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館 殲10塗上隱身塗料能隱身了麼?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2021-02-08 講武堂




閒扯完畢,我們進入正題。


FBI WARNING:歡迎大家關注騰訊軍事講武堂微信公眾號,更歡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們提問題,只要是有關軍事領域的,在我們《講武堂》微信公眾號的最下面留言欄中先輸入 #踢館# 標籤,然後寫下您的問題,通過後臺篩選後(在不違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講武堂就會解答您的疑惑,我們的口號是無所不知,歡迎踢館!


追求學♂問的分割線


問:親愛的堂主,隱身戰機因為把彈藏設置在飛機內部,所以能隱身,要是把給隱身戰機使用的塗料給飛彈塗上,飛彈能不能就掛在飛機外面了?

 

有關作戰飛機隱身方面的問題堂主收到過好幾個了,在這裡覺得有必要向大家科普下,就是隱身塗料這玩意究竟有多大效果?

 

飛機隱身從來都不是只靠材料的,或者說材料只是最小的一部分。對於隱身最重要的應該是外形設計,通過有效的隱身外形設計,可以讓雷達的反射波向四周進行漫反射,從而無法形成有效的高強度回波,這個才是隱身設計的根本原則。



隱身塗料的作用原理是把電磁波轉化成熱量,為了實現更高的轉化率,隱身飛機上的塗料都非常厚(大家可以想像下某些妹子塗粉底時候的氣勢……)

 

而吸波材料只是為了降低反射強度,提高隱身效率而已,單純給沒有做隱身設計的飛機塗吸波塗料,效果是非常弱的。實際上在三代機上進行一些隱身強化,很多年前就在做了,比如B-1B轟炸機和F/A-18E/F超級大黃蜂都做了類似的強化,甚至外形還有一些修改,但是哪怕是裸機不掛任何掛架武器,也只能降低到平方米級別,根本談不上隱身效果。


B-1B就是個例子,它雖然使用了一定的隱身塗料,但依舊算不上隱身飛機

 

外掛武器塗隱身塗料,飛彈那麼小,塗料不可能塗很厚吧?所以效果基本等於0,尤其是武器還有很大的掛架是垂直安裝的,這就是很好的反射面,塗了塗料都沒用。

 

外形對隱身有多大影響呢?可以參考下這個例子:

 

F-117研製的時候就出過這樣的問題,HAVE BLUE驗證機驗證的時候基本上每次都是讓雷達完全找不到,但是有一次試驗突然上百公裡外就發現了,結果一檢查是一顆螺絲少擰了幾圈,讓一塊蓋板突出破壞了隱身外形,這飛機是完整塗了隱身塗料的,結果就一點外形瑕疵就隱身破功,看到這裡你就了解什麼最重要了吧。


HAVE BLUE驗證機,注意這玩意不是F-117

 

問:堂主好,問個簡單的問題,現代艦艇被飛彈攻擊時有多種攔截方式,但是如果在水下被魚雷攻擊了該怎麼辦?有什麼攔截的方法麼?

 

一戰時候的大型艦艇四周都要掛一圈曬衣杆一樣的東西,那個叫做反魚雷網,就是指望能讓魚雷在遠距離就被引爆了,就跟現在的坦克裝甲車用來對付RPG的格柵裝甲一樣。


這玩意非常笨重,後來大家發現因為這個損失航速划不來,就被淘汰了

 

而到了二戰後,俄國人總結出來的辦法就是用火箭深彈,在魚雷的航路上密集發射幾十發火箭深彈,爭取摧毀在淺水航行的魚雷,或者讓魚雷偏航。不過這辦法,也就是心理安慰了。


火箭深彈的水柱,我國海軍是毛子帶出來的,所以也繼承了這種武器。

 

80年代以來,歐美倒是在搞反魚雷魚雷,就是用小口徑魚雷去攔截大口徑的反艦魚雷,還有各種魚雷誘餌,靠模擬船隻的信號引偏魚雷。


不過這些都是最後手段了,對付魚雷主要手段還是先幹掉潛艇,或者逼迫潛艇躲到魚雷射程以外,因為魚雷的射程畢竟還是太短了,航速也慢。

 

問:艦船全電推進技術也是用其它能量來發電吧?其轉換間必然有損耗,結構也更複雜、昂貴,那為什麼還在大力發展?能講講其優劣嗎?

