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亞東靜待邊貿開放 藏民蓋門面重拾舊業(圖)

2020-12-07 搜狐網
尼瑪旺堆站在自家空置的新建門面房前衝鏡頭微笑。但對轉做邊貿生意的前景,他心裡並沒有底。

  亞東商鋪泡沫:中印邊貿冷清,門面房租金兩年降三成

  當地邊民為乘邊貿東風 家家戶戶都蓋門面房 因內地商人撤走被「套牢」

  走在位於中印間乃堆拉邊貿通道上的亞東縣街頭與下司馬鎮等鄉鎮上,能看到在靠近公路與貿易區的新房建設中,這裡的居民大都突破了傳統的建房理念,建設有一個到多個門面房。不過,其中很多都是空置的。

  房子的主人、乃堆拉邊民們對此很無奈。在印度政府一紙貿易清單的限令下,原本期望紅火的邊貿生意變成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不過,新建的民房依然延續了這種建築風格。他們說,現在邊貿生意不好,也僅僅是因為印度的邊貿清單,一旦清單取消,乃堆拉山口邊貿通道的貿易會出現井噴,他們需要「做好準備」。

  東方早報記者 於松 發自西藏亞東

  37歲的藏民尼瑪旺堆蹲在公路一旁,整理著2天前從山上運下來的木柴,這些木柴是為過冬準備的。身後5米處是他的新家,一座2層樓的藏式民宅。

  尼瑪旺堆是西藏亞東縣下司馬鎮1組的村民,身高1.70米,他說新房是2008年10月修建起來的。平時他與35歲的愛人確吉和4歲的兒子旦巴塔傑居住於此。

  尼瑪旺堆做活掙錢已有20餘年,20年來做過石匠,當過伐木工,5年前又轉行幫別人蓋房。如今,有了自己的新房後,這名男子又在考慮著自己人生事業的第三次轉行。

  「我想轉行做邊貿生意,你看,我的門面房都修好了。」尼瑪旺堆一轉身,手指著新房的一樓。那裡,沒有廚房與臥室,而是並排修建了4間門面房。

  在亞東,與尼瑪旺堆有同樣想法的當地原住邊民已越來越多。漫步亞東縣城街頭與下司馬鎮等鄉鎮,很容易就可發現在靠近公路與貿易區的新房建設中,大都突破了傳統的建房理念——都建有一個到多個門面房。在下司馬鎮1組,建有門面房的新房就有10家左右。

  不僅僅是民間,官方也在準備。

  亞東縣委書記吳希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強調,亞東為中印乃堆拉山口邊貿做好了所有的準備,「雙方邊貿是否健康,關鍵取決於印度方面的態度,我們早就做好了全方位開放的準備。」

  亞東縣商務局長李萍說,其實,中方有能力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將超過25000平方米的交易市場和集中了海關、邊檢等的聯檢大樓建成。

  不僅是尼瑪旺堆,亞東都在期待,印度能做出積極的態度,促進乃堆拉山口邊貿通道恢復昔日「黃金通道」的神採,造福兩國人民。

  只聽說過印度餅乾好吃

  乃堆拉通道打開了隔絕44年的中印商貿交流。

  尼瑪旺堆的新房一樓全是門面,二樓才是用來居住。二樓共有6個房間,其中一間的客廳面積達50平方米,藏式風格,放置了一排的奶茶座位。

  剛一落座,尼瑪旺堆的妻子就端上來奶茶,隨後又轉身端出一個託盤,託盤上放著印度產的餅乾。「這是從商店裡買回來的,從印度那邊過來的。」尼瑪旺堆說。話音剛落,4歲的旦巴塔傑跑了進來,先是禮貌地叫了聲「叔叔」,然後就嚼起了印度餅乾,吃得很香。

  尼瑪旺堆說,旦巴塔傑很喜歡吃印度產的餅乾,而近幾年,在下司馬鎮,很多人家都有印度產的餅乾、器皿等產品。「這些餅乾都是通過乃堆拉山口(邊貿通道)運進來的。」尼瑪旺堆說,他小時候可沒有這口福,「小時候,我只聽大人說過印度餅乾好吃,但卻從來沒有吃過。」

  據他回憶,那時候,雖然與印度是鄰居,下司馬鎮距離乃堆拉山口只有十餘公裡的山路,步行幾小時就能抵達,但在日常生活中卻沒有感覺。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後,乃堆拉這條中國通往南亞的陸路黃金通道被鐵絲網阻斷,並一直持續了44年。

