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根據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發布的集團2019年年鑑顯示,去年,俄羅斯直升機飛機公司與中國方面籤訂了一份價值約20億美元的大額合同,根據合同規定:自2020年到2022年,俄方將向中方出口121架各型直升機,其中包括100架米-171系列直升機,估計含68架米-171系列直升機和30餘架進行過優化、具備自衛火力的米-171Sh型武裝直升機,後者可能會裝備陸軍航空兵的空突特戰或空軍航空兵的營救分隊。
此外,俄羅斯方面還向中國出口了21架「安薩特」小型直升機,該機2018年曾在第十二屆珠海航展上展出過,2019年獲俄羅斯國家出口許可。這是一種3噸級的小型直升機,艙內載重量1噸上下,暫不清楚這21架飛機的最終用戶是誰,甚至連是不是軍用都不清楚。
咱認為,從「安薩特」那並不出眾的高原性能來說,很難說該機是準備裝備陸軍航空兵的、還是打算交給中國民航當做普通的民用通勤直升機來用的,只能繼續觀察。
關於中國方面從俄羅斯弄到的這121架直升機的消息,咱們先前已經說過一次了,在這裡也就不再贅述。不過,除了這121架直升機,根據俄方隨後的報導,我們與俄羅斯還有一份「補充協議」,根據這份協議規定,俄羅斯方面將從今年開始到2022年,向中方出口100臺VK-2500PS-03渦軸發動機,該型發動機系米-171早期配備的VK-2500/TV3-117VM型渦軸發動機改進型。
此外,烏克蘭媒體也報導稱,近期中國方面將從烏克蘭繼續引進一批馬達西奇的AI-322型小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這無疑意味著,中國空軍、中國陸軍航空兵從獨立國協國家進口航空發動機的步伐仍未停止。
軍迷對這一新聞的反應
當然了,估計提到人民解放軍從獨立國協國家、甚至北約體系國家引進航空發動機,不少讀者的第一反應是「不過如此」、第二反應是「我勒個去」:
畢竟一方面,中國航空工業、航發工業的底子實在有點薄,某個機型找不到配套的航空發動機、某個航空發動機有整機卻找不到裝機對象,在中國航空工業、航發工業的創業史上發生過不止一次。甚至直到現在,空軍的殲-20型隱身戰鬥機不也一直沒有裝上自己的「目標發動機」嗎?
而另一方面,渦軸發動機、小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卻是中國航發工業為數不多的「問題不大」、有所建樹的航發領域:
以渦軸發動機來說,咱們自己的直-10型武裝直升機、直-20型突擊直升機,這不都已經裝上了國產的兩型渦軸發動機嘛。其中直-20型直升機裝備的某型發動機整體技術性能已經與美軍的T-700型航空發動機基本相同,算是性能相當先進、可靠性也相當高的型號了。且已經實現了系列化發展,未來繼續推進研發問題不大;
至於小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我國在巡航飛彈用發動機、無人機發動機領域也有一定的技術成果、工程運用,而上世紀九十年代,咱們其實就已經研發過為教練-8型中級教練機配套的FWS-11型小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運用效果也很好。故而,搞了這麼多年的直升機用渦軸發動機、小推力渦扇發動機,現在突然要掉頭從獨立國協國家進口同類裝備,大家接受不了很正常。
不過,接受得了也好,接受不了也好,既然現在被俄羅斯媒體爆出我軍又要從獨立國協國家進口航空發動機,倒也值得咱們就事論事地分析一番。
俄羅斯VK-2500PS-03型渦軸發動機
先說由俄羅斯媒體爆出的這100臺VK-2500PS-03型渦軸發動機好了。雖然這一筆合同可能會讓一些讀者認為「咱們的直升機用發動機有問題」、「FWZ-10性能不行」,但我反而覺得,這筆100臺VK-2500PS-03型渦軸發動機的合同,反而是最沒那麼玄乎的:
一方面,從中俄軍貿以往的慣例來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每次從俄羅斯進口裝備整機,總要配套進口一部分航空發動機作為備件。而且這種備件進口數量還挺多,說不定能和整機二比一甚至一比一配套儲備。
這次根據俄羅斯方面的公開消息,咱們從俄方足足進口了100架米-171系列直升機,那按照以往的裝備儲備慣例,那配套進口一部分作為備件的航空發動機也很正常。唯一的問題就是不知道這100臺發動機到底是作為補充協議作為儲備進口的、還是在備件進口協議外另外進口的。
另一方面,要是拋開「戰略儲備」之類的問題,這100臺VK-2500PS-03型發動機可能還有其它用途:很簡單,從歷史的角度來說,中國航空工業與中國空軍之前也不止一次地搞出過用進口自俄羅斯的儲備發動機、比如為蘇-27SK型戰機儲備的AL-31F型發動機或為伊爾-76MD型飛機儲備的D-30KP-2型發動機、用這些發動機來臨時「救急」填其它飛機發動機「坑」的操作。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軍用這批VK-2500PS-03型發動機「填」其它的坑、用來「臨時救場」裝備其它飛機,我覺得也沒啥大驚小怪的。
