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餃子館」馬精泰:餃子館就是我的家

2020-12-11 人民網

編者按:

「來了,就是香港人。」這是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於今年1月16日在施政報告中所講的一番話, 它體現了香港人包容開放、追求公平、自由民主的氣度與胸懷。

正是這樣的氣度與胸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內地人選擇在香港落地生根,安家落戶。他們為何選擇來到香港尋求機遇?香港給他們帶來了什麼?他們在香港書寫著怎樣的人生?人民網2013年新春特別企劃「人在香港2013」,透過十位不同領域代表人物的真情訴說,感受內地人在「獅子山下」勤奮進取、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本期人物:馬精泰

來港時間:2006年

畢業學校:香港中文大學

工作崗位:香港「龍鳳餃子館」老闆

新年願望:開新店,給飯店取個新名字

 

他是香港中文大學的畢業生,兩年前放棄會計工作,和妻子一道在香港灣仔開辦「龍鳳餃子館」。如今,不少在香港學習、工作的內地人經常光顧他的餃子館,尋找地道的家鄉味道。他叫馬精泰,一位地道的東北漢子。

辭掉工作,和妻子一起開餃子店

馬精泰選擇開餃子館,是源於對餐飲業的喜愛。在香港中文大學讀書期間,馬精泰就利用暑假到灣仔一家餃子店打工,在餃子店裡,馬精泰不僅收穫老闆的信賴與賞識,也收穫了愛情:馬精泰與老闆的女兒性格互補,一拍即和,不久就結為夫妻。

開一家自己的餃子館,這是馬精泰妻子夢寐以求的想法。考慮到開餃子館比做會計更有優勢,2011年,馬精泰辭掉了會計工作,和妻子一道,在灣仔謝斐道243號開辦了一家名為「龍鳳餃子館」的東北菜館。

做年輕化的東北菜

「香港東北菜館少,不少餃子館比較老糙,服務業不太好。」為了讓自己的餐館脫穎而出,馬精泰有自己的一套經營理念,把餃子館定位為「年輕化的新派東北菜」。「好吃,不貴,這是最關鍵的。」

考慮到香港客人飲食的口味偏淡,馬精泰對菜品進行改良。「香港人覺得東北菜很鹹,我們就少放鹽;為了保證吃得健康,我們也不放味精。」馬精泰說,香港顧客對東北菜沒有概念,所以他在菜單裡,會對菜餚進行說明,告訴顧客,菜是用什麼材料、經幾道工序做出來的。

細緻周到的服務,讓馬精泰的餃子館開始紅火起來,也讓更多地香港人選擇吃健康的東北菜。東北的燉菜、涼菜,香港人都能接受。「現在香港的客人也愛吃我們的大拉皮和麻辣土豆絲。」

除了香港本地人,不少在香港工作、求學的「港漂族」,也常光顧餃子館。馬精泰說,店裡的廚師是東北人,做的菜餚,可以讓「港漂們」找到久違的家鄉味道。

降低經營成本,讓員工多休息

餃子店經營了一段時間,馬精泰對營業時間有了調整:星期天和假日休息,周一到周六上午十一點營業,晚上十一點結業,在營業日當中安排下午三點半到六點這段時間,讓員工休息。

「香港人在下午茶時段喜歡喝奶茶、咖啡,然後啃個雞腿。」他說,畢竟是北方飯館,無論是菜餚,還是飲料種類,都不是喝下午茶的首選。 下午休息兩個半小時,一方面員工可以休息,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經營成本。「大家下午休息,人手也能合理安排,員工輪班的成本太高,不值得。」

現在,馬精泰集中精力做中午和晚上兩個用餐高峰期的生意,比較穩定。「錢賺得差不多就可以了,賺多了太累,對自己也沒意義。」

透過客人和員工,更加認識香港社會

賓客滿門,讓馬精泰不愁沒生意做,招聘員工反而成為頭疼的問題。「很多香港人不願意到生意好的店鋪工作,因為他們覺得累。在薪水差不多的情況下,他們可能會去相對輕鬆的店鋪。」一年多的餃子館經營,讓馬精泰切實感受到香港餐飲業的人情世故。「做這一行的員工,大多處於社會的底層,生活比較貧窮,所以對於金錢的要求比較直接,也比較強烈。」 有時候,馬精泰覺得本地員工把錢看得太重。「錢給少了,他就不幹走人了。」