  「2006年,乃堆拉山口邊貿通道開關,旦巴塔傑才有口福吃到了印度餅乾。」尼瑪旺堆說。

  其實,亞東縣商務局局長李萍也有著與尼瑪旺堆等人一樣的感慨。李萍現年41歲,從小就在亞東縣長大,大學畢業後也一直在亞東工作,「小時候聽父母說,印度產的糖果很好吃,從那時起,我就夢想著有一天能品嘗到。」

  但直到2006年7月6日,乃堆拉山口邊貿通道開關後,李萍的這一等待了40餘年的願望才得以實現。

  「這才有了鄰居的感覺。」李萍說。而尼瑪旺堆說,自從乃堆拉邊貿通道開關後,村裡的20餘名村民開始做邊貿生意,而他才對印度這名鄰居逐漸有了更多的認識與了解,「有些品種的印度餅乾很受小孩喜歡,印度金屬器皿的做工也很精細。」

  家家戶戶都蓋門面房

  44年的隔絕讓邊民們失去了商業意識,重開通道曾讓他們野心勃勃。

  從印度餅乾開始,尼瑪旺堆打開了話匣子。

  「其實,我們以前的老房子不是這樣蓋的,不論是一層的還是兩層的,都沒有建設門面房的。」尼瑪旺堆說。他原來一直認為,修建房子就是為了居住與堆放生活用品的。

  「但這幾年發現,很多人蓋房子,一樓大都修建成了門面房,安裝了防盜門,二樓才用來居住。」尼瑪旺堆甚至一開始還難以理解。他說,仁青崗邊貿市場開通的第一年,亞東來了好多商人,他們租了房子,也租門市房,存放用卡車運來的貨物。「房屋租金升高了許多,向外租賃房屋的人都賺了錢。」

  馬俊清等十餘名商人認同了尼瑪旺堆的說法。「2003年租間門市房,租金只有500元/月,仁青崗邊貿市場開關後,城東路門市房的租金就已經上升到1000元/月了。漲了一倍呀。」

  李萍說,乃堆拉邊貿通道開關4年了,雖然邊貿始終冷清,但這4年來,邊民們發現了商機,一些邊民在中印邊民交易中也已經嘗到了甜頭,「現在,邊民做生意的意識加強了,建民房時順帶修建了門面房,就是一個生動的體現。」

  其實,在歷史上,亞東人是中國內陸邊境地帶最會做生意的人群之一。翻閱歷史資料就會發現,早在20世紀初,乃堆拉通道的貿易佔到中印邊貿的80%以上,年交易額最高時達上億銀元;1947年印度獨立後,乃堆拉山口的邊貿飛速發展,到1957年,就有700多人和1000多頭騾子每天往返在這條道路上,那時,印度主要進口羊毛、動物皮革、犛牛尾巴等貨品,出口衣物、菸草、肥皂、勞力士手錶甚至是分解的汽車,他們由此換回成袋的中國銀幣。

  「44年的鐵絲網封鎖,令這40餘年成長起來的亞東人,沒有了上幾輩人的邊貿意識,屬於重新起步。」李萍說。但2006年7月6日,乃堆拉山口邊貿通道開關以來,雖然邊貿一直冷清,「但是中印邊民腦海中的邊貿意識卻呈現增強之勢,交往日益頻繁。」李萍說。

  依據亞東縣商務局的統計數據,2006年,中國邊民出境1196人次(印方邊民入境282人次);2007年,這一數字上升至4014人次(印方邊民入境1234人次);2008年,再次上升,達到9958人次(印度邊民入境2002次);2009年,截至9月28日,中國邊民出境2596人次(印度邊民入境872人次)。

  「2006年,商務局多次派車接送邊民前往乃堆拉山口邊貿通道去做生意,第二年後,邊民們就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邊貿生意了。」李萍回憶說。

  記者採訪期間,很多熟知中印邊貿的人認為,4年來乃堆拉邊貿通道最大的功勳,「不在於交易額」,而在於喚醒了中印邊民沉睡44年的邊貿意識。

  邊民面臨抉擇

  出租還是自己做生意?這是一個問題。

  2008年10月,尼瑪旺堆終於與其他「有遠見」的邊民一樣,修建起來了4間門面房。然而,他卻一時陷入了困頓,顧慮越來越多。「邊貿生意一直冷清,你說我的門面房是出租划算,還是做生意更好?」9月30日下午,尼瑪旺堆陷入了矛盾的抉擇中。

