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還是上周中午跟同事一起吃飯的時候想到的,想了幾個方向,定了一個大概但是一直沒開始寫,今兒終於收起自己的拖延症開始寫起來了。餛飩、餃子、雲吞、抄手我覺得本質上和包子餡餅是沒有區別的,都是皮裹著餡兒。只是烹飪方式不同。但是實際上他們大有不同,真的很不一樣。
我喜歡吃抄手,在我印象裡,抄手一定要吃辣的,這是一份抄手的靈魂。就像重慶小面一定要辣的才行。中國很大,菜系很多,口味豐富,食材眾多,這是「大自然的饋贈」,但是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和點,就比如這四川的抄手、廣東的雲吞、北方的餃子、福建的扁食、湖北的水餃、江西的清湯長的都差不多,名字卻大一不一樣。
餛飩雲吞抄手誰更好吃其實大家都是各有所好、一般雲吞個頭小,當作點心和好搭檔竹升面一起實用,家裡一般煮的最多的還是餛飩。但是湯底和澆頭的講究就多了一眼望去,辣估計是抄手最顯眼的特徵了,端出來的抄手紅紅火火,看起來就夠味。
雲吞聽起來就溫柔很多,細嫩精緻,唐宋時期餛飩就傳入了廣東,經過多年發展如今雲吞也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外皮以及裡頭的餡料都跟餛飩和抄手不同大小一般以「一口吞」為標準。按照老廣記的標準。一碗標準碗雲吞數量為6顆到8顆,能這麼精確這麼講究的也只有廣東人了。
餛飩源於中國華北地區,古語云「餛飩之餅」,即餛飩是餅的一種,古人視之為一種密封的包子,稱為「混沌」,後來按照中國的造字規則才更名為「餛飩」。這個和之前說的菜品搭配一個意思,都是很有意思的故事。
餛飩在南方得到了發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餃子的區別也慢慢凸顯出來:餃子皮多為圓形,較厚,餛飩皮則多為正方形,皮薄,煮熟後這一特點尤為突出;餃子重蘸料,多以蒸或炸的方法來吃,吃的方式比較多元素。
所以餛飩雲吞抄手他們的區別就是!
雲吞的湯底是清湯的,抄手是紅湯的,餛飩是雞湯的!是不是很簡單易懂
有的時候轉發、點讚只代表認可,而評論才是真的喜歡,那種不管對方說什麼,都忍不住想要積極回應的心情!聽說轉發、點讚、評論的人都變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