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劇中,皇帝都愛吃御膳房做得什麼菜?部長教你做宮廷菜

2020-12-26 挖掘美食的部長

影視片和一些文學作品,經常看到皇帝用餐上的菜一般都是百道,其實這是有些過於誇張,清朝皇帝用膳這個菜其實每餐的量不一樣,一般來說在15—25道菜之間,只有慈禧時期,她的菜要48道左右,每逢過年過節需要108道菜。御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但真正得名是在康熙年間,康熙皇帝親筆題寫的御膳房牌匾高高懸掛著。那御膳房都做哪些美食?

皇帝用膳分早餐和晚餐兩頓,早餐一般是早晨六七點鐘,晚餐是在下午一兩點鐘,實際上也是午餐,在早餐前和晚餐後各有一次小吃,晚上會吃一些夜宵小吃。

八寶豆腐

據說,康熙皇帝喜歡吃豆腐,御膳房選取優質黃豆做成嫩豆腐,給皇帝做了一道豆腐羹,康熙品嘗後連連稱讚,這道豆腐裡主要食材有八種,所以被命名為八寶豆腐,豆腐口感絕嫩,鮮美可口。八寶豆腐的做法:嫩豆腐切丁,加入香葷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雞屑、火腿屑,同入濃雞汁翻炒。

水煮肉

過去民間所說的吃肉,並不是指炒菜裡放的肉絲、肉片兒,也不是指吃烤鴨或是涮羊肉之類的肉,而是特指一種叫白煮肉的菜,白煮肉就是用白水煮大塊的豬肉,據說這道菜是從紫禁城裡傳出來的,清朝的滿族是遊牧民族,清朝初期,每逢打了勝仗之後,皇家都要宴請八旗子弟吃白煮肉,到了冬至、祭天、祭祖的時候也要吃白煮肉,後來,滿族入住北京為了表示不忘祖宗的傳統特意在坤寧宮裡添置三口大鍋,祭祀用的白煮肉就來自這裡。後來白煮肉太過於清淡,便演變成另一種美食——砂鍋白肉:切片的豬肉沸水煮,放在小砂鍋裡,再用豬肉的湯、酸菜、粉絲、海米和口蘑一起小火慢煨,砂鍋白肉就做好了!砂鍋白肉是過去北京最便宜的菜,也是老北京人冬天的一大享受。

豆汁兒

豆汁兒看起來顏色灰裡透綠,喝起來又餿又酸,一般人很難接受,但老北京人對它有特殊的偏愛,有時候甚至能上癮。據說,豆汁兒歷史悠久,早在遼宋時期,豆汁兒就是民間大眾化的食品;清朝時,京城百姓愛喝豆汁兒,也很風靡,相傳,清朝乾隆十八年有人專門把豆汁兒風靡的事上奏給了皇帝,於是,民間的豆汁兒成了宮廷的御膳。

麻豆腐

和豆汁兒稱為親兄弟的麻豆腐,也是一道宮廷愛吃的小吃,慈禧老年時期尤為愛吃,麻豆腐和豆汁兒都是來自粉坊,是製造綠豆粉絲和澱粉的下腳料,把下腳料用火燒開,用布過濾後流下去的是豆汁兒,布上控淨水分留下的,便是麻豆腐,麻豆腐跟豆汁兒一樣,有一種特殊的酸香味,這麻豆腐則比豆汁兒容易接受,炒麻豆腐是舊時北京百姓地道的家常菜,把滾燙的辣椒油澆到麻豆腐的青韭上,只聽見刺啦一聲,青韭的芳香就完全地揮發出來了。

