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敏捷開發模式》第二章:什麼是Scrum

2022-01-24 明道雲


什麼是Scrum

Scrum作為敏捷的落地方法之一,用不斷迭代的框架方法來管理複雜產品的開發,成為當前最火的敏捷管理方法。

項目成員會以1-2周的迭代周期(我們稱之為sprint)不斷產出新版本軟體,而在每次迭代完成後,項目成員和利益方再次碰頭確認下次迭代的方向和目標。

Scrum有一套其獨特且固定管理方式,從角色、工件和不同形式的會議三個維度出發,來保證執行過程更高效。

例如,在每次sprints開始前會確立整個過程:迭代規劃、每日站會、迭代演示和回顧。並在sprint期間用可視化工件(看板kanban或燃盡圖burndown)確認進度和收集客戶反饋。

Scrum優勢

Scrum從高度規範的框架出發構建了特有的團隊角色和團隊制度,Scrum在框架上有非常的優點可以被借鑑,其中包括:

· 提高透明度和進度可視性:通過每日站會,讓整個團隊相互知道大家在做什麼,是否有遇到問題,是否需要停止某個需求。站會可以很好的幫助項目經理提前知曉項目可能存在的問題或風險,並做好風控。

· 增加團隊協作:沒有項目經理能夠具體告訴Scrum團隊應該在何時做何事。相反,該由Scrum團隊會在每次迭代規劃會議上確認他們每次迭代的內容。Scrum團隊在迭代階段互相合作,了解迭代意義,並在迭代結束後來回顧如何改善協作間出現的問題,增加團隊協作性。

· 擁抱改變:Scrum通過持續溝通和反饋得出客戶故事,並在短時間內的實現產品迭代。因此,Scrum方法相較傳統的瀑布開發更容易作出改變。例如,如果團隊在某一次sprint期間得到新的用戶故事,他們可以在下次迭代規劃會議中提出。

· 節省成本:通過研發和測試最小模型的功能,並和產品經理、Scrum團隊、利益方保持溝通,我們可以儘早發現問題所在並及時作出調整,從而幫助降低開支並提高產品交付質量。

 

Scrum的缺點

Scrum雖然由很多優點,但並不代表它是完美的。用Scrum來實施敏捷的要求也比較嚴苛,它要求項目經理有豐富的管理經驗,要求Scrum團隊有足夠的交付能力(即準時交付),同時要求整個項目組成員對項目範圍有準確的認識,缺點具體如下:

· 項目範圍蔓延風險:由于敏捷開發沒有具體交付日期,客戶可能會不間斷要求項目組增加新的功能,導致超出項目原本的範圍。

· 對團隊成員要求高:團隊需要事先熟悉Scrum的原則才能更好的去實施。由於Scrum對團隊的角色沒有非常準確的定位,因此最好能有有經驗的成員來做指導。另外每天開站會意味著項目過程中要儘量減少人員流動性。

· Scrum Master可能毀掉一切:Scrum Master與項目經理不同,Scrum Master對團隊沒有權力。他們需要信任他們正在管理的團隊,並且不對團隊做過多的幹涉。如果Scrum Master試圖控制團隊,那麼項目宣告失敗。

· 任務定義不準確帶來的影響:如果項目定義不準確,那麼項目成本和時間就很難估算。另一方面,如果不清楚項目目標,相應的計劃會變得難以執行,衝刺階段也會花更多的時間。

 

Scrum方法中角色定義

在Scrum中有三個特定的角色。他們是:

· 產品經理:產品經理負責規劃產品,並將研發這種產品的願景傳達給團隊。產品負責人需要整理產品需求清單(backlog),關注市場需求的變化來調整產品需求優先級,確認下次迭代需要交付的功能。與團隊、客戶、利益相關方持續保持溝通和反饋,保證每位項目成員了解項目意義和願景。

· Scrum Master:Scrum Master幫助團隊盡其所能地完成工作。例如:組織會議,處理遇到的障礙和挑戰,與產品經理合作,在下次迭代前準備好backlog,確保團隊遵循Scrum流程。Scrum Master對團隊成員在做的事情沒有權力,但對這一過程擁有權力。例如,Scrum Master不能告訴某人該做什麼,但可以提出新的sprint。

· Scrum團隊:Scrum團隊由五到七名成員組成。與傳統的開發團隊不同,成員們沒有固定角色,比如會由測試人員來做研發。團隊成員間相互幫助、共享成果,旨在完成全部的工作。Scrum團隊需要做好整體規劃,並為每次迭代劃分合適的工作量。

 

