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線建設者舌尖上的鄉愁——一家東北餃子館的「憶」與「易」

2021-01-19 新華網貴州頻道

    寒冬時節,行人稀少。正值飯點,位於安順經開區西航路雙陽新區對面的貴飛餃子館,一股暖意撲面而來。抬眼望去,三五成群的食客坐在餃子館,有的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有的和朋友喝著小酒聊天。

    和面、擀皮、調餡兒、包餃子……在大廳中央的明檔廚房,隔著敞亮的玻璃窗,穿著白色廚師服的領班馬麗,帶著3位廚師正在裡面手腳麻利地包餃子,一套工序下來,一個個圓滾滾的餃子就擺在了案板上。

    「擀的餃子皮勁道十足,秘制的餃子餡鹹淡相宜。」馬麗一邊包餃子一邊說,餃子館的所有食材都是當天清晨送來,餃子餡用的是新鮮的葷素食材調製,餃子皮採用專門的高筋麵粉製作。一盤盤餃子端上桌,客人吃了都說好。

    明檔廚房裡的一舉一動都在食客注視下。店面裡的食客遠近都有,主要以附近貴飛公司職工居多。正在吃餃子的陝西小夥拜小輝,大學畢業就應聘到貴飛公司,來到安順工作這幾年,一有空就到貴飛餃子館吃餃子。「這裡的餃子有北方家鄉的味道,品種多,皮薄、餡鮮、汁濃,我愛吃。」拜小輝津津有味吃著餃子說,餃子價格也很實惠。

    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是年輕人眼裡家鄉的味道。對老年人而言,這味道裡還有綿延幾十年、橫亙幾千公裡的鄉愁。貴飛公司退休職工巴文多老人,今年84歲,隔三岔五就要吃一頓貴飛餃子,品嘗美味的同時,慰藉一番鄉愁。

    巴文多老人是第一代三線建設者,1966年,從遼寧瀋陽來到安順,見證三線建設崢嶸歲月。「剛到安順時,住窩棚,條件很艱苦。過去,過年都吃不上一頓餃子,現在日子好了,天天能吃餃子。這說明國家富強,我們的日子才能越過越紅火。」鄉音未改的巴文多老人笑著說,「這餃子的味道,和我母親包的一個味兒,總能讓我回想起家鄉的生活。」

    巴文多老人的鄉愁,讓貴飛餃子館經理劉穎感同身受。劉穎是三線子弟,祖輩、父輩們的故事從小耳熟能詳,在她看來,貴飛餃子館的存在,可以讓很多老一輩三線建設者留住鄉愁,也能讓更多人品嘗到原汁原味的東北餃子。

    「我曾經在貴飛公司系統內多家工廠當過一線工人,後調至雙陽賓館,從服務員一步步走向管理崗位。」劉穎回憶說,接手貴飛餃子館管理工作後,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留住鄉愁的同時入鄉隨俗。

    劉穎介紹,貴飛餃子館前身是貴飛公司開辦的一家家常菜館,生意不溫不火,2015年,提檔升級改成餃子館,主打東北餃子之後人氣一直很旺。正式開業前,貴飛餃子館還曾派人前往瀋陽,向當地知名的餐飲品牌老邊餃子取經。

    「已有190多年歷史的老邊餃子久負盛名,師承老邊餃子的貴飛餃子館,目前推出的一系列餃子頗具東北特色,葷素自選,餡料豐富,手工製作,銷量好,回頭客特別多。」劉穎說,不僅有韭菜豬肉餡、白菜豬肉餡、豬肉芹菜、翡翠牛肉、素三鮮等常見種類,還有一道自創的「多彩貴飛餃子」,由紅、黃、綠、黑四種顏色的餃子搭配而成,分別用火龍果、南瓜、菠汁、墨魚榨汁後和面擀制餃子皮。自去年推出以來,反響不錯,不少食客進店就點名要嘗嘗這道餃子。

    不僅東北味十足,還有海鮮、涼菜、熱菜、蔬菜、鐵板燒、湯類、蓋飯、炒飯等,食客可以在這裡盡享各種美味。值得一提的是,餃子店還融入安順本地飲食習慣,準備不少安順特色菜。

    一個小小的餃子館也能感受時代的「憶」與「易」。當年三線建設者來到千裡之外的貴州,鄉愁是揮之不去的牽掛和回憶,這是「憶」;老一輩三線人和他們的後代,早已紮根貴州,變成地地道道的貴州人,這是「易」。「憶」與「易」之間,有大時代的小故事。

    每天,在貴飛餃子館裡,陣陣熱氣升騰。餃子這一北方人偏愛的人間風味,如今,在貴州安順紮下根來,成為安順飲食文化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不管哪裡人,來了都是貴州人。」雖然說著一口東北話,但在安順出生長大的劉穎說,全家早已融入安順,現在都是地地道道的安順人,愛吃餃子,也愛吃寡蛋、滷粉、小鍋涼粉和油炸粑稀飯等安順美食。(記者 向淳 姜雨熙 牟元媛)