糕點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因為得到皇家青睞,而升格為御膳小吃,比如豌豆黃、芸豆卷、小窩頭、驢打滾兒等等,驢打滾兒名字很俏皮,其實它跟驢一點關係也沒有,驢打滾兒本名叫豆面糕,因為外面裹著豆麵粉,看上去像小毛驢兒撒歡打滾後沾上一身黃土,所以得了這麼個雅號,如今也成為北京著名的風味小吃受到人們的喜愛。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者關注部長,訂閱獲取更多精彩內容。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議或感想,歡迎評論下方留言,我會及時一一回復,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看看皇帝都吃什麼——「宮廷御膳」
    「天上神仙府,世上帝王家」,在老百姓心中,皇帝過得就是神仙一樣舒適美好的生活。說到吃,歷代君王的御膳,那可真是太講究了。宮廷御膳代表了歷代當時朝代烹飪的最高水準,每道珍饈,都是御廚心血之作。就連皇帝用水,那也是專供,從元代開始,京西玉泉山的水就成為了御用之水。隨著朝代更迭,宮廷御膳也經歷了一個由粗至精、由簡至繁、由樸素而奢華的演變過程。上溯至周朝,宮廷御膳就已經初具規模。《詩小雅鹿鳴》記載周天子設宴招待諸侯,「鐘鼓既設,一朝饗之」,在悠揚的器樂伴奏下,婀娜靚麗的舞姬翩翩起舞,再品美酒佳餚,簡直太愜意了。
  • 清宮廷是怎麼吃飯的?溥儀:皇帝不靠御膳房
    民以食為天,皇帝雖貴為天子,從科學上來說,他還是個人,還是得食人間煙火,該吃的飯還是得吃,愛做的事情還是會做。那清宮廷裡是怎麼吃飯的呢?是不是像我們平時上館子那樣,就等著御膳房上菜呢?在我們一般的印象裡,御膳房就是皇宮裡負責餐飲的機構,為什麼溥儀說皇帝吃飯不靠御膳房呢?
  • 看《御膳房》,品味宮廷美食,皇帝們到底吃的是些啥?
    有這樣一個笑話:古代有兩個農婦聊天,其中一個農婦問:「你說皇后娘娘早上吃什麼?」另一個農婦回答:「肯定是大餅卷大蔥,醬想蘸多少蘸多少,一點都不心疼。」宮廷美食是古代社會最上層的飲食,普通人們還是有點好奇,皇帝到底吃的是什麼?
  • 清代宮廷御膳吃什麼又怎麼吃?有些地方可能和你想像的不太一樣
    清代宮廷裡皇帝們會吃些什麼,又怎麼吃,這其實是個挺大的話題,堃哥估計一篇文章完不了事兒,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追一下。在下才疏學淺,如果內容裡有什麼錯漏的話,各位看官還請原諒則個。到乾隆時代,作為所謂的盛世,對吃當然也得考究起來。那時候的宮廷菜是由三種不同的風味構成的。第一是山東菜。北京烹調原本是沒有特色的。明朝遷都北京的時候,宮廷廚師大部分是山東人,所以山東烹調遍及官廷與民間。清朝統治中國後,原封不動地承襲了明朝宮廷的飲食習制。
  • 中國宮廷十大名菜,佛跳牆、櫻桃肉等,你有嘗過幾道菜?
    不過現在我們能見到的宮廷菜,主要還是以清朝宮廷菜為主。下面小編將為你盤點中國宮廷十大名菜,御用佛跳牆、黃燜魚翅、燒鹿筋、爆炒鳳舌、荷包裡脊、櫻桃肉、百鳥朝鳳、清燉肥鴨、雞裡蹦、桂花魚翅。清朝晚期,同治皇帝在位時,翰林院官僚譚宗浚父子因十分講究飲食而始創了著名的官菜—譚家菜,其中又以「黃燜魚翅」這道菜品最為知名。在當時,誰家的菜做得好吃,就會敬奉到皇宮御膳房以取悅龍顏,「黃燜魚翅」就是這樣被吸收為清宮宮廷菜的。譚府當年以食盒的形式將菜送進御膳房,皇上品嘗後大加讚揚,於是這道菜就被御膳廚師收錄進了御膳菜單,流傳至今。爆炒鳳舌,曾經是皇帝和皇后才有資格享用的菜餚。
