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
2014年的烏克蘭危機和克裡米亞事件以來,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軍事技術合作就此中斷。由於俄羅斯國防工業一直依賴蘇聯在烏克蘭的部分技術、裝備,因此這一斷對俄原本正常的武器生產造成了嚴重影響。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沒了烏克蘭造的發動機,其中尤以TV3-117和VK2500兩款渦軸發動機以及艦用燃氣輪機的供應中斷最為明顯。日前,升任負責國防工業副總理的原國防部副部長鮑裡索夫表示,烏克蘭的發動機替代問題已「解決」。不到4年的時間,這麼多發動機的問題真能搞定?今天,北國防務就來說說這事。
VK-2500發動機用於俄軍多款主力武裝直升機,去年我國也買了多臺該型發動機
在蘇聯時代,克裡莫夫設計局研發成功TV3-117渦軸發動機,生產則是由扎波羅日航空發動機廠負責。但是,蘇聯解體後,克裡莫夫設計局歸屬俄羅斯,而扎波羅日航空發動機廠歸屬烏克蘭。這樣,兩家企業的合作就從原來的國內協作成了跨國合作。為此,後來的俄羅斯克裡莫夫股份公司和扎波羅日航空發動機廠改組建立的馬達西奇發動機股份公司在2000年聯合組建了VKMS發動機股份公司,全面負責TV3-117系列渦軸發動機的生產、維修以及售後服務。
TV3-117系列渦軸發動機對於當今的俄軍來說,確實是太重要了,很多米裡和卡莫夫設計局的直升機型號都採用該型發動機,包括米-8/17家族、卡-27/29/32家族以及卡-50/52家族等。
在TV3-117渦軸發動機基礎上,俄羅斯克裡莫夫股份公司與烏克蘭「進步」設計局還聯合研製、生產了新一代VK2500渦軸發動機,用於米-28、卡-50以及米-24系列武裝直升機的改進升級。
俄軍最先進的22350型護衛艦因為缺少烏克蘭發動機,量產受阻
在艦用燃氣輪機方面,俄羅斯對於烏克蘭的依賴程度也很高。事實上,戰艦排水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要收到動力系統輸出功率的制約。我國海軍主力戰艦之所以能夠從052B/C的5000噸起步,到052D的7000噸,最後到055的萬噸,也是得益於國產大功率艦用燃氣輪機的飛速發展和進步。而俄羅斯近年來只能全新建造4000噸級的水面戰艦,也是因為大功率艦用燃氣輪機一直無法實現突破。
最新發展的TV3-117系列發動機,廣泛用於米-8/17系列直升機
如今,烏克蘭對俄羅斯實施了全面的發動機封鎖,就迫使俄國內航空發動機研發生產企業不得不儘快彌補這一短板。不過,好在俄羅斯航空發動機的研發和生產基礎還是很雄厚的。一方面,克裡莫夫股份公司本身就擁有TV3-117和VK2500渦軸發動機的研發技術,建立新的生產線以擴大產能,就可以滿足俄國內直升機的需求。另一方面,彼爾姆和留裡卡-土星兩大發動機巨頭也發揮各自的優勢,利用D-30、PS-90以及AL-31F等航空發動機技術來改裝研發大功率艦用燃氣輪機,烏克蘭發動機在俄羅斯這也應該有完整的技術材料。因此,俄羅斯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代替烏克蘭同類產品的目標。
當然,這一目標並非是一蹴而就的,很難在短短四年內就完成。當前俄羅斯發動機企業只是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後面要走的路還比較長。可以說烏克蘭事件,暴露了俄羅斯發動機方面也有不小的短板。相比之下,我國在某些方面就好得多。
052D和055型驅逐艦用上國產動力,是我國在發動機領域發展的縮影
中國航空發動機產業目前還處於追趕歐美國家的階段。不過,與俄羅斯相比,中國航空發動機產業最大的優勢在於一直保持了全產業鏈的完整性和連續性。而且,隨著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從中航集團中獨立出來,其產業布局和戰略發展更有自主決策權,可以不再受主機廠的制約,也不必像以前那樣發動機型號研發完全依附於飛機型號的發展。
當然,在某一些方面,中國航發與俄羅斯同行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藉助廣泛的國際合作和技術交流,中國航發正在不斷實現突破,實現國產軍機動力的全面自主化已經指日可待了。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