 

艦船全電推進的電力來源和傳統動力是一樣的,也是燃氣輪機或者柴油機。但是傳統機械推進的船舶,絕不意味著它的動力輸出就沒有損耗。

 

傳統的軍艦設計上,不論是採用蒸汽輪機(包括很多核動力艦艇)、燃氣輪機,還是柴油機作為主要動力形式;都必須由這些原動機經過很複雜的大型傳動減速設備(定位上類似於汽車變速箱),經過傳動軸帶動螺旋槳的旋轉,推動船舶前進。這類設計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齒輪箱是軍艦最大的噪音和震動源頭,也是動力損失的重要環節

 

第一是複雜的大型減速設備造價非常高昂,而且在它內部齒輪等部件嚙合旋轉的過程中,形成的振動和噪音佔了整艘艦船的主要部分。這不僅僅是成員的生活和工作舒適性問題,更重要的是,振動和噪音是非常強烈的信號特徵——潛艇在水下搜索水面上的軍艦,主要就是依靠聲納來探測軍艦在水中傳遞的振動和噪音信號。同時在這個減速傳動環節,本身就要損失大量的動力——一輛汽車攤上個垃圾變速箱是什麼油耗,軍艦也是同樣的道理。


變距螺旋槳,它通過調整槳葉的角度來實現反向的推力等控制功能

 

第二是由於要通過傳動軸來帶動螺旋槳,軍艦裡原動機和傳動機構的位置就沒有什麼選擇餘地,而且軸本身也佔據了大量的重量和空間。這對於軍艦內部空間利用、艙室安排等總體設計上的優化,非常不利。第三是目前的原動機一般都只能單向旋轉;因此為了滿足低速穩定性和操縱性要求,只能採用維修困難、動力效率很低的可調距螺旋槳。

 

而在採用綜合電力推進的軍艦上,由於原動機直接帶動發電機,發電機和最終的推進電機之間只需要用電纜連接,因此原動機可以根據需要安置在艦船的任意位置。在取消減速和傳動軸以後,軍艦的噪音和振動大大減小,而且相同的噸位下能獲得更大的內部空間和載重能力。

 

尤其是大幅度消除了機械傳動帶來的動力損耗以後,綜合電力推進的軍艦能獲得16%以上甚至更高的油耗降低。這不僅是使用成本上的顯著優化,最重要的是它大幅增加了軍艦的航程和自持力。而且電力推進可以通過轉換電源的極性或相位,快速實現螺旋槳的全功率反向旋轉,對於艦船的操縱性和靈活性提升極大。

 

問:我問一個關於滑膛炮和線膛炮的問題。眾所周知,炮管裡的膛線可以使炮彈旋轉,從而打得更遠。但是各國目前裝備的主戰坦克除了英國的挑戰者外都使用的是滑膛炮,而在其他炮種裡,除了迫擊炮外,好像都是線膛炮,區別只是膛線的數量和旋轉方向不同。這是為什麼?還有,線膛炮的膛線是凸起的還是凹下去的呢?



膛線有陰線和陽線,陰線是凹進去的,陽線是突出的,兩者加在一起才構成完整的膛線體系。




目前製作槍/炮管最常用的就是擠壓法,wiki上解釋挺明了的,堂主就直接摘過來了:

 

模頭擠壓法:在1950年代由美國雷明頓公司工程師麥克·華克(Mike Walker)發明的膛線製法。其方法是先將槍管鑽一個比膛徑(bore diameter)稍小的洞,然後用一根上面有跟陰膛線對應突起的高硬度模頭(button),用高壓機器從洞中邊轉邊壓下去,將鋼材擠成陰膛線和陽膛。現代槍管多數用此方法製作。

 

至於為什麼只有坦克炮用滑膛炮?這很簡單,因為只有坦克炮才要求1600米以上的初速,而這樣的初速下,哪怕用再好的工藝,膛線也會很快的磨損,實際上那些線膛坦克炮,雖然穿甲彈初速只有1400多米/秒,但是一般發射200發左右穿甲彈炮管就得報廢,而120毫米滑膛炮哪怕初速達到1600到1800米/秒,一般也有700到1000發的穿甲彈發射壽命,所以用滑膛炮也就是必然了。


