善。今天特整理出四個國家的「住房養老」政策希望能從中找到我們可以借鑑的地方。

  美國:發放對象62歲以上老年人 三種形式供選擇

  在美國住房養老模式被稱為「倒按揭」貸款,已有20多年的經驗。發放對象為62歲以上的老年人,分為三種,前兩種與政府行為相關,後一種則由金融機構辦理,不需政府的認可手續:

  第一種,聯邦住房管理局「有保險」的住房「倒按揭」貸款。這種貸款業務經美國國會認可,形式機動靈活,可供選擇的方式很多。用戶可以儘可能長的生活在自己的住房內,但只在一定期限內按月分期獲得貸款。

  第二種,聯邦住房管理局「無保險」的「倒按揭」貸款。這種貸款有固定期限,老年住戶須作出搬移住房及還貸計劃後才能獲得貸款。

  第三種,放貸者有保險的倒按揭貸款。這種貸款由一般金融機構辦理,貸款對象資格不需政府認可。採用這種方式,發放貸款機構與住戶共同享有住房增值收益,但放貸款機構要求保留住房資產的25%-30%作為償還貸款的保證。這樣雖然就減少了放貸額度,但有利於住戶對住房增值部分的受益。

  美國「倒按揭」貸款放貸額一般原則如下:住房資產越高則可貸款數額越高;年紀大的住戶可貸款數額高,這是由於其預期壽命短,還貸周期也就短;夫妻健在住戶比單身者可貸款數額低,因其組合預期壽命大於單身者;預期住房價值的增值越高可貸款數額越高。

  加拿大:貸款額1.5到30萬加元 後人處理房產時折還貸款

  除美國之外,加拿大也是倒按揭貸款業務發展比較快的國家之一。在加拿大,超過62歲的老人可將居住房屋抵押給銀行,貸款數額在1.5萬到30萬加元之間,只要你不搬家、不賣房,房產主權不變,可以一直住到享盡天年,由後人處理房產時折還貸款。老年人可用這筆倒按揭貸到的錢給子女支付買房的首付,或旅遊裝修房屋等。

  倒按揭在加拿大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其個性化,即根據貸款人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貸款方案。一個充分考慮了客戶需求與銀行利益的倒按揭方案一般會為市場各方所接受。

  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建造的組屋不能參加倒按揭

  除了美國、加拿大之外,新加坡也是實施住房養老模式比較成功的一個國家。在新加坡,政府規定倒按揭只限於私人建造的商品住房,新加坡政府建造的組屋不能參加倒按揭操作。組屋是指:由新加坡政府出資為普通收入居民建造的公共房屋,分為一房式、二房式、三分式...大致相當於我國的經濟適用房。新加坡「住房養老」模式具體情況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允許符合條件的組屋擁有者出租全部或者部分居室來換取養老收入。

  第二種,對於一些居住在原來較大面積的已退休的夫婦來說,如果子女長大成人並且已經搬到他處居住,老年夫婦可以將現有住房置換成面積較小的住房,以大換小後獲得的淨收入用作老年日常開支,或者投資一些風險小的產品來獲得收益。新加坡允許當事人根據經濟狀況選擇一次性或者分步地完成住房的以大換小。比如,賣掉私人住宅後換取5房式的組屋,然後再換取3房式的組屋,依次類推。

  第三種就是平常所說的倒按揭。退休者將自己的住房抵押給金融機構,按月從該金融機構獲得現金收入,退休者仍居住在自己的住房內。當該退休者死亡、出售該住房、搬出或原先商定的貸款期限到期時,抵押變現並結算利息。在新加坡,只有私人建造的商品住房才能參加倒按揭操作。

  英國:房子抵押給銀行所獲貸款須充當保費購買年金

  英國的住房養老模式則更多地藉助於保險公司的力量,即老人將房子抵押給銀行所獲得的貸款須充當保費用來購買年金,因此,住房反向抵押貸款在英國又被稱作「逆向年金」。

  總結了以上四個國家的情況,我們對外國「以房養老」的概念有了個框架上的了解。應該說「以房養老」產品的出現是社會保障制度的一種探索,也使保險公司拓展了服務領域、增加了收益。但從另一方面說,「倒按揭」貸款儘管以老人住房資產作抵押,貸款回收有一定保證,但面對這類無限制周期貸款,抵押資產的變化,利率的不穩定,預付款的風險及房屋的維修不當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市場風險,回收風險在這種新型的養老模式或者說房地產融資方式中仍是不可迴避的話題。

