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年前,亂七八糟的事情挺多的,今天不扯淡,早點開踢收工閃人了……
FBI WARNING:歡迎大家關注騰訊軍事講武堂微信公眾號,更歡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們提問題,只要是有關軍事領域的,在我們《講武堂》微信公眾號的最下面留言欄中先輸入 #踢館# 標籤,然後寫下您的問題,通過後臺篩選後(在不違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講武堂就會解答您的疑惑,我們的口號是無所不知,歡迎踢館!
追求學♂問的分割線
問:堂主請問,今天看了中國賣的雷達被以色列炸了,這雷達不是遠程的嗎,是疏忽沒偵測到,還是以色列用了特殊的飛彈炸?如果大國使用這種類型雷達有這麼容易被炸嗎,會有什麼方式防呢?另外這種雷達是長期開機還是間歇性開機,做為防禦方什麼雷達能長期開機,什麼雷達有情況才開機呢,有沒有一定套路?如果有一定的,大家都知道了,沒破解方法嗎?//堂主你對中國出口敘利亞的反隱身雷達被炸毀這事怎麼看,是敘利亞軍隊戰鬥力太渣了,還是雷達不行?
這些年大家經常說用米波雷達來反隱身,所以這次看到JY-27是米波雷達,第一時間都覺得這是不是我們的反隱身雷達被以色列炸了……
圖:IY-27的造型,一看就是傳統的米波雷達,而不是新型能反隱身的。
實際上JY-27是很老的遠程警戒雷達,採用不能進行電子掃描的固定式八木天線陣,只能進行單純的兩坐標探測,也沒有反隱身需要的高性能信號和數據處理系統,只是用來替代前蘇聯P-12遠程警戒雷達家族的。
圖:這種天線的才是JY-27A米波反隱身雷達,和上圖一看就不同。就敘利亞的戰鬥力,這種雷達也不敢給他們,不然再被以色列偷走怎麼辦?
圖:這種也是米波反隱身雷達,屬於多輸入多輸出雷達,和傳統平板雷達完全不同。
作為防禦方,需要長時間保持有遠程警戒雷達開機,這樣才能保證空情掌握。只不過未必是同一個雷達長期開機,可能是多個雷達交替開機,不開機的雷達也可能處於機動狀態。
反輻射飛彈因為導引頭天線尺寸限制,所以一般不能打米波雷達,所以一般是被作為固定目標標記後組織空襲。如果雷達能保證足夠的機動性,並不是很容易被打的。
圖:所以哪怕是固定雷達站的雷達,也是機動式的,需要的時候開著就走。
問:堂主,看今天看講武堂說敘利亞的毛子防空飛彈雷達預警距離就3、40公裡,可是米波雷達探的遠卻不能精確跟蹤,那麼兩者之間的預警雷達是什麼?這種雷達在平常開機嗎,開機不就意味著是對方首攻目標嗎,這個悖論怎麼破?
說三、四十公裡,那是指的是防空飛彈火控雷達對典型隱身目標的探測距離,而不是雷達總的探測距離。
圖:同一部雷達,對0db的F-18E有100公裡的探測距離,那麼對-30db的F-117A就只有17公裡了。那麼反過來,對F-117A有3、40公裡,那麼對F-18E就有200公裡。
實際上對於隱身目標,老的米波雷達一樣抓瞎,很可能直接都在濾波器裡面被濾掉根本不顯示出來,能對付隱身飛機的米波雷達是現代化設計,而且要專門針對隱身目標開發的新式雷達才行。
就典型的俄國防空系統來說,一般也就是大型的VHF/UHF波段兩座標雷達(也就是傳說中的米波雷達)掌握粗略的空情信息;飛彈團收到信息後,用自己的大鳥相控陣雷達來跟蹤目標,獲取精確的目標信息,再分發給各個火力單元;火力單元再用自己的火控雷達對準分配的目標區域,來進行火控。
圖:俄國米波相控陣列-機械雷達。米波雷達雖然探測距離遠,但是其探測區域覆蓋不連續,也就是說有可能目標在探測距離內,但就是看不到。目前看,俄國人並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圖:大鳥雷達,這是S-300系統的標配,堪稱俄國最好的那一批雷達。
圖:S-400系統的雷達配置,仍然延續了這種結構,只是換裝了一些新雷達。
這些雷達在實戰中都應該處於機動狀態,通過機動來提高生存能力,輪流交替開機。當然蘇聯時期的反輻射作戰學說,是把北約雷達定義為固定目標的,可以通過周期長達一周的固定計劃來消滅,他們有沒有同樣這麼看待自己的雷達就不知道了。
問:高鐵這幾年成為中國製造業的名片之一,請問高鐵在技術在工業技術領域很強嗎?未來哪些工業技術更值得發展,現在國家是如何規劃和投資的?