每次提到線膛炮的劣勢時,挑戰者2的炮管壽命問題都總要被拎出來批鬥一番

 

而其他火炮,初速和膛壓都比坦克炮低得多,比如最好的155毫米榴彈炮膛壓大概是280MPA左右,初速900多米/秒,而坦克炮則達到560MPA級別,遠比這些火炮高。而膛線能帶來旋轉穩定效果,對於精度提高很大,滑膛炮用的尾翼穩定效果差很多,而且飛行中阻力大影響射程,所以不是為了高初速就用不著滑膛炮。

 

問:堂主,音爆是飛機超音速飛行時才產生的,是在跨音速的時候產生,還是整個超音速飛行過程中都有音爆?如果是只在跨音速時才有音爆,為什麼超音速飛行過程中沒有呢?整個超音速飛行都會對空氣產生劇烈壓縮呀?

 

音爆是從跨音速階段開始產生,超音速階段也會存在,但是其關鍵不在於速度,而在於加速度。飛機如果是加速飛行,那音爆會持續不斷的出現,但是如果速度平穩或者減速了,哪怕速度很快也沒有音爆。

 

音爆主要是飛機的飛行速度比自己產生的激波速度快了,飛機穿越了激波,而激波在飛機後面減速膨脹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聲音,如果飛機速度穩定那激波就一直跟著飛機無法產生巨大的噪音。

 

現在的主要問題在於,一般的戰鬥機破音速以後加速是很緩慢的,所以一般就是開始出現音爆的時候短暫爆發後面就消停了,如果破音速以後持續加速,那音爆就會連綿不斷的出現,就像協和客機就是會連續不停發出幾十次音爆,這也是協和客機被大部分機場禁止飛行,也禁止長時間在陸地上空飛行,只能飛跨海航線的原因。


協和就因為「放屁」太勤被攆到海上去超音速飛行了

 

問:想問一下羅剎國上個月底太平洋艦隊閱艦式每艘軍艦,前後拋的那些大白色浮筒是幹嘛的?另外太平洋艦隊的作戰效能怎麼樣?和中國的北海艦隊比呢?




這個?叫做繫船浮鼓,浮筒下面有錨鏈和錨抓著海底,而船再用纜繩綁住浮鼓,就相當於船自己下錨停在那裡了。很多港口裡面也有這樣的設計,用來錨泊船隻。


要靠多個浮鼓才能定位

 

毛子這麼用,主要是因為這是閱艦,各船要依次列隊起錨,如果下自己的錨就要有起錨過程很繁瑣,所以乾脆直接系在浮鼓上面了,尤其是這玩意好定位,系上浮鼓以後就等於幫艦艇把隊列排號了,不用再整隊編組出去檢閱。

 

這個事情其實是蠻丟臉的,其實反應了俄羅斯海軍對艦艇錨泊作業、操船的不熟練和不自信,就相當於你陸地上分列式,人必須軍官用尺子卡著才能站住位置,然後用木架子把一排人綁在一起才能維持隊形一樣,拉出去純屬丟人現眼,連起碼的軍人素質都沒有了……太平洋艦隊這些船,最近二十幾年出海數量太少,船上人員操船水平差,但是又死要面子搞閱艦,也就只能這麼搞了。當初09年我國閱艦,毛子精挑細選的主力艦的操艦水平就在全世界面前丟人現眼,這次還是很多二線三線艦艇,那更容易出醜了。

 


 

迷你踢館

 



問:堂主:請幫忙分析一下如果把遼寧艦著陸區上面再加一層甲板用來著陸,原來的甲板全部用來做起飛甲板,這樣不是大大增加殲15的載重能力,而且因為上層甲板下面是通風的尾部亂流也會得到改善。

 

20年代英國人和日本人就這麼玩過,結果被坑的一塌糊塗。首先一條重心這麼高怎麼航行,其次在封閉的甲板內開發動機,那是準備殺掉所有工作人員麼……



三層甲板的航母,你怕不怕?上邊起降兩用,中間供小型機起飛、下邊供大型機起飛,結果一用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問:堂主,為什麼蘇式戰機和國產殲11、殲15、殲16在機翼最前、駕駛位下總有那麼一塊黑黑的、和塗裝嚴重不符的東西,有什麼特殊的嗎?美歐戰機為何沒有,米格系列沒有,很難看的,不能用塗裝掩蓋一下嗎?不回答割你小××!!




