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買發動機!馬上2021年了,中國怎麼還從各獨立國協國家搞發動機?

2022-02-06 軍武次位面

前段時間,根據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發布的集團2019年年鑑顯示,去年,俄羅斯直升機飛機公司與中國方面籤訂了一份價值約20億美元的大額合同,根據合同規定:自2020年到2022年,俄方將向中方出口121架各型直升機,其中包括100架米-171系列直升機,估計含68架米-171系列直升機和30餘架進行過優化、具備自衛火力的米-171Sh型武裝直升機,後者可能會裝備陸軍航空兵的空突特戰或空軍航空兵的營救分隊。

此外,俄羅斯方面還向中國出口了21架「安薩特」小型直升機,該機2018年曾在第十二屆珠海航展上展出過,2019年獲俄羅斯國家出口許可。這是一種3噸級的小型直升機,艙內載重量1噸上下,暫不清楚這21架飛機的最終用戶是誰,甚至連是不是軍用都不清楚。

咱認為,從「安薩特」那並不出眾的高原性能來說,很難說該機是準備裝備陸軍航空兵的、還是打算交給中國民航當做普通的民用通勤直升機來用的,只能繼續觀察。

關於中國方面從俄羅斯弄到的這121架直升機的消息,咱們先前已經說過一次了,在這裡也就不再贅述。不過,除了這121架直升機,根據俄方隨後的報導,我們與俄羅斯還有一份「補充協議」,根據這份協議規定,俄羅斯方面將從今年開始到2022年,向中方出口100臺VK-2500PS-03渦軸發動機,該型發動機系米-171早期配備的VK-2500/TV3-117VM型渦軸發動機改進型。

此外,烏克蘭媒體也報導稱,近期中國方面將從烏克蘭繼續引進一批馬達西奇的AI-322型小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這無疑意味著,中國空軍、中國陸軍航空兵從獨立國協國家進口航空發動機的步伐仍未停止。

軍迷對這一新聞的反應

當然了,估計提到人民解放軍從獨立國協國家、甚至北約體系國家引進航空發動機,不少讀者的第一反應是「不過如此」、第二反應是「我勒個去」:

畢竟一方面,中國航空工業、航發工業的底子實在有點薄,某個機型找不到配套的航空發動機、某個航空發動機有整機卻找不到裝機對象,在中國航空工業、航發工業的創業史上發生過不止一次。甚至直到現在,空軍的殲-20型隱身戰鬥機不也一直沒有裝上自己的「目標發動機」嗎?

而另一方面,渦軸發動機、小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卻是中國航發工業為數不多的「問題不大」、有所建樹的航發領域:

以渦軸發動機來說,咱們自己的直-10型武裝直升機、直-20型突擊直升機,這不都已經裝上了國產的兩型渦軸發動機嘛。其中直-20型直升機裝備的某型發動機整體技術性能已經與美軍的T-700型航空發動機基本相同,算是性能相當先進、可靠性也相當高的型號了。且已經實現了系列化發展,未來繼續推進研發問題不大;

至於小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我國在巡航飛彈用發動機、無人機發動機領域也有一定的技術成果、工程運用,而上世紀九十年代,咱們其實就已經研發過為教練-8型中級教練機配套的FWS-11型小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運用效果也很好。故而,搞了這麼多年的直升機用渦軸發動機、小推力渦扇發動機,現在突然要掉頭從獨立國協國家進口同類裝備,大家接受不了很正常。

不過,接受得了也好,接受不了也好,既然現在被俄羅斯媒體爆出我軍又要從獨立國協國家進口航空發動機,倒也值得咱們就事論事地分析一番。

俄羅斯VK-2500PS-03型渦軸發動機

先說由俄羅斯媒體爆出的這100臺VK-2500PS-03型渦軸發動機好了。雖然這一筆合同可能會讓一些讀者認為「咱們的直升機用發動機有問題」、「FWZ-10性能不行」,但我反而覺得,這筆100臺VK-2500PS-03型渦軸發動機的合同,反而是最沒那麼玄乎的:

一方面,從中俄軍貿以往的慣例來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每次從俄羅斯進口裝備整機,總要配套進口一部分航空發動機作為備件。而且這種備件進口數量還挺多,說不定能和整機二比一甚至一比一配套儲備。

這次根據俄羅斯方面的公開消息,咱們從俄方足足進口了100架米-171系列直升機,那按照以往的裝備儲備慣例,那配套進口一部分作為備件的航空發動機也很正常。唯一的問題就是不知道這100臺發動機到底是作為補充協議作為儲備進口的、還是在備件進口協議外另外進口的。

另一方面,要是拋開「戰略儲備」之類的問題,這100臺VK-2500PS-03型發動機可能還有其它用途:很簡單,從歷史的角度來說,中國航空工業與中國空軍之前也不止一次地搞出過用進口自俄羅斯的儲備發動機、比如為蘇-27SK型戰機儲備的AL-31F型發動機或為伊爾-76MD型飛機儲備的D-30KP-2型發動機、用這些發動機來臨時「救急」填其它飛機發動機「坑」的操作。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軍用這批VK-2500PS-03型發動機「填」其它的坑、用來「臨時救場」裝備其它飛機,我覺得也沒啥大驚小怪的。

用來裝備什麼飛機呢?當然不可能是我軍陸軍航空兵目前的「三劍客」直-10、直-8J和直-20中的任何一型,我陸軍航空兵的機型配系雖然相比美國陸軍航空兵還有差距,但起碼這三個主戰機型的航發動力是沒啥問題的、也不用指望進口外國航發填坑、更不必說在沒做適應性設計的情況下就是想填坑也不是那麼好填的。

而在刨掉這三個主要型號後,我覺得,說不定這100臺VK-2500PS-03倒是有可能給我軍之前列裝的米-17V、米-171系列直升機做中期升級用。畢竟咱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過一次,我軍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裝備俄制米-17系列直升機,這麼多年來陸軍航空兵部隊也攢了小几百架的量。這些直升機的使用壽命參差不齊,短的可能就用了不到十年,長的估計已經飛了二十多年了。

在中國陸軍航空兵高強度的使用下,估計這些米-17直升機配備的TV3-117VM型航發也該到壽了,而這些飛機中裝備較早、飛行時數較長的那一部分估計也該到延壽的時候了。

故而趁著進口這批TV3-117VM型航發改進型VK-2500PS-03的當兒,對手頭的這些「老河馬」做做翻新升級、甚至借著VK-2500PS-03功率提升明顯、性能有所上升的「東風」,給早期進口的米-17V、米-171增加一些防彈裝甲與自衛系統,簡直善莫大焉。

最後,其實從VK-2500PS-03型航發的性能上來看,該型渦軸發動機還是很有意思的:相比老版本的VK-2500/TV3-117VM,VK-2500PS-03重點在如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改進:

一是提升了常用狀態下與緊急狀態下的功率,這是航發改進中常見的增推策略沒啥好說的;

二是使用了發動機電控系統,也就是所謂的全權限數字控制模塊(FADEC),極大地改善了該型航發的操縱性能;

三是進行了高可靠性設計,延長了航發的首翻壽命與全壽命,比老款航發有了長足的進步,這也沒啥好說的;

第四點就有意思了,俄方宣稱,經改進後的VK-2500PS-03型航發優化了高原啟動性能,可以在6000米左右的高度實現啟動,在6700米以上的高度安全飛行。

雖然之前有消息說,這是為了方便經過改進的米-171Sh、米-17V7型直升機在安第斯山脈執行高山搜救任務,但南美洲有多少山脈需要直升機具備6000米高度啟動性能呢?倒不如說這是為中國陸航飛越多雄拉山口、飛上青藏高原而量身定做的吧。

烏克蘭AI-322小推力渦扇發動機

說完了從俄羅斯進口的這100臺VK-2500PS-03,咱們掉頭說說由烏克蘭媒體爆出來的、說中國航空工業正在從烏克蘭進口的AI-322小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好了。

