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讀者眼中的「小黃書」
韓寒曾經說,「三言二拍」他是當作小黃書看的。
其實不光是韓寒,大多數讀過「三言二拍」的人,都有一個共識,就是「三言二拍」約等於小黃書。
如果到豆瓣上看看,基本上的留言就是這樣的
三言二拍裡有些篇目,一看名字,就覺得還是挺辣眼睛的,比如
在「三言二拍」大約200個故事裡,帶葷的段子也有幾十個。
有個留言是這樣子的
是的,正如這位網友說的,「三言二拍」是書店裡賣的名著,有的版本還在封皮上標明「兒童文學」。
這套書在中國傳統古典文學中,佔據著屬於自己的江湖地位,在原來的高中教材裡,還選了一篇《灌園叟晚逢仙女》,選入課本的名著,都是學生課外要閱讀的。所以許多學校的給孩子們寒暑假推薦書目裡,也往往少不了它的身影。
看似汙汙的「三言二拍」,要從嚴格意義上說,人家可是屬於正兒八經的純文學,是兩位有信念、有節操的文人創作出來的。
「三言二拍」,兩位情操高尚作家寫的暢銷書
「三言二拍」是明朝時期五本白話短篇小說集,其中「三言」的作者是馮夢龍,他整理了宋元以來在民間流傳的話本,加上自己的編寫,就構成了三言的基本篇目,包括三本書《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
二拍的作者,凌濛初明代末年人,他自己創作了話本形式的兩本小說,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
說起這兩位,還真都不是等閒之輩。
馮夢龍(1574 年—1646 年),字猶龍,又字子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代文學家、思想家、戲曲家。
馮夢龍出身士大夫家庭,與兄馮夢桂、弟馮夢熊並稱「吳下三馮」。
馮夢龍字「猶龍」,大有講究,典出司馬遷《史記》,孔子拜訪老子請教學問,回來後,孔子對弟子說:
鳥,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遊;獸,我知道它能跑。會跑的可以織網捕獲它,會遊的可製成絲線去釣它,會飛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於龍,我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它是駕著風而飛騰升天的。我今天見到的老子大概就是龍(猶龍)。
馮夢龍的父母也藉此典故表明希望兒子成才的殷切。
馮夢龍沒有辜負父母對自己的期望,長大後,他果真是猶龍之才。我們先看看馮夢龍一生的著作吧:
《三遂平妖傳》《智囊》《廣笑府》《春秋指目》《古今譚概》《墨憨齋傳奇》《七樂齋稿》《燕都日語》《山歌》《壽寧縣誌》等。所輯話本《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
把「著作等身」這個詞用在馮夢龍的身上,絕對不能叫誇張。小說、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的創作、搜集、整理、編輯,可以說馮夢龍為中國文學作出了獨異的貢獻。
馮夢龍年輕的時候科舉之路坎坷不順,混跡在社會最底層,青樓瓦肆,但是生活的不幸,剛好讓馮夢龍了解最底層市民們的生活,讓他在這些通俗文藝領展現自己非凡的才華。在中國通俗文學歷史長卷上,留下自己閃閃發光的大名。
70歲時,馮夢龍做了福建壽寧縣縣令。清兵南下的時候,馮夢龍積極反清,奔走在反清大業上,據說後來被清軍殺害。
凌濛初(1580年6月18日-1644年),字玄房,號初成,亦名凌波,一字彼厈,別號即空觀主人。因在家族中排行十九,所以時人又稱之為「凌十九」。浙江湖州府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織裡鎮晟舍)人。明代文學家、小說家和套版印書家。
凌濛初的著作和馮夢龍的也一樣高:
雜劇《虯髯翁》、《顛倒姻緣》、《北紅拂》等十餘種;傳奇《衫襟記》、《合劍記》、《雪荷記》三種;經學和史學著作《聖門傳詩嫡冢》、《詩經人物考》、《左傳合鯖》、《倪思史漢異同補評》、《戰國策概》等;文藝評論著作有《西廂記五本解證》、《南音三籟》等;其它還有《雞講齋詩文集》、《嬴滕三札》、《蕩櫛後錄》、《燕築謳》、《國門集》、《國門乙集》、《已編蠹涎》、《東坡禪喜集》、《合評選詩》、《陶韋合集》、《惑溺供》等
有趣的是他和馮夢龍的人生經歷也很相似,也是年輕的時候科舉不順,六十歲的時候,科舉考試還是不中,以副貢的身份,做了上海的縣丞,相當於副縣長。後來好不容易一大把年紀的時候當上徐州通判,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地區的副職,比縣令高一級。
65歲那年,當時天下已經開始亂了,凌濛初被一股土匪圍困在徐州城,他與百姓被土匪圍困,自己絕食自盡而死,死前要求土匪不要傷害老百姓,感動了土匪,救了一村的百姓。
