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真正智勇兼備的人,只在某些時候冒險,並非總是冒險,而且,他們會想方設法地有效降低風險。如何有效降低風險呢?悟透「狡兔三窟」這一四字成語,學會分散風險,多為自己備幾條後路,就能有效規避風險,防止資金縮水,賺錢也就不難。
來看看臺灣長榮集團創始人的張榮發的創業故事以及他是如何做到「狡兔三窟」的。
1927年,張榮發出生於臺灣基隆,自幼家境貧寒,父親在他18歲時去世,他自此開始挑起家庭重擔。「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少年時期的艱苦環境磨練了張榮發的意志,為他日後的獲取巨大成功打下了堅實基礎。經過20餘年的艱辛打拼,張榮發終於積累了一些資本。而直到1968年,也就是在41歲時,張榮發才創辦了長榮海運股份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長從事海運事業。
說是有限公司,又擔任董事長,還從事的是當時的熱門行業海運,但張榮發當時的家當少得可憐,僅有200萬元臺幣和一條破爛不堪的老機帆船。不過,憑藉頑強毅力和多年沉澱積累下的一些關係,張榮發的生意還是很快打開了局面,僅僅一年後,他就又創辦了長晏海立公司,一口氣購進3條萬噸貨輪,開闢了遠東至中東的定期航線。

又艱苦打拼了20多年後,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張榮發率領下的長榮海運公司發展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貨櫃航運公司。在生意場上摸爬滾打幾十年,張榮發深知其中的險惡,認為要想真正立於不敗之地,在必要的時候,就要進行多元化經營,狡兔三窟,以分散和降低風險,防止資金縮水。
為此,張榮發在海運之外,又拓展了兩大方向,為長榮海運公司制訂了「登陸」和「升空」的兩大系列的計劃:「登陸」方面,張榮重點發展旅遊業,先後在香港、臺中、泰國的曼谷和布吉島、馬來西亞以及美國洛杉磯等地興建了六家觀光飯店,又和日資EIE集團聯手,以24億港元收購了香港一家知名舞廳,將其升級為酒店。此外,張榮發還用3億多美元在洛杉磯購地,興建了高級辦公樓、公寓;在馬來西亞檳城,修建了集休閒、度假、觀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飯店長榮國際大飯店。「登陸」還有一個步驟,那就是張榮發還投資30億臺幣成立長榮超級冶金公司,將集團的經營範圍擴大了到鋼鐵業。該公司專門生產特殊鋼,臺灣之前的這種特殊鋼一直依靠進口,基本上由日本企業控制。「升空」方面,長榮集團組建了長榮航空公司,總投資約100億臺幣,兼營客運、貨運、航運。航線遍及亞、歐、美三大洲,公司是百分之百的自營。
「狡兔三窟」的要點是分散風險,這一成語用投資界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不要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投資和生意本就聯繫緊密,「狡兔三窟」當然也適用於做生意。雖然對生意人而言,在實力不夠時,需要保持專注,不宜盲目多元化,就比如上面案例中的張榮發,也是在做到一定規模後,才開始多元經營的,但至少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將做生意賺來的錢進行適當地分散性投資,沒有必要全部砸在一件事情上,以此有效規避風險,防止資金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