除了員工,馬精泰有時候還要面對挑剔的客人。「剛坐下5分鐘就催著上菜。」馬精泰說,香港社會節奏快,客人吃慣了快餐店,進了餃子館就嫌上菜速度慢。「但是我們的菜都是現點現做的,沒有那麼快上菜。」有的時候,馬精泰就要去和客人溝通,請求對方理解。

餃子館就是我的家

馬精泰坦承,以前自己是一個沒想法、也沒啥追求的人,經營餃子館,讓馬精泰的生活發生了很多變化。早上十點起床,十一點到店裡幫忙,下午三點吃飯,之後回去休息,晚上六點再來店裡,再忙到11點歇業,回到家,已是凌晨。

累,是馬精泰經營餃子館以來最常有的感觸。因為辛苦,馬精泰一有空閒都會抓緊時間睡覺,也因此很少有時間和同學朋友聚會。「我同學和朋友經常邀請我參加聚會,但是因為店裡事多,我很難抽空參加。」一聽說有聚會,馬精泰會主動邀請同學來店裡聚會,但即便如此,馬精泰也不能和他們一起吃,「因為我還要張羅店裡的事情。」

馬精泰經常和老婆一起在店裡幫忙,在他心裡,餃子館不僅僅是事業,也是溫馨的家。

新的一年:擴大經營,給飯店取個新名字

提起今年的計劃,馬精泰滿懷憧憬。「今年想給飯店改名字。」他說,龍鳳的商標註冊不太方便。「在香港叫龍鳳的菜館很多,現在我們小本經營還好,以後要是開分店還叫『龍鳳』,會有人來找麻煩的。」馬精泰說,新名字起好了,但現在暫時不改名,等開分店的時候一塊兒改。」

除了給飯店改名字,開分店,馬精泰還想推出餃子外賣。「新的一年,我希望和老婆一道,把餃子館生意做大做好。」(人民網記者 曹海揚 李海元)