Scrum過程中的步驟

Scrum工作流中一套固定的步驟,其中包括:

· 整理產品需求清單(Product backlog):產品經理和Scrum團隊進行碰頭,基於用戶故事和需求反饋來確定產品需求的優先級。Backlog並不是代辦事項列表,而是產品的所有功能列表。然後研發團隊在每次迭代階段去完成清單中一部分,最終完成整個項目。

· 確定迭代規劃(Sprint planning):在每次迭代開始之前,產品經理會在迭代規劃會議上和團隊討論優先級高的功能需求。然後確認有哪些功能將會在下次迭代時完成,並將這些功能從產品需求清單中移至迭代任務清單(Sprint backlog)中。

· 梳理產品需求清單:結束迭代後,產品經理需要和團隊碰頭來確認下次迭代的任務清單。團隊可以利用這個階段剔除相關度低的用戶故事,提出新的用戶故事,再重新評估故事的優先級,或將用戶故事分成更小的任務。這次梳理會議的目的是確保產品需求清單裡的內容足夠詳細,並且和項目目標保持一致。

· 每日站會:每天花15分鐘左右開一次站會,期間團隊每個成員都會討論當前的進度和出現的問題。這個過程有助於團隊保持日常聯繫。

· 迭代演示:在每次迭代結束時,團隊需要向產品經理報告已完成的工作,並做產品現場演示。

· 迭代回顧:在每次迭代結束後,團隊需要開例會總結使用Scrum進行研髮帶來的影響,並探討在下次迭代中是否有能做的更好的地方。

 

Scrum中使用的工具/工件

除了角色和會議之外,Scrum項目還包括一些工具和工件。例如,團隊使用Scrum板來顯示待辦事項或燃盡圖以顯示出色的工作。最常見的工件和方法有:

· Scrum任務板:我們可以用Scrum任務板使Sprint任務清單形象化。任務板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呈現,比較傳統的做法有索引卡,便利貼或白板。Scrum任務板通常分為三列:待辦事項,正在進行中和已完成。團隊需要在整個Sprint過程中不斷更新。例如,如果某人想出新任務,他會寫一張新卡並將其加入到合適的位置。

· 用戶故事:用戶故事是從客戶角度對軟體提出功能的描述。它包括用戶類型細分,他們想要什麼以及他們為什麼需要它。它們遵循相似的結構:作為<用戶類型>,我希望<執行某項任務>以便我能<實現某個目標>。團隊根據這些用戶故事進行研發來滿足用戶需求。

· 燃盡圖(Burndown chart):豎軸表示迭代任務清單,橫軸表示剩餘時間。剩下工作可以通過不同的點位或其他指標來表示。當事情不按照計劃進行並且影響後續決策時,burndown chart可以在這時給團隊提個醒。

· 大規模Scrum(LeSS):LeSS框架的規則能幫您在保留Scrum核心原則的前提下,將Scrum規模擴展到數百名開發人員。這些原則直接來源於Scrum,但重點放在不增加額外開銷(如添加更多角色,工件或進程)的情況下進行擴展。

· 時間盒(Timeboxing):時間盒是團隊為完成目標而規定的時間。提倡到規定時間就停止研發,而非一直研發到目標達成。時間盒迭代通常用於Scrum和極限編程。

· 冰箱(Icebox):任何沒進入研發階段的用戶故事,我們將其都存儲在冰箱中。

· Scrum vs RUP:雖然Scrum和Rational Unified Process(RUP)都遵循敏捷框架,但RUP更注重對軟體開發範圍,主要裡程碑和具體日期的規定。另外,RUP用到項目生命周期這一概念,在Scrum中同樣適用於每次迭代。

· 精益VS Scrum:Scrum是軟體開發的框架,而精益有助於優化流程。Scrum的主要目標是人員,而精益則集中在這個過程上。他們都被視為敏捷方法,但精益引入了兩個主要概念:消除浪費和改善流程。

 

如何開始落地Scrum

用Scrum落地實施項目管理就意味著要革新,要改變項目組原來的習慣。作為項目成員,他們需要學習承擔更多責任,當所有項目成員敢於擔保,並且高效完成迭代目標,交付高質量產品,這時就是革新的開始。

首先我們要做的第一步,是定義角色。每個項目必須擁有一位項目經理、一位Scrum Master和Scrum團隊,這時我們可能需要先確認誰來擔任Scrum Master和項目經理,如果這兩個職位已經定好了,接下來我們需要定義他們的工作職責。

 