相關焦點

  • 一家東北餃子館的「憶」與「易」
    對老年人而言,這味道裡還有綿延幾十年、橫亙幾千公裡的鄉愁。貴飛公司退休職工巴文多老人,今年84歲,隔三岔五就要吃一頓貴飛餃子,品嘗美味的同時,慰藉一番鄉愁。巴文多老人是第一代三線建設者,1966年,從遼寧瀋陽來到安順,見證三線建設崢嶸歲月。「剛到安順時,住窩棚,條件很艱苦。過去,過年都吃不上一頓餃子,現在日子好了,天天能吃餃子。
  • 六盤水200餘名「三線」建設者共度重陽節
    六盤水200餘名「三線」建設者共度重陽節 發布時間:2020-10-27 23:30:47      來源:六盤水日報 (記者嚴顯豔楊小敏)
  • 東北老闆開餃子館,通過「一枚印章」,收益翻了三倍,怎麼做的?
    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個案例,餃子館老闆用「一枚印章」,就讓店裡的收益翻了三倍還不止。【1】案例背景老城區有一家餃子館,名字就叫「東北餃子館」。雖然名字叫東北,但其實這座城市是地地道道的南方城市,喜歡頓頓吃餃子的顧客並不多,好在店裡面也有其他的菜品出售,所以生意也還算過得去。
  • 《姥姥的餃子館》熱拍 人人可以窺見「舌尖上的中國」
    「舌尖上的中國」老百姓的人生真味如果選擇最能代表「舌尖上的中國」的食物,餃子必在其列。這種狀似月牙的民間吃食代表了平民百姓樸素的生活哲學,在面與案的揉捏之間、在皮與餡的交融之間、在湯與鍋的翻滾之間,浸透了老百姓的人生真味。
  • 山東餃子好吃,還是東北餃子好吃?走南闖北,舌尖上的美食品鑑
    說起北方的餃子,行走各地都是喜聞樂見的美食,哪個地方不見餃子館呢?不過說起來,尤以東北和山東最有代表性。以下所談均為本人實地品嘗的感受,不代表別人,大家看後一樂,不喜勿噴。品嘗山東餃子,是在2008年我出差青島的時候。膠東半島盛產海鮮,海鮮水餃可謂是山東餃子的一大特色。
  • 這是一份東北大媽餃子館的完全攻略
    前幾天有朋友說需要一份東北大媽餃子館的完全攻略,今天我來交答卷了。東北大媽餃子館共有58家連鎖店。遍布寧夏銀川、內蒙古、西安、甘肅等地,現在已經啟動全國計劃了,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在全國各地看到這家店。這份攻略一定要收藏好哦!
  • 餃子哪都會做,為何餃子館都開成「東北連鎖」,全叫東北餃子館?
    中國自然是餃子的老家,吃餃子的飲食習慣自然也是最濃厚的,現在因為麵粉全國到處都能買到,而且餃子本身也不算複雜,所以很多家庭都會自己做餃子吃,還有城市的大街小巷上,也到處是餃子店,平常一些人也經常吃餃子來滿足自己的胃口。餃子雖然就是簡單的麵皮包上餡料,但是因為餡料多種多樣,所以味道也是很豐富的,所以也算是百吃不厭的食物了,這些餃子店單單賣餃子也能獲利頗豐。
  • 一杯佛手,余光中舌尖上的鄉愁
    余光中是臺灣著名現代主義詩人,其代表作之一《鄉愁》,是中學語文課本上必背課文,很多人都讀過這首詩。但少有人知的是,這綿綿鄉愁的起點,在福建永春。在以鐵觀音為首的閩南茶區,佛手歷史悠久,別具風味,也是詩人舌尖上的一縷鄉愁。01.為什麼叫佛手?佛手,其實是茶樹品種名。
  • 舌尖上的鄉愁——臺灣家宴節成功舉辦
    11月7日,一場以「舌尖上的鄉愁」為主題的「臺灣家宴節」在成都天藝·濃園藝術生活體驗館舉行。活動吸引了70多位在蓉臺胞、臺商及成都市臺聯理事、臺盟成員代表參加。成都市臺聯會長、臺盟成都市支部主委潘裕萍出席活動並致辭。
  • 哈爾濱餃子館大搜羅,吃了這6家才明白什麼叫:好吃不如餃子!
    作為一名地道的東北人,直到去了南方上學才知道,原來並不是所有中國人過年的時候都會吃餃子,但是在東北,只要逢年過節家裡都要包餃子,甚至還衍生了許多吃餃子的諺語,比如:上車餃子下車面;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 「龍鳳餃子館」馬精泰:餃子館就是我的家
    如今,不少在香港學習、工作的內地人經常光顧他的餃子館,尋找地道的家鄉味道。他叫馬精泰,一位地道的東北漢子。 辭掉工作,和妻子一起開餃子店 馬精泰選擇開餃子館,是源於對餐飲業的喜愛。在香港中文大學讀書期間,馬精泰就利用暑假到灣仔一家餃子店打工,在餃子店裡,馬精泰不僅收穫老闆的信賴與賞識,也收穫了愛情:馬精泰與老闆的女兒性格互補,一拍即和,不久就結為夫妻。 開一家自己的餃子館,這是馬精泰妻子夢寐以求的想法。考慮到開餃子館比做會計更有優勢,2011年,馬精泰辭掉了會計工作,和妻子一道,在灣仔謝斐道243號開辦了一家名為「龍鳳餃子館」的東北菜館。