相關焦點

  • 吉林印記 新興園餃子館
    吉林印記 新興園餃子館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不僅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往往寄託著遊子們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團圓生活的眷戀。在吉林市的河南街,一家有著上百年歷史的餃子館,可謂是是吉林市地標性的百年老店了。這家店曾經陪伴著吉林人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這就是新興園餃子館。
  • 這家餃子館的告示火了!
    >「出門在外都不容易如果您遇到了困難肚子餓了這裡可以免費請您吃水餃挺過去了就知道沒有什麼大不了」近日,陝西西安一家餃子館的老闆經歷了這次困境他更加意識到遇到困難後的不易「前幾天店裡來了個人說之前打工的川菜館關門了自己沒工作我就收留他吃飯
  • 一家東北餃子館的「憶」與「易」
    正值飯點,位於安順經開區西航路雙陽新區對面的貴飛餃子館,一股暖意撲面而來。抬眼望去,三五成群的食客坐在餃子館,有的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有的和朋友喝著小酒聊天。和面、擀皮、調餡兒、包餃子……在大廳中央的明檔廚房,隔著敞亮的玻璃窗,穿著白色廚師服的領班馬麗,帶著3位廚師正在裡面手腳麻利地包餃子,一套工序下來,一個個圓滾滾的餃子就擺在了案板上。
  • 姥姥的餃子館紅萍結局怎麼樣了?
    在剛結束不久的熱播劇《姥姥的餃子館》中,紅萍的最終結局是和方亞新結婚,兩個人還有了一個可愛是我女兒,兩人也算是有情人終成眷屬,不過也是歷經波折。紅萍也終於認清了現實,變得孝順乖巧起來。《姥姥的餃子館》是由陳小藝,何政軍主演的都市家庭劇,該劇主要講述了有包餃子包的好手藝的薑桂芳帶領一家人開餃子館,撐起一家人生計,並憑此謀求幸福生活的故事。這部電視劇以餃子館為主線串起了很多人物,薑桂芳因餃子包的很好,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餃子館廚師長。後來,由於政策的改革,被專門與她作對的許大雯聯合經理把她趕走。在下崗後,她為了一家老小的生計,於是憑藉自己的好手藝,又開了一家「老太太餃子館」。
  • 這是一份東北大媽餃子館的完全攻略
    前幾天有朋友說需要一份東北大媽餃子館的完全攻略,今天我來交答卷了。東北大媽餃子館共有58家連鎖店。遍布寧夏銀川、內蒙古、西安、甘肅等地,現在已經啟動全國計劃了,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在全國各地看到這家店。這份攻略一定要收藏好哦!
  • 姥姥的餃子館的劇情介紹?
    《姥姥的餃子館》以改革開放四十年為時代大背景,通過講述主人公陳桂芳開辦餃子館的事,從側面勾勒出了時代背影下中國家庭的生活樣貌。無奈之下,陳桂芳還是選擇重操舊業,她開了一家小小的餃子館,並取名為姥姥的餃子館。起初,餃子館開的並不順利,先是遇到拆遷難題,後來是再次遇到死對頭許大雯的為難,好在陳桂芳沒有向困難低頭,為了整個家庭的生計,陳桂芳硬是給扛下來了。在生活方面,實心眼大女兒的生病、生意精二女兒的離婚,懦弱的三兒子的結婚,叛逆老四的離家出走,以及收養的五兒子。
  • 廖記餃子館
    廖記餃子館就開在一條不太繁華的街道上。平常來來往往的人都喜歡到這裡吃一碗餃子。要說老廖的餃子有多好吃,也不見得,只是覺得老廖這個人誠樸、善良。韭菜瘦肉餡配上濃濃的骨頭湯,灑一撮蔥花,再加上一點風味小菜、一勺辣椒醬,讓人吃了就覺得暖心、舒心。
  • 「頭伏」火了餃子館
    餃子館唄!昨天是「頭伏」,按照「頭伏餃子二伏面」的老禮兒,許多瀋陽人都打算吃上一頓餃子,沈城各大餃子館也是一開始營業便顧客盈門,銷售量更是翻著番兒地往上升。     吃餃子 飯店開門就迎客     11時許,記者來到位於小西路的興隆軒餃子館時,店內早已客滿,門口還堆了20多盒等待領取的外賣餃子。「早上剛一開門,就有客人來吃餃子了,直到現在,人流始終都沒斷過。」
  • 「花樣翻新」特色餃子館在日遍地開花
    據日媒報導,隨著餃子的受歡迎程度越來越高,近幾年各種特色餃子館在日本遍地開花。那麼,餃子在日本都有哪些花樣吃法呢?站臺上舉辦「餃子節」 食客排隊進站吃餃子在東京JR總武線鐵路「兩國站」的站臺外,等待進站的人們排起了長隊,不過他們並不是為了搭乘列車,而是來吃餃子的!
  • 《姥姥的餃子館》演繹中國家庭多彩人生
    該劇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福建世紀長龍影視有限公司出品,王曉明執導,陳小藝、何政軍領銜主演,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橫跨四十餘年,講述了主人公薑桂芳一家開設、經營「姥姥餃子館」的故事,勾勒出時代側影下「中國家庭」的動態樣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北車站國營餃子館面臨著改革,廚師薑桂芳下崗。為了維持家庭生計,她開了一間小小的餃子館。
