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高新6號讓日本認清自家P1:沒實力要自尊有什麼用

2022-01-12 鳳凰網軍事頻道

高新6號現身東海對日本的震撼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技術領域。

據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2019年3月20日發布的新聞資料顯示,中國「運9反潛巡邏機」19日在東海海域上空巡邏。所謂「運-9反潛巡邏機」就是「高新6號」,作為中國首款專用型固定翼反潛巡邏機,不僅令中國開始具備對包括攻擊型核潛艇在內的各類潛艇目標可靠的察打能力,對於日本而言,「高新6號」的成就讓他們認清了自家P1的真正實力。

P3C令日本反潛能力大增,但多方面的副作用卻令日本始料未及。

日本P1反潛機源於2000年的「反潛/運輸機聯合研發計劃」,2013年完成機體研發,日本海自計劃到2020年採購65-70架P1反潛機,取代現役約100架由川崎重工授權生產的美國P3C反潛機。早在2015年,當英國「獵迷」反潛機退役時,日本就曾積極推銷P1反潛機,並表示P1整體技術水準比肩美國P8A,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與P8A媲美的最新一代反潛巡邏機。而在高新6號曝光伊始,曾有日媒表示,「該機與P1相比完全是上個時代的產品」。

日本認為P1能媲美美國P8A,但兩者之間的基礎才差距相當巨大。

日本對P1的性能是有數的,曾有日本專家表示,P1的研發就是個錯誤,研發單位還試圖以更大的錯誤來掩蓋之前的錯誤。反潛機與預警機、加油機類似,都屬於相對小眾的大中型飛機,其最根本的研發基礎就是有噸位合適的平臺能夠用以改裝。為這些裝備單獨研發平臺的技術難度與高昂投入均得不償失。日本不僅為P1單獨研發的搭載平臺,而且還因詭異的「自尊」,要求P1必須採用推力有限的國產動力,從未形成了這個噸位戰機相當少見的4發布局。

YS-11是日本國產客機的源頭,規格相比中國運7運輸機稍大。

提到日本反潛機發展,就不能不提另一款在日本航空史上至關重要的飛機——YS-11客機。YS-11是日本戰後研發的首款客機,5人設計小組堪稱「全明星陣容」其中包括掘越二郎(「零」式戰機)、太田稔(一式戰鬥機)、菊原靜男(二式大艇與PS-1)、土井武夫(三式、五式戰機)與木村秀政(掘越、土井的同學)。YS-11是一款雙發渦槳客機,採用2臺羅•羅的RB53系列發動機,機長26.3m,翼展32米,最大起飛重量25t,規格比中國運7運輸機稍大。

受日本二戰戰機普遍「脆皮」的影響,YS-11結實的過了頭。

有意思的是,YS-11服役之後一直飽受動力不足的困擾,究其原因竟是掘越二郎等人受二戰時期日本戰機普遍「脆皮」的影響,在YS-11的結構上應用了過多的高標號杜拉鋁,造成飛機結構「過於結實」導致超重,起降時經常不聽使喚。但作為日本自產客機的源頭,YS-11在「民轉軍」並換裝來自P2J反潛機的GE-T64-IHI-10型發動機後被證明為一款性能夠用的軍用改裝平臺。日本海自計劃在YS-11基礎上研發反潛型號,但這些都隨著P3C的到來而中斷。

YS-11是日本國產客機的開始與終結,運-8曾令日本很羨慕。

對於YS-11未能在軍機領域繼續發展,日本航空界一直相當遺憾,因為這是掘越二郎等日本一代「航空大神」們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個作品。在YS-11之後,日本再未研發規模更大的國產飛機。相比之下,中國在參照安-24實現國產雙發渦槳飛機後,迅速參照安-12實現了國產四發渦槳飛機,並在其基礎上研發、列裝了龐大的運8/9家族。因此,中國在研發固定翼反潛巡邏機時,只需將精力集中在反潛相關的子系統研發上即可,成熟可靠的平臺早已備好。

