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江蘇段總長432.5公裡,是長江的「黃金水道」和「咽喉」,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廊道和水生物資源寶庫,涵養著沿江5000多萬人口。南京、蘇州、無錫、鎮江、南通等8個設區市猶如鏈上珍珠,鑲嵌其間。在沿江城市集群發展的過程中,留下越來越多的「綠色印記」。
但與此同時,江蘇省的歷史欠帳還未還清,四大結構仍需調整,生態退化、環境汙染、資源緊缺等問題亟待解決。如何系統謀劃沿江地區發展,算好「生態帳」「經濟帳」「社會帳」,是探尋高質量發展「江蘇樣板」的一道必答題。
償還「生態帳」:重拳出擊「化工圍江」生產岸線轉型生態岸線
長江是江蘇省的母親河,全省八成用水來自長江。但保護好長江水質對於江蘇來說,由於多種因素疊加,成為嚴峻挑戰。除了本身地處長江下遊,受上中遊客水影響較大等因素影響外,解決「化工圍江」問題是其中的一項重要課題。
據相關數據,近5年來,江蘇省關停退出鋼鐵產能1931萬噸、水泥產能1155萬噸,化工企業從2017年初的6800多家壓減到大約3400家,沿江一公裡內化工企業減少到255家。
走在位於長江北岸、距南京市中心30公裡處的老牌化工園區——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原南京化學工業園區)內,一種現代化工園區的形象刷新了記者的認識。除了隨處可見的綠植外,在偌大的園區內幾乎聞不到異味。
處理著這一園區內大約一半化工廢水的南京化工園博瑞德水務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有毒化工廢水經其核心工藝處理後能變成「錦鯉樂園」。為一探究竟,記者來到其排水生物指示塘。一片佔地約600平方米的水域出現在眼前,塘內有水生植物、微生物、藻類及魚類生存,呈現出遊魚嬉戲的優美景觀。「這些都是二代了,說明這裡的環境適合魚類生存。」 這位負責人指著塘中的小魚告訴記者。
在江蘇,破題「化工圍江」的例子還有很多。南京棲霞區綜合施策,整治民族化工業發祥地燕子磯;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於今年年底前全部關停騰退沿江一公裡內的化工企業;江蘇第一個整建制關閉的化工園——張家港東沙化工園整體關停,涉及資金超2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關停和轉移只是江蘇破題「化工圍江」的第一步。加快沿江企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才是其戰略目標。
在鐵腕治汙的同時,江蘇全力守護長江生態。沿江而行,記者記錄著一個個從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點名到成為生態修復典型的故事:南京浦口區「十裡造船帶」全線重現生態綠色江岸;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內停止開發7000多畝江灘溼地、全部拆除違規建設項目;張家港沙鋼集團解決鋼渣堆放江邊、威脅長江水生態問題,預計投入巨資打造長江綠廊風景線……
其中,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整改案例成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確定的2019年長江經濟帶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先進典型(江蘇省唯一案例)。回憶起不久前親眼看到成群江豚「弄潮」的情景,保護區管理處工程師王召根告訴記者:「看到大群江豚,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著驚喜。目前,保護區內生活著25頭左右的長江江豚,數量有所增加。」「微笑的精靈」頻頻現身,印證了久久為功的努力終會取得實效。
統籌「經濟帳」:「舍沉舟、棄病樹」,為高質量發展釋放環境容量
江蘇沿江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基礎最好、綜合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有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江蘇省生產總值逾7.38萬億元,同比增長2.5%,高於全國增速1.8個百分點。其中,沿江八市是全省經濟的「發動機」,為推動「江蘇號」列車行進在長江經濟帶前列做出重要貢獻。
在這種背景下,算好沿江地區長江保護這本「經濟帳」,更需要全盤統籌、精打細算。
加大環保投入力度。據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提供的相關數據,近5年來,江蘇省級財政用於相關長江生態修復、汙染治理等資金1300 多億元,全省總投入近一萬億元。江蘇基於良好的經濟優勢,環保投入力度空前加大,綠色存量變發展增量取得明顯成效。
