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的哲學:道法自然

2020-12-12 芝麻任逍遙

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中的內容一直為世人所重視。一句「道法自然」更是深入人心。雖然很多人並不完全清楚其中內涵,潛意識中依然喜歡引用。那麼老子說的「道法自然」是什麼?這章中老子回答了世人所關注的這個問題。

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無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在「絕聖棄智」、「絕學無憂」、「孔德之容」、「曲則全」、「希言自然」、「企者不立」等篇章中一直宣說「德」在人道中的重要性,其實老子意在說明,最高的「德」就是「道法自然」的體現,所以老子在這章解釋了什麼是宇宙本源的「大道」,什麼是「道法自然」。

老子

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一種物質不是單一或者某幾種的存在,而是普遍客觀的存在,先天地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所以老子接下來用意識形態描述「道」,「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河上公註:「寂者,無音聲。廖者,空無形。獨立者,無雙匹。不改者,化有常」。

河上公註解說「寂」是無聲的意思,「廖」是無形的意思,「獨立」,指無雙,則是唯一的意思,「不改」指普遍的意思。

老子說,「道」既無聲音,也無形態,具有唯一性也是普遍的存在,循環往復從不失度,可以作為物質的本源。

如果把這句話放到現代哲學中,符合東方哲學,但不符合西方哲學。因為老子的表述沒有結果,但對於東方哲學來說,理論在於實踐,雖然沒有哲學上的結果,但是可以通過實踐得到結果。

曾經英國哲學家貝克萊說過這麼一句話:「這塊石頭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踢了它一腳」,這句話的哲學道理與老子表述道的意思是相似的,老子說道的存在是以被認識開始的,但沒有被認識之前,道就已經存在了,如果證明道的客觀存在可以用實踐的方法,理論注重實踐,是中國文化的獨特境界。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中的「字」與我們現代的理解有所差別,古時候兩個字稱之為「字」,所以老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種客觀的存在不知道怎樣定義,如果勉強定義的話,就叫「大道」。

老子為這個客觀存在的「物」命名叫「道」,「道」的性質無法命名可以勉強叫「大」。 那麼這裡的「大」是什麼意思?

很多人解釋為大的不得了,就是很大很大的意思,不過筆者不認同這樣的說法,因為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就是老子對「大」的解釋,很顯然這是對「道」規律的描述,所以筆者認為「大」是一種宇宙中的運動規律。「大」就是「逝」, 「逝」指過去,「遠」就是遙遠的意思,指將來,而遠到極點,就會物極必反。

這種規律就如白天和黑夜互相交替一樣,天逐漸的變暗,到了最黑暗的時候,物極必反,然後天逐漸的變得不那麼黑暗,繼而可以模模糊糊地看到物質,最後光明出現。由此可見,「大」是宇宙中的陰陽物質的五行變化規律,也就是運動,也就是變,古人叫易。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其中這裡的「王」指的是天地之間旺相的能量,物質能量的旺相狀態可以用事,在老子時代就是一種禮樂統治的能量,在現代就是統治的力量,老子說,道在變,天在變,地在變,旺相的能量也在變,宇宙中的四大,道、天、地、王中,掌控能量的人就在其中這四大之中。

所以才有了這句深入人心的名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從大地中得到能量,遵循地道,大地從上天中得到能量,遵尋天道,上天從大道中得到能量,遵循大道,大道以其自身為能量,自由不受約束,大道遵循宇宙哲學。

