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注:韓國「獨島」級兩棲攻擊艦
作為一對「老冤家」,韓國和日本在國防建設上一直針鋒相對,隱隱在互相較量。隨著日本的直升機航母越造越多、越造越大,韓國方面一直在謀劃將其現役的採用平直甲板設計的「獨島」級兩棲攻擊艦進行改裝升級,使其成為能夠運用垂直短距起降固定翼戰鬥機的「輕型航母」,但此前僅僅停留在技術論證和探討階段。隨著日本F-35戰鬥機即將成軍,韓國方面對於改裝升級「獨島」級兩棲艦的需求日漸緊迫。2018年8月,韓國海軍通過韓國國防採辦計劃管理局(DAPA)發布招標報告,正式啟動了「獨島」級兩棲艦改裝輕型航母的可行性研究項目,該項目意在探索、研究、分析和論證「獨島」級兩棲艦改裝輕型航母的技術可行性。這次韓國人不再只是務虛探討,而是要玩真的了!
從國防裝備項目的一般研發流程來看,此次韓國海軍正式啟動「獨島」級改裝航母的可行性研究,算是走出了整個工程計劃的第一步,該項目完成後,會出具工程可行性報告,接下來決策部門會根據該報告,做出是否正式上馬項目的決定。如果做出決定,那麼韓國海軍將會正式招標確定項目承包單位,從而開始「獨島」級的改進升級工作。
而即便韓國方面最終拍板決定改造「獨島」級兩棲艦,需要做的工程也很多。
首先,「獨島」級的艦首採用平直甲板構型,且艦首前端寬度收窄,這對於短距起降F-35B這樣的戰鬥機而言是不符合要求的。所以「獨島」級艦需要返回造船廠,對艦首結構進行重新改造,拆除原有艦首結構設計,增加艦首傾斜滑躍甲板,預計僅這一項就將增加數百噸結構重量,這也會對艦船結構設計帶來很大的工作量,因為結構受力、艦體平衡等都會因為增加這個艦首滑躍甲板而受到極大影響。
其次,「獨島」級要想起降垂直起降型F-35B,其甲板需要承受向下偏轉的F135型發動機尾噴口上千度的高溫燒灼,還需要有足夠的力學性能。而「獨島」級現有的甲板設計是為起降直升機而準備的,在厚度上不夠厚,抗衝擊性能不過關;同時也不具備耐高溫性能;此外耐磨性等其他性能也都不符合艦載固定翼戰鬥機的使用需求。這意味著「獨島」級艦要改裝,原先的甲板需要全部換掉,更換更厚、更耐熱、更耐磨的全新飛行甲板,其甲板表面還要進行特殊處理,比如噴塗耐高溫、耐磨的聚氨酯塗料等。
第三,「獨島」級現有的艦載機運用設施,全是針對直升機配備的,也需要全部更換。如升降機要進行重新設計和改裝,增加其面積空間和起降噸位;而機庫也要進行重新設計,在原有艦體空間無法大動的前提下,儘量增加容納F-35B停放和維修的有效利用空間。
「獨島」級艦改裝輕型航母,是一個規模非常大的工程,其耗時恐怕不會短於重新建造一艘「獨島」級兩棲艦,保守估計,韓國海軍在技術力量和裝備都到位的情況下,需要3~5年時間才能完成「獨島」級的基本改裝升級工程,至於結合艦載機訓練並形成戰鬥力,還要花更長的時間。
「獨島」級艦改裝輕型航母,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主要原因在於「獨島」級艦本身基於兩棲攻擊艦設計,而兩棲攻擊艦和輕型航母在需求設計和艦艇特性上其實有挺大的區別和不同。用兩棲攻擊艦改裝輕型航母,從艦艇「底子」上帶來的問題很讓人頭痛。例如動力系統,「獨島」級原有航速為20節,對於以兩棲投送為主要目的的兩棲攻擊艦而言,這個航速完全足夠,但對於追求航速,需要與攻擊型潛艇和主力防空/反潛艦匹配的輕型航母而言,就有些不足,航母的航速至少要在28~30節以上為宜。而「獨島」級艦的機庫、甲板等設施,對於F-35B這樣的重型戰鬥機而言,也有些狹小,但這些缺陷恰恰是無法通過升級來彌補的。
排水量只有18000多噸的兩艘「獨島」級艦即便改裝輕型航母,能夠搭載的F-35B數量也只有10架左右,艦載機出動能力與大型、重型航母相比相去甚遠,即便與一些專門設計的輕型航母相比,也處於明顯劣勢。很顯然,韓國海軍第一階段希望通過改裝升級「獨島」級艦解決的,是輕型航母的有無問題。第二階段,預計韓國將設計建造排水量更大,達到3至4萬噸級的真正的輕型航母,屆時韓國海軍將擁有不遜於日本的艦隊遠洋作戰能力。
【兵工科技】系大魚號內容籤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