  • 這家餃子館,口味多又好吃,不錯喲
    天目山路131號、浙大西溪校區正門對面有家正宗東北餃子館,據說,它已經名揚海外了。餃子館名叫樂回頭,老闆謝光強是山東煙臺人,這家餃子店已經開了10年了。素三鮮、蓮藕餡、黃瓜餡、牛肉餡、韭菜餡……店裡的餃子一共有三十多個品種。
  • 姥姥的餃子館分集劇情介紹(1—40集大結局)
    姥姥的餃子館【第7集】劇情介紹薑桂芳家非法經營小旅館的事鬧得人盡皆知,老楊到薑桂芳家探望,說舉報薑桂芳家經營小旅館的人是許大雯,薑桂芳一氣之下提著斧頭到許大雯家問罪,許大雯和薑桂芳鬧作一團,薑桂芳一失手,斧頭飛出釘在了許大雯家門柱上,許大雯嚇壞了。
  • 餃子哪都會做,為何餃子館都開成「東北連鎖」,全叫東北餃子館?
    餃子雖然就是簡單的麵皮包上餡料,但是因為餡料多種多樣,所以味道也是很豐富的,所以也算是百吃不厭的食物了,這些餃子店單單賣餃子也能獲利頗豐。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餃子店的數量很多,也不存在很大的很有名的連鎖品牌,但是現在街上的餃子店,名字卻帶有統一性,全都是叫東北餃子,無論走到哪裡,若是做餃子的,幾乎無一例外就是「東北餃子館」,「東北水餃店」,「正宗東北餃子」等等。餃子哪都會做,為何餃子館都開成「東北連鎖」,全叫東北餃子館?
  • 小店經濟亮了:菜鳥驛站救活餃子館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每月3萬「負債」,老闆急了;陝西餃子館開菜鳥驛站自救,生意活了! 西安高新區,早上9點到晚上9點半,是橡樹街區菜鳥驛站的營業時間,也是「陝西水餃家宴」的營業時間。 餃子館是老店。
  • 打卡人氣餃子館,1大3小41元吃撐,這家餃子館為何日常爆滿?
    豆媽在山東菏澤單縣,最近,常被身邊的朋友種草一家餃子館,說是環境好,味道好。我平常總覺得自己在家做餃子很容易,所以並未在意,直到前幾天小妹特意給打包了一份,專門的餃子包裝盒,看起來就乾淨,再加上口感也不錯。因此,這日,豆媽特意帶著三個孩子來打卡,看看這家餃子館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 市中區「哈爾濱餃子館」:北方美食口碑好
    哈爾濱紅腸  位於市中區大洲路的哈爾濱餃子館,是一家堅持製作純手工餃子的店鋪。吃餃子的同時,搭配哈爾濱紅腸以及秘制醬骨架,獨特的北方吃法,讓不少市民慕名而來。  3月20日,記者走進哈爾濱餃子館,店內,食客們吃得津津有味,對Q彈的餃子讚不絕口。  「老闆,三兩牛肉香菜餃子,多放醋。」一位食客走進店鋪。老闆呂薇薇說,她戲稱這位食客為「老三兩」,因為他經常來店裡點三兩牛肉香菜餃子,最高紀錄是連續吃了31天。  「這兒的餃子都是現包現賣,純手工製作,吃著放心。」
  • 好吃不如餃子——瀋陽知名餃子館連鎖系列
    上一篇,主要寫了幾家名聲在外的瀋陽知名餃子館,老邊餃子的煸餡餃子、甘露餃子、大清花餃子等等,都是瀋陽中華老字號。瀋陽還有很多餃子館,在大家小巷,不管是連鎖店性質的,還是夫妻小店,餃子都各有特色。瀋陽據說六級,城市基本上被霧霾籠罩,能見度不到百米,有網友拍照,公路上只有前後車輛及燈光,還有遠處餃子館的燈牌,天空飄來五個字:東方餃子王。他們家餃子就是典型東北特色,現吃現包,個人覺得好吃的是黃瓜鮮蝦餡、酸菜豬肉餡,在哈爾濱的中央大街上的東方餃子王是常年排隊,瀋陽的相對低調一些。目前連鎖店數量比較少。
  • 餃子館用莫言照片宣傳 廚師長:莫言是其舅姥爺
    南鑼鼓巷附近的南下窪子胡同有家新開的餃子館格外引人注目,莫言端著一盤餃子的照片(如大圖)讓很多人以為莫言與其有關係,這讓一些顧客慕名前來。餃子館老闆稱他和廚師長與莫言都是山東高密人,廚師長自稱是莫言的舅姥爺,使用莫言形象宣傳獲得默許。
  • 為什麼餃子館的餃子這麼好吃,開餃子館的小姨:都是因為「它」
    每天都會發布新文章的喲~前陣子我回了趟老家,小姨子在鎮上開了一家飯店,店裡餃子賣很火。我也去吃了幾回,發現味道確實特別好,和平時自己家包的不一樣,於是跟小姨說想學一學怎麼做餃子,小姨告訴我:餃子餡最關鍵的是選豬肉,要挑選新鮮的五花肉,如果是自己家吃,最好自己切肉剁餃子餡。
  • 外地常見東北餃子館,為何本地很少見?其實就是因為實力不允許!
    在我國的很多城市中,但凡是人流量大的地方,似乎中會出現一個「東北餃子館」的飯店,立冬意味著冬天的開始,吃餃子的習俗又稱之為「安耳朵」,所以老人們才說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東北餃子全國聞名,更是開了很多這樣的飯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