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大霧不過三,過三十八天」啥意思?老農民識天有妙招

2020-12-07 膠東鄉村

在農村,一直流傳著各種各樣的俗語,作為指導農事和生活的準則。這些俗語和農諺,雖然帶有時代的印跡,但很多農民依然非常喜歡。隨著冬季來臨,霧的出現越來越頻繁。在煙臺,早晨出門,今天又見濃霧瀰漫。農村中的老農民經常通過霧來識別天氣,「大霧不過三,過三十八天」就是其中的一句。朋友們,您知道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嗎?

這句農村俗語的意思是,出現大霧天,一般不會超過三天,特殊情況超過三天,那後面就要看十八天。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我們知道,霧是靠近地面空氣中的水蒸氣發生凝結,它至少需要兩個條件,首先,地面中的水蒸氣含量要豐富。其次,地面的氣溫要低。所以,深秋及冬春時節,更容易出現大霧。

霧的類型有很多,無論是鋒面霧、蒸汽霧、輻射霧或者平流霧,至少包含了水蒸氣與低溫兩者起碼的條件,實際上,它反應的是環境中氣溫與水分的關係,因而用來預測天氣是有著科學道理的,農村俗語中「春霧見晴天,夏霧會降雨」,「秋霧要颳風,冬霧要降雪」也是同樣有道理的。

至於為什麼說「大霧不過三,過三十八天」,這是因為老農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十次大霧一般會有九次晴天,而大霧之後會經常出現三天的晴天。倘若沒出現,一般就將出現特殊天氣,面臨下雨或旱情等災害。於是,也有了「大霧不過三,過三陰雨天」以及「過三十八天,過十八一冬幹」的農諺,基本都是經驗所得。

在農村,農民看霧識天氣,有一整套完整的方法,通過霧的時間、顏色以及形態,都產生了不同的預測俗語。像「春霧曝死鬼,夏霧做大水」,說的是不同季節霧之後的不同天氣;「霧帶白,天將晴。霧帶黑,大雨降」,通過霧的顏色,來判斷是雨還是晴,指導出行和勞作;「有雨山戴帽,無雨河起罩」,反應的是霧升騰山頂或散落大地河流的不同天氣,都是有著較高的靈驗。

在古代,農民靠天吃飯,這些農諺有著較高的指導作用,但如今隨著氣象科學的進步,這些寶典越來越失去意義,僅僅作為一種借鑑,很少有人再取過分依戀,但作為一項優良的傳統文化,仍然值得我們研究和繼承。