高鐵是一個綜合性的科技聚合體,包含了高性能電機技術、高性能電力電子技術、高性能地盤技術、複雜的空氣和環境調節系統、大型化電氣和控制工程等很多技術,層次是很高的。
圖:高鐵速度能到350,未來可以到400,和二戰時的飛機速度差不多,那自然也需要用風洞進行空氣動力學研究,看看怎麼降低車頭空氣阻力。
圖:高鐵轉向架也是高難度產品,想想看我們連時速100公裡汽車的底盤都做不好,現在做時速350的高鐵底盤,就知道有多難了。
沒有高鐵的話,我們也不會有龐大的產業支撐來發展高性能電力電子技術。比如說電機調節系統使用的IGBT晶片,對於軍艦電力推進系統來說也是最核心的部件,前幾年就是為了高鐵全面國產化,我們才搞定。馬院士要搞全電多電軍艦、搞電磁炮,都得依靠這個IGBT晶片。
圖:株洲造首批國產8英寸IGBT晶片通過考核。為啥會是株洲呢?因為是中國南車株洲所下屬公司南車時代電氣自主研製生產的。
高鐵的發展,對於我國各種高科技都是有很強的帶動作用,龐大的規模使得這些技術可以有巨大的市場,也就有盈利前景,從而帶來大規模投資。
目前主要發展的工業技術,其實主要就是高性能材料、半導體技術和生物技術,主要還是通過補貼的方式引導企業進行開發。
圖:目前第5次工業革命正在醞釀階段,人工智慧(如無人車)、核聚變、生物醫藥都有可能,現在看短期內最有可能爆發的就是無人車了。
問:最近毛子的防空系統再一次被飛機給按在地上揉搓,同樣是彈炮結合防空系統,鎧甲、通古斯卡和卡什坦三者是什麼關係,哪個更好一點,技術上有什麼淵源嗎?
這三者算起來都是同源的,是70年代後期80年代蘇聯人彈炮合一嘗試的三個不同亞型號。
蘇聯先開發了攔截用的飛彈系統以及相關的火控組件,而軍艦需要攔截反艦飛彈,對重量和尺寸不太敏感,所以卡什坦採用兩門6管30毫米加特林炮來提供更強的近距離火力。
圖:卡什坦近防系統,這還沒裝攔截彈。該系統全重27噸,可謂是近防炮裡的巨無霸。
陸軍需要戰車跟得上裝甲部隊,所以需要更強的機動性,通古斯卡就採用了兩門雙管30毫米火炮,裝在高機動的履帶式底盤上。當然很多部隊又不需要這麼強的機動性(比如負責要地、戰區防禦的S300),所以又把通古斯卡的炮塔系統挪到輪式重型卡車上,形成了鎧甲。
圖:通古斯卡防空車
圖:它要取代的前身有2個,一個是蘇俄ZSU-23-4自行高炮,也就是這貨
圖:另一個是薩姆9,也就是這個。把它們集成到一起就是通古斯卡,還算縮減系統規模。
當然,因為這三個系統發展總時間30幾年四十年是有了,所以存在大量亞型,比如鎧甲S1就採用了更高速度的飛彈,還有提高性能的火控系統,卡什坦也有慄樹這樣的升級,一個類型有心升級很快技術也能用到其他上面,所以單純說哪個更高,是沒意義的,只能說各自適合什麼環境。
圖:鎧甲最大的特點就是用了卡車底盤,於是沒有行進間射擊能力,自身防護也弱。
問:堂主,踢一腳!二戰時期美國對蘇聯的援助,對蘇聯的軍事工業重建以及武器生產資源的分配有多大影響?沒有美援的話,蘇聯武器生產會消減多少?
這不是消減多少的問題,是整個格局就得變化了。
蘇聯戰時生產汽車只有20萬出頭,而同時期美國人英國人光2.5噸全驅動越野卡車就給了18萬多,1.5噸的也給了14萬多,總共給了四十多萬輛汽車,而且性能還好。
圖:交戰一線的步兵可以自己走,炮兵可以用馬拉,但如果後方的彈藥補給也靠鐵路和馬車,那就下降到一戰的機動速度了。別說十次突擊,半次都打不出來。
蘇聯人最好的是ZIS5卡車是美國20年代末的技術,戰時只生產了八萬多,發動機功率才73馬力,而且是只有後輪驅動的。不像美國人給的2.5噸卡車斯蒂龐克US6和CCKW,都是八、九十馬力發動機,還是6輪全驅動的,性能不可同日而語。
圖:斯蒂龐克卡車,一輛車在大縱深突擊(400公裡縱深)時,運輸能力頂得上50輛馬車,畢竟一個是裝得多消耗少,再一個跑得快啊,同樣的時間可以跑幾個來回。
有些毛粉就吹ZIS5是3噸的,比US6和CCKW的2.5噸大,其實是他們不要臉或者分不清越野載重和公路載重的區別,比如老解放越野車載重2.5噸,而民用版本是載重4噸,意思是軍用的越野車還不如民用的麼?
