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民紀要》後已承擔代償責任的擔保人能否向其他擔保人追償?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貿易金融

作者:齊精智律師

來源:貿易金融

2019年11月8日實施的《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以下簡稱九民紀要)公布之前,在人保與第三人提供的物保並存情形下,擔保人之間是否享有追償權本身就存在爭議。齊精智律師提示2019年11月14日實施的《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規定:承擔了擔保責任的擔保人向其他擔保人追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崔建遠教授在《混合共同擔保人相互間無追償權論》認為:即同一個債權被數個擔保措施保障,應當區分情況而定擔保人相互間是否享有追償權:在共同保證、共同抵押的場合可存在追償權,在混合共同擔保關係中,物上擔保人之間、物上擔保人與保證人相互間不應享有追償權,除非當事人之間另有約定或法律另有規定。

本文不惴淺陋,分析如下:

一、2019年11月14日實施的《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公布之前,司法實踐中在人保與第三人提供的物保並存情形下,擔保人之間是否享有追償權本身就存在爭議。

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被擔保的債權既有物的擔保又有人的擔保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債權人應當按照約定實現債權;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債務人自己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應當先就該物的擔保實現債權;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可以就物的擔保實現債權,也可以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提供擔保的第三人承擔擔保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比較發現,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六條顛覆了擔保法第二十八條的規定,大體沿襲了擔保法解釋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但也有區別:一是將當事人約定置於優先地位,充分體現了對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的尊重;二是擔保法解釋既承認擔保人對債務人的追償權,也認可擔保人之間的相互追償權;而物權法只規定了擔保人對債務人的追償權,至於擔保人之間能否追償則未予明確。由此產生的問題是:在人保與第三人提供的物保並存情形下,擔保人之間是否享有追償權?對此,司法實踐中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擔保人之間享有追償權;另一種觀點認為,擔保人之間不享有追償權。

但關於連帶保證人之間能否追償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第75條第2款規定:「同一債權有兩個以上抵押人」 之間能否追償,《擔保法》及其司法解釋規定的非常清楚,上述擔保人之間均可以追償。

但2019年11月14日實施的《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規定:承擔了擔保責任的擔保人向其他擔保人追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並未將調整範圍局限在人保與第三人提供的物保並存的情形下,那麼在2019年11月8日《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實施後,連帶保證人之間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第75條第2款規定:「同一債權有兩個以上抵押人」 能否追償?本文將在以下討論。

二、多個擔保人並存的情形下,擔保人之間是否可以追償。

多個擔保人並存的情形不僅限於人保與第三人物保並存的情形,還包括保證人之間以及物保人之間。

1、物上擔保人與保證人相互間不應享有追償權。

《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的通知法〔2019〕254號56.【混合擔保中擔保人之間的追償問題】被擔保的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第三人提供的物的擔保的,擔保法司法解釋第38條明確規定,承擔了擔保責任的擔保人可以要求其他擔保人清償其應當分擔的份額。但《物權法》第176條並未作出類似規定,根據《物權法》第178條關於「擔保法與本法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本法」的規定,承擔了擔保責任的擔保人向其他擔保人追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擔保人在擔保合同中約定可以相互追償的除外。

2、共同抵押人之間能否行使追償權?

2000年9月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第75條第2款規定:「同一債權有兩個以上抵押人的,當事人對其提供的抵押財產所擔保的債權份額或者順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抵押權人可以就其中任一或各個財產行使抵押權。」這是關於共同抵押的明確規定。同時該條明確規定:「抵押人承擔擔保責任後,可以向債務人追償,也可以要求其他抵押人清償其應當承擔的份額。」

但2019年11月14日實施的《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規定:承擔了擔保責任的擔保人向其他擔保人追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並未將調整範圍局限在人保與第三人提供的物保並存的情形下。如果嚴格按照文義解釋理解,同一債權有兩個以上抵押人的,其中一個抵押人履行了代償責任後不能向其他抵押人追償,只能向債務人追償。

3、連帶共同保證人之間可以行使追償權。

共同保證人,包括連帶共同保證人和按份共同保證人。

(1)連帶共同保證人之間可以相互追償。

連帶共同保證人是指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的規定:兩個以上保證人對同一債務同時或者分別提供保證時,各保證人與債權人沒有約定保證份額的,應當認定為連帶共同保證。連帶共同保證的保證人以其相互之間約定各自承擔的份額對抗債權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連帶共同保證人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的規定:連帶共同保證的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向債務人不能追償的部分,由各連帶保證人按其內部約定的比例分擔。沒有約定的,平均分擔。

(2)按份共同保證人之間不能追償。

按份共同保證人是指,《擔保法》第十二條:同一債務有兩個以上保證人的,保證人應當按照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份額,承擔保證責任。

理論通說認為:按份共同保證中,是保證人與債權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了承擔責任的份額。所以保證人是按照各自約定的份額承擔保證責任。向債權人承擔保證責任之後,是向債務人追償,不能向另一保證人追償。