多重錯誤的疊加使P1測試時出現4發同時停車的嚴重事故。

相比之下,日本在YS-11之後,受制於本國飛機研發,以及相關航發研發的裹足不前,加上國際引進的諸多局限,需要與P1同期研發搭載平臺。此時日本詭異的自尊再次作祟,要求平臺必須使用4臺60千牛級石川島播磨開發的XF7-10渦輪扇發動機,最終只能採用4發渦扇布局。這種布局不僅使P-1在測試時曾出現過4發同時停車的嚴重事故,還使P1的技術長期難以成熟,造價長期居高不下,最終使日本只能放棄對現役P3C的一對一換裝計劃。

日本因P3C的到來放棄了YS-11開啟的國產飛機發展,在P3C落伍後因所謂「自尊」立足性能不足的國產動力研發性價比很低的P1巡邏機,多重錯誤的疊加換來的只能是裝備研發的失敗。而「高新6號」的成功經驗顯示,「自尊」需要建立在實力之上,否則「自尊」將毫無意義。

相關焦點

  • 屁股尾巴粗又長,敵軍潛艇不敢再猖狂,聊聊我軍高新-6反潛機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基於運-9平臺的反潛巡邏機高新-6,但是有很多人不看好這架飛機,覺得比其他國家的反潛機差遠了,而老蔣不同意這個觀點,今天就來好好說道說道。2019年4月25日,中央電視臺耕戰頻道官洩了一款反潛巡邏機。
  • 海軍亞洲無敵,分分鐘造核彈,日本的軍事實力真有這麼厲害嗎?
    關於日本的軍力印象,其實許多人都比較片面。要麼是極盡吹捧,說什麼海軍亞洲無敵,分分鐘造核武,三天拉出百萬大軍;要麼就是不屑一顧,什麼一切靠著美國撐腰,不然就憑這彈丸小國,螢火豈敢與皓月爭輝?很顯然,這些說法都非常具有主觀性,代入了大量的情感,並不是什麼客觀事實的評價。事實上,對於日本的軍力評價,我們是可以通過數據以及一些軍事科技常識,去做一個大體的判斷的。
  • 中國軍事實力有多強大?印度民眾有話要說,極端見解暴露實力
    印度普通民眾眼中,中國的軍事實力到底是什麼水平?有兩種極端見解。
  • 10月8號早,讀報時間.唯艾鄒
    別把自尊過度地和地位綁在一起,以免當你地位沒的時候,自尊也跟著沒了。---鮑威爾,美國前國務卿10月8號早,讀報時間。生活中多得是無法實現的雄心壯志,地位再高,成就再大的人,也得有那麼一兩件心有不甘,卻又無能為力的事,何況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人。懷疑自己,否定自己,然後討厭自己,都沒有必要。凡事只要盡了全力,最後的結果,坦然接受就好。1、日印澳態度微妙,蓬佩奧的「抗中」大計演成了獨角戲「美澳印日討論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
  • 被批不獨立、不自尊、少公德、官本位的日本人,是如何開始國民性反思的?
    幕府時期日本禁食牛肉,而此時牛肉卻成了「文明的藥劑」。大家都以不吃牛肉為不開化的表現,牛肉火鍋店顧客盈門,人們在裡面大啖牛肉,喝著葡萄酒,用蹩腳的英語談著時事,認為這是最時尚的表現。日本人甚至發明了「日本人種和日本文化劣等論」,認為自己從人種到語言都一無是處。福澤的弟子高橋義雄認為,要改變日本人的落後狀態,最有效的手段是實施「人種改良」。
  • 美軍司令發話:若對中國威懾無效,用軍事手段贏!我們需認清現實
    要知道,隨著這些年來我國包括軍事在內各領域的發展,美國本就非常擔憂自己的霸主地位會受到影響,便想盡辦法遏制打壓,可到頭來卻發現所做的一切都是白費力氣。  於是,疫情成了美國針對中國的最好藉口。無論是借國內矛盾挑釁,還是將疫情甩鍋給我國,美國最終的目的都是要遏制住中國的發展。  這也就意味著美國方面很可能為了針對中國做出什麼更加危險的動作,比如在軍事領域對中國動武。