其實相比俄羅斯的這100臺VK-2500PS-03,烏克蘭的這AI-322大家也都不陌生,首先,它的配備機型是很明確的,正是南昌洪都公司製造的、目前已經批產裝備中國空軍與海軍航空兵、可能將要帶來空軍教練體制深刻變化的教練-10型高級教練機;其次,它的製造商有一個如雷貫耳、估計軍迷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名字:馬達西奇公司。

而正因為這兩個因素,我覺得,咱們從烏克蘭進口AI-322型小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某種意義上比從俄羅斯進口VK-2500PS-03型渦軸發動機要麻煩的多:

一方面,和VK-2500系列發動機咱們有替代型號、替代型號已經裝機使用、替代型號裝備的整機也已經批產不同,AI-322型小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起碼到現在為止咱們都沒有什麼同類裝備在研,缺乏國產替代無疑給單純進口蒙上了一層陰影;

另一方面,馬達西奇公司咱們現在也都明確了,天驕航空與馬達西奇在重慶的強強聯合說了很多年、到現在也沒有個準信兒出來,甚至近年來還不斷傳出烏克蘭政府、甚至美國政府強勢插手防止馬達西奇與中資企業合作的新聞。一旦這種「插手」進一步升級、升級成禁止相關航發整機從烏克蘭進口,咱們的「獵鷹」生產線可咋辦、咱們的空軍訓練體制改革步伐可咋辦,這情況無疑會變得更加複雜。

總而言之,對於中國航發產業來說,目前一切還處於「厚積薄發」、「不斷超越」的階段。咱們有自己的強項,也有自己的短板,既需要國產,偶爾也需要進口國外整機。就在這種複雜的情況下,希望中國的航發產業未來越做越強。

