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惜談
50、60年代農村老人犯難,老年生活有這些難題,能夠解決嗎?
大家是如何看待中國各年代人的生活狀態的呢?大家說80後是垮掉的一代,90後是泡在蜜罐裡成長的一代,00後是在網絡環境下成長的一代。不過從生活條件上來看,70後之後的生活就已經出現了轉機。但是70後之前的50、60年代的人也已經開始面臨養老問題,城市裡面還好說,許多50、60年代的農村老人們已經在生活中發現了不少難題。
從農村的傳統來看,老人的養老問題是要依靠子女的,而這一代人的子女,正是80年代和90年代的人,而8090年代的人正是在中國城市迅速發展中成長的一代,他們身上壓著眾多重擔,房子,車子,婚姻孩子的教育,當然還有父母的養老。而作為他們父輩的這兩代人自然也看到了他們身上的重擔。
對於50、60年代的人來說,他們基本上很難留有積蓄,對於子女他們向來是不計後果的付出,不管是在兒子結婚還是買房上,他們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當他們面臨養老時,子女本身的壓力也已經很大了,對他們也真的是有心無力。所以想單純靠兒女來養老,可以說是不太現實的。
所以許多農村老人依然堅持一個人在農村獨居,他們的子女可能在城市裡面生活,這些當年想著養兒防老的老人,雖然擁有眾多的兒女。但是兒女為了忙工作,也很難陪在他們身邊。所以許多農村老人都面臨著孤單的問題。
這些老人除了選擇獨自生活之外,農村其實也流行著一種輪流養老的方式,也就是老人在一定的時間內分別住在不同的子女家中,這樣反覆的流轉,讓老人失去了歸屬感,甚至覺得自己像是一個累贅一樣,甚至不少人還覺得這樣反倒不如獨自生活在農村自由。
面對這些農村老人存在的問題,不知道大家作何感想?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吃盡了苦頭,為了子女付出了一切。到年老的時候,仍然有這麼多難題需要解決。大家知道能有什麼好辦法來解決這些老人的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