  • 臺島航母殺手下水,解放軍高新恢復戰巡,專家:出其不意幹得漂亮
    解放軍是從9月份開始了在臺島巴士海峽以西空域的戰巡行動,根據全球防務觀察掌握的資料看,解放軍動用了多款高新裝備在相關的空域展開巡邏活動,期間使用最多的就是運-8高新反潛巡邏機
  • P1簡單故障排除
    ,儘量不去用那些專業名詞讓你看完懵逼就和沒看一樣,話嘮要深入淺出的來說明這些。很多時候P1碎蛋的原因都是普通水彈過軟,被飛機頭拉動時帶出了含蛋嘴後擠壓在內管座的縫隙處擠壓碎的,然後出現碎蛋後,就是個魔咒,一發碎蛋後面跟著全是碎蛋了,後面的水彈會不停的被那些碎屑擠壓碎,所以一但碎蛋 一定要先清理乾淨,哪怕用嘴吹一下膛口 也是可以應急的。2、由於泡蛋過大或過小?
  • 日本「長門」號戰列艦用752發炮彈證明了它的實力
    選擇這艘艦,一方面密蘇裡州是美國總統的家鄉,另一方面,相對於其它兵器,日本更畏懼戰列艦。戰列艦曾給日本帶來了所謂的「榮光」,日本篤信大口徑艦炮才是海戰的決定性因素,對炮術訓練也是十分重視。日本炮術專家黛治夫曾說,聯合艦隊的炮術能力起碼是美軍的3倍以上。太平洋戰爭期間,雙方戰列艦確實有過幾次交手,真實情況又是如何呢?
  • 戰列巡洋艦到底是什麼?到底有用還是沒用?
    在戰列巡洋艦誕生之後,英國、德國、日本很快就認清了這種戰艦的價值。作為戰列巡洋艦發明者的英國人自不用說,為了保護大英帝國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並為主力艦隊提供強大的偵察力量,成批地建造了十數艘戰列巡洋艦。面對英國人逐漸變得強大的艦隊前衛力量,德國人不久之後也認清了,如果自己不建立起足以對抗英國戰列巡洋艦的偵察部隊,自己的艦隊就將無法遂行偵察行動,在戰鬥中耳聾眼瞎。一向重視艦隊偵察能力和機動能力的日本人更是在自己的戰列艦部隊尚未踏入無畏艦時代之前就購買、建造了四艘世界一流的戰列巡洋艦。
  • 獨家|轟6K退役以後幹什麼?當預警機不如去打潛艇
    「高新-6號」只解決了中國反潛巡邏機的有無問題,整體性能有局限。儘管目前中國已在運-9改裝平臺基礎上研發了「高新-6號」反潛巡邏機,但目前該機似乎仍是一個驗證方案,尚無批量生產並列裝的跡象。「高新-6號」作為中國首款專用型反潛巡邏機,儘管整體性能先進,但其技術水準在國際上僅與正被逐漸取代的P-3C巡邏機相當,以P-8A為代表的新一代反潛巡邏機已批量服役。
  • 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打通「最後一公裡...
    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每經記者 餘蕊均 攝影報導「我們已經連續預警了39次破壞性地震,但為什麼現在仍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收到預警信號呢?」1月27日,在參加四川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成都代表團分組審議時,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表示,四川的地震預警成果在全國甚至全球都已具備競爭實力,但仍需補上「應用」短板,打通災害預警的「最後一公裡」。說到王暾,更多人稱他為「與地震賽跑」的海歸博士。自2008年回國投身地震預警系統研發至今,王暾和他的減災所已多次成功發送預警。
  • 臺灣,要認清形勢!