文章來源:smartsheet

由明道團隊編譯、整理

您可以點擊【閱讀原文】提交郵箱信息來獲取更多敏捷開發的資料,我們將定期向您郵箱推送相關文章、培訓資料和案例。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敏捷以及中小銀行如何打造敏捷組織
    從內部視角來看,敏捷組織是以客戶為中心,能迅速適應變化,不斷尋求和探索新的技術及商業模式並改進其運作方式,可持續地為客戶創造價值的企業組織。敏捷在軟體開發和初創企業中的助益已經得到了認證。其他行業和大型企業部署敏捷的動力越來越強,部署範圍不再僅限於技術部門,而是廣泛覆蓋了技術和業務的交界處以及核心業務和支持性職能部門。
  • Scrum Pattern | 每日Scrum會
    一種受歡迎技巧是讓每個開發人員回答以下三個問題:請注意,當開發人員提出阻礙時,大家可能很自然會想要去深入研究這些阻礙並探索可能的解決方案。但這次會議是為了重新規劃和決策,而不是為了解決問題。相反,一些開發人員可能會同意在白天聚在一起制定解決方案,這樣就不會浪費其他人的時間。他們將在第二天的每日Scrum會上報告他們所做的事情。當然,這些阻礙往往會需要對計劃做出改變。
  • 敏捷開發的根本矛盾是什麼?從業十餘年的工程師在思考
    案例一:以前在某公司曾同時帶了幾個開發團隊。有一次其中一個team的一位中籍工程師私下找我做溝通,提出要個title,比如team leader、scrum master什麼的,哪怕給個更小的頭銜也行,甚至說不用給他漲年度工資、只要給個title都願意。工作好多年了,因為沒有一個「官銜」,他自己會被父母數落,遇到親戚朋友同學問起來更會很丟臉!
  • Scrum Pattern | 每日Scrum站會
    相反,一些開發人員可能會同意在白天開會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就不會浪費其他人的時間。他們將在第二天的每日Scrum站會上報告他們所做的事情。當然,這些阻礙往往需要對計劃做出改變。因此,團隊對當天的計劃做出調整,以移除障礙,這是這次會議的重點之一。這是開發人員的會議。在開發人員的邀請下,開發人員以外的人員可以參加每日Scrum站會。開發人員可能會認為Scrum有一種透明的精神。
  • 規模化敏捷:SAFe和LeSS同於不同,不要撕逼
    兩者的核心基礎理論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都強調精益開發、系統思考、質量內建、透明、排隊論等。兩者都是以Scrum作為基礎,SAFe的團隊層其實就是按照Scrum去運行的;而LeSS更是直接在原則中宣稱「規模化的Scrum也是Scrum」。
  • 《用leangoo做Scrum敏捷開發》成都站實戰課
    Eric Liao 廖靖斌Leangoo和Scrum中文網創始人兼CEO中國敏捷聯盟副秘書長,中關村智聯聯盟理事CSM,CSP(Scrum聯盟認證Scrum專家)實戰派Scrum和敏捷顧問及教練·      廖先生是中國Scrum和敏捷領域的先行者、實踐者,擅長Scrum敏捷開發、網際網路產品研發, 2006年開始實踐
  • 高效轉型:打造VUCA時代的敏捷型組織
    敏捷性是什麼?最簡單的定義,是企業針對環境變化,進行快速偵測和響應,以維持或提升其市場地位的能力。最重要的關鍵,真正敏捷的組織,必須既穩又快:兼具穩定性(韌性、可靠和有效率)和活動力(快速、靈活、能適應)。如何實踐敏捷模式?VUCA時代,為了不被市場所淘汰,打造「敏捷型組織」已成為企業追求的新標杆。但這種轉型是巨大的變革工程,必須從策略、結構、流程、人員和科技,全面重新設計。一起來看!
  • 從Scrum之父探源敏捷方法論
    Scrum是目前全球最為廣泛採用的敏捷工作法(1,500萬人正在天天使用中),Amazon有3,300個Scrum開發團隊,Intel則有500個Scrum teams,Tesla、Apple、BOSCH、J.P. Morgan、及日本的TRI-AD/Toyota、Docomo、KDDI .
  • scrum master隨筆
    之前在我們squad擔任過一段時間的scrum master,於是想把當scrum master期間的一些職責和想法記錄下來,當然不同的組織有不同的
  • 有道雲筆記蔣煒航:敏捷開發的實戰經驗
    網易有道筆記負責人談敏捷開發的實戰經驗:什麼時候適合使用「敏捷開發」呢?