兩位情操高尚的作家,寫出的這幾本暢銷書,雖然有些葷段子,你也決不能僅僅把它當成一本小黃書來看。
200多個故事,展示的是宋元明時期的民俗風情長卷,可以說是文學史上的清明上河圖。
明朝人個性開放的程度,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
馮夢龍和凌濛初所處的明朝晚期,市民階層已經相當多,他們對娛樂消遣的要求旺盛。白話短篇小說這種休閒消遣,最受歡迎。所以那個時代,白話短篇小說數量豐富,但質量並不樂觀,「二拍」作者凌濛初在《拍案驚奇》的序中記錄:
初學拈筆,便思污衊世界,非荒誕不足信,則汙穢不忍聞。
這個話的意思是說,那些在市場上流行的小說,無論思想還是藝術都提不上串。
在這樣的大環境,馮夢龍決心從宋元舊篇和明清傳聞故事入手,自己加工整理成冊,興致所至也原創幾個篇目。而後,分別以《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為題出版,在明朝天啟年間陸續刻印上市。
「三言」一經上市,持續暢銷,凌濛初更以「行世頗捷」描述賣書之好。
看到這種大好形勢,本身就是印書出版的凌濛初著手著手於自己受「出版社」委託的類似題材的新書《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
不過,在準備過程中,凌濛初發現馮夢龍的這個猶龍不是白叫的,「三言」幾乎囊括領域內全部可用之材。不得已,他開始搜羅古代和當代具有一定熱度的話題,親自撰寫。
「三言」和「二拍」的區別在於,「三言」大部分內容在於馮夢龍對素材的編輯、歸納及修改,是文人對民間「故事的再改造,二拍」基本是凌濛初(文人)的獨立創作的。
二拍一上市,和三言一樣的火,那時候這幾本書幾乎就是那個時代青春期年輕人必備的枕頭書。
其實「三言二拍」固然葷段子不少,但若把它們僅僅理解為小黃書,顯然是把它看輕了。平心而論,三言二拍,比起同時代的其他言情小說來說,尺度並不大。
原本就是通俗文學,市民小說,自然要迎合當時的市井消費需求。明代已經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市民文學,對於出版業而言,明代已經有一個相當龐大而固定的消費者基數,並且對於這種脫離於物質之外的精神需求有了充足的購買力和相當水平的鑑賞力。
要知道「三言二拍」是和《金瓶梅》同時代的書。明朝末期,市民思想開放到了什麼程度,清朝人編的明史沒有說到,也不可信,我們只看看馮夢龍的偶像李贄的這些言論:
「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後其心乃見」。「天盡世道以交」,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換關係、商業交易合乎天理。
就知道那是一個怎樣思想解放的時代。再看看狂人的這句話雷翻人的名句:
「成佛徵聖,惟在明心,本心若明,雖一日受千金不為貪,一夜御十女不為淫也。」
文壇大V袁宏道也跟著搖旗吶喊:
「夫聞道而無益於死,則不若不聞道之直捷也,何也?死而等為灰塵,何若貪榮競利,作世間酒色場中大快活人乎?」
明朝末期,是一個個性解放的時代。驚詫於三言二拍的大尺度的現代人,多半是犯了推己及人的毛病,認為現代人的開放尺度已經是歷史發展的最高峰。其實咋可能?明朝人個性解放的程度,性開放的程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其實「三言二拍」特別是「二拍」就是明朝寫實小說的代表作,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生活風貌:尊重個性、反抗封建禮教、爭取個性自由的精神。它擷取的社會內容就是明代末期普通百姓的真實生活,反映了十七世紀明朝中國正在崛起的市民階層的普通要求和思想情感。
「三言二」拍那些看起來過於寫實、令人不好接受得挺大膽的描寫,其實都是作者用現實的筆觸在還原明朝市民生活。簡言之,就是在講世情。
勇於直面自己欲望的小說人物,現代人未必能比得上
三言裡的第一篇《蔣興哥重回珍珠衫》故事。三巧和興哥原是一對恩愛的夫妻,興哥外出經商,經年不歸,三巧獨居寂寞,與另一個外地商人勾搭成奸。
這個故事原本匯聚了所有正中現代人癢點的因素——異地戀、婚內出軌、外遇,但卻並沒有發展成現代八點檔的狗血模樣。
蔣興哥在得知妻子外遇的時候,內心的第一想法竟然是懊悔,懊悔自己不該外出,撇下妻子獨自一人,青年寂寞,才鬧到這一番境地。他少年意氣,不能原諒,也只是和和氣氣地離了婚,妻子改嫁,他還將妻子當年的嫁妝如數送還。
很多人讀這個故事,讀到最後,竟然是感動。因為故事中瀰漫的那一種動人的人情美。小說中對三巧欲望的描寫,對三巧欲望的原諒,正是對人的欲望的正視不迴避,顯示出明朝人對性的解放和開放,這種開放,甚至我們今天的人也未必能比得上。
這是明代的故事,距離現在四五百年,三言二拍其實就相當於當時的《故事會》、八點檔,可是對比一下我們今天的八點檔電視劇,那些編劇們大加渲染的出軌、抓小三、廝打、聲嘶力竭地不能原諒,我們真的進步了嗎?
