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李嬌桂說事,大事、小事、說盡天下事,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下三言二拍反映了明代社會的哪些方面?三言二拍在藝術上有哪些突破?
「三言二拍」是明代擬話本小說的代表。它們在十七世紀中國孕育資本主義幼芽的特定時期問世,反映了明代勃起的市民階層對封建政治、經濟和社會風尚的批判,表現了比較濃厚的市民意識。
一,反對封建禮教,要求戀愛婚姻自主平等。如《賣油郎獨佔花魁》中的秦重,只是「市井之輩」,無法以地位、金錢去獲得愛情,只能靠自己的真心,而他的愛情最後圓滿成功,說明市民階層已逐漸拋棄愛情婚姻上的地位、門第觀念。《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則反映了封建貞節觀念在市民愛情生活中已經淡薄。而《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歲卻讚揚了一見鍾情的戀愛和自擇配偶的行為。在宋明理學鉗制人們頭腦的明代,這些作品表現的新觀念是進步的,說明這一時期封建的倫理道德觀與思想體系出現了裂縫,宋明理學「滅人慾」的思想,在啟蒙思想的衝擊下開始崩演。城市平民思想開明,在兩性關係上有了某些新的思想認識。
二,描寫商人之間的輕財重義,以及經商活動情況。如《施潤澤灘朗遇友》描寫兩個手工業者之間的真誠友誼,《轉運漢巧遇洞庭紅》通過文若虛發財的經歷,描寫明代社會中商人海外冒險的理想,從而肯定了商人經商的行為。同樣,《烏將軍一飯必酬》與堅持科舉發跡的傳統觀念截然不同,公然讚揚「家傳行業」的經商事業。這些作品反映了明中葉以後商品經濟不斷發展的社會現實:商人隊伍壯大,經商活動頻繁,商品流通擴大,追求財利的風氣淋漫,夢想發財的心理滋生……。
三,暴露社會黑暗,抨擊官場腐敗。如《滕大尹鬼斷家私》描寫滕大尹雖然「斷清」了爭產的公案,但卻裝神弄鬼,搜取金銀,暴露了封建官僚的狡詐和貪婪。《硬勘案大孺爭閒氣》以具體的事實戮穿了朱熹這個道學大師的兇殘面目,原來他與封建統治階級是一丘之貉,從側面反映了市民階層對理學的否定和對封建統治階級的批判。
「三言二拍」中除了少部分由「話本」改編,大都是馮夢龍和凌檬初獨自創作的「擬話本」。擬話本在藝術上不保持話本不少特色,而且還呈現出自己獨創的特點。
細節豐富,刻畫細膩。話本大都為說話人口頭演講,較少細節描寫。而「三言二拍」為文人之作,供人案頭閱讀,作者在描寫人物時,善於運用細節表現人物的性格和思想特徵。如《賣油郎獨佔花魁》寫秦重服侍箏瑤娘,不在乎她對自己的冷淡,反而體諒她,先取棉被為她蓋上,然後「銀燈挑得亮亮的,取了這壺熱茶,脫鞋上床,握在美娘身邊,左手抱著茶壺在懷,右手搭在美娘身上,眼也不敢閉一閉」。一連串細節,表現了秦重對攀瑤琴的愛憐和尊重,同時也透露了秦重忠厚、正直、平等待人和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徵。
通過動作、語言來刻畫心理。「三言二拍」刻畫人物比較注重心理狀態和思想感情的揭露,以使人物形象豐厚、飽滿。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描寫十娘見李甲從孫富處回來鬱鬱不樂,就「抱持公子於懷間,軟言撫慰」,但當李甲說出要賣她時,十娘則「放開兩手,冷笑一聲道:『為郎畫此計者,此人乃大英雄也,郎君千金之子,既得恢復,而妾歸他姓,又不致為行李之累,發乎情,止乎亂,誠兩便之策也。」作者通過十娘前後不同的動作,表情及尖刻的諷刺語言,把她遭到打擊後難以抑止的悲憤痛苦和對李甲已感絕望的心理、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個富有愛心和反抗精神的女子形象則躍然紙上。
構思巧妙,情節曲折。「三言二拍」比較注重故事情節的曲折生動,這反映了作者藝術構思的匠心。作者一般不願意平鋪直敘,而千方百計使所敘事件波瀾疊起,出乎意抖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圍繞「重會」,寫出蔣興哥與王三巧兒一段曲曲折折的感情糾葛,而《衛朝奉狠心盤貴產,陳秀才巧計賺原房》、《痴公子狠使噪脾錢,賢丈人巧賺回頭婿》等作品,則緊扣一個「巧」字,精心設計情節,安排結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扣人心弦。這些作品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短篇小說情節藝術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