用來裝備什麼飛機呢?當然不可能是我軍陸軍航空兵目前的「三劍客」直-10、直-8J和直-20中的任何一型,我陸軍航空兵的機型配系雖然相比美國陸軍航空兵還有差距,但起碼這三個主戰機型的航發動力是沒啥問題的、也不用指望進口外國航發填坑、更不必說在沒做適應性設計的情況下就是想填坑也不是那麼好填的。
而在刨掉這三個主要型號後,我覺得,說不定這100臺VK-2500PS-03倒是有可能給我軍之前列裝的米-17V、米-171系列直升機做中期升級用。畢竟咱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過一次,我軍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裝備俄制米-17系列直升機,這麼多年來陸軍航空兵部隊也攢了小几百架的量。這些直升機的使用壽命參差不齊,短的可能就用了不到十年,長的估計已經飛了二十多年了。
在中國陸軍航空兵高強度的使用下,估計這些米-17直升機配備的TV3-117VM型航發也該到壽了,而這些飛機中裝備較早、飛行時數較長的那一部分估計也該到延壽的時候了。
故而趁著進口這批TV3-117VM型航發改進型VK-2500PS-03的當兒,對手頭的這些「老河馬」做做翻新升級、甚至借著VK-2500PS-03功率提升明顯、性能有所上升的「東風」,給早期進口的米-17V、米-171增加一些防彈裝甲與自衛系統,簡直善莫大焉。
最後,其實從VK-2500PS-03型航發的性能上來看,該型渦軸發動機還是很有意思的:相比老版本的VK-2500/TV3-117VM,VK-2500PS-03重點在如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改進:
一是提升了常用狀態下與緊急狀態下的功率,這是航發改進中常見的增推策略沒啥好說的;
二是使用了發動機電控系統,也就是所謂的全權限數字控制模塊(FADEC),極大地改善了該型航發的操縱性能;
三是進行了高可靠性設計,延長了航發的首翻壽命與全壽命,比老款航發有了長足的進步,這也沒啥好說的;
第四點就有意思了,俄方宣稱,經改進後的VK-2500PS-03型航發優化了高原啟動性能,可以在6000米左右的高度實現啟動,在6700米以上的高度安全飛行。
雖然之前有消息說,這是為了方便經過改進的米-171Sh、米-17V7型直升機在安第斯山脈執行高山搜救任務,但南美洲有多少山脈需要直升機具備6000米高度啟動性能呢?倒不如說這是為中國陸航飛越多雄拉山口、飛上青藏高原而量身定做的吧。
烏克蘭AI-322小推力渦扇發動機
說完了從俄羅斯進口的這100臺VK-2500PS-03,咱們掉頭說說由烏克蘭媒體爆出來的、說中國航空工業正在從烏克蘭進口的AI-322小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好了。
其實相比俄羅斯的這100臺VK-2500PS-03,烏克蘭的這AI-322大家也都不陌生,首先,它的配備機型是很明確的,正是南昌洪都公司製造的、目前已經批產裝備中國空軍與海軍航空兵、可能將要帶來空軍教練體制深刻變化的教練-10型高級教練機;其次,它的製造商有一個如雷貫耳、估計軍迷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名字:馬達西奇公司。
而正因為這兩個因素,我覺得,咱們從烏克蘭進口AI-322型小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某種意義上比從俄羅斯進口VK-2500PS-03型渦軸發動機要麻煩的多:
一方面,和VK-2500系列發動機咱們有替代型號、替代型號已經裝機使用、替代型號裝備的整機也已經批產不同,AI-322型小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起碼到現在為止咱們都沒有什麼同類裝備在研,缺乏國產替代無疑給單純進口蒙上了一層陰影;
另一方面,馬達西奇公司咱們現在也都明確了,天驕航空與馬達西奇在重慶的強強聯合說了很多年、到現在也沒有個準信兒出來,甚至近年來還不斷傳出烏克蘭政府、甚至美國政府強勢插手防止馬達西奇與中資企業合作的新聞。一旦這種「插手」進一步升級、升級成禁止相關航發整機從烏克蘭進口,咱們的「獵鷹」生產線可咋辦、咱們的空軍訓練體制改革步伐可咋辦,這情況無疑會變得更加複雜。
總而言之,對於中國航發產業來說,目前一切還處於「厚積薄發」、「不斷超越」的階段。咱們有自己的強項,也有自己的短板,既需要國產,偶爾也需要進口國外整機。就在這種複雜的情況下,希望中國的航發產業未來越做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