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導,在蘇聯解體時烏克蘭獲得了大量圖160,但因為經濟困難只能選擇將它們的發動機向外出口,中國提出了購買這些發動機,但烏克蘭卻稱給多少錢也不敢賣,甚至為了不賣給中國,烏克蘭忍痛砸爛了這70臺發動機,而此事件的幕後推手令人心寒,只因美俄兩國聯合施壓,烏克蘭才寧願用鏟車砸爛也不賣給中國,看來這才是美俄兩國的真正面目。
圖為圖160
之所以想獲得這些發動機,是因為這些發動機技術極為先進,圖160正是因為它們才有了如此優異的性能,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的戰略轟炸機,圖160在擁有龐大的機身和載彈量的同時,沒有在機動性和續航性上妥協,要知道,圖160的作戰半徑達到了一萬六千公裡,最大航速突破了2馬赫,在大型轟炸機當中擁有這項數據是非常罕見的,更何況該機設計於上世紀80年代的,想要滿足軍方的苛刻需求,蘇聯人為該機研發了一套強悍的機載動力裝置,由庫茲涅佐夫航空發動機公司開發的NK32發動機,該公司專門研究大型航空發動機,開發過眾多性能先進的產品。
圖為圖160
為了滿足圖160作為全新一代戰略轟炸機的性能要求,該機設計了四臺大推力發動機,單臺推力高達25噸,遠超當時的美制F101和F118系列航空發動機,是蘇聯在軍事航空工業的精華,賦予了這個大型轟炸機無與倫比的機動能力和戰略打擊半徑,顯著提高了蘇聯的戰略打擊能力,特別是空基核威懾能力,然而這款戰機剛進行批量生產不久,蘇聯的解體使得該型戰機的生產陷入了停滯,僅剩下二十餘架在役的戰機被俄羅斯和烏克蘭繼承,其中後者繼承了絕大多數。
然而在獲得了原型機後,烏克蘭並沒有很好地利用這批戰略裝備,仿佛得到了燙手山芋急於掙脫,由於西方和俄羅斯都虎視眈眈地頂著烏克蘭手上的這批戰機,使得烏克蘭根本無法通過第三方轉讓的方式進行技術設備售賣,顯然在俄羅斯和西方的共同壓力下,烏克蘭最終選擇了拆毀遺留的戰機和NK32發動機,顯然,俄羅斯不會讓西方得到這批設備,而西方也不願意這批航發技術洩露,只能逼迫烏克蘭親手摧毀。
圖為圖160
對於NK32航發的摧毀工作,是回憶蘇聯解體過程中的一段黑暗往事,雖然烏克蘭放棄了對戰略打擊平臺的裝備和使用,但是親手摧毀技術成果,斷送自己的軍工能力,迎合西方的下場就是自身安全永遠缺乏可靠的保障。
但在當時不少國家對於這批裝備的極感興趣,特別是那些追求高端戰略裝備的國家而言,以圖160轟炸機和NK32航發為代表的大推力發動機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絕對技術硬實力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