(3)連帶共同保證人不能向按份共同保證人追償。

2003年12月17日,A公司以經營需要資金為由向信用社借款30萬元,B擔保公司為該借款提供連帶責任保證。當天,B擔保公司與鴻業公司、鄭某籤訂反擔保合同,約定鴻業公司、鄭某為B擔保公司提供反擔保。次日,C公司向信用社出具一份擔保函,願意承擔借款30萬元中10萬元的連帶責任保證。此後,A未能依約還款,信用社具狀起訴A公司、B擔保公司,並申請法院先予執行。 2004年12月間,B擔保公司存款被劃扣,為A公司代償借款本金30萬元及利息等費用。2006年6月間,B擔保公司向法院起訴,請求:1、A公司償還代償款項30萬元及利息等費用;2、反擔保人鴻業公司、鄭某對上述訴求承擔連帶償還責任;3、C公司對10萬元及利息等費用承擔連帶償還責任。

福建高院(2009)閩民提字第102號再審認為:C公司和B擔保公司系分別向信用社為A公司借款提供擔保,C公司擔保係為A公司而非B擔保公司提供10萬元的連帶責任保證。故只有債權人信用社有權向C公司主張擔保責任。因此B擔保公司在替A公司代償全部借款本息後,只能向A公司及反擔保人鴻業公司、鄭某追償,無權向C公司追償。即連帶擔保人可以向債務人追償,但不得向按份共同保證人追償。

齊精智律師認為保證人之間是否存在追償的法律關係,不受《物權法》的調整,因為保證法律關係不屬於「物權」。物權法只能調整擔保物權人之間的追償問題,而無權調整保證法律關係。

綜上, 在2019年11月14日實施的《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規定:「承擔了擔保責任的擔保人向其他擔保人追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的情況下,連帶保證人之間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第75條第2款規定:「同一債權有兩個以上抵押人」 之間到底能否追償,期望最高法院能儘快明確,以減少司法實務中的同案不同判的情況。