    以日本、韓國或是東南亞某國作為進攻基地?如果它們真這樣做了,意味著日韓等國將遭到毀滅性打擊,想必它們都不傻,神仙打架讓自己淪為炮灰,為了一個事不關己的臺灣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這是誰都不願做的生意。 所以說,一些臺灣人認為的「美國是臺獨的希望」,其實並沒什麼用。
  • 日本「是什麼」?——吉田茂著《激蕩的百年史》
    美國「重返亞太」,中國航母「入列」;人渣街頭砸日車,「公知」微博秀反思;政客輪流放狠話,網友拒看蒼井空⋯⋯東海揚波,驚濤拍擊的,不僅是現實的地緣政治堤岸,更激蕩出一個民族心底積鬱百年的巨浪滔滔。面對釣魚島所引發的種種熱鬧,聰明而理智的大多數中國人已經學會撇開「大選年」中日美三國「選舉政治」帶來的「政治喊話」泡沫,並認清紅衛兵、義和團「借屍還魂」的鬧劇和悲劇。
  • 二戰日本海軍的實力有幾何
    好吧,那今天就來講講二戰日本海軍實力到底幾何。嚴格來說,從1922年《華盛頓條約》籤訂之後,日本海軍的噸位就被規定為世界第三。所以理論上,日本海軍的實力也應該是世界第三。只有航空母艦方面日本人不落下風,到1941年開戰時,美國人有7艘航空母艦,日本人有10艘,這也就是二戰日本海軍最大的優勢。不過從1937年之後,隨著海軍條約作廢。既然數量是固定的,質量呢?這個可以好好說道說道。日本海軍在二戰時有三方面是質量佔據較大優勢的。
  • 軍事頭條國人必須要認清的事實:中朝不再是血盟般的生死兄弟
    朝鮮就是中國的盟軍,朝鮮的軍力要強於韓國。這對中國來說當然是好事。如果統一朝鮮半島,就是太好的戰果。如果順帶打擊前來參戰的日本,戰果更大,一勞永逸地解決東亞問題。  而臺灣問題和南海問題也就都解決了。而美國遠離本土,雖然在日韓有駐軍和基地,但是和中國的軍力相比,優劣明顯,60年前的失敗就會重演。  五、中國為什麼一定要在南海打?
  • 「口頭禪」引來的一堂教育課:莫讓「口頭禪」傷人自尊
    「這也太傷人自尊了」「換誰都想不通呀」……聽到嘀咕聲,張曉飛順勢讓臺下的官兵輪流登臺發言,談談感受。隨後,又組織大家以「莫讓『口頭禪』傷人自尊、破壞關係、影響團結」為題展開討論。「口頭禪」為啥會引來一堂教育課?原來,前不久的實彈射擊考核中,上等兵張帥因5發2中,成了為數不多的不及格選手。
  • 印自家網友回答的太過扎心
    此前,有外國網友在美版知乎上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印度能不能在2025年達到中國現有的發展水平線?其實從這個問題中大約就能猜到,能問出這種問題的除了印度自家的網友也沒誰了,畢竟在這個問題的答案下面,所有回答幾乎都是一片倒地認為印度沒有這個能力。
  • 日本要教中國怎麼做事? 中俄用實力告誡日本沉沒並非不可能
    近日,臺海突發事件就是日本突發事件,日本可能行使集體自衛權的說法愈發囂張。   日本高官每次發表涉臺言論,總想藉助美國作為後盾。離開美國是沒有用的。美國不敢直接說會派兵幹預。 日本作為美國的戰略傀儡,甘願對美國置若罔聞,並率先邀請英、法、德、加等國在日本頻繁舉行軍事演習。印太地區為了自己的利益。  , 將狼帶進房間破壞了該地區的穩定。   日本認為,將西方國家拉入印太地區,可以改變其在印太地區的地位和印太格局。這是春秋之夢,日本無權指責中國。
  • 為什麼要用 NoSQL
    但是文檔資料庫有什麼缺點呢 ?我們來看看為什麼關係型資料庫很難做到高效的全文搜索:因為在全文搜索中,搜索的條件是可以隨意排列組合的,比如欄位 A、B、C,可以排列成 6 種,如果要用索引來支持快速查詢的話,則需要創建多個索引,這是非常麻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