由此可見,「道法自然」揭示了宇宙本源「道」的特性,說明了道、天、地、人之間的哲學關係和「大道」運行的規律。

不過其中「道法自然」的奧妙用意還需個人體會,畢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相關焦點

  • 老子主張「道法自然」,道是什麼?法是什麼?自然又是什麼?
    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老子哲學思想體系中,道無疑是最核心、最基礎的概念。然而,在《道德經》中老子並沒有縱情於從哲理上論證道的存在,而是具體地從現實生活世界的各個方面展開對道的描述。
  • 老子:無為而治,道法自然
    ——尼採老子:無為而治,道法自然我曾在一篇名為《偶像》的文章裡提到過,春秋戰國是我國古代千百年來偶像最為輝煌的時代。那時候百家爭鳴,人們都不拘束於禮樂,開始自己的思想發展。在哲學上,它認為道生萬物,世界上一切事物都遵循某個規律而不斷運動著,沒有事物是可以絕對靜止或者單一存在的。道家學說就好像現如今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結合一樣,追求的是內心世界,遵循的外界規律。老子是將人和宇宙自然聯繫起來的一座橋,這個更像是老子將黃帝之道的發展。
  • 淺談道法自然和無為而治,以及老子思想對哲學的貢獻
    老子的核心思想——道法自然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春秋時期的楚國人,曾擔任周王室的柱下史,掌管中央的奏章、檔案、圖書以及地方上報的材料,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所以老子能夠接觸到所有的王室藏書。老子通過博覽群書,對社會現象進行了深入的觀察和思考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想。
  • 老子之道不同於夫子之道,它是道法自然,是自然而然的本性
    道雖然有許多特性,但它的一個基本特性是自然。「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認為天地人要遵循道,而道不遵循其他任何東西,而只是遵循自然。 何謂自然?自然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個意義。它的一個意義是自然界。
  • 自然的本原——淺析老子哲學中的「道」
    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說,「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又說「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所以,《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基礎,在「道」,在「德」。而「道」作為自然界的本原和規律,其客觀實在性決定了「道」是體(本體),而「德」是道化生天地萬物的過程和表現,因此「道」是體,「德」是用。因此,弄清什麼是「道」,是徹底理解老子自然主義哲學的根本。
  • 從黑格爾的角度看老子的「道法自然」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在《道德經》裡面,老子的思想是高度一致的。所以只要弄懂其中一點,是不難判斷老子的真實意義的。各個版本之間因為文字不同的爭議,一般是不應該會影響判斷老子的真實意圖的。而判斷正誤的標準,就是「道法自然」。「自然」是什麼意思?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麼老子的「自然」是什麼意思呢?
  • 「道法自然」的人性論解讀
    王中江先生則兩次在《光明日報·國學》版撰文(《「道」何以要「法」「自然」》《老子的「道法自然」》)指出:這一解釋沒有注意到老子所說的「自然」只是「萬物」和「百姓」的屬性與活動方式,並且缺乏更深的哲學意義。「道法自然」的本義應當是「道遵循萬物的自然」,聖人「無為」、遵循百姓的「自然」這一老子政治哲學的核心正是建立在此基礎上。
  • 諸子百家簡單講之老子篇:懂道法自然,做一個自由心正的人
    尤其是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500年這一百年的時間裡,在中國出現了老子、孔子、莊子等這樣的諸子百家,在古印度出現了佛教創始人釋迦摩尼,在古希臘出現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思想大家。其中孔子、老子被美國《時代雜誌》列入歷史上100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列,哲學大師黑格爾在其《歷史哲學》中說「道為天地之本,萬物之源。中國人把認識道的的各種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學術。
  • 這才是老子要講的道法自然!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個我們傳頌至今的道家思想,而現在熱播的電影《唐人街探案2》中更是以此為線索,串聯了全劇的進展。老子還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的著作有《道德經》,其作品的主旨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他的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而西遊記裡太上老君的原型,就是老子。
  • 何為老子的「道法自然」?
