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中,同為花魁的杜十娘和莘瑤琴,為什麼結局大不相同?

明代兩位小說家馮夢龍和凌濛初所編纂的「三言二拍」,是古代白話文小說的巔峰之作,在這五本短篇白話文小說集當中,作者為我們展示了自宋明以來的市井文化,其中的主角大多為普通小市民形象,有許多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說的兩個角色,就是來自「三言」其中兩個名篇,《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和《醒世恆言》中的《賣油郎獨佔花魁》。

為什麼要將這兩篇的主角拿來一起說呢,因為這兩篇小說,不僅都很知名,而且兩篇小說所講的故事在小編看來也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這兩部小時候當中的女主角都是風塵女子,早已厭倦了風月場上的生活,各自都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都從青樓裡面被贖出從良了,但是兩位故事的女主角的結局卻大不相同,杜十娘最終被她的意中人李甲所拋棄,她自己也含恨跳江自盡,花魁娘子莘瑤琴卻和賣油郎秦重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兩位女主,曾經都是風月場上十分搶手的女子,莘瑤琴憑藉著自己的出眾的才貌,早已名聲大噪,成為了京城中有名的花魁娘子。雖然書中沒有提到杜十娘花魁的身份,但從她這些年積攢下來的財寶,以及孫富見了一次就沉迷於她的美色來看,杜十娘想必在她們那裡也有名的花魁。兩位女主都曾經有著輝煌的職業生涯,但是結局卻各不相同,那麼最終造成兩位女主角結局不同的原因是什麼呢?

在小編看來,造成這種不同結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肯定都和她們各自的對象有關,杜十娘所託付的對象李甲,是一位沒有經濟來源的書生,小說當中曾經說過,李甲的家中雖然頗有家底,但是由於他長期混跡於風月場所,他的父親早就斷了給他的經濟資助,還命令家中的親戚不準借錢給李甲,而李甲作為一位書生,又整天不思考取功名,終日裡混跡於這種場所,就連杜十娘的贖金,都是杜十娘和李甲的另一個朋友湊的。

李甲不僅沒有足夠的財力,他還是一位無情無義之人,作為一名紈絝子弟,李甲的感情防線過於薄弱,在聽到孫富對他的提醒之後,他也感覺到了家中的父親不會同意他和杜十娘在一起,即使他深愛著杜十娘,但是他也不可能為杜十娘拋棄自己家中的名望和地位,一旦他自己的財富地位受到威脅的時候,他就會拋棄杜十娘,而故事的最終,李甲也確實是這樣做的,最終李甲將杜十娘賣給了孫富。

莘瑤琴所託付的人就很不一樣了,賣油郎秦重雖然沒錢沒地位,但是他踏實肯幹,從小在油鋪長大的他過足了苦日子,雖然受盡了委屈,但是秦重為人老實,重情重義,即使被油鋪的夥計陷害他也能毫不記恨,繼續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秦重不僅對待工作不辭辛苦,對待感情他也從一而終,在莘瑤琴酒醉之時他沒有乘人之危,反而是悉心的照顧她,在莘瑤琴受到欺辱的時候他也能挺身而出,守護自己心愛之人的尊嚴。

除了遇人不淑之外,小編認為杜十娘最終悲劇的結局還有她自己的原因在裡面,在自己的贖金上,杜十娘自己拿出來了一半交給李甲,這一點在我看來是一種十分荒唐的行為,正是杜十娘的這種「倒貼」的行為,讓李甲覺得杜十娘對自己太過於依賴,也讓李甲贖出杜十娘沒有付出太多的努力,來之不易的東西才會珍惜,這樣輕鬆的得到杜十娘的李甲,自然不會珍惜這份感情。

杜十娘在這份感情當中付出的太多,除了上面這一點之外,杜十娘在得知李甲要將自己賣給孫富的時候還假意同意,在他們完成了交易之後才選擇跳江自盡,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即使是被李甲拋棄,杜十娘也是時刻在為李甲考慮,這不就是傳說中的「被人賣了還給人數錢」嗎?可憐的杜十娘,正是因為她在這份感情當中的被動付出,才讓李甲不會珍惜這份感情,這也就是杜十娘悲劇的另一成因。

反觀莘瑤琴,她肯把自己託付給賣油郎秦重,是經過了長時間的研究和考察的,在得知了秦重賣油郎的身份的時候,莘瑤琴不願意接待他,覺得有失自己花魁娘子的身份,但是在莘瑤琴喝醉酒之後,秦重不僅沒有乘人之危,還耐心地照顧了她一夜,在之後莘瑤琴被其他人欺負的時候,秦重也敢於挺身而出替莘瑤琴解了圍,正是因為這一系列的事情,莘瑤琴才肯將自己託付給秦重,這也就是莘瑤琴最終可以有個幸福結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