相關焦點

  • 深度:中國太行發動機因何遭挫折 航發砸錢已經太多
    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青年聚在一起,他們決心要造出先進的航空發動機。  第一位青年開口了:「我打算先學著別人的作品,從材料工藝要求低、結構簡單的型號做起;然後一點一滴的搞清楚這個東西每個部件是怎麼運轉、怎麼配合的;通過一點點嘗試修改它們的設計,找到其中的規律,自己總結出一套理論出來;最後就能根據自己的材料和工藝水平,做出力所能及的最可靠性能最好的型號了。」
  • 【成長路】外國發動機 VS 我國發動機
    可以很直觀地看到 在這個殘酷競爭的人類金字塔上 中國目前距離塔頂還真是有段距離的。工業之花 人類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航發 渦扇航發 大涵道大推力高性能高可靠度渦扇航發。可也同時是我們目前怎麼繞也繞不開的心臟病。一、航發為什麼這麼難?
  • RD-180火箭發動機,到底該不該買?
    能夠與之媲美的土星五號更勝一籌,都是基於強大的火箭發動機,可以說發動機是一個基礎,沒有強大的推力沒法進入軌道。有句話說,如果推力夠,即便是磚頭都能飛,由此看出了發動機的重要性。中國的發動機一直是個弱項,主要問題仍然存在熱能動力技術與材料方面,為了短時間內提升中國的火箭推力,向外採購發動機就成了非常必要的舉措。
  • 渦扇15曝推力損失大問題,殲20還是要買蘇57的發動機?
    在文章末尾俄媒說:「中國軍事專家指出,進口蘇-57的這種特殊方案是可以接受的。中國的發動機技術就是這樣被鍛造出來的。」那麼渦扇15發動機研製真的出問題了嗎?殲20又要用回俄制發動機嗎?中國就一定會買蘇57的發動機嗎?
  • 買來的現代化,日本石川島播磨F100發動機,服役近40年依然有優勢
    戰機使用的發動機就是F100-PW-100渦扇發動機,作為當時世界上第一款推重比達到8的一級軍用發動機。發動機採用「兩高一低」策略,即增壓比高、渦輪前溫度高和涵道比低。在材料上採用了高強度重量比、耐高溫的合金。F100也是首次使用單元體結構的戰鬥機發動機,它由5個單元體組成,各單元體都可更換。
  • 到底什麼是矢量發動機?
    從 1993 年 11 月~1994 年,在 X-31 與 F/A-18 之間進行了一系列的模擬空戰,在 X-31 飛機不使用推力矢量技術與 F/A-18 飛機同向並行開始空中格鬥的情況下,16 次交戰中 F/A-18 贏了 12 次;而在 X-31 使用推力矢量技術時,66 次交戰 X-31 贏了 64 次。
  • 火箭發動機之王:俄羅斯RD-180發動機,性能讓美國都驚嘆不已
    火箭發動機,是航空工業的關鍵裝備之一,還跟飛彈發動機技術一脈相承。在世界範圍內,雖然有不少國家都有發射火箭的能力,但真正掌握火箭發動機核心技術的國家,可以說寥寥無幾。值得一提的是,RD-180發動機竟然還賣到了美國,美國在1997年訂購了100臺RD-180發動機,每一臺的價格為1000萬美元,最晚交付時間是2018年,可見在美國的眼裡,RD-180發動機至少可以在後20年內獨領風騷,而美國研發不出類似的產品。截止目前,俄羅斯一共向美國提供了116臺RD-180發動機。
  • WS15發動機的性能推算 | 航空發動機專題
    目前各媒體上出現的數據五花八門,基本上都沒有可靠的來源,完全都是靠猜。那麼要想得到比較靠譜的數據,還是要找到相對可靠的數據來源。經過一番尋找之後,筆者找到了一份2014年公開發表的論文。      這篇論文討論的是第四代艦載機發動機的性能指標,其中提到表2數據為第四代艦載機發動機相對與某推重比10一級發動機的改變量,參考發動機為俄羅斯的AL-41F(下限)和美F135-PW-400(上限)發動機。
  • 我國何時能造出世界一流航空發動機?值得驕傲!井噴時代悄悄來臨
    其實中國已經是世界航空發動機強國,中國現在就能製造國際一流的航空發動機,例如國產渦扇-10和改進型渦扇-10B發動機。很多公眾都不知道,中國是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世界第三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先進大推力小涵道比軍用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國家。目前國際上能搞火箭、飛彈、核彈的國家有很多,能搞飛機的也有十幾個國家。
  • 現在的孩子有幾個知道獨立國協?赤熊帝國的遺蹟
    在1992年的奧運會上,出現過一支奇特而又曇花一現的「國家」代表隊,這支483人的隊伍打著五環旗而不是國旗入場,神情不像其它國家的選手那樣歡快,內心也許是混亂而疑惑的,因為他們從出生起就無比熟悉的「祖國」已然消失,卻還得換個馬甲來參賽,這種奇特的景象在體育史上是極其罕見的一幕。
  • 踢館 | 發動機推力大小代表一切?警惕這些「數據陷阱」?
    四代機要超音速巡航,那就需要發動機在1-2萬米高度、1.5馬赫速度下具有很大的推力。如果只是低速狀態推力大,而高速狀態推力小,那還怎麼超聲速巡航?實際上產品30這種真細細探究起來,更像是三代發動機的加強版。比如美國的F-110GE132/134系列發動機,它們是在F110發動機基礎上升級的,用在阿聯的F-16E戰鬥轟炸機上,最大可以提供152千牛推力,這還是可以輕鬆使用的模式。