轉載請在顯著位置註明出處及作者。

相關焦點

  • 「好文推薦」民法典生效後,對混合擔保內部追償有何影響?
    《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可以就物的擔保實現債權,也可以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提供擔保的第三人承擔擔保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六條吸納了《擔保法司法解釋》第三十八條的部分規定,但只規定了擔保人對債務人的追償權,未規定擔保人之間能否追償。理論界、司法實務中對於《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六條的「未規定」有不同解讀。
  • 呼和浩特律師//連帶保證人之間如何才能相互追償?注意《民法典》這...
    共同連帶保證是指債務人和保證人之間的關係為連帶責任保證,多個保證人之間也為連帶共同保證,因此債務履行期限屆滿時,債權人既可以請求債務人承擔全部或部分責任,也可以請求多個保證人中任何一個保證人承擔全部或部分責任。只有在共同連帶保證下承擔了代償責任的保證人之間才能相互追償。兩個連帶保證人分別向債權人提供保證的,不在構成連帶共同保證!
  • 連帶保證人之間如何才能相互追償?注意《民法典》這條規定!
    只有在共同連帶保證下承擔了代償責任的保證人之間才能相互追償。兩個連帶保證人分別向債權人提供保證的,不在構成連帶共同保證!本文不惴淺陋,分析如下:一、人保與物保並存的混合擔保人之間不能追償。「九民紀要」第56條【混合擔保的處理】:「被擔保的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第三人提供的物的擔保的,擔保法司法解釋第三十八條明確規定,承擔了擔保責任的擔保人可以要求其他擔保人清償其應當分擔的份額。《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六條對此並未作明確規定,但全國人大法工委主編的《物權法釋義》明確表示,擔保人之間不能相互追償。
  • 民法典及九民會議紀要相關內容深入解讀
    (2)實際承擔債務超過自己份額的連帶債務人能否向其他連帶債務人追償?如何理解《民法典》第519條「並相應地享有債權人的權利,但是不得損害債權人的利益。」——法定債權轉讓  (3)部分連帶債務人履行義務的法律效力?對其他連帶債務人的影響。——《民法典》第520條第1款解讀。
  • 學習和掌握《民法典》及《九民會議紀要》精神和要點實務應用場景
    (3)實際承擔債務超過自己份額的連帶債務人能否向其他連帶債務人追償?  如何理解《民法典》第519條「並相應地享有債權人的權利,但是不得損害債權人的利益。」——法定債權轉讓  (3)部分連帶債務人履行義務的法律效力?對其他連帶債務人的影響。——《民法典》第520條第1款解讀。
  • 擔保人不承擔責任的情形有什麼,是哪些?
    擔保人可以是主合同的債務人,也可以是主合同債務人之外的第三人。擔保人享有抗辯權,這種抗辯權在第三人作為擔保人的擔保合同中,更重要的是一種獨立的權利。那麼擔保人不承擔責任的情形有什麼,是哪些?
  • 未經債務人同意的代償協議是否有效?
    中國網訊(周正東 通訊員魯延) 無法查找到債務人的情況下,擔保人與債權人籤訂還款協議。代償後,擔保人向債務人追償,債務人能否以未經其同意的還款協議無效為由抗辯?近日,江蘇省淮安市洪澤縣人民法院依法審結了這起擔保追償案。
  • 重慶二中法院:組織學習《九民會議紀要》
    同時要注意違約方需按照合同約定承擔違約責任」。江善進庭長著重強調了從虛偽意思表示無效向真實意思效力轉換、從獨立擔保及排除擔保從屬性無效向按從屬性擔保處理轉換、 從流質抵押無效向按讓與擔保處理轉換的新規定。
  • 出借款公司註銷後 擔保人如何向債務人追償?
    今年夏季,張某因兒子結婚,手頭緊張,雖多次向平某索要,但平某總以無錢為由推諉,於是張某向法院起訴,進行追償。 【審理】 2020年8月16日,曲陽縣人民法院依法進行了公開開庭審理。法庭確定了本案爭議的焦點為,原告張某追償被告平某,有無事實和法律依據?
  • 老賴欠債不還,擔保人怎麼辦?
    後來常某偉屢次向梁某夫婦催要墊付的款項,均被各種歪理予以拒絕。無奈之下,常某偉只能不顧情面將其夫婦兩人告上法庭。 法院認為,原告常某偉為被告借款提供擔保,並替兩被告履行了還款義務,有權向兩被告追償。遂依法作出一審判決:被告梁某夫婦應付給原告38500元,於本判決生效後十日內付清。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將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 法考熱點:民法《九民紀要》主觀題重要考點整理!
    九民紀要採諾成合同說。 (2)原債務不消滅 以物抵債協議成立後,同時存在新舊兩債,債務人不履行以物抵債協議的,債權人既可以請求繼續履行以物抵債協議,也可以請求恢復履行舊債 。
  • 走進《民法典》——了解擔保人的責任變化
    根據《擔保法》規定,擔保人是指第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這裡的第三人即擔保人
  • 最高法確立執行擔保的擔保期間制度 過期間擔保人免責
    另一方面,執行擔保的法律效果是不經訴訟程序,直接要求相應主體承擔責任,這種對當事人程序保障的限制,應當有法律的明確規定。為澄清上述誤解,《執行擔保規定》將執行擔保明確限定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一條,即為被執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提供的擔保。
  • 借款人莫名變成擔保人背四百萬債務?紫金農商行:她籤名同意
    「我原本向銀行貸款90萬,怎麼一下子成了一家公司的貸款擔保人,還要被追償400萬?」在四年多的時間,這樣的疑問不時閃現在劉女士的腦子裡。沒想到,兩個月後自己竟莫名成為了一家公司的貸款擔保人。劉女士稱,令其匪夷所思的是,她當初籤署的房產抵押合同已被銀行單方面塗改,貸款主債權金額被由173萬改成400萬。時至今日,因為貸款公司未按時還款,劉女士等多名擔保人被法院判決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其抵押的房產被凍結,而她本人也公布為「老賴」。
  • 案例解讀:債務人進入破產程序後,對擔保人的執行程序可否中止?
    那麼此時怎麼辦呢——首先,債權人只能等破產程序終結後,才可以請求擔保人承擔保證責任;其次,需要注意期限的限制:債權人必須在六個月內提出請求(擔保人承擔保證責任);法律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四條第二款:債權人申報債權後在破產程序中未受清償的部分
  • 借條上的擔保人有效期是多久
    轉眼時光飛逝,已到2020年7月2日,饅頭仍以沒錢為由推諉不還錢,白菜滿眼辛酸淚,問:我可以主張讓擔保人鐵鍋還錢嗎?鐵鍋需要還錢嗎?釐清兩點便可知曉。一、鐵鍋僅在借條上擔保人處籤字在法律上怎麼定義?因本案借條中未對保證期間有過約定,根據《擔保法》第26條規定:「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 在執行階段可否對擔保人的財產進行保全
    2014年7月底,因黃某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姚某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2014年8月,黃某因無法償還債務,法院擬對其採取拘留強制措施,黃某遂保證在2015年2月底前一定全部償還清借款本金及利息,並叫第三人蒙某對其債務160萬元提供房產擔保:「若黃某逾期未償還借款本金160萬元及利息,由法院依法處理擔保人蒙某用來擔保的房產」,申請人姚某對此表示同意,法院遂作出暫緩執行的決定。
  • 墊付責任漫談
    以我國最基本的實體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為例,該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的民事責任只有: 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這十種。此外的其他實體法律還規定了繼續履行責任、保證責任、定金責任等,但均無墊付責任的規定。
  • 強制執行視角下隱名股東的權益保護——《九民紀要》引發的思考
    但是,有限責任公司的隱名股東能否以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使其投資權益顯名化,進而排除對代持股權的強制執行,現行法律並無明確規定,理論界存不同觀點,司法實踐中也存在不同的意見。《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以下簡稱《九民紀要》)的出臺為民商事案件審理中的法律統一適用提供了參考,但本問題的解決仍有待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