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西聖塔集團職員 蘭潔
編輯:龔蓉梅
大年初五,老廖就打算出門。在出門之前,老廖和老伴就做好了準備。
這是贛南的一座小城。縣城不大,桃江河兩岸最近幾年突然冒出許多高樓,讓這個小城有點大城市的韻味。廖記餃子館就開在一條不太繁華的街道上。平常來來往往的人都喜歡到這裡吃一碗餃子。
要說老廖的餃子有多好吃,也不見得,只是覺得老廖這個人誠樸、善良。韭菜瘦肉餡配上濃濃的骨頭湯,灑一撮蔥花,再加上一點風味小菜、一勺辣椒醬,讓人吃了就覺得暖心、舒心。本地特色風味小吃「蘿蔔餃」是用紅薯澱粉做的,內餡以蘿蔔為主,拌入魚片、肉片等用蒸籠蒸熟,是當地人最為熟悉也最為想念的味道。
如今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緣故,小城的街道上的人很少,市場監管局要求街上店面配合疫情防控需要全部停止營業,廖記餃子館也停業關門了。老廖從餃子館走回家,路上除了路燈和路旁的小榕樹,就是在寒風凍得瑟瑟發抖的幾隻流浪狗。老廖很想把這些無家可歸的傢伙帶回家,但一想到最近的疫情,老廖還是沒敢跟它們走得太近。
老伴從醫院退休後患有腎衰竭尿毒症期,腿腳也不太靈便,靠每周透析維持生命。春節在家的日子,老廖變著花樣給老伴做各種好吃的。除夕這一天,兒子打來了電話,說是今年車票不好買,不回來過年了。老廖並不生氣,自從他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兒子在家過年的次數屈指可數,疫情當前不回來也挺好的。老廖吩咐他住處要用酒精消毒,做好個人防護。兒子在電話裡答應著,給老兩口拜了個年就匆匆掛了電話。
老廖看著熱鬧的春晚,心裡很不踏實。以往兒子打來電話,總能和老伴天南海北地聊一兩個小時,這次不到兩分鐘就掛了。難不成他生病了?還是也被傳染了?老廖不敢想,也不敢跟老伴提,只能自已在心中嘀咕著。平常不沾酒的老廖不知不覺在春晚的歌聲中喝了幾碗水酒。
老廖將電視頻道鎖定在本地臺和湖北臺,和老伴時刻關注著兩地的疫情防控情況。播到電視裡醫生護士疲累奔忙在一線,老廖看見老伴淚流滿面,他當然知道老伴為什麼哭。很多時候,當曾經的故事再次浮現在眼前時,沒有人能夠止住眼淚,那是對生命的無比敬畏。
這一天,老廖和老伴心有默契地走到超市,買好一些韭菜、蘿蔔、瘦肉、鮮魚等食材,然後來到了餃子館。老廖熟練地洗韭菜、切韭菜、剁瘦肉、剁魚片、刷蘿蔔、切蔥花、包餃子,然後又開始煮餃子、蒸蘿蔔餃。這場景,閃爍著似曾相識的記憶,記憶裡有在「非典」時期老伴在醫院忙碌著治療病人的身影,有老廖冒著大雨往醫院送餃子的身影,也有如今全民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畫面。
老廖將一碗碗餃子打好包,每一碗都多加兩個雞蛋。門外的風雨隨著被掀開的門帘子猛烈地吹打進來,老廖帶著口罩都感覺到冷。老伴拿上老廖打包好的餃子,戴上口罩、穿上雨衣踏進風雨裡,往醫院送去。這段時間,老廖和老伴都待在餃子館裡,老廖每天都在大鐵鍋邊忙碌著,一碗碗餃子接連不斷地被老伴送去醫院。
小城更加冷清了。兒子已經連續10天沒有任何消息。老廖在每個晚上都要偷偷地給兒子打個電話,但兒子的電話從來都處於關機狀態。老廖想著要不要再撥打一次,萬一這次打通了呢?老廖覺得喉痛發燙,很難受,很想哭出來,可淚水早已化為骨子裡的堅強。老廖決定不能讓自己胡思亂想了,打起精神準備幹活,還有很多事等著做呢。每次老廖忙完了所有的事情,看著眼前這些包好的餃子,就覺得無比安心。
又一天,老廖在餃子館忙包餃子的時候,兒子電話打了進來,老廖接起電話噼裡啪啦就是一頓罵,等罵夠了才想起要問一下兒子在哪裡?現在是否安全?兒子在電話裡笑著,說自己到了武漢,剛從病房裡出來,經過連續10天的奮戰已經治癒一名患者了,目前自己一切都好。
老廖這才想起初五的那天早上,老伴跟自己說了一句話:「我們都能挺過來的。」
老廖打開餃子館的門,雨終於停了,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了進來。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