  「起初,我們是看到來亞東做生意的人多了,最初蓋門面房本意是用來出租的。」尼瑪旺堆說。然而,隨著乃堆拉山口邊貿通道的貿易一直冷清,絕大多數的外來商人都已經先後離開了亞東縣,亞東縣2006年短期躥升的房租已經跌落了。

  馬俊清說,亞東縣城門市房的租間下降幅度達到三成。「拿我這家店來說,2006年漲到了1000元/月,但是2008年,與房東談了後,房租現在已經降到700元/月了。」

  「現在我們這裡的房租,每間門市房每月的租金大約在500元左右。」尼瑪旺堆邊說邊掐著手指進行著計算,他算過了,4間門市房都出租出去,每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但問題是,現在邊貿生意冷淡,能否招到承租人「都是個問題」。

  「現在我們這裡的人大都傾向自己做邊貿生意。」尼瑪旺堆說,4年來,下司馬鎮1組有20餘人先後通過乃堆拉邊貿通道進行著邊民交易,「這些人中,有賺錢的,換了摩託車,蓋起了新房子,甚至還買了小轎車。」

  然而,尼瑪旺堆也聽到很多邊民向他抱怨:「現在的邊貿,並不好做。」

  處邊境地帶,尼瑪旺堆知道中印邊境存在著爭議問題,但對他來說,「我更清楚在乃堆拉山口邊貿通道做生意,互通有無,還有錢賺」。然而現實是,在相當一部分邊民的眼中,邊貿生意沒有成為一塊肥肉,反而成為了一塊雞肋。

  尼瑪旺堆就是其中的一位。「現在中印邊民交易,基本是以物換物,交易的數額小,做生意很麻煩,賺錢難。」尼瑪旺堆說,他還聽說過,有時候印度關卡的檢查人員檢查過於嚴格,在幾次對中國邊民的搜身中,甚至出現了不尊重女性的行為,有幾名前往印度邊貿區做生意的女邊民還因感到屈辱而哭泣。

  9月30日,在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李萍認同了尼瑪旺堆的說法,她表示,中國政府已經就「印度哨兵的過分行為」與印度提出了交涉,「後來情況才有好轉的。」

  李萍說,中國對於前往中方仁青崗邊貿市場的商人與邊民都很禮貌,「並提供多方面的服務。」李萍說,中方舉辦過開關歡迎會,因道路泥濘,還多次專門派車前往關卡將印度邊民接到仁青崗市場。

  現在,他們還能等嗎?