不知道你指的是不是這一塊,那是機炮的炮口防焰板,為了防止機炮的火焰燒壞機身設計的,上了油漆也沒用,幾次就掉漆,所以乾脆就裸著咯。因為蘇-27的機炮是裝在邊條內,所以有這個需求,別人不這麼裝就是另外的設計模式了。

 

問:一般來說,不是渦噴發動機比較費油嗎,所以現在很多飛機和遠程改進的飛彈比如802延程型都用了渦扇。可為何美帝新的飛行器還有使用渦噴的呢,比如ADM-160?

 

渦扇發動機結構複雜,直徑也大,一般都要兩套獨立的轉子嵌套在一起,這對於尺寸要求比較高的小無人機和飛彈來說成本太高划不來,這時候用單轉子的小渦噴更划算。

 

問:一直有個問題想不明白,今天就鬥膽問下塘主大人。坦克穿甲彈鎢杆上那個套子是幹嘛用的?看動態圖好像鎢杆飛出去之後那套子自動脫落了。套子前端是平的,這樣不是增加阻力了嗎?

 

那個叫做彈託,因為鎢芯比炮的口徑小得多,所以單純把鎢芯塞進去根本沒法閉氣,也就沒法發射,必須用彈託塞滿來閉氣這樣才能發射鎢芯出去。

 

彈託離開炮口就分離了,所以阻力不是問題,而且平頭阻力大才能讓彈託可靠穩定的跟彈芯分離,不會影響彈芯飛行。


發射以前,靠彈託把包管內封助


出膛後,彈託在空氣阻力下馬上被吹開,剩下彈芯繼續前進

 

問:糖主,現代轟炸機/戰鬥機投射無制導炸彈時火控系統可以自動計算彈著點。不同的彈種墜落時的彈道特點和受外力影響肯定不同。火控系統是如何獲得這些數據並完成計算的?

 

換射表啊……打火箭彈就按照火箭彈的射表計算,扔炸彈就用炸彈的計算,這個多簡單的事情啊,瞄準具是計算機控制的,這些彈道參數都存在計算機裡面的。

 

問:萬能的小編,請問現在的歐洲的狂風戰鬥轟炸機是什麼水平,如果和我們的飛豹相比,各有有什麼優略勢嗎?

 

狂風是可變後掠翼的戰鬥轟炸機,跟飛豹比低空飛行性能更好,航程更大,當然這玩意非常昂貴,一架相當於兩架飛豹的成本了。

 

問:請問堂主,部分59式坦克和老式裝甲車炮塔上有一種並列雙管的東西,看起來口徑比槍大,那是什麼東西?




這個麼?這是高射機槍的穩定用槍架,為了提高大口徑機槍的設計穩定性設計的。

 

問:堂主,請問現在坦克在戰鬥和機動中如何加油?有無可能利用重型直升機加油?

 

當然可以啊,演習裡面經常就看到直升機空投油箱給坦克加油,甚至還有直升機直接懸停給坦克加油的。


CH-53給行軍間隙的M1坦克進行燃料補給

 

不過一般加油都是靠油罐車給坦克加油,這樣量最大也最便宜。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