朋友們,您對這句農村俗語怎麼看?歡迎朋友們留言評論,我們一起熱切交流。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男女有色方成家,子孫後代因色旺」,說的是啥意思?
    眾所周知,農村人大部分都具備性子直、說話直的特點,喜歡把大道理化簡到普通的俗語之中,從而表現出既能夠說明至理又不失幽默風趣的交流效果。在農村,特別是一些歲數稍大一些的老農民,幾乎個個都能說出「一大匣子」的俗語,這些俗語往往發人深思,意義深刻,對我們的人生有著一定的指導作用!
  • 農村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百歲老農民:別把意思理解錯了
    今天我的文章是:《農村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百歲老農民:別把意思理解錯了》農村俗語雖然流傳很廣,但是有些俗語字數過於簡練,常常被不懂的人誤解。特別是關於農村生活方面的俗語,如果沒有濃厚的農村生活經驗,單單從字面上理解,根本就無法理解這個俗語的意義。
  • 農村俗語「養母大於天、生母小於邊」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養母大於天、生母小於邊」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在我們國家有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在農村流傳著,而這些農村俗語全都是來自我們祖先,通過日積月累總結出來的經驗。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沉澱了深厚了知識,通過幾個簡單又容易讓人記憶的字,一直流傳到現代。
  • 農村俗語「男三女四,光棍無嗣」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男三女四,光棍無嗣」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在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在農村的鄉間經常能聽到很有意思的農村俗語。尤其是農村的老人,隨口就能溜出一句農村俗語來。這些俗語聽起來就像是打油詩一樣簡單易懂。
  • 農村俗語「女人當家、天倒地塌」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女人當家、天倒地塌」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在那時文化水平落後的古代,我們的先人也積累了很多經驗和人生哲理,都通過各樣各樣的農村俗語的形式,一直流傳到現在。而流傳到我們80-90後這一代的時候,大家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 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農村俗語: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先人,把自己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用簡單易記的農村俗語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一直流傳到現在。
  • 俗語:「閏四月,兩頭春;老農民,賣兒孫」,到底是什麼意思?
    「閏月」是非常普遍的一種現象,每隔兩年到三年都會有一次閏月。然而人們對閏四月看法不一,多數人認為閏四月年景不好。古代俗語也有「閏四月,吃樹葉」這樣的說法。意思就是在閏四月這一年,老百姓的收成不好,所以到了年底只能吃樹葉為生。
  • 農俗『不怕冬月三一陰,就怕大寒滿天星』,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由來已久,也無人考察,不過能夠流傳至今,肯定有它獨到的地方,它的產生與時代有關,也許在代代傳誦的時候已經變了意思,但是古人的智慧讓人高山仰止,也許老農民知識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對俗語卻出口成章,尤其關於農業生產的俗語,更是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比如這句『不怕冬月三一陰,就怕大寒滿天星』,啥意思
  • 俗語「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啥意思?今年哪天霜降?
    摘要:俗語「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啥意思?今年哪天霜降?文/農夫也瘋狂天氣越來越冷了,看天氣預報這幾天我們這個小縣城又要降雨降溫了。在農村的老農民就很擅長「看雲識天氣」,而他們的依據就是一些古人留下來的老俗語。今天農夫要和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就和即將到來的霜降節氣有關:「九月霜降無霜打,十月霜降霜打霜」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今年是哪天霜降呢?霜降是24節氣中的第18個節氣,也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節氣到了,也就意味著秋天就要結束了。
  • 農村俗語「一豬二熊三老虎,最猛不過野豬王」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一豬二熊三老虎,最猛不過野豬王」啥意思?有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這兩年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農村的山上有很多之前不常見到的動物現在很常見了,像野豬在我們村的後山上,偶爾運氣好就能碰到。聽村裡的老人說,現在山上不僅野豬有了,而且還有點多,它們經常成群的到莊稼地裡來禍害糧食,讓農民對其也是十分的反感,想起幾十年前還沒有禁獵,每個村子基本都有幾個獵人,在不忙的時候他們就會上山去打獵,來改善一家飲食。以前就聽老獵人說起過「一豬二熊三老虎,最猛不過野豬王」這句俗語。你知道它說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窮人腳上無毛,富人頭頂有光」是啥意思?有何道理?
    大家都知道,祖祖輩輩流傳在農村民間的俗語老話,因為它們是勞動人民生活的經驗總結,和人生的智慧結晶,所以大多通俗易懂,簡單明白,且生動形象。只是有的多少會帶上一點偏面性,雖然談不上完全準確和符合科學,但是卻是有一定道理的。那麼,農村俗語老話「窮人腳上無毛,富人頭頂有光」是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
  • 在農村,老人常說「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啥意思,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常說「小不過孝子,大不過新婚」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有很多農村俗語,它們能一直流傳到現在,也是因為從俗語本身有著獨特的道理。這些俗語都是古人從生活中吸取的點點滴滴。在很多地區,村裡都有自己的方言,用村裡的方言講出來的農村俗語,更是另有一番風味。我們年輕人也經常聽到老人說一些俗語,有一些俗語只要說出來,我們就能記在心裡。
  • 俗語:「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啥意思?雙層含義,很有道理
    俗語:「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啥意思?雙層含義,很有道理文/雪山現在很多人整日都奔波於自己的工作,休息時間都很少。相信很多人都在農村待過吧,對農村俗語自然不陌生。農村俗語語言簡練,含義卻很深刻。有的是說夫妻間如何相處的,有的是說如何耕種的,還有的是說如何與人相處的。
  • 進入臘月,農村俗語:「臘月的兔和正月的雞」都不能揀,啥意思?
    現在已經進入臘月,今天是1月16號 ,已經進入三九第九天了,還有四天就進入大寒節氣 ,大寒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 ,大寒節氣過後就是立春了。農村俗語 ,是經過千百年來老農民傳下來的經驗教訓,就是告訴後人們必須遵守的,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 ,臘月裡的死野兔不能揀,春天裡的死野雞不能吃 ,動物死亡都是有原因的,不明真相千萬不能揀。
  • 農村俗語:「吃飯大汗,一生白幹」,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吃飯大汗,一生白幹」,啥意思?大家從出生開始,一直到現在,應該或多或少都有聽到很多農村俗語吧,也許我們都並不了解俗語當中的含義,可是說著順口,就會覺得相當感興趣。我們國家,被許多外國人評定為文化深厚的國家,畢竟上上下下幾千年的歷史擺在這裡,想要不服也不行。
  • 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以前的時候,農村有很多老人都喜歡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對於這句話,相信有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疑惑吧,這句話說得是不是真的呢?因為這個俗語是以前農民說的,所以現在這句俗語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社會了,所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說一說在以前的時候農村富不過三代的原因。
  • 農村俗語「打小夫妻甜如蜜,半路配偶搭夥過」啥意思?有道理嗎?
    什麼是俗語?俗語也叫俗話,俗言,也是熟語的一種,它是流行於民間的通俗語句,帶有一定的方言性。俗語與老百姓日常生活貼得比較近,生活,工作,寫作都離不開俗語。網絡語言「大行其道」的當下,許多人對俗語不是很重視,但對老人來說,俗語卻影響著自己的一生,有些俗語雖俗,但卻十分含蓄,不乏哲理,比如說「寧吃十分虧,不使一點壞」,不僅說明了吃虧是福的道理,更告誡人們凡事都要光明磊落,不要背後傷人。那麼今天老農就繼續為大家分享以下兩則俗語,你們知道啥意思嗎?有道理沒?
  • 農村俗語:「八月起雷,遍地是賊」,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農村俗語:「八月起雷,遍地是賊」,是啥意思?俗語,象徵著農村的文化,不管是新創造的,還是歷史流傳下來的,只要一聽,便能夠覺得眼前一亮。
  • 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是啥意思?有啥講究?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二十七,距離新一年春節還有31天的時間。隨著春節的臨近,寂靜了大半年的農村又慢慢地變得開始熱鬧了起來。新年對於老百姓們來說,不僅是新一年的開始,更是全家團聚的重要日子,人們還覺得新一年的好壞,和春節有很大的關係。
  • 農村俗語也是人生哲理:「人過四十,三不動,三不換」是啥意思?
    文/玉濁清農村俗語也是人生哲理:「人過四十,三不動,三不換」是啥意思?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們,對農村流傳的俗語都不會陌生,而大多數俗語都是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有一些俗語經過歷史的長時間侵蝕都沒有衰敗,反而一直流傳至今,也就是因為這些,所以更貼近於我們的生活,也更適合如今的生活,更能夠教會人們做人的道理和為人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