  • 敏捷組織 2.0 | 掌握組織設計的要素、敏捷組織的特點和效能
    邀請知名講師徐林,面向企業高管、高端獵頭傳授核心乾貨,重磅上線《高效組織打造》直播系列課程。本次內容根據第二期直播課後半部分整理,圍繞「組織設計的要素」、「敏捷組織的特點」、「敏捷組織的效能」三部分內容展開。對於企業而言,組織的進化和升級就是人才升級。
  • 識別真正的敏捷組織
    在採用敏捷的方式後,許多企業發現:員工更有激情和主觀能動性;促進了相互溝通和團隊凝聚力;有助於業務創新和單點突破。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選擇建設敏捷組織的原因。什麼是敏捷組織?小團隊轉型的前提條件:前端業務團隊要實現獨立自主1、清晰的使命和目標:每個團隊成員清楚的知道自己團隊的使命是什麼,應該做什麼,未來的目標是什麼。2、閉環、端到端的交付:前端團隊成員由不同領域的精英組成,能夠閉環地完成一個端到端的客戶需求。
  • 新形勢下,敏捷作戰小分隊形式的組織實踐
    環境的快速變化,黑天鵝事件的常態化,產品的不斷升級,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倒逼企業打造敏捷的組織形式,HR以更敏捷方式運作。敏捷文化除了在精神口號層面上的宣貫以外,更重要的是落實在企業的架構、系統、流程的一系列實踐場景中。
  • 《軟體架構模式》-第三章 微內核系統結構
    微內核架構模式(有時被稱為插件架構模式)是實現基於產品應用程式的一種自然模式。基於產品的應用程式是已經打包好並且擁有不同版本,可作為第三方插件下載的。然後,很多公司也在開發、發布自己內部商業應用像有版本號、說明及可加載插件式的應用軟體(這也是這種模式的特徵)。微內核系統可讓用戶添加額外的應用如插件,到核心應用,繼而提供了可擴展性和功能分離的用法。
  • 麥肯錫系列-敏捷組織的五大標誌
    那麼,未來100年的主導組織範式將是什麼呢?企業如何平衡穩定性和活力?此外,哪些公司將主導其市場並吸引最優秀的人才?•  敏捷組織能夠快速響應,靈活,賦能於行動,並使行動變得容易。簡而言之,它們像生物體一樣反應(圖1)。
  • JOINFIT PRO版磁吸組合式敏捷梯 | 訓練模式,由你創造
    比如跑步,橫向移動,第二種就是敏捷,敏捷是指動作的切換速度,就是在速度訓練的基礎上加入方向的改變,例如最常見的折返跑就是敏捷訓練,當然速度與敏捷的訓練也會經常同時出現。3# 速度敏捷訓練的重要性首先就是競技運動的愛好者,打籃球,踢足球,要想在這類運動裡有出色的表現,速度敏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類運動都會經常有加速衝刺
  • 敏捷組織:有組織 vs 無組織
    第二種競爭優勢是「低成本」,比如現在越南工人工資低,這也算是一種優勢。傳統企業,要麼像發達國家的超級大公司靠的是結構性優勢,要麼像發展中國家的公司靠低成本優勢,在管理風格上都是向內看:我把自己的人管好、把自己的事做好就行,外部因素對我影響不大。但是,現在很多高科技公司,特別是網際網路行業的公司,面對的是VUCA的環境。
  • 敏捷組織的「入坑」與「填坑」
    作者:Leona(劉娜)  本文約3500字,閱讀需4-7分鐘最近幾年,被好多客戶找上門來要做敏捷組織。好像無論大小公司,聽到敏捷兩個字,都無一例外就可以打起精神來 。是的,因為外部市場變化太快,讓我們需要在最短的時間之內作出最快的決策,因此敏捷組織就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名詞。為什麼要打造敏捷組織?
  • 敏捷組織:組織未來運營的法則
    敏捷代表的是對傳統組織架構的一種根本性轉變,它提供了一種完全不同的公司經營方式。麥肯錫對敏捷組織的定義是:能夠以高成效的運營模式,快速靈活地適應環境,抓住機遇、創造價值,並凝聚員工能力的組織。敏捷組織的核心特點是:剛柔相濟——既要有穩定的基礎,也要有動態的能力。一方面,要確保敏捷組織的穩定基礎,包括流程、架構的穩定性以及文化的穩定性。
  • 《戰地5》戰爭浪潮第二章「閃電戰」1月17日開放 全新小隊徵服模式上線
    今天(1月14日)EA官方正式宣布《戰地5 Battlefield 5》戰爭浪潮第二章節「閃電戰」將於1月17日開放,全新小隊徵服模式將在第一時間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