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即時播報】2012年「文化遺產日」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
本報訊(記者 白羽)2012年「文化遺產日」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第六屆廊下蓮湘文化節開幕式日前在金山區廊下生態園蓮湘廣場舉行。2012年「文化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活動,100餘項以非遺為主題的活動將在全市各區縣和有關項目保護單位陸續展開,第六屆廊下蓮湘文化節也同時拉開帷幕。
-
筆墨紙硯亮相京交會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創新
中國網5月28日訊(記者 曾鑫)28日下午,第四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國家會議中心隆重開幕、文化與體育服務類,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位吸引了不少參會人駐足觀看,其中參展的安徽宣硯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太海作為非物質文化傳承代表做客中國網新聞直播間接受了中國網的採訪,暢談了有關於此次京交會的參展感受和相關準備情況,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熱點話題。
-
曲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韻聖城傳佳訊
曲阜市文化系統大力宣傳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倡導見人見物見生活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念,以人為根本,以物為依託,設計豐富多彩、融入本地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系列活動,推動形成人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局面。
-
四種美食 擬列入漳州薌城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日公示的薌城區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廣受漳州市民喜愛的漳州手抓面、漳州豬蹄面、漳州滷味、漳州麵粉棗這4種小吃的傳統製作技藝榜上有名,頗受期待。據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會長林銘煌介紹,這4項小吃技藝都具有百年歷史,也都經歷了師徒口授身教的傳承,較完整地保留了古早的風味,並且有著廣泛且深厚的群眾基礎,申報非遺能更好地對這些傳統小吃技藝進行保護和傳承,並將它們做大做強,下一步這4種傳統小吃製作技藝還將申報漳州市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
守藝·傳承——煙臺非物質文化遺產:龍口粉絲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煙臺4月28日訊煙臺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為了更好地宣傳煙臺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好煙臺故事,傳播煙臺聲音,不斷提升煙臺的對外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煙臺市委對外宣傳辦公室(煙臺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煙臺大眾網,拍攝製作《守藝·傳承——煙臺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專題片,通過視頻鏡頭,帶您領略煙臺非遺項目的魅力和風採,展示煙臺良好城市形象。
-
守護非遺文化 傳承民族瑰寶 ——烏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綜述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和《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以構建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為目標,以資源普查、名錄體系建設、支持傳承人傳習活動、開展宣傳教育為重點,以建立機構、完善制度、加大經費投入為保障,穩步推進各項保護工作。
-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非物質文化遺產-英語點津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非物質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6-02-1610:36 ]繼2003年中國古琴、崑曲被列入第一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後,2005年新疆木卡姆藝術以及蒙古族長調又雙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第三批
-
誰來拯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一景泰藍
(記者:劉軍 羅永松報導)2020年12月8日,記者在海南三亞無意中發現,有人在呼籲社會共同來拯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演講。據了解,此人是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執行會長丁偉華。 丁偉華:景泰藍被殊稱「紫禁城皇家寶庫神秘的珍品」,收藏界有「收藏若為景泰藍,藏盡天下也枉然」之贊說。明清時代,景泰藍一度為皇室貴族所擁有,成為顯富和尊貴的象徵。而今,已成為現代裝飾時尚和傳遞友情的紐帶。新中國成立以後,景泰藍製作大師日益稀少,國務院2006年將景泰藍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重點保護。景泰藍成為我國的國禮首選,經常出現在重要的外交場合。
-
非物質文化遺產魏門武學
2020年12月13日,由臨清市文化和旅遊局、臨清市教育和體育局主辦,臨清市文化館、臨清市非遺保護中心、魏門武術學會承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魏門武學發展論壇暨第五代傳承人魏星授徒儀式》在臨清市三和新宴會廳隆重舉行!
-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義無反顧
-----《誰來拯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追蹤報導之二 (記者:劉軍羅永松報導) 2020年12月8日,記者專訪了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執行會長丁偉華,經神州瞭望、中華網等全國六十多家主流媒體報導和轉載,在全國形成了新聞熱點,引起了三亞市委宣傳部,三亞市旅文局等有關領導的關注,都向丁偉華會長了解情況
-
大匠至心 | 劉魁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代命運
如果不是這樣,大運河的開鑿和它對民族文化的貢獻、絲綢之路以及三寶太監七下西洋對世界文化的歷史性貢獻,都變得沒有意義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儘管在保護的過程中,為了便於工作,我們採用的方法是以項目為抓手,但應該看到它絕不是解構性的對象。它在廣大民眾的生活當中,是以整體的狀態存在著的;相互之間,是有機的關聯著的。
-
芙蓉樹下為冒菜正名,獲「非物質文化遺產」殊榮
近日,芙蓉樹下——"四川冒菜傳統製作技藝"申遺成功,標誌著上百年的四川特色美食,正式被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賈國金作為第四代傳承人,為保護、發展這一技藝,於2011年邀請第二代傳承人外公趙尚生和第三代傳承人母親趙翠蘋前來成都傳授和指導冒菜技藝。並於同年4月,在成都市忠烈祠東街15號開辦芙蓉樹下冒菜創始店至今。
-
蒙古人必須知道的國家級與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祭品齊全,皆供整羊、聖酒和各種奶食品,並舉行隆重的祭奠儀式。每年陰曆3月21日為春祭,祭祀規模最大、最隆重。各盟旗都派代表前往伊金霍洛成陵奉祭。2006年5月20日,成吉思汗祭典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成功實踐
2006年9月28日,《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自治區文化廳關於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開始全面啟動,對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分布、生存狀況、生存生態、類型、價值、內容、傳承狀況進行了全面普查。
-
未來三年,贛州這21個基地將為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近日,為進一步傳承發展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積極拓展社會各界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事業建設渠道,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省文化和旅遊廳按照相關申報要求,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經組織專家評審及公示等程序,公布了2019—2021年度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傳承基地、傳播基地、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
從民俗藝術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了五百年的民間技藝——糖畫
二、從民俗藝術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據文獻記載,糖畫起源於四川,從明代興起,那時叫做"饗糖",到如今已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期間吸收了皮影、剪紙藝術的表現技法,在民俗文化傳播和發展中起到糖畫從出現在街頭巷尾的民俗藝術到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期間經歷的是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
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馬氏點穴療法」代表性傳承人馬建民一行...
12月6日,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馬氏點穴療法」代表性傳承人馬建民及弟子一行7人參觀調研西安市太和醫室博物館,並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及傳承進行座談。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姚氏太和醫室診療」代表性傳承人姚蕤全程陪同。
-
銅梁2020恆大音樂啤酒美食節即將啟幕
這是因為 銅梁2020恆大音樂啤酒美食節, 本周五(8月14日)將盛大登場! 本次音樂啤酒美食節以「原鄉風情 醉美銅梁」為主題,以擴大內需,拉動消費,促進全區商貿旅遊服務業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龍城天街夜市經濟。
-
什麼是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雅文化帶你了解!
「非遺」」是先輩通過日常生活的運用而留存到今天的文化財富。根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
廣東省中醫院天灸成為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省中醫醫生們專心為患者天灸治療 2010年11月16日,「中醫針灸」正式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緊隨其後,作為「針灸」中重要的「灸法」的一部分——天灸,於今年5月也赫然位列在廣州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名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