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墾造水田項目建設,潮州浮洋鎮300畝旱地煥發新活力

2020-12-10 經典趣事

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網,經過墾造水田項目建設,浮洋鎮300畝旱地迎來美麗蛻變,變身為現代農業生產區,不僅盤活了土地資源,改善了農田生態環境,還提高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

土地平整,田田相連,道路暢達,溝渠縱橫,浮洋鎮潘劉村水田墾造項目面積達237畝,成片農田景色宜人。一場大雨過後,地裡的秧苗更顯青翠,再過幾天就可以插秧了。

浮洋鎮潘劉村村民 潘立武:這片田地比較平整,道路通暢,我們都是機械化生產,機械化種植,節省人工人力。

潘立武是潘劉村的種植大戶,今年2月承包了村裡這142畝水田。經過墾造後的農田設施完善,耕種便利,早造喜獲豐收,這也讓他越種越有奔頭。很難想像,這片良田在兩年前卻是另一番光景。

浮洋鎮潘劉村村民 潘立武:以前這片田都是散戶在種植,一小格一小格,非常分散,多年種菜,土地也有點鹽鹼化。

浮洋鎮潘劉村村委會主任 劉劍通:未墾造之前就一些散戶種植不規範,包括種一些青菜、番薯,整一片不規範種植,有的農戶沒去種植,成為一片野草,政府通過來這片田地考察,認為這片田要來墾造。

在徵得村民一致同意後,2018年9月潘劉村正式啟動墾造水田工作。經過地表剝離、原土層平整夯實、田埂修築和格田、土壤質地改良等一系列措施後,經檢測驗收,該地塊土質達到了墾造水田建設標準要求。與此同時,田間路、排水渠、涵洞等設施也按要求配套齊全。

浮洋鎮潘劉村村民 劉佳利:這片田說要來改造,大家聽了都覺得好,一致同意,原先很貧瘠容易發生蟲害,政府出錢改造後來種植相當好。

浮洋鎮潘劉村村民 潘立武:通過政府這一次改造,土地墾造旱改水,可以大面積種植,道路跟土地都重新平整,覺得比較適合種水稻,我們就來承包,第一季的收成可以,畝產1000多斤。

經過墾造,原先一片地力貧瘠、用水不便的旱地瘦地煥發新活力,成為規規整整、成框連片的良田,這大大激發了村民的種植熱情,也美化了鄉村環境。

浮洋鎮潘劉村村委會主任 劉劍通:村民看到這片田墾造後這麼平整,都來村裡報名說要按照政策去種植。種植後整片水田綠油油的很漂亮,吸引了一大堆周邊村民來這裡拍照、參觀,大家也是相當滿意。

相隔一條護堤路,新安村也新開水田73畝。原來地塊凌亂碎小,機械化耕作困難,村民種植意願低,導致缺乏打理、雜草叢生。經過墾造後,這片「沉睡」的土地被喚醒了。

浮洋鎮新安村黨總支書記 黃順發:之前高高低低沒辦法耕作,是拋荒的,現在改造後大家可以種植。今年的產量也比較可觀,一畝田產量大約達到1500斤,農戶種植後也比較滿意。

黃建輝是11戶承包戶之一,雖已年過六旬,可他忙起活來渾身是勁兒。田好種了,田裡的收成也高了。

浮洋鎮新安村村民 黃建輝:我租了12畝,上半年水稻收成大約1.5萬元,下半年就種番薯跟菜,大約可以收成2萬元。

當前,浮洋鎮已完成新增水田面積約300畝,率先在潮安區完成墾造水田項目建設任務。墾造水田不僅改善了農業結構,保障了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還進一步挖掘土地潛力,激發鄉村經濟活力。

浮洋鎮鎮長 張露勳:完成水田墾造之後這兩個村的地塊,也大大提升了耕地的質量,還有耕地的效益,也成為村民飯後閒逛的場所,成為我們鄉村振興的一個示範點,鎮黨委政府也將這兩個村的水田墾造項目,打造成美麗宜居鄉村的一個示範點,也致力於提高這兩個村的農業振興。