相關焦點

  • 從新加坡「組屋」看我國的經濟適用房
    南方網訊 5月11日,北京市剛剛出臺《關於已購經濟適用住房上市出售有關問題的通知》,這一舉措使人不禁想起去年被地產界討論得沸沸揚揚的「把經濟適用房打回原形」的話題。  筆者通過21世紀不動產新加坡區域了解到,新加坡組屋和國內的經濟適用房無論在房屋性質和管理方法上都非常相似。以下就兩個市場的狀況及管理方式進行一些比較。
  • 【問答】「買」了使用權房,為啥還要和物業籤協議?公房轉讓要注意...
    市民宋女士: 前段時間,我買了兩套使用權房,承租人姓名都已經改好,物業打電話通知我去領房票本,並且還讓我籤一份協議。我不理解為啥還要和物業籤協議,所以想諮詢一下:使用權房出售有什麼規定?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新加坡憑啥有便宜房
    在建屋局大樓內工作的職員一共有4700餘人,正是這個龐大的「住房保障機關」,維持了新加坡老老少少的起居。相當於國內原來的「房管局」,現在的「保障辦」,然而國內房管局轉型為「物業公司」管理著老式「公房」,保障辦擁有編制寥寥無幾,把保障房任務分配給了地產商分擔。
  • 公房非住宅是什麼意思 公房非住宅可以購買嗎
    公房非住宅是什麼意思 公房非住宅可以購買嗎 來源:吉屋網綜合整理   發布時間:2016-12-05
  • 看完新加坡老人苦逼的生活,我真不信「新加坡養老亞洲第一」!
    在新加坡這片不滿72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居住著560多萬人口,在人民的勤勞努力下,在政府政策的加持下,新加坡自建國以來創造了很多奇蹟~別看新加坡在世界地圖上只是個小紅點,各項亞洲第一、世界第一可是拿到手軟!
  • 《民法典》來了|房產證上沒名字 也可永久居住 「以房養老」今後有...
    現實生活中,老有所居、以房養老,也是人們經常議論的話題。房產證上沒有自己的名字,晚年生活就可能隨時失去居住的地方。隨著《民法典》的出臺,其中新增的關於居住權的規定,讓不少老年人看到了希望:沒有房產證也可約定永久居住。《民法典》正式實施後,在住房上設立居住權,就能夠讓大家 " 都挺好 " 了。
  • 市住房局鐵腕整飭「賴房者」 開展公房專項整治行動
    今年以來,結合巡察整改契機,市住房局正集中力量開展直管公房專項整治工作,重點整治租金欠繳,多頭佔房、超面積標準佔房拒不配合整改,合同到期拒不騰退,違規侵佔直管公房等問題,以「一刻也等不得、一刻也慢不得、一刻也耽誤不得」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打響「攻堅戰」、啃下硬骨頭,不斷加大直管公房專項整治力度,著力建立科學、規範、有序的直管公房管理體制機制。
  • 新加坡住房模式值得中國學習嗎?
    新加坡政府通過法律大量低價收購土地,為HDB提供了大量低廉的土地。對開發端進行補貼,與中國房改前公房一致。目前新加坡的組屋佔存量比重為73%。每年新建的組屋3萬套左右,佔存量的比重大約為3%。但在分配流通環節,新加坡新建組屋實行有條件銷售而非按行政分配。居民只要符合國籍、年齡、收入、財產等條件即可購買組屋,全國70%左右的居民均有資格購買。
  • 「以房養老」社會認同度較低 五成老人不贊同
    記者昨日從上海市人大代表、臺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吳敏處獲悉,她此前提出的「建議出臺政策支持以房養老 」的意見得到了上海銀監局和市民政局等部門的答覆,有關部門透露,雖然調查顯示有50%的上海老年人明確不贊同「以房養老」,但上海還是會支持試點,積極探索和研究「以房養老」工作。
  • 公房承租人去世 拆遷安置房子女如何繼承
    劉明認為,老劉籤訂的承租協議已於2002年到期,到期後也沒有續籤,且老劉已於2005年去世故不再是公房的承租人,亦不能作為被拆遷人享有拆遷利益。其為該公房的被拆遷人,故據此享有該回遷安置房的所有權益。
  • 新加坡對意法西德四國發出入境限制令
    新加坡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今天(13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從15日晚上11時59分起,過去14天曾到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和德國的旅客將不準入境新加坡。同時從今天起禁止所有郵輪在新加坡靠岸。工作小組表示,新加坡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例中有25%是輸入病例,過去10天這一比例更是上升到1/3。因此需要加強邊境管控。