  • 跟著《延禧攻略》吃宮廷美食,你可以吃得比皇帝更好
    」 無論哪道菜,即使它再可口,皇帝都不能連吃三口,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家規,叫作「吃菜不許過三匙」。吃過三口的菜立即撤下,怕有人在膳食上打主意,投毒謀害皇帝。 皇上用膳時,皇帝身後會有四名太監專門執行家規的,即便是皇帝,也得遵循老祖宗定的規矩。
  • 慈禧的宮廷御膳不簡單,其中有道泥子菜,竟然是超級美味
    晚清時期,宮廷中曾出現過一種招牌菜,被稱為「泥子活(菜)」,這種做菜方法,不僅是慈禧太后的最愛,也是她犒賞群臣的重頭好戲。此時問題來了,「泥子活」究竟是什麼?為何會讓慈禧如此青睞?每日御膳房的菜品都要用御鍋溫著,老佛爺什麼時候想用膳,只要招呼一聲,太監們便立馬送來熱騰騰的菜品。不僅如此,菜品也要分出很多種類,煎炒烹炸樣樣俱全,往往每次餐桌上的菜品都要達到108道,即使吃不完,但是太后的排場還是要講究的。當然,宮中也時常要舉行大型的宴會,以表彰賞賜群臣,因此,宮廷中的招牌菜必然少不了。
  • 專研故宮美食40年,80餘篇御膳檔案,她用一本書揭秘宮廷生活!
    比如民間傳聞說皇帝每頓都要吃108道菜,其實都是民間的想像,很多皇帝不僅用餐樸素,甚至宮廷宴會時王公參宴還要自帶酒水。《鹿鼎記》中韋小寶與康熙皇帝的第一次見面也緣於一次御膳房中的「偷食」。雖是戲說,但皇帝的飯局以及其背後的意味,確是尋常百姓難以想像。在書中,作者給你來了個皇宮廚房大揭秘。
  • 古代皇帝御膳吃什麼?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
    古代皇帝御膳吃什麼?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 御膳,可以說代表了中國廚藝的最高規格。在那個高度專制的年代,皇帝的飲食想必是考究至極。
  • 御膳房的膽子有多大?無論皇帝要吃什麼菜,他們都敢矇混過關
    御膳房是給皇帝做菜的部門,只是他們服務的對象是皇帝,所以和「御膳」沾邊了。若是給別人做菜的,也就是廚師一個,最多加上一個幫廚和採辦。但是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個部門,我認為他們是皇權社會下最能陽奉陰違的一群人。
  • 清宮御膳房上菜,會提前一天準備好,可皇帝吃飯不靠御膳房
    那麼皇帝呢?他們的生活是如何安排的呢?尤其是在飲食上。通過影視劇我們知道一般皇帝的飲食是由御膳房負責的,但是溥儀卻說,一般皇帝吃飯時不用御膳房的,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正常的飲食規律,一日三餐。當然也有一日多餐者,在很久以前,人們能夠達到一日兩頓飯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對於皇宮來講,肯定是比這些都要任性的,尤其是在明清時期。
  • 古代皇帝的御膳是什麼水平?
    這樣一道道傳下去,不等回聲消失,幾十名穿戴整齊的太監組成的隊伍已經走出御膳房。太監們抬著大小七張膳桌,捧著幾十個繪有金龍的朱漆盒,浩浩蕩蕩地直奔養心殿而來。清朝乾隆年間皇帝的菜譜,每頓飯120道菜,一張桌子都擺不下,遠處的菜品需要皇帝指揮太監們拿過來。
  • 中國宮廷前幾名美味菜品,色香味俱全,你有吃過幾種?