來源:潮州電視臺

相關焦點

  • 耕地提質讓「旱地」種出萬畝水稻 我市新增水田面積3.06萬畝|清遠...
    規規整整,成框連片的水田從村邊的路上一直延伸到江邊。一眼望去,場面蔚為壯觀。工人正在收割,燕子低飛,一片豐收的景象。從外觀上,這片耕地與普通的水田並無不同,但在去年以前,這裡是只能種植旱作的土地。去年,在相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經過墾造,昔日原本高低不平的草地變成一個優質農業生產區。
  • 大陸最南端誕生萬畝水田 雷州打響廣東水田墾造第一槍
    ,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要求非農建設佔用耕地必須全面落實「佔優補優、佔水田補水田」政策。去年9月,廣東省印發了《廣東省墾造水田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決定由省級財政拿出34億元資本金,墾造30萬畝水田。《方案》明確在墾造水田中要把保障群眾權益放在第一位,嚴格落實「三補償一補貼」。
  • 萬畝農耕文化體驗園初露真容,尋訪古驛道上的稻海桑田文化之旅
    雷州市率先在全省進行水田墾造的項目,得益於此,首期4500畝旱地不但蛻變為高標準農田,披上了綠衣,還以「稻海桑田、石狗守護」為主題,以「觀稻海、聞稻香、品晚霞、瞻石狗、體農耕」為主要內容,建設萬畝良田打造國家農業公園4A級旅遊景區為目標,以「雷文化」為主打造集「耕、食、樂、學、居、藝」為一體的全國一流的休閒農業旅遊區,吸引遊人雲集,叫人驚嘆。
  • 潮州:改造活化,讓歷史名城煥發新活力
    近年來,我市秉承「尊重歷史、保護為先、合理利用、修舊如舊」理念,依託千年文化古城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山水資源稟賦,做好古城的規劃建設,統籌整合古城、古寨、古村等資源,加強古城業態引導,激發古城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潮州時強調,「潮州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潮州有很多寶,潮繡、木雕、潮劇、工夫茶、潮州菜等,都很有特色,彌足珍貴,實屬難得。
  • 成都市金堂隆盛鎮1000畝旱地出租,趙家鎮高速出入口45畝水田出租
    成都市金堂隆盛鎮1000畝旱地出租該地塊位於金堂隆盛鎮附近,距離高速路出口約20分鐘車程。距離金堂大道約20分鐘車程。4米寬水泥路直達地塊邊。本村組內部有條河常年不幹。地塊內部有一口提灌站。流轉方式:旱地出租流轉年限:40年流轉金額:100元/畝/年區域 :四川,成都,金堂縣1000畝旱地出租成都市金堂趙家高速出口45畝水田出租該地塊位於金堂趙家附近
  • 內蒙古9塊農業用地(水田,旱地,魚塘,草地)土地出租或轉讓
    內蒙古包頭固陽縣1200畝水田土地出租水田位於內蒙古包頭固陽縣,水田面積1200畝,緊靠包固一級公路,距昆區70公裡左右,約一小時車程。水田土地平整開闊,水田可供大型機械業作,水電齊全,交通便利,農業設施完備。
  • 開荒10年造田800多畝「臨安愚公」張永偉與土地的故事
    顧兆明 攝2009年至今的十年時間裡,他在自己村裡致力於造田,開墾出500多畝水田、300多畝旱地。墾造新田,表土深淺很關鍵,別人覆上15公分表土覺得差不多了,他不惜成本覆上三四十公分,因為「子孫後代都要種的」。
  • 千年潮州文化古城迸發經濟新活力
    千年潮州文化古城迸發經濟新活力  撰文:達海軍 蘇仕日 紀金娜 圖片由潮宣提供  大平臺加快發展,大項目頻頻落地!新加坡益海嘉裡糧油加工基地、碧桂園全球智能衛浴產城融合、萬達世界潮人文旅城、恆力集團、蒙牛集團等8個世界500強投資的實體經濟項目以及華瀛、華豐、深能源、太安堂醫藥、深圳華僑城等一批投資均超過100億元的重大產業項目紛紛落地建設……連日來,潮州產業項目建設捷報頻傳,產業競爭新優勢蓬勃而起,千年古城正迸發出經濟新活力。
  • 藍山:實施水田開發項目 百畝荒灘變良田