在《賣油郎獨佔花魁》故事裡,男主角是一個賣油郎,女主角是「花魁」名妓,二者雖都處在社會的底層,卻從身份、地位上全然處於不同的階級。賣油郎秦重有一天在送油的時候,遇到了城裡面身價最高最絕美的「花魁女」瑤琴,一時傾倒。苦苦地日積月累之後終於攢夠了「嫖資」,又把餘下的錢置了新衣,可即使是這樣偽裝成了「富帥」,在老鴇王九媽的眼裡,秦重也是不夠格的。
王九媽給秦重支招,讓秦重持續一段日子別來青樓賣油。秦重為了等王九媽口中那個合適的時機,一等瑤琴就是數月之久。直等得看客都望眼欲穿,機會終於來了。
當秦重終於得以和瑤琴共處香閨之時,瑤琴卻醉酒不省人事。在那一刻,天知道為什麼,秦重沒有選擇「趁人之危」(其實他完全可以,本來他就付了錢),而是默默地陪著醉酒而歸的瑤琴一整宿,期間還收拾了她的嘔吐物,並為瑤琴能夠喝下溫熱的醒酒茶,而把茶杯一直捂著自己的身子。
這個故事裡,秦重對花魁瑤琴的欲望毫不掩飾,沒有故作姿態,這是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人性。但是他又能克制自己原始衝動,由人性上升到了愛,令人感動。
在欲望的文字下面,是人性的回歸。
當然小說裡也不都是人性的光輝。《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裡,十娘看到的是李甲見錢眼開,對金錢的貪慾。
三言二拍小說當中提到的人物,都是勇於面對自己的欲望的。現代人可能有太多的修飾或者是隱藏了自己的欲望,跟馮夢龍時代相比,我認為當時的人更有勇氣面對自己的欲望和追求。
三言中,很多把「情」看作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基礎;而「二拍」則更多地把「情」與「欲」即性愛聯繫在一起,並且對女性的情慾作肯定的描述。和「三言」一樣,「二拍」在描寫愛情與婚姻故事時,常常肯定婦女的權利,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
《滿少卿飢附飽飈》中作者明白地指出,男子續弦再娶、宿娼養妓,世人不以為意,而女子再嫁或稍有外情,便眾人唾棄,這是不公平的。作者在兩性關係上的平等意識表達得相當明確。
一本青春期必備的小黃書
三言二拍裡,明朝人人縱情享樂的那股坦白勁兒,很是可愛。他們從不遮遮掩掩,反倒把清高自持的衛道士們鄙棄為虛偽。在小說裡裡,把那些不可描述的場面寫得活色生香,參與的也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有欲望、有缺陷、有真氣。
三言二拍是不是小黃書,得分年齡。小時候看,只覺得黃,大了,才會明白其中的智慧、悲憫和不得已,包括一些關於婚姻的篇章,對於兩性婚後的相處,都是有益處的。
三言二拍是至今為止最好的世情小說,對我們怎樣做人,怎樣過日子都有很大的啟發。
張曼娟教授曾經這樣評價三言二拍:
中國古代這麼多廣大的讀者在「三言」沒被禁絕之前,可能也視這為一種消遣性的讀物而已,但是在消遣當中,我們卻觸碰到一個世界,看到了人生真實的樣貌。馮夢龍告訴我們,人都是欲望的動物,欲望或許會帶著我們沉淪,但是欲望也能帶領著我們向上飛升……縱然我們現在的物質生活比較好,精神生活卻比較空虛,如果我們問自己:我因何而存在,人生的價值到底在哪裡?這個問題不太容易回答,其實,現代也是心靈的末世或者是亂世。以前馮夢龍的小說是禁書,而今天我們看到許多雜誌和電視節目,有太多跟感情和欲望有關的話題,已經可以公開談論,大家並不覺得這是敗德,已經變成很普遍的事情。
有一個網友說得好:
多看看《三言二拍》吧,講的都是些大道理,但可以受用一生,正是年輕時候該讀的書。
雖可以定義為一本很汙甚至很腐的小說,但每一篇都在教導我們做人做事要本本分分,過日子要踏踏實實。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下面連結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