  • 「以房養老」應者寥寥全國推進難言樂觀
    在「以房養老」被推向全國一個多月後,銀保監會近日又一次發聲,稱「以房養老」雖然試點業務量不大,但確實滿足了一部分老年人的養老需求。銀保監會還表示,下一步將加強與相關部委溝通協調,積極爭取配套政策,重點解決「以房養老」中遇到的房產登記、抵押、公正等環節的操作性問題。
  • 44年來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 新加坡人人買得起房
    44年來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 新加坡人人買得起房 2008年07月01日 14:41 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     資料圖:新加坡。 中新社發 劉萬強 攝 版權聲明:凡標註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 直管公房承租權的變更能否導致不動產物權的變動
    最高法院案例 :直管公房承租權的變更能否導致不動產物權的變動?直管公房是由政府公房管理部門或政府授權經營管理單位依法直接進行經營和管理的國有房屋。從現行公有房屋管理制度和北京市公有住宅承租實踐看,公有住房承租人享有的租賃權具有準物權性質,公有住房承租人變更行為涉及原承租人的重大居住權益及其他合法權益,其實際效果與導致不動產物權變動的行政行為類似。
  • 劉志偉:新加坡社會治理經驗與啟示
    [關鍵詞] 多元文化;社會治理;新加坡 新加坡以中國一個區縣級的地理幅員、地市級的社會人口、省區級的經濟規模,創造了一系列世界矚目的社會治理成就——新加坡歷經不到半個世紀的發展,迅速躋身於世界最發達國家的行列;新加坡在一個居住人口最密集的國度,基本實現了全民就業、住房、教育、醫療和養老;新加坡嚴格奉行清廉高效的執政理念,成為國際公認的政府官員最清廉
  • 新加坡和泰國,哪個國家更適合養老?
    經常出國旅行,常常會被別人問「去過那麼多個國家,你認為哪個國家比較適合養老?如果從新加坡和泰國中選一個國家作為養老地,哪個更合適?"其實 ,無論是新加坡,還是泰國都不是母國,始終比不上祖國,但如果一定要選一個,也是讓人犯難,因為兩個國家各有優勢。從經濟來講,新加坡更加發達,但物價也相對較高,發達國家的人在新加坡消費不會感覺到東西很貴,但即使是經濟水平越來越好的中國人,在新加坡旅行消費的時候還是會覺得物價並不便宜,儘管它和日本、杜拜相比已經低廉很多。
  • 東西城直管公房居民,自願遷出戶口可獲獎勵
    即日起,核心區歷史文化街區平房直管公房居民自願將戶口遷出中心城區的,可給予適當獎勵。自願騰退的直管公房承租人領取貨幣補償後,可申請區政府提供的共有產權房源和公租房房源。1月18日,北京市住建委和北京東、西城區政府聯合發布《關於做好核心區歷史文化街區平房直管公房申請式退租、恢復性修建和經營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昨日,市住建委發布權威解讀。知道君先帶大家看一下「申請式退租」的流程操作。
  • 在房屋徵收拆遷中,對公房承租人怎麼補償安置?
    公房也稱公有住房,屬於國有財產。公房包括直管公房與自管公房,均為我國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產物。所謂直管公房,是指所有權歸屬國家,由房地產管理部門管理的房屋,那麼在房屋徵收拆遷中,對公房承租人怎麼補償安置?
  • 新加坡:居者有其屋
    對此,新加坡至少有以下五點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鑑:一是以政府和市場結合的方式來推進住房建設,並且將低價房作為切入點,然後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和經濟發展,逐步向中高檔次的住房建設轉移。這樣,面向大多數居民提供低價住房,可以減少社會不平等和不安定因素,便於創造一種長期穩定的社會經濟局面,以吸引投資者,促進經濟發展。
  • 「以房養老」需邁過幾道坎
    在這種狀況下,「以房養老」,自我養老,顯然是較好的選擇。   應該說,「以房養老」模式對於解決老年人的養老資金問題、盤活已有房屋資源、擴大保險公司業務都有積極意義。  其實,「以房養老」的理念在國外早已提出,並有了較成熟的操作模式。如美、日、英、法等國於上世紀80年代先後推出的「反向抵押貸款」,就有效解決了部分「現金窮人,不動產富人」的養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