相關焦點

  • 西藏亞東滿懷信心期待來年邊貿
    新華網拉薩10月21日電(記者全曉書 周而捷 姜帆)儘管位於乃堆拉山口的中印邊貿市場已根據兩國協議於9月底關閉,楊雪平一家還是在半個月前不辭辛苦地從西藏阿里搬到了亞東,準備來年在這裡操持修車生意。  因為中印重開中斷了44年的邊界貿易,亞東在半年內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邊陲小鎮轉變成為各路商家的必爭之地。
  • 西藏迎來邊貿季 多地口岸陸續開關
    西藏迎來邊貿季 多地口岸陸續開關 2016-05-01 12:09:56  亞東口岸是中印貿易的主要通道,一直以來,該口岸作為中印雙邊的貿易通道,也被稱為「中印亞東乃堆拉邊貿通道」。  2015年,為了給印度香客赴中國西藏神山、聖湖朝聖提供便利,中方同意在中印乃堆拉邊貿通道增開朝聖路線。乃堆拉山口海拔約4500米左右,海關人員還在通道處為印度香客提供了氧氣、紅景天等緩解高原反應的藥品設備,去年共接待香客200餘人。
  • 西藏自治區外貿將分流至亞東邊貿通道
    原標題:西藏自治區外貿將分流至亞東邊貿通道   據日喀則海關關長拉巴次仁介紹,目前樟木及吉隆的邊民不能直接進行互市貿易,但可以通過與亞東當地居民合作來完成交易。吉隆鎮目前已成立的8家邊境小額貿易企業完全可以在亞東邊貿通道展開貿易活動。
  • 西英雄故事:藏尋找仁青崗邊貿 南亞古通道的新生
    圖為熱鬧的亞東仁青崗邊貿市場。在20世紀初,乃堆拉山口的邊貿一度十分興旺,每天過往行人700餘人次、騾馬1000餘匹,年進出口貿易總額1億多銀元(相當於3.3億元人民幣),佔當時中印邊貿總額的80%以上。1904年,入侵西藏的英軍也是通過乃堆拉山口進入西藏的。這條通向南亞最大的通商口岸、交通要道在歷史上扮演了多種角色。
  • 中印亞東邊貿進出口總額持續增長
    作者:李霈韻 責任編輯:李霈韻   中新社拉薩11月30日電 (記者 貢桑拉姆)記者30日從西藏日喀則市亞東邊貿管委會獲悉
  • 田園生活美文:茶娘重拾舊業,驚世茶技手中掌,四海八方隨便闖!
    今天給大家推薦寵妻小甜文:田園生活美文:茶娘重拾舊業,驚世茶技手中掌,四海八方隨便闖!第一本:《悍女茶娘》作者: 非10(田園生活美文:茶娘重拾舊業,驚世茶技手中掌,四海八方隨便闖!)精彩內容:此時是多以搗葉做成餅茶,或是蒸葉搗碎製成團茶。落銀拿起毛竹扎就的炒茶掃帚,對著月娘一笑,「這樣的茶葉製成後才更容易保存,不會輕易發黴。」
  • 藏民答西方記者挑釁提問:我是住在西藏的中國人
    藏民答西方記者挑釁提問:我是住在西藏的中國人 2008年04月28日 18:12 來源:北京晚報 憧憬這裡瑰麗的自然風光,更嚮往這裡純樸的藏民。  中外記者同行,都是來採訪珠峰聖火傳遞,大家一起乘大巴,一起吃,一起住,別有樂趣。四月的拉薩桃花開得正豔,「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日喀則的街市展現現代化風採,兩層小樓居多,人們安閒自在。拉孜的溫泉就在藏民的院子裡冒著熱氣,供遠足的人歇腳。  遇到犛牛耕地,外國記者顯得最感興趣,攝像機、攝影機、照相機左拍右拍。
  • 正在直播 | 首屆亞東國際邊貿旅遊文化節今日啟幕 一起感受「西藏...
    【新民晚報·新民網】6月2日上午11時20分,首屆亞東國際邊貿旅遊文化節將在西藏日喀則亞東縣舉行。在文化節活動中,將包含內容豐富的文體活動,如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達諧舞蹈等。此外還有開幕式、篝火晚會、書畫攝影展、傳統射箭比賽、中印物資交流會、「舌尖亞東」廚藝比賽、賞印度歌舞品印度紅茶等精彩內容,以此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獻禮。亞東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境內,與印度、不丹接壤,藏語是「卓木」,有「漩谷,急流深谷」之意。喜馬拉雅山脈共有亞東溝、吉隆溝、樟木溝、陳塘溝、嘎瑪溝等五條溝,均在日喀則境內。
  • 沒有公路的舊西藏,藏民怎麼翻山越嶺磕長頭?
    那大家有沒有想過,在沒有公路的舊西藏,尤其是偏遠地區,他們又是怎麼磕長頭的呢?我們可以設身處地想下舊西藏的藏民磕長頭去朝聖都會遇到哪些困難:首先要有人身自由,大家會說了,你這不廢話麼,偏遠地區難道不是想怎麼走怎麼走?還真不是,舊西藏實行的是莊園農奴制,農奴擅自離開莊園會視作逃亡,換句話說,佔西藏人口95%的農奴是不能自己決定自己能不能去的。
  • 雲南藏區普通藏民房子造價1000萬!跟藏民比起來,到底誰是窮人?
    從雲南昆明開始到西藏拉薩結束的滇藏線214國道,在自駕遊的圈子裡是一條非常特別的路線,它不像川藏線那麼高調,也沒有青藏線那樣冷酷,用「驚豔」這個詞形容它才恰如其分。自駕遊客從大理、麗江一路上行,會經過香格裡拉,正式進入西藏地區,全程不僅有讓人震撼的雪山、聖湖、峽谷、金沙江,還能深入茶馬古道、歷史古城,以及探訪沿線藏族、彝族村寨,感受少數民族風情。可以說,這條通往西藏的國道,有著你永遠探索不完的精彩,以及隨時可能冒出來的特色體驗。