相關焦點

  • 嬌生慣養的F-35隱身塗料,根本比不過殲-20!
    結構型雷達吸波材料是一種多功能複合材料,它既能承載作為結構件,具備複合材料質輕、高強的優點,又能較好地吸收或透過電磁波,已成為當前隱身材料重要的發展方向。、耐用性好、能承受高速空氣動力等優點;導電高分子吸波塗料塗層薄且易維護,吸收頻帶寬。
  • 殲31新圖亮相,仍未刷上隱身塗料,海絲代到底花落誰家?
    別激動,還是我 總體來看,31003號FC31的製造工藝比之前的31001好多了,稱得上皮膚光滑,不過並未發現龍勃透鏡的蹤影,這樣的話,就意味著它仍未刷上真正的隱身塗料,現在的灰藍色,和之前的黑色這並非隱身塗料
  • 隱身戰鬥機是如何實現隱身的?詳解隱身技術原理
    隱形戰機並不是真的看不見或者是物理上的絕對隱身,而是通過運用多種隱形技術,降低了飛行時的信號和可探測性。 這樣就不容易被雷達發現、識別和跟蹤,從而達到隱身的效果。 那麼它是怎麼做到隱形的呢?
  • 殲11隱身能力為何比F22遜色萬倍?軍方最新酷炫照揭示真相
    當中有一張殲-11的正面照片非常有意思,因為燈光達到了飛機進氣道,我們恰好可以很難得的看到飛機發動機的葉片,殲-11採用直挺挺的進氣道設計,但平時因為光線問題,要直接看到最裡面倒也真是難得。眾所周知,殲-11/蘇-27這類飛機沒有考慮隱身,而這個進氣道其實正是飛機雷達反射面積的「源泉」之一。(來自:北國防務)
  • 殲10C比蘇57更隱身?鑽進DSI進氣道看一看,瞬間就明白了
    殲10C是成飛在 殲10A 的基礎上研製的三代半戰機,採用了DSI進氣道設計,換裝了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其他電子設備,綜合作戰能力僅次於 殲20
  • 踢館 美軍新型B-21隱身轟炸機對我軍威脅有多大?
    ,我們的口號是無所不知,歡迎踢館!圖:B-2轟炸機的隱身能力沒得說,但它研製得早,用的隱身塗料維護非常困難,長期部署必須有恆溫恆溼的機庫實際上B-2大部分作戰,都是從美國本土起飛,多次空中加油後炸了再返回本土的基地。
  • 殲20將有新隱形衣,隱身塗料新技術超越美,尾噴隱形缺陷完美解決
    如今的低可見度迷彩塗裝是我國最新型的隱身塗料技術,要超越美F22,F35,殲-20的尾噴隱形缺陷得到完美解決。殲20的隱身塗料主要是對敵方雷達波的折射、吸收,減弱反射信號,達到隱身目的,這種隱身技術是五代機的標誌。在殲-20還處於技術驗證階段的時候,其塗裝幾乎為全黑。
  • 【資訊】特殊塗料為俄護衛艦披上「隱身衣」,大幅降低雷達可見度
    相關內容編譯如下:俄海軍20386型(輕型)護衛艦的上層建築將塗上聚合物塗層——這有助於吸收和耗散雷達波。專家指出,新材料和獨特的流線型艦體設計將令該艦的雷達反射截面積(RCS)信號特徵大幅降低,在遭遇敵軍時賦予其更多優勢。
  • 和中國殲20比隱身能力,俄羅斯蘇57鐵定尷尬
    而隱身戰機身為善隱者進可攻退可守,誰擁有誰亦能自保而全勝。所以,沒有哪一國不渴望擁抱隱身戰機。但目前能拿出隱身戰鬥機比試一番的只有中美俄,怎麼看中國殲-20、美國F-22和F-35以及俄羅斯蘇-57(俄羅斯將五代機正式命名為蘇-57)隱身性好壞?圖為典型的RCS雷達電磁波反射截面圖看其RCS雷達反射電磁波截面大小。
  • 央視官宣:「更威猛的殲-10」即將出現!隱身版殲-10要亮相了?
    那麼,既然殲-10戰鬥機列裝16年以來,前後發展出來四五個改進型,它的技術改進是否會繼續下去、實施改進又將有怎樣的改進策略、最近被大家傳得沸沸揚揚的「殲-10D」型戰機有沒有可能出現呢?殲10隱身版想像圖(作者微博:lovely_swift)
  • 海歸+民企研製,殲20頂級隱身黑科技究竟是什麼神器?
    這其中當然包括隱身能力,殲-20在隱身上所下的功夫都堪比美國的F-22和F-35戰機。   據總設計師楊偉院士介紹,殲-20採用了民間企業研製的碳纖維與超材料。超材料堪稱頂級隱身戰機必不可少的「黑科技」,殲-15/FC-31總師孫聰在央視《我是未來》節目中介紹深圳光啟企業研發的超材料時稱,它可根據電磁方程式想要的結果,逆推回去所需的邊界條件來設計材料特性,可用在雷達隱身的關鍵位置。