  • 東北大叔開餃子館,通過「姓楊的顧客免費吃」,一年到手150萬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一家新開的餃子店,在競爭壓力如此大的市場環境下,是如何打開知名的,增加銷量,甚至還在一年內開了一家分店的。【1】案例背景楊老闆是東北人,但東北的人都嚮往外面的世界,年輕的人都往外流走,楊老闆也不例外來到了重慶。東北人愛麵食,做餃子的手藝也是就一絕,楊老闆的妻子也正是因為喜愛他做的餃子才在一起的。因此楊老闆夫倆妻便在市區開了一家餃子館。
  • 寶雞特色餃子館大盤點,每一家都值得打call!
    還有一天就是冬至了 咱寶雞人在這一天說啥都是要吃上一頓餃子的 全家人坐在一起擀皮、和餡、包餃子…… 好吧,幸好小寶妹早有準備 寶雞美味餃子館全在下面了 理由給你了,地方也找好了 冬至到,別忘了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水餃呦~
  • 在深圳發家的東北餃子館老闆
    總結,東北菜和湖南菜排行第一,還有人說,東北飯館比湖南飯館多,但是,要說到廚師,無疑,東北來的廚師是最多的。湖南離深圳比較近,高鐵也就兩三個小時,從連鎖餐飲橘子洲頭到毛家飯店,在深圳的每個區都能見到,而東北離深圳很遠,可每條街幾乎都能看到東北燒烤,東北餃子館,因為消費低,給的量大,物美價廉,經濟實惠,到了餐點,幾乎家家爆滿。
  • 東北大娘開餃子館,利用「一部手機」,收益翻五倍,怎麼回事?
    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個案例,餃子館老闆只因為「一部手機」,就讓顧客紛紛前來消費,自己的收益直接翻五倍還不止。【1】案例背景有這麼一家餃子館,雖然面積和裝修什麼的都不是特別好,但是顧客卻不少,還在當地開了兩家分店,生意都非常火爆。很多人看這家餃子館現在的生意這麼好,都不知道它以前冷清成啥樣了。
  • 央視新劇《正是青春璀璨時》熱播 三線建設者的芳華奉獻
    重現三線建設的國家記憶,電視劇《正是青春璀璨時》基調樸實,注入真情實感,三線人關於事業、家庭、情感、命運的抉擇牽動人心,隨著劇情漸入佳境,收視表現逆勢上揚。據CSM全國網電視臺節目收視率顯示,實時收視率數度破1,排名全國第一。三線建設者燃燒青春為國為民的壯舉,觸發家國情懷以及對個體命運的感慨,讓觀眾和網友「看得熱淚盈眶」「向三線建設者致敬!」
  • 這8家火爆洛陽的餃子館,最後一家你一定吃過!
    首先來推薦一下這家大碴子味兒東北風味特色十足的宴奴水餃。佔據了水餃界大半壁江山的東北水餃,份量、個頭都足以震撼一個成年南方小夥兒。  這是一家主打魚的餃子館。正應了老祖宗的說法:「做魚不好吃的川菜店不是好餃子館 更歲交子(餃子),年年有餘(魚)「。
  • 這家東北18元一位的自助餃子館火了,任你吃到飽,簡直太過癮了
    這家東北18元一位的自助餃子館火了,任你吃到飽,簡直太過癮了現在很多的人,他們都在工作的時候,根本沒有時間去吃飯,所以每天都會點外賣來吃,只有周末有空的時候才會去吃一點好吃的,但是,對於那些打工的人來說,如果去餐廳吃飯的話,價錢就會特別的高,
  • 東北大叔開餃子館,餃子免費不收錢,賺得盆滿缽滿,你也可以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案例,餃子館老闆讓顧客免費吃餃子,不但不虧錢,反而月收入十六萬,賺得盆滿缽滿。【1】案例背景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案例主人公姓張,張老闆42歲,經營這一家餃子館,生意非常火爆,每次到了飯店,餃子館都能坐滿顧客,還能接不少外賣訂單,這種火爆的情況已經維持三年了,依舊沒有變得冷清。
  • 《記住鄉愁》片尾曲尚雯婕《再憶江南》歌詞
    近日據悉,《再憶江南》這首歌成為了央視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的片尾曲,尚雯婕渾厚的嗓音也得到了歌迷們的點讚。­  美麗的家鄉總是令人魂牽夢繞,而在塞外江南,更多了幾許文人墨客的的氣息,再加上著名詞人樊孝斌為這首歌作詞,著名曲作家孟文豪擔任作曲,可以說為這首歌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