如果失去這些卡車,那蘇聯人就不可能全面轉產坦克,還是得騰出大量生產力用在卡車生產上,而且像右岸烏克蘭戰役這樣泥濘中發起的突襲(德國人也是跟蘇聯人一樣靠民用卡車混世面,泥濘狀態基本不能打仗,以為蘇聯人不敢來,不過美國卡車就沒那麼怕了),還有白俄羅斯戰役這樣穿越沼澤和叢林的仗就沒法打了。
圖:德國41-44年生產卡車32萬輛,同期坦克2.1萬輛。蘇聯按照同樣的比例,坦克產量得下降到1.3萬輛,而實際上是大約13萬輛,相差十倍。蘇聯多出來的坦克產能,相當大部分就是靠盟國提供卡車、火車頭等節省出來的。
空軍也是很要命的,蘇聯戰前裂化汽油產量很低,主要生產的是45到55標號的分餾汽油,這些汽油外國汽車裝上都沒法發動,更不要說空軍的飛機了。沒有美國人給的汽油和四乙基鉛抗爆劑,蘇聯空軍出動次數恐怕得腰斬,那制空權就得丟個乾乾淨淨。
圖:二戰前的蘇芬戰爭是39年11月到40年3月,一直到1939年9月,芬蘭空軍只有36架現代化的、戰鬥機(荷蘭的福克D-XXI)和21架轟炸機(14架英國的布倫海姆和7架容克斯K43),然後又進口了一點其它飛機,蘇軍調集了800架飛機。整個戰爭中,芬蘭空軍(藍色萬字機徽)擊落了大約200架蘇聯飛機,還有300多架蘇聯飛機被高射炮擊落或在地面被炸毀,芬蘭損失了62架飛機。蘇聯人這戰鬥力,嘖嘖。
問: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戰車是軍隊中非常重要的兵種,其數量也是當時衡量諸侯國國力軍力的重要依據(一般大國都是所謂的「萬乘之國」)。但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這個兵種就漸漸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了,甚至到了明朝中葉時,人們把火器裝在車上也沒能挽救其消失的命運。放眼世界戰爭史也差不多是這樣,我們只能從壁畫上看到亞述、埃及、波斯、印度、古希臘和古羅馬等國家的軍隊裡有這個兵種,而近代歐洲列強和美國的軍隊裡卻沒有它。請問堂主,這是因為它與步騎兵相比不夠靈活且消耗更大麼?如果是因為消耗過大而消失的,那麼以坦克為主的裝甲兵會不會也最終會消失呢?
如果明朝的那些偏廂車算戰車的話,那歐洲其實也有戰車,比如胡斯戰爭時期使用馬車組成防禦陣地,烏克蘭哥薩克大起義也是經常擺車陣,這個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相當常見。在殖民地擴張時期,殖民者行軍宿營也往往依靠馬車組織宿營地防禦。
圖:歐洲古代的戰車,和偏廂車不同之處在於四面都有防護,重量更加平衡。
圖:美國開拓時,遇到印第安人就把這種大篷車圍成一圈,然後人在車圈內對外射擊。
不過馬車再堅固,也只能防禦輕火器和冷兵器,胡斯戰爭是用火門槍、重弩和榴彈炮對抗冷兵器的騎兵,明朝搞的偏廂車也是一樣靠火器對付無火器的蒙古騎兵。隨著火器的發展,大家都有火器了,尤其是野戰火炮出現後,木製的馬車一炮就垮。
這種防禦性的馬車,跟春秋戰國時期的戰車完全兩碼事,春秋戰國時代的戰車執行的是騎兵的任務,而不是用來構建防禦陣地,被取代也是被騎兵取代,跟步兵真沒啥關係。
圖:春秋時一個戰車配50名步兵,車上遠了用箭射,近了用戈刺,但主要殺傷力來自馬車的衝擊力。
圖:春秋戰果時騎兵尚不成熟,馬鞍和馬鐙都沒有發明,人很難在馬上坐穩,更不用說格鬥了,所以秦騎兵用弩,只有一擊之力。後來馬鞍先出現,人就可以格鬥了,這時候自然可以淘汰機動性差得多的戰車。
迷你踢館
問:堂主,為什麼現在各國坦克都裝裙板,但除了坦克外的其他裝甲車輛(比如運兵車、步戰車、搶修車、架橋車等)卻很少裝裙板,是它們用不著麼?