    哈嘍大家好又來給大家推薦美食了,烘焙早餐各色茶點還有一些家常食譜一應俱全,喜歡的美食的你千萬不要錯過,喜歡的話可以關注一下哦!導語:中國宮廷前幾名美味菜品,色香味俱全,你有吃過幾種?清代末期,同治帝當政時,翰林院官僚資本主義譚宗浚父子倆因十分注重飲食搭配而創立了知名的官菜—譚家菜,在其中又以「黃燜魚翅」這道菜餚更為著名。在那時候,哪家的菜做得美味,馬上會敬奉到宮廷御膳房以討好龍顏,「黃燜魚翅」就這樣被消化吸收為清宮宮廷菜的。譚府當初以食盒的方式將菜送入御膳房,皇帝品味後倍加稱讚,因此這家常小菜就被御善主廚百度收錄進了御善萊單,廣為流傳迄今。
  • 古代皇帝一般都吃些什麼,一頓御膳有幾道菜?說出來你都不敢信
    我們一般看古裝劇的時候,總是會對著裡面那些精美的膳食流口水,覺得皇帝這吃的也太好了吧?不僅皇帝,還有一些身份比較高的後宮娘娘們,一餐飯能吃一大桌菜,想吃什麼吃什麼,把現代吃貨饞的不要不要的。
  • 卡薩帝遇上《上新了故宮》:在家裡,吃上宮廷菜!
    看過宮廷古裝劇的,肯定都豔羨皇帝、妃子的吃食。經過手藝精湛的御廚們精心烹飪,上桌的宮廷菜都搭配巧妙,色香味俱全。尋常人家要吃一口,簡直想都不敢想。  現在一切都很便利,那能不能在家輕鬆做出宮裡的味道?卡薩帝理想家高端廚房幫你實現了!
  • 皇宮裡的味道,舌尖上的極品,宮廷美食你吃過嗎?
    中國古代是一個封建社會的國家,其最大又最端莊的地方就是宮廷。宮廷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裡面的妃子、皇子都無比的高貴,所以吃的都是人世間最好的東西。今天十一給大家介紹一下宮廷的一些菜譜,說得上是舌尖的最好吃的東西了,這些宮廷美食都出自御膳房,御膳房重地不是誰都能進的,但它出來的美食美一道都可以稱的上佳餚,廢話不多說,讓我們來看看吧。首先介紹的是滷牛肉,這牛肉就是用滷的方法製作出來,得煮熟煮透了,醬香味濃,美味可口呢。
  • 老字號仿膳飯莊慶生 宮廷糕點傳統創意成就網紅美食 迷倒吃貨的胃
    在北京說起做宮廷菜的餐廳並不多,因為宮廷菜製作工藝複雜,講究吃飯的禮儀、排場、場景,講究菜點如同一曲酣暢歡騰的交響樂,和諧交奏,相激相蕩,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正是中國烹飪不斷豐富、發展、自我完善之歷程的主旋律。
  • 歷朝歷代給皇帝做飯的都叫御膳房嗎?
    很多人以為,皇帝的飯菜肯定是「御膳房」做的。其實,這是「清宮戲」的效果。歷史上,只有清代設置御膳房,掌管宮內備辦飲食及典禮筵宴,隸屬內務府,位於紫禁城東路、南三所西側。 那麼戰國時期的御膳房叫什麼呢?
  • 清宮御膳房到底有多少工作人員?後宮一次吃多少?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吃的好,到底有多好呢?我們今天就以清廷御膳房為切入點,來聊聊宮廷飲食那些事兒。到底御膳房的機構設置有多臃腫?清朝後宮過生日有哪些菜?如此多的菜品又沒有冰箱,用於儲存食材的冰塊到底哪來的?剩的比吃得多,那麼剩下的飯菜難道奴才們就全吃得下麼?剩菜都去哪了?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帶著這幾個有意思的問題,一起梳理一下御膳那些事兒。
  • 檔案春秋︱清宮御膳那些事:皇帝一日兩餐,乾隆偏愛蘇杭菜
    從《御茶膳房》檔案的窗口,或許使今天的人們能夠了解真實的清宮膳食制度和膳食演變,了解不同皇帝的飲食習慣和口味偏好。皇帝一天兩頓正餐那麼清廷皇帝一天吃幾頓飯,都吃些什麼呢?根據清代典制的記載,皇帝每日兩餐,分別為「早膳」和「晚膳」,確切地說指的是正餐兩頓。在兩頓正餐之外還有若干次點心或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