    紅網時刻永州11月21日訊(通訊員 趙彬)今年以來,藍山縣大力實施市縣合作水田開發項目,把曾經的荒地荒灘成功改造成高效高產的良田,為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盤活了土地資源。在藍山縣土市鎮新村的市縣合作水田開發項目建設現場,筆者看到,數十臺挖掘機、推土機抓緊作業,運輸車來回穿梭,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昔日的荒灘地被開挖推平,平整成田,四通八達的機耕路,已初見成形。據項目施工單位介紹,該項目佔地500多畝,投資規模1600萬元,建設工期兩個月。
  • 老城市如何煥發新活力?廣州汕頭佛山潮州四城話你知
    老城市如何煥發新活力?10月24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廣州塔舉辦「老城市新活力」新聞發布會,會上,廣州、汕頭、佛山、潮州四座老城市共話新活力,鍾南山院士也發來視頻為廣州「老城市新活力」點讚。
  • 喚醒沉睡土地建設美麗鄉村
    日前,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市、區人大代表對梅縣區土地拆舊復墾、墾造水田以及「兩違三搶」防控工作情況開展專題調研。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敏、副區長劉演政參加調研。
  • 花萬裡點燃情懷式設計,煥發潮州牛肉火鍋老字號新活力
    阿彬牛肉火鍋一直是潮州當地牛肉火鍋的佼佼者,從1995年營業至今,在潮州擁有一定口碑,基於品牌延展和布局,花萬裡設計將從產品、體驗感、形象上打造出一家集視覺、感官、體驗、服務為一體的美食店,煥發老字號新活力。
  • 廣州佛山汕頭潮州四城共同推動「老城市,新活力」
    10月24日上午,主題為「老城市新活力」的廣州市2020年第210場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會在廣州塔舉行。廣州、佛山、汕頭、潮州四市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分別介紹了各城市「老城市,新活力」和文化出新出彩的相關成果。廣州正努力擦亮「廣州名片」,讓嶺南文化「活」起來,綻放新魅力。
  • 百裡杜鵑:百畝荒地改水田 發展旅遊有奔頭
    秋收過後,百裡杜鵑戛木管理區中塘村旱改水項目正在穩步推進,一輛輛運輸車運來表土,將其附著在土地上,挖掘機、運輸車正在往來作業,「開墾」出一條條機耕路、灌水渠。今年以來,戛木管理區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確定了在中塘村從調整種植結構入手實施「旱改水」,將地勢高低不平的旱地改造成「田成方、路相通、可灌溉」的高產水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幫助農民增產增收、脫貧致富。「旱改水」項目開工建設後,中塘村建立了由村支兩委牽頭、施工主體實施和村幹部監管的工作機制。
  • 用舊土造新田 福清探索建設項目佔用耕地耕作層剝離與再利用
    「在項目動工前,這些優質的耕作層都要先堆放到友誼村的堆放場,未來再運到龍田鎮用於西坑村、赤坑村的礦山復墾項目。」福清市國土資源局聘請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現場管理人員李建武說,在福清,佔用耕地20畝以上的建設項目在動工前都要像這樣開展耕作層剝離與再利用工作。
  • 無棣五營社區千畝旱地變水田 幾代人的修渠夢實現
    原標題:無棣五營社區千畝旱地變水田 幾代人的修渠夢實現   □記者 王福錄 通訊員 蔣惠慶 報導  本報無棣訊 「我們苦盼了30年,終於盼來了甜水,這一千多畝的麥田有救了。沒有鎮政府幹部的幫忙,這事我們做夢也不敢想啊!」3月21日,正在澆地的無棣縣車王鎮五營張家村村民肖廣安高興地說。
  • 黏土、沙土、壤土、水田和旱地等不同土壤的特性,你都知道嗎?
    黏土、沙土、壤土、水田和旱地等不同土壤的特性,你都知道嗎? 新農資3602019-02-22 12:17:15 閱讀(4120)
  • 金華新能源汽車小鎮煥發新活力
    作為經信領域省級行業標杆小鎮、高端裝備製造類特色小鎮行業標杆小鎮,5年來,這個3.6平方公裡的新能源汽車小鎮錨定引項目、強配套、聚人氣,讓產業跑起來,人流動起來,全面激發園區發展新活力。如今,小鎮在經歷一次次「從無到有」的全局謀劃和關鍵落子後,聚集了越來越多的高端裝備製造類項目,園區配套設施也越來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