圖:美國M2步兵戰車
圖:德軍的裝甲工程車
這不就是裙板麼……
問:我也來踢一下,最近有個新聞說巴基斯坦的坦克都跑到雪山頂上了,那印度坦克上去也不是難事啊。這麼問題來了,那剛裝備的一五式坦克還有什麼意義?雖說機動和火力都夠用,但是先天性的輕裝薄皮裝甲還不如上九六不是,九六也沒有重多少呀,比賽用的九六改馬力不是也上去了嗎?
因為一五不是只在高原地區作戰,叢林水網區域也要幹活,這些地方輕一點真就省大事了。巴基斯坦的69雖然勉強上去了,但是走得太慢了,容易被打。
問:問一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包括堂主今天發的箭形子彈,是怎麼才能發射出去的?我的理解,傳統子彈發燒藥燃燒,壓力作用在彈頭尾部,加速推動前進;可是這些長杆彈頭的尾部只有一點點面積,同樣壓強下得到的推力不足啊,是怎麼還有那麼高的初速的?彈託的作用我的理解主要起到閉氣作用,長杆那麼光溜溜的,單靠彈託的摩擦力也不足以拖著長杆一起飛吧?
彈芯和彈託不是靠摩擦力連結,而是靠螺紋閉合的,實際上安裝相當緊密。
圖:先看這張,記住彈託的位置和長度
圖:再看這張,是不是覺得上面的螺紋似乎在對應什麼東西?
問:好久沒踢館了,今天再踢一記,還是想聊聊核魚的事兒,就聊世界前二強唄:前頭攤主提過一次亞森級,其實也就是前蘇聯追趕模仿美國海狼級的產物,那麼攤主根據現實的數據資料,亞森級到底能夠達到海狼幾成性能?考慮到現今美帝水下當家花旦是維吉尼亞級,那麼亞森級和維吉尼亞級水下較量誰的戰力更強,北風之神級相比俄亥俄級如何呢?
俄亥俄無論是全自然循環反應堆的降噪性能,還是三叉戟D5的巨大載荷、射程,都不是北風之神和布拉瓦能比的。至於維吉尼亞,性能的疑點還是很多,美國人藏得很深,是很難判斷這玩意到底強到什麼程度的,當然戰力比海狼還是要強的,而亞森又不如海狼,SO……
問:堂主,問一下我國的運20和轟6都使用的俄羅斯的D30及國產型號渦扇18,轟6因為尺寸原因還能理解,運20為什麼不在渦扇20還沒成熟的情況下向俄羅斯採購更先進的PS90,反而一直用落後的D30?
PS-90本身就存在很多問題,不然當初也不會推倒重來,現在使用量還很小,比起成熟的D30來說多了很多麻煩。
圖:使用PS-90發動機的伊爾-476運輸機。我們用D30就是為了應急,於是就需要馬上能用、好用的發動機,而不是性能好但是可靠性差的。至於後續升級,那自然會國產新發動機。
問:堂主,如今波音747在經濟性上的表現越來越差,那麼作為大型試驗機和特種飛機的平臺,波音747存在的價值又如何呢?
軍隊是很窮的……70年代美國人造E-3都捨不得用新飛機,是去市場上淘二手波音707,普通任務部門哪兒養得起波音747啊。
不過戰略級別的話倒是還在用,比如美國的空軍一號、E-4/E-6戰略通信飛機、空基雷射平臺這樣要求高的,還是得靠747這麼大的貨色,不過需求量沒多少啊。
問:堂長老好,坦克頂部裝甲最薄,坦克炮為什麼不用炮射飛彈攻頂,或者像迫擊炮一樣曲率射擊從頂部砸下來?
坦克炮仰角小,不可能有迫擊炮那麼彎曲的彈道,不然你以為能達到很高仰角的自行火炮為什麼那麼高大。達到標槍那樣的攻頂都難。而且坦克本身價值就是近距離直射火力,曲射的話其他平臺都能做,何必用昂貴的坦克。
問:堂主,能給說一下計算尺是什麼樣的東西嗎?
計算尺是一種模擬計算機,通常由三個互相鎖定的有刻度的長條和一個滑動窗口(稱為遊標)組成。在最低的配置中,算尺用兩個對數標度來作乘法除法,三個和以上標度可以計算平方根、指數、對數和三角函數等。
圖:幾種常用計算尺。
圖:不同行業有不同的計算尺,這是領航用的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