  • 普蘭:除了轉山、邊貿,馬幫依然活躍,印度、尼泊爾人送來什麼?
    西藏阿里地區又高又冷,大部分旅遊線路的海拔在4200m以上,即便在比較滋潤的夏天來訪同時,普蘭又因處在印度、尼泊爾交界處,自古以來是茶馬古道終點,活躍的邊貿經濟、轉山朝聖活動讓它散發出異域風情,其有趣遠遠超過阿里其他地區。
  • 在西藏,你要注意這些東西,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冒犯了藏民的信仰
    提前了解一些藏地的東西、了解藏地的禁忌,不僅能讓你不再懵夢叉叉而是帶著對藏區的人文情感在西藏遊玩,還可能免去你什麼都不懂而冒犯藏民的信仰惹下麻煩。今天,小潔潔說說旅遊二三事就帶你先了解了解藏區常見的這幾樣東西。
  • 西藏歷史最早的宗教為何能深度影響藏民生活方式
    西藏位於青藏高原西南部,以其雄偉壯觀、神奇瑰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聞名於世,每年吸引了眾多海內外遊客前往。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西藏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2,561.4萬人次。當下,隨著冬天的過去,西藏又即將迎來它的旅遊旺季。
  • 西藏旅遊需禁忌的幾點,了解瑪尼石、經幡、磕長頭,一起尊重藏民
    西藏是一個以宗教信仰生活的地方,這裡的人民也比較樸實,但是這裡有很多忌諱,相信大家不一定都全懂。因為在西藏有很多的民族,因此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也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講一講,在進入西藏以後旅遊的需要注意的禁忌。
  • 在西藏,有這樣一群人還在堅守
    原標題:在西藏,有這樣一群人還在堅守    提到西藏,首先浮現在腦海的一定是美麗的風景。此次記者跟隨中國農業銀行走進西藏。深入基層營業網點,了解金融扶貧故事。中國農業銀行作為一個在全國所有縣域都擁有分支機構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邊境線2公裡以內的網點108家,海潑4500米以上網點達101個。每一個營業點都紮根著當地的工作人員,他們辛勤的工作,用情丈量著這片熱土。
  • 廣東小夥去西藏旅遊,因亂進帳篷,在那做了3年「藏民」
    現在很多遊客都喜歡自駕遊,去西藏旅行。也有很多人窮遊西藏,靠搭順風車去西藏旅行。因為西藏是離天堂最近的地方,所以大家都想去看看。去一個地方旅行之前一定要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以及地理特徵以及生活習慣有什麼不同?比如兩夫妻去西藏旅行,住旅館時最好分床睡。因為剛到西藏的人會有高原反應,夫妻睡在一起,如果做劇烈運動,會造成缺氧昏迷,嚴重會危及生命。
  • 邊境縣亞東見證西藏外貿速度
    位於西藏日喀則地區亞東縣的帕裡鎮與不丹王國接壤,兩國邊民貿易往來熱絡。亞東縣副縣長格桑德吉告訴記者,去年帕裡邊貿總額達到2533.92萬元人民幣,整個亞東的邊貿總額則達到9784.89萬元人民幣。  亞東,藏語叫「卓木」,意思是「急流的深谷」,與不丹和印度接壤,長期以來是中國通往南亞的重要貿易通道。
  • 西藏的魚那麼多,為什麼藏民不吃?因為魚腥味嗎?是這三個原因
    比如在西藏,有一種普遍的生活習慣,但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西藏湖泊那麼多,漁業資源豐富,為什麼當地人大多不吃魚呢?西藏位於中國西南邊陲,是中國的省份之一,也是熱門的旅遊目的地。近年來,由於經濟發展和快節奏的城市生活,喚醒了人們對自然的熱愛,所以很多遊客會選擇去一些親近自然的地方旅遊,而西藏恰好是其中之一。西藏的這個地區說起來是神奇的,因為它有特別濃厚的宗教氛圍,再加上無欲無求的生活節奏和清新的雪後天氣,所以被譽為中國的一片淨土,所以吸引了很多人來旅遊,來這裡品味高原之美。只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西藏的人一直很少吃魚。那麼西藏的湖泊那麼多,魚的數量也不是很多。
  • 松贊幹布的「改革開放」與前佛法時代的西藏文明
    松贊幹布的「改革開放」與前佛法時代的西藏文明 2008年04月14日 00: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與前佛法時代的西藏文明  追溯已有千年歷史的藏傳佛教,其源頭與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松贊幹布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