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16戰鬥機早在45年前就完成了首飛,但該機仍在廣泛服役中,自1978年以來投入使用的4588架F-16中有3,000架仍在服役,裝備25個國家和地區的空軍,相當於全球戰鬥機總數的約15%。
的確在一些方面F-16已經疲態盡顯,尤其是傳感器性能上,但該機的機動性能和敏捷性仍極具競爭力,輕載的F-16在視距內空戰中仍是極為有效的戰鬥機。出色的基本設計使F-16非常適合現代化升級,所以已經出現了多種F-16的現代化改進型和派生型。
1984年,通用動力公司提出F-16「敏捷隼」方案作為先進戰術戰鬥機(ATF)項目的低成本替代品。「敏捷隼」的機翼面積增加了25%,升級了發動機並納入一些F-16基本型的改進。儘管「敏捷隼」最終輸給F-22,但它的某些特點被引入F-16C/DBlock40,其大機翼也影響了日本三菱F-2支援戰鬥機的發展。
大致同一時間,通用動力為增強型戰術戰鬥機(ETF)項目研製了更大規模重新設計的具有箭形三角翼的F-16XL,結果該機在1984年2月輸給了F-15E「攻擊鷹」。1993年通用動力手又提出了類似概念的F-16X「隼2000」,翼形從箭形三角翼變為類似F-22的蝶形翼,並以F-16U的名義向阿聯推銷。
很明顯,上述先進改型對機身的重大重新設計根本不具備成本效益,因此洛馬(1993年該公司收購了通用動力的飛機部門)將注意力轉到對F-16進行更保守的升級上,既保留F-16C/D的基本機構,通過採用新傳感器和系統來提升該機戰鬥力。
這方面的首次嘗試是F-16ES(戰略增強型),該機是F-16C/D的增程型號,配備有在「藍盾」吊艙系統上發展的內置式低阻光電瞄準系統。此外還配備了保形油箱(CFT),與標準的F-16CBlock50相比航程提高了40%。F-16ES於1993年末被作為F-15I的替代品被推銷給以色列,該機最終導致了為阿聯研製的F-16E/FBlock60的問世。
憑藉其液冷AN/APG-80有源相控陣雷達、全新的電子戰系統、推力更大的通用電氣F110-GE-132發動機、內置式前視紅外(FLIR)和性能大幅提升的計算機,當Block60「沙漠隼」在2005開始服役時,無疑是最先進最具戰鬥力的F-16。有些人堅持認為直到今天,該機仍能保留這個頭銜。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非常先進,阿聯仍是Block60的唯一客戶,部分原因是美國擔心Block60會影響新型F-35聯合打擊戰鬥機的銷售,另外部分原因是美國出口法規的改變導致F-16E/F上的許多敏感系統無法獲得出口許可。
這就導致洛馬向新加坡推銷Block60、向印度推銷基於Block60的F-16IN以及向巴西推銷所謂的F-16BR「超級蝰蛇」(SuperViper)Block62+時屢屢敗北。甚至連阿聯在2014年提出要求再買30架略微改進的F-16E/FBlock61時也被美國政府否決,這基本斷絕了「沙漠隼」的外銷之路。
之後洛馬被迫推出了F-16VBlock70,裝備符合美國出口限制的低配相控陣雷達和航電來搶佔出口市場,並獲得中國臺灣的升級和採購訂單。雖然有人吹噓F-16V具有挑戰隱身戰鬥機能力,但從該機研發歷史看,只不過是一種勉強邁入四代半門檻的降檔猴版戰鬥機罷了。
作者:阿姆斯壯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