  • 戰機靠塗裝隱身意義大不大?肉眼隱身術用得好,一不留神真找不到
    戰機在隱身塗料發明之前其實就有「隱身」技術了,這是類似於環境保護色的手段 ,例如德國在北非戰場上的Bf-109活塞式戰機是以黃色的沙漠迷彩塗裝,英軍在二戰時的火神轟炸機則是以白色雪原塗裝,美軍在越戰中投入的A-4攻擊機是以綠色叢林塗裝,F-111 低空轟炸機也是山林迷彩塗裝,歐洲的虎式武裝直升機則是巖石沙地迷彩塗裝
  • F35和f22哪個隱身好?
    這個不用說,肯定是F22的隱身性更好,對於戰機隱身這個問題,無非就是兩個方面去考慮,第一就是使用吸波塗料,第二就是隱身外形!
  • 中國雷達黑科技:自動進行反雷達機動,殲10也能變「隱身機」
    高度靈活的雷達波束不僅賦予戰機更強的探測能力,並隨之帶來電子戰、通信等一系列附加技能,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戰機原有的航電結構。但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研發並不容易,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技術上世紀就有了,但真正搬到戰機上實用化也是本世紀初的事情。目前世界上僅有少數國家能夠研製,而且能真正做好、又完全激活此類雷達潛力的就更少。
  • 殲20應用納米隱身材料?611副總師咆哮:不是因為納米就能隱身!
    611截止目前研製過的最主要隱身飛行器,當然是殲20。因此《飛行器隱身技術》中體現的,並不僅僅是以西方現代電磁學以及相關領域研究成果為基礎的,一般性的理論與技術規律描述。圖:鴨翼的隱身優化它的不少素材,直接取自於經過脫密處理的殲20研發資料;它所談及的很多結論和感慨,都是技術上、制度上、思想觀念上,中國航空科研現狀與理想之間的衝突矛盾/調和妥協的反映。
  • 踢館 | 以色列炸了中國造反隱身雷達,這事有多大影響?
    這些年大家經常說用米波雷達來反隱身,所以這次看到JY-27是米波雷達,第一時間都覺得這是不是我們的反隱身雷達被以色列炸了…… 圖:IY-27的造型,一看就是傳統的米波雷達,而不是新型能反隱身的。實際上對於隱身目標,老的米波雷達一樣抓瞎,很可能直接都在濾波器裡面被濾掉根本不顯示出來,能對付隱身飛機的米波雷達是現代化設計,而且要專門針對隱身目標開發的新式雷達才行。
  • 美國F22和F35戰機隱身VS中國J20和J31戰機隱身,美國貨不如你想像
    但是我們中國的殲20機庫裡沒有空調沒有加溼器,還可以經常露天停放,殲20戰機用上時髦迷彩塗裝其中奧秘就在於我們的殲20機身上有神奇的超材料,有了這層超材料不僅可以讓雷達波繞著走而探測不到飛機,而且傳說還能收集敵方的電磁波信號從而可以反向定位雷達,這可不得嚇壞了敵方雷達兵,殲20是可以發動超視距攻擊的啊。
  • 國產FC31五代機模型塗上戰術標誌:或低調透露已獲得立項,列裝指日可待
    近日沈飛所一張圖片上面鶻鷹戰鬥機模型引起外界關注,這個鶻鷹戰鬥機模型上面塗上了八一標誌,似乎說明鶻鷹戰鬥機已經獲得部隊立項,成為我軍第二種隱身戰鬥機
  • 殲16已有三種型號,隱身版功虧一簣,價格可能比殲20還要貴
    殲16的生產速度可能是國產戰機中最快的更重要的是,到目前為止,殲16已經發展了三個型號,分別為殲16基本型,殲16D電子戰型,還有隱身版殲16。其中隱身版殲16雖然已經下馬,但它的出現,代表著沈飛在隱身戰機領域最新的成績,有些技術比FC31「鶻鷹」還要先進。
  • 踢館 40架殲20可以對周邊勢力形成多大優勢?
    對於南海來說,除臺灣以外,空軍的殲20其實不會對局勢有多大影響;中國目前在南海遠海的問題不是裝備性能,而是持續存在能力。當然如果未來殲20上艦,有了四代艦載機的航母以後,就算美國航母戰鬥群要靠近南海,那也得三思後行,只是那不在這40架殲20的影響範圍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