  • 太行發動機之殤引發的全國憤怒:太行發動機到底行不行?
    雖然該發動機已經定型量產12年了,在部隊也已經裝備了200架裝備有該發動機的戰機。但是,太行發動機依然沒有得到全國人民的普遍認可。說起國人對國產航空發動機的不信任,裡面確實有著極其深刻的歷史根源。渦扇6發動機的驚天研製進程和項目被取消階段逆天完成20年沒有完成的技術和試車工作,渦扇14超高的性能和從來沒有飛機敢用帶來的巨大衝擊,這些驚天科研弄虛作假事件都給國人留下了深深的心裡陰影,長久難以磨滅。
  • 軍事三大國航空發動機推力:美22噸,俄18噸,中國是多少?
    中國如今的發展已經超越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整體綜合實力也許能排進世界前三。不過也正是因為中國如此優異的表現,讓一些傳統西方強國感到了壓力,所以開始聯手打壓中國。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擁有全產業鏈國家,但是在某些尖端科技方面,我們依舊落後於世界,就比如發動機。中國小到汽車發動機,大到航天發動機,都算不上世界先進水平,而且外國對中國施行技術封鎖,導致中國在發動機上沒有研究方向。
  • 傳說俄制PAKDA即將問世,比美制B-2還強?先別研究,發動機還沒成
    除了正在努力實現圖160恢復生產問題之外,還在研發下一代的戰略轟炸機:PAK DA,人們一直傳說,俄制PAKDA即將問世,可惜呢,這款轟炸機一直相當的神秘,幾乎沒有對外公開任何有關的信息,雖然傳說在2020年已經開始製造原型機,但是人們依然表示懷疑,那麼款轟炸機到底什麼樣,是否比美制B-2還強?
  • 不吹不黑,國產品牌為什麼還沒造出先進的汽車發動機?
    科學我們都可以學得懂,我們國家的高等科學教育也可謂非常成功,但是傳統工業的工程學教育可以說是一塌糊塗,生產技術和理論嚴重脫節。中國品牌為何造不出像樣的發動機?所以打鐵還需自身硬,底層有了,什麼都有了。日德美俄意法英的錘子可是磨了很久了。6、技術封鎖前面說的是技術問題,這個是個政治問題,但是卻無法迴避。當今社會已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化社會,社會化大分工已經使得各行各業的距離越來越遠。所以,任何一個複雜的系統性產品都不可能自己生產所有的零件。
  • 中國共購1300臺俄制AL31發動機 俄媒體稱中國還得接著買
    眾所周知,殲-11B使用太行發動機服役於南海艦隊航空兵,並且在2014年和2015年,與美國P-8反潛巡邏機的對峙中表現了良好的機動性能。但另一方面,我軍大部份新一代戰機的試飛還是在使用了俄制AL-31F發動機(包括殲-10B/C戰鬥機、殲-15/殲-15S艦載戰鬥機、殲-16雙座多用途戰鬥機、殲-20戰鬥機等在內)。那麼AL-31發動機在中國到底是個什麼狀態呢?軍事學者今天試著做個了總結。
  • 外媒稱中國戰機不再被發動機拖累:中國兩全新發動機進展震撼曝光
    ,梟龍作為一種出口型戰鬥機,一旦進入與俄羅斯戰鬥機同場競技的國家市場大舞臺,就會立即遭到俄羅斯的「暗箭」,例如,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導,2007年,俄羅斯就以中俄RD-93發動機交易的合同中存在「不得將該型號發動機出口給第三國」的條款,限制中國將「梟龍」戰鬥機出口給其他國家。
  • 成飛官宣,殲10C換裝國產發動機!背後有兩大深層意義
    以印度為例,其坦克、戰機、軍艦等多種主戰兵器和配套裝備,都大量依賴俄國進口,國產的「阿瓊」、「光輝」都是扶不起的阿鬥,搞了幾十年還一堆BUG,根本沒有戰鬥力可言。▲印度同樣嚴重依賴AL-31發動機,這是數百架俄系戰機的動力保障戰鬥機可是耐用品,買回來就要用很多年,管賣不管修能行嗎?
  • 中國將成立國家航空發動機集團 深度解析航發上升為國家戰略
    總資產或達1450億 | 深度解析據外媒援引不願具名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中國最快本月將宣布成立國家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將分散在相關公司的航空發動機業務整合注入該集團。 相關資產涉及40多家單位,幾乎包括中國所有航空發動機相關研製單位,總資產達1100億元人民幣。 中國政府和包括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在內的多家國有企業還將再向新成立的公司合計投資約350億元。
  • 騰盾大型三發無人機疑似換裝國產重油航空發動機
    從圖片來看,除左右各有一臺發動機外,其尾部也安裝有一臺發動機。此三發構型的固定翼無人機,國內僅有騰盾科技擁有該構型的飛機,從2020年官宣的圖片來看,應該是國內目前唯一的三發固定翼無人機——騰盾「TB-A」無人機。圖一,疑似TB無人機飛行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