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問答欄目中,我們主要回答了社區商鋪怎麼挑以及為什麼現在的商鋪不好賣兩個問題,有相同需求的小夥伴們一定要認真閱讀哦!
01
「選擇社區底商商鋪,有什麼注意事項?怎麼判斷哪種社區商鋪值得買?」
對於社區底商來說,一般有以下幾個「避坑要點」:
第一點:提前進行業態規劃,做出精準定位。
規模多大、業態劃定都需要做精準的定位,需要詳盡調查該區域內的顧客需求和消費水平,同時考慮附近有無同一業態的競品分布。
建議你對小區入住率、日常街道人流量等進行測定,了解入住居民的消費水平,考慮生鮮超市的營業路線;同時考慮到線上線下聯動的可能性,在外賣形式的影響下,最好對附近2km以內的小型商超進行調研。
第二點:檢驗建築等硬體指標是否符合對應業態的使用標準。
無論多好的業態規劃,終究還是需要建築物本身去承載。這裡面有非常多的坑,開發商們一掉再掉,譬如說物業布局不考慮居民出行習慣,商鋪位沿城市快速路一側分布;又或者有些建築標準不符合業態要求,如煙道設計不合理,難做餐飲生意等。
你想要做的生鮮超市對硬體的要求會低一些,但最好還是儘量全地進行篩查。
第三點:參考附近有無其他業態。
一般來說,在選中的商鋪周圍,若有早點攤位,菜店水果店,小超市,銀行網點,快遞櫃,美容美髮,還有SPA會所和社區診所等等滿足生活最基本需求的業態,更容易產生聚合效應,商鋪也更容易運營成功。
02
「我家的商鋪好多年了,今年想賣了,但是掛了半年沒動靜,現在的商鋪為什麼不好賣了?」
商鋪不好賣的原因,歸根結底有三種:
首先是商鋪自身的原因。商鋪的價值在於地段,核心商業圈的商鋪從來不怕沒人接手,就是這個道理。但是有很多商鋪,在建立初期就沒有好好規劃,後期在經營使用上,無論是地理位置的分布,還是商鋪內部的分割,實用性不佳,周邊人流量稀少,從而導致商鋪帶來的收益不到預期,投資回報率很低,也找不到人來「接盤」
其次是市場商鋪庫存量較大。目前來看,商鋪市場已經趨於飽和,而不斷新建的住宅項目都要求有商業配套,這就導致商鋪庫存量較大,以至於過剩。消費人群是有限的,消費力卻在不斷被電商經濟分流,越建越多的實體商鋪自然難以運營,商鋪難以買賣流通。
最後要說的就是商鋪交易的稅費問題。二手商鋪的交易涉及了契稅、增值稅等多重稅費,粗略估算,幾乎會達到交易價格的30%或買進賣出差價的50%左右,目前商鋪的價格並不便宜,稅費佔比過重,導致交易門檻升高,商鋪的流通自然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