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作為現今中國經濟最為發達以及活躍的地區之一,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經商、旅遊以及學習等等,了解一點廣東本地特色文化對自身的各方面頗有益處。例如廣東的三大民系:客家、潮汕和廣府,大凡要理解廣東,欲融入嶺南之人,必須了解嶺南三大民系,否則很難明白眾多廣東獨特的人文特點。要不然很多人以為珠三角都說粵語,在廣州碰到講客家話的人,誤認人家不是本地人,鬧出笑話。
廣東客家文化來自中原,既繼承了古代正統漢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如嶺南)土著文化,廣東客家人(2009年約2300萬,約佔廣東人口的27.5%)以廣州、惠州、梅州、深圳、河源、韶關等為基地,同時大量外遷到中國各地(含港澳臺)以及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地。
客家人佛、道、儒三教都信,有著強烈的祖先崇拜意識,祠堂及族譜很能反映其宗教文化,祠堂是過去客家人宗族興盛和崇祖意識相結合的產物,每個自然村落的姓氏都有祠堂。有的姓氏除建有總的祠堂外,還建有分祠、支祠。這種風俗習慣跟廣府人頗為相似,也有跟嶺南本土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成分。
廣東客家方言不像廣府粵語、潮汕方言那樣統一,而是同中有異,縣與縣之間不一樣,甚至鄉與鄉之間、村與村之間也顯出差異。誰為正宗客家話,公有公說,婆有婆道,一般說來,梅州市梅城方言較多人認同,據說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客家話播音以此為準。
客家的飲食文化豐富多彩,這個全國人民都知道,而廣東客家的特點是麻麻達達、糊糊借借、鹹鹹辣辣,所以有人總結:客家菜的特點是肥、鹹、燒(熱)。過去廣大客家一年到頭家家戶戶都釀有醇美的糯米酒,荷包肉、魚餅、白斬雞、蛋皮、菜乾扣肉、粉蒸魚、捶魚絲、三杯雞、釀豆腐、炒東坡、小炒魚、紅燒狗肉等等,所以說不要整天地尋味順德,尋味廣州,也尋尋味客家。
現今,客家早已在廣東落地生根,成為廣東三大民系文化之一,可以這樣說,客家就是三分之一的廣東,客家已非「客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