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寺觀廟堂與街巷名稱由來的故事
在歷代府、州、縣誌記載中,濟寧老城區的街巷胡同中,布設著不同類型的廟宇。曾有老話兒這樣形容:關帝廟對著天香閣,慈燈寺靠呂公堂。。。順河門上關帝閣,要問幾個文昌閣,城裡城外有三個。。。說起地名歌謠來,那是一串一串的。而以這寺、廟、宮、觀、庵、堂、壇命名的街巷胡同,昔日在運河老城濟寧可謂是不勝枚舉,其中古蹟建築歷經滄桑,多已毀圮。但時至今日,不少寺廟的稱謂卻仍流傳下來,演化為現在的街、路、巷、裡地名標記,成為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活化石,如觀音閣北街、奶奶閣街等,有些街巷裡的寺廟建築現仍保存完整,如鐵塔寺等,已成為濟寧一大靚麗的景觀。
財神閣街:在咱老濟寧城裡以寺廟命名的街巷,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比如說財神閣街。它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街,西起古槐路,東到文昌閣街,北邊連著井家胡同,南靠翰林坑涯。在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濟寧直隸州志》上記載,這條長為302米,寬7.7米的街,早些年在街的西首建有閣樓一座,因裡面供奉著「財神」遂命名為「財神閣」,這條街也因此得名「財神閣街」。 1953年財神閣被拆除,而街名卻沿用至今。
濟寧的財神閣十分的低矮窄小,又是在州城偏遠的一個角落,很不起眼。但要說起這財神閣,還有個小故事呢。在很久以前,京城裡來了一位新上任的州官老爺。從上任以來,一不拜見州裡聲勢顯赫的世宦大族,二不宴請當地的巨商大賈,日日微服私訪,夜夜默對孤燈。
州裡的大小貪官聽說此事後,個個膽戰心驚,不知道大老爺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大約過了兩個月之後,知州大老爺帶著州裡的大小官員,吹吹打打,風風火火地到財神閣焚香祈福。並許願:如果村裡人都富裕起來,就翻蓋廟宇,大塑金身。不幾日,往日荒涼冷落的小廟便青煙繚繞,金鐘長鳴、熱鬧非凡,到財神閣求福祈貴的人也越來越多,窮人都成了富翁。時間過的很快,眨眼三年過去了,財神閣再沒有翻蓋,金身也沒大塑。無人問津的財神閣,又回復到了老樣子,財神爺也不再顯靈,不知過了多少時間,可憐巴巴的財神閣就牆倒屋塌,夷為平地了。
類似財神閣這種以神話人物命名的街,還有如白衣堂街,這也是濟寧地名中的一大特色。
白衣堂街,西起縣前街,東到孫家街。因該街路南曾有清代建的一座「白衣觀音庵」,俗稱是「白衣堂」。清·宣統三年(1911年)《濟寧直隸州續志》記載:白衣堂裡供奉的是白衣觀音,觀音菩薩為民間之神,佛教說他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求必應,而在中國佛教寺院中一般塑像和圖像多作女相。1953年,白衣堂被拆除,這條街因此而得名「白衣堂街」,沿用至今。
關帝廟街:關羽,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他可是三國時的蜀漢大將,後來被人們神化,尊稱「關公」、「關帝」。而在咱濟寧城的街巷名稱裡,涉及到關羽的那也是特別的多。你比如說:關帝廟街、三神廟街、協議街、濟安臺等等,今天咱就說說這其中的幾個與關羽有關的典型街名。
關帝廟街,北起環城北路,南到紅星中路,長為332米,兩側多為市民住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濟寧直隸州志》記載:在街的北首建有關帝廟一座,而得名「關帝廟街」。在城西北隅大關帝廟附近有關帝廟東街、關帝廟西街,南關有武勝橋、鐵鼓廟、義井巷等。那在咱們濟寧為什麼把關羽捧得這麼高,影響又非常普遍呢?
有這麼一個傳說,說清高宗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登基後,為了緩和民族矛盾,籠絡漢民族人心,他就想了一個妙法。
一次,乾隆帝對大臣劉墉說:「孤近日常夢見一個紅臉大漢在我身後。」劉墉回答說:「啟奏萬歲,如下次再夢見這紅臉漢子,可問問他後面是何人。」時隔幾天後,乾隆又對劉墉說:「我已經問了,他說是二弟雲長。我又問三弟何在,他說在關外遼陽當總兵的便是,名叫馬舫。」劉墉心領神會,說:「如此看來,陛下洪福齊天,不是凡人,可昭告天下加封關公,增設關帝廟,重塑金身。並令遼陽總兵急速進京。」不料遼陽總兵馬舫接到聖旨後,不知是福是禍,怕步宋朝嶽飛十二金牌之後塵,自刎身死。次日早朝禮畢,乾隆皇帝一本正經地宣布:「朕於昨晚在御花園散步,聽到背後有腳步聲、刀環聲,問後面何人,答二弟雲長,問三弟何在?答在遼陽總兵。」劉墉急忙出班隨和說:「據此看來,當今天子乃大漢昭烈皇帝轉世,請萬歲加封。」文武百官連忙叩頭,恭請聖上下旨。
最後乾隆皇帝昭告天下,廣設關帝廟,廟前立一旗杆,加封「協天大帝」,象徵忠義獨一無二之意。這就是濟寧關帝廟多的原因所在。
濟寧城最大的關帝廟在西北隅,與河督部院衙門相對。在清代因為連續死了幾個官,認為是關羽正氣之故,於是在今院后街北側建一閣,上面供奉劉備,以兄長的身份擋住關羽。又因為劉備不是神,建閣後只燒過一柱香,取柱香敬天之意,名為「天香閣」,該街也因此命名為「天香閣街」,並沿用至今。
西南關有個協議街,於1939年由火神廟街、棉花市街合併而成。因當時路北有座關帝廟,廟前高懸象徵忠義的「協天大帝」旗一面,故取「協義」為其街名。說起與寺觀廟堂有關的街巷名字呀,那是多了去了。你像還有前面我們沒有說到的北起郭家花園街、南到紅星中路的三神廟街、棗店閣街等等。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如今只存有街巷名稱了。其他還有許多以寺廟命名的胡同,諸如奶奶閣街、金山庵街、佛爺廟街等也都已舊貌變了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