    老子,相傳他一生下來就是白眉白髮,有白鬍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是歷史上最難定義的人之一,他的生平事跡就如同他的思想一樣,玄妙不可言,神秘又極富浪漫主義特色。老子作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成了道家甚至是先秦哲學的一道標杆,在眾人眼中老子是神一樣的存在,老子哲學的核心思想是「道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說,他把宇宙看成一個自然產生、自然演變的過程,天地萬物是依照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學的精髓是樸素辯證法思想,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 《悟學.第342篇》道法自然.帛書老子.25
    《悟學.第342篇》道法自然.帛書老子.25悟學.十八子 20200524《道經》 第二十五章【原文】「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蕭呵!謬呵!如果『道』也是在『混沌』的狀態下形成,則『道』與『天地』一同形成。不符合老子說的「先天地生。」所以,本人認為『昆』就是釋義『天然的,自然的』意思。即『道』天然形成,誕生於天地之前。「蕭呵!謬呵!」
  • 孔子、老子、莊子的哲學之道
    簡明孔子、老子、莊子的哲學之道文|中國美食文化審美資深工匠杜德春孔子講為人之道;老子處世之道;莊子講養性之道。老子說的道是《道德經》裡面的核心概念,是《道德經》5000言中出鏡率最高的之一,一共出現了74次,整部道德經都是為了解釋這一個字,出現的地方不同意義有所不同。
  • 為什麼說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這四個字?
    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學的核心!道家是中國哲學中最具哲學味道的學派。如果說儒家主要注重於人類社會的倫理,並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之中尋求人類的未來的話,道家則將研究的領域投向那遙不可知的過去與未來。道家更多地探索宇宙的起源和人的終極價值的問題。
  •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020-10-10 1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復歸於樸:老子的「道法自然」(下)
    自然而然:老子的「道法自然」(下)自然無為。「自然」與「無為」既是兩個概念,又是聯繫最為密切的概念。「自然」是自然而然,順應自然而然之為,實質上就是「無為」,「自然」與「無為」就是這樣緊密聯繫在一起。車載先生甚至認為:「《老子》書提出『自然』一辭,在各方面加以運用,從來沒有把它看著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界,而是運用自然一語,說明莫知其然而然的不加人為任其自然的狀態,僅為《老子》全書中心思想『無為』一語的寫狀而已」。無論「自然」還是「無為」,都是「道」的本質規定,共同彰顯著道的深奧與玄妙。
  • 老子的人生哲學及其應用之道
    前言儒家講人道,佛家講成佛之道,而道家是講天道。老子的人生哲學是將天道的法則應用於人間世,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人際問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與幸福,找到人生安身立命之地。老子的天道就是一種自然之道。本文討論的重點主要是放在老子自然知道的法則(簡稱自然法則)、人生哲學以及處世應用之道等三方面來加以闡釋。
  • 當代道教對道法自然和清靜為正思想的解釋
    當代道教對道法自然和清靜為正思想的解釋 2014年12月25日 14:26 來源:《宗教哲學季刊》第7卷第1期 作者:朱越利 字號 內容摘要:道教的教理、教義中包含著豐富的智慧。
  • 回歸自然理性的老子政治學
    ,道法自然」的結論。 關鍵詞:老子;恩有為;政治哲學;天下;治國理政;道法;道德政治;觀念體系;順應自然;政治權力 作者簡介:   老子通過對大自然的洞察,得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結論。這種對自然的特別關注,構成了老子哲學思想的基石。
  • 老子智慧:道法自然的真實意義是什麼呢?
    接著,老子說:「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統治者不幹擾百姓,事情幹成了,百姓都說:「這是我自己幹成的。」 這裡的「自然」,是我自己如此的意思。《道德經》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人乎?」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什麼是法?什麼是自然?
    這樣去理解,就大致能理解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學說核心是「無為」,遵從「大道」。而這句話更清晰形象地講明了「天、地、人」與「自然」的關係。理解的難點在「自然」,這個「自然」,並非我們平時說的「大自然」,天大地大,「道」最大。「道」又怎麼會去遵循大自然呢?這個「自然」,是指萬事萬物本來的樣子。「大自然」這個我們現在用得很多的詞是從這裡衍生出來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