與此同時,治水還需善「謀」,力求「花小錢、辦大事、見實效」。沿著南通市區的河道一路走來,一個個以小成本取得治水實效的例子見證著治水人在控源截汙、暢流活水等方面的智慧。
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斷頭河因河道水體不流動、易形成淤積等客觀因素,長期以來是黑臭水體整治過程中難啃的「硬骨頭」。跟隨南通市水利工程管理站四級主任科員曹慧蓉的腳步,記者來到文峰片區三大斷頭河中的一處。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望去,記者看到了這條河流在五六個月的時間內,實現水體由劣Ⅴ類向Ⅲ類水質提升的密碼:在河道中修建拓撲導流牆,通過隔斷原來水體的流向,並藉助上下遊的水位差,實現斷頭河的永續自然流動。「原來的治理方案需要破路、拆遷,預算費用高昂,而利用這一妙招,河道整治的費用大約是700元/米。」她說。
明晰主體責任,確定治汙資金分攤方式,從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也是江蘇治水的一大法寶。近年來,南京市不斷創新完善區域生態補償機制,取得積極成效。「但在水環境區域補償制度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水系和流域所在區行政邊界關係錯綜複雜,汙染責任難以明確。」南京市生態環境局水環境處處長居小秋告訴記者,針對這個問題,水環境處結合各爭議河段相關區行政邊界、地形、雨汙管網建設情況、人口信息,以及不同類型匯水區域內人為活動、自然降雨和植被生長等對水體的影響程度,不斷優化調整測算方式,使之更加科學合理。」
此外,加大環保投入,不應僅是政府行為,還應充分發揮企業力量。除了創新機制鼓勵企業自覺加大投入外,探索新的項目運作模式也是緩解政府資金壓力的有效方式。
鎮江市是全國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之一,也是江蘇省第一個海綿城市試點。其海綿城市建設PPP項目由國家補貼12億元資金,同時引入社會資本籌措13.85億元資金。這一項目的成功落地為高密度老城區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了借鑑。光大海綿城市(鎮江)有限公司總經理諸宇剛告訴記者:「金山湖是鎮江重要的通江湖泊。沿金山湖CSO溢流汙染綜合治理項目是鎮江海綿城市建設中的一個重要項目。建成投運後,可將汙染溢流到金山湖的次數由每年四五十次減少到大約每年五次,為保護長江水質發揮重要作用。」
「今年南通市拒絕了兩個投資額度均為兩三百億元的項目,其超出南通市環境容量是重要原因。」南通市生態環境局環評處的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長江保護是本「整體帳」,只有將調整產業結構和長江生態修復緊密結合起來,才能為高質量發展釋放環境容量。
算好「社會帳」:變「被遺忘的角落」為「城市會客廳」
南通,萬裡長江奔流入海的最後一道生態屏障。市區南部,五山臨江而立,山水相依。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五山地區濱江片區考察調研,深情回憶了自己時隔40年再來此地的真切感受,稱讚濱江環境發生「滄桑巨變」。
跟著總書記的腳步,記者來到這裡,沿著江邊岸線一路走來,只覺如此長江,美不勝收。不遠處,健身、玩耍的市民遊客絡繹不絕,在夕陽的映照下,歡聲笑語和著江濤拍岸、蘆蕩搖曳,仿佛將美好定格。「冬日亦可勝春朝」,懷著這樣的感慨,記者的腳步也慢了下來。
「以前這裡是城市『遺忘角落』,現在是名副其實的『城市會客廳』。」南通市狼山管理辦綜合管理局局長周志培在這裡長大,見證了南通沿江地區由「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到「城市會客廳」的蝶變。
整治前,這段沿江「黃金岸線』為何成為「生態傷疤」?南通市生態環境局水處處長範樹留告訴記者:「化工圍江、碼頭林立、岸線被佔是主要原因。」
2016年以來,南通以五山地區濱江片區生態修復為切入口,針對五山地區以往小景區、老港區、破廠區、舊小區相互交織等問題,實施生態修復保護工程。據介紹,南通市將環境治理修復與生態宜居建設統籌考慮,超過2/3的沿江區域免費向市民遊客開放。
據記者了解,在江蘇省,利用濱江區域打造城市會客廳的,南通不是個例。河西魚嘴城市客廳、暮燕風貌區城市客廳、江北新區定山城市客廳……南京規劃九大城市客廳,努力實現由背江發展向跨江發展、擁江發展的轉變;泰州泰興、無錫江陰、蘇州常熟和張家港等地在抓好長江岸線清理整治的同時,打造了一批親水生態特色示範工程,真正做到還江於綠、還江於民。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從南京到南通,江蘇八百裡長江碧水綿延。每一片溼地、綠廊、新城,都在講述著綠色發展的故事。其中蘊含的治水、治產、治城相融合的智慧,是江蘇激活新動能、高質量領跑長江經濟帶的源動力和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