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海軍這些年來拼命補交著之前幾十年的建設「欠帳」,在短短十多年的時間裡,愣是打造出了堪比整個歐洲國家海軍規模的新艦軍團。而且這個由056A、054A、052C、052D和O55一起組成龐大海軍主力艦大軍中,涵蓋了當今國際海軍強國所擁有的所有主力艦種:輕型護衛艦、飛彈護衛艦、飛彈驅逐艦和「飛彈巡洋艦」等等。
並且每個艦種還都擁有著幾十艘同型艦,這就使我國海軍不僅一下子就擁有了最全的高質量水上作戰主力艦種,並且還保證了具有數量上的優勢!
當然我們海軍建設成績雖然很亮眼,但我們在「反潛作戰」這一方面的劣勢還是需要進一步加強,特別是艦載反潛直升機的性能上。
當年我們從俄羅斯引進「現代」級飛彈驅逐艦項目時,因為需要艦載直升機對其裝備的SS-N-22超音速反艦飛彈進行中繼制導,所以配套引進了俄羅斯卡-27反潛直升機的出口型號——卡-28。
可以說,當時我們引進的卡-28除執行反艦飛彈的中繼制導任務外,還可以作為一種中型反潛直升機。並且卡-28整體性能也遠遠超過同時期西方廣泛裝備的SH-3「海王」和SH-2「海妖」反潛直升機。
即使與80年代中期服役的美國最新型SH-60B「海鷹」反潛直升機相比,卡-28在一些技戰術性能上也可以「槓」一下,所以對於當時我國海軍薄弱的艦載反潛力量是一個有力補充。
因為卡-28直升機從設計一開始就定位為艦載反潛直升機,所以它的全部設計和設備配置都圍繞著反潛作戰進行,卡-28的探測系統配有「章魚」自動搜索系統。
「章魚」自動搜索系統由搜索雷達、吊放聲吶和磁異探測器組成。在實際搜潛過程中,往往是主動狀態和被動狀態配合使用:先用被動狀態探測是否有潛艇存在,一旦確定有潛艇,就改用主動工作狀態,確定其距離和方位。增加被動狀態的使用時間,縮短主動狀態的使用時間,這樣可以減少暴露的機會。
卡-28的機艙下的武器艙內可載1枚自尋的魚雷、1枚火箭助推魚雷、10枚PLAB-250-120型深水炸彈和2枚OMAB型炸彈。
另外,卡-28還安裝有自衛武器系統,包括安裝在機頭和平尾上的雷達告警接收機,裝在發動機後艙後面的紅外幹擾發射機,金屬箔/紅外彈投射器等。卡-28配備的UV-26幹擾彈箱可安裝64枚幹擾彈。
但卡-28畢竟是上世紀70年代中期設計的,在雷達、電子設備方面與現代西方反潛直升機存在很大差距(卡-28的電子設備中仍然大量充斥著半導體技術甚至更老的電子管技術),即使與我國研製的直-9C反潛直升機的電子設備相比,卡-28在不少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
所以即便卡-28初期比直-9C顯得成熟一些,但在直-9C具備了材料、動力、雷達、電子技術、聲吶雷達方面的優勢後,卡-28還因為中國海軍不再繼續引進,所以也失去了裝備規模優勢,現在已經被不斷完善的直-9C搶去了風頭,步入了自然老化退役的階段。
直-9C:中國海軍的國產艦載反潛直升機
我國的第一代艦載反潛直升機直-9C,是中國根據法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授權生產的SA365N1「海豚」直升機的國產型。
1980年,為了追趕直升機技術的世界先進水平,中國決定從法國引進80年代初剛剛完成首飛的「海豚」直升機,而且這次引進的是該型直升機的生產專利權及相關新型材料、設備等生產製造技術。
同時,法國還將向中國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協助哈爾濱飛機公司組裝生產50架SA365N(國內型號:直-9)。這項引進合同總共花費了1億多美元,在當時中國外匯儲備極為有限的情況下絕對稱得上是大手筆。
而隨著中國海軍對艦載反潛直升機的需求提升,我們開始嘗試從直-9A型開始著手將其改裝為艦載機,雖然逐步解決了直-9上艦的改裝和加裝機載電子設備,可以執行海上運輸、監視和偵查等任務,但在直-9反潛作戰能力的研製方面則進展緩慢。
後來雖然我們又引進了法國「黑豹」艦載反潛直升機,但因中國海軍在90年代面臨的反潛威脅有了很大變化,所以對反潛直升機的雷達、聲吶、武器方面的要求更高了,「黑豹」已經不能直接拿來仿製了。
於是我們只能獨立研製,可是進度較慢,導致反潛型的直-9C在1995年試飛成功後,又等了好幾年才盼來雷達、聲吶系統的研製工作達到需求標準,2004年直-9C終於設計定型並投入了小批量生產。
直-9C的旋翼系統由4片複合材料槳葉和星形柔性旋翼槳轂組成,其尾槳為涵道風扇尾槳,由一個槳轂和13片模鍛的輕合金槳葉組成。這種尾槳的優點在於尾槳佔用空間小,氣動力效率高,尾槳不易為外物所傷。
而且由於涵道尾槳空氣阻力小,因此其最大飛行速度比普通直升機要快。另外,直-9的尾梁兩側裝有平尾,平尾兩端各有一塊垂直端板,以提高飛行方向上的穩定性。
直-9C因為將KLC-1型對海搜索雷達安裝在機頭雷達罩內,而沒有安裝在機頭下方雷達罩內,這樣雖然因為機頭雷達罩的內部空間比較大,可以容納體積更大的雷達。
但缺點也很明顯,即安裝在機頭內的雷達因受到機身遮擋,不能實現360°的全方位搜索,必須依靠直升機的往復飛行。這樣不僅耗費燃料,還會縮短直升機的滯空時間,從而導致反潛作戰中「搜潛」效率大幅降低。
作為反潛直升機,直-9C必須具備反潛作戰能力。為此,直-9C 在機身兩側安裝了掛架,可掛載2枚魚-7魚雷執行反潛任務。該型魚雷是美國Mk46魚雷的國內改進發展型號,採用主/被動聲導方式,射程15公裡,長度為2.6 米,戰鬥部裝藥45公斤,由於採用了先進的OTTO動力,速度高達45節。
可見魚-7有相當強的威力。但受制於載重,直-9C只能裝備2枚,因而限制了其戰鬥力的進一步提高。而且,直-9C所採用的外掛架可掛載多種不同武器,除魚雷外,還包括輕型反艦飛彈、深水炸彈甚至磁性探測器,多用途性明顯提高。
目前,直-9C反潛直升機與英、法海軍大量裝備使用的「山貓」反潛直升機在絕大部分性能上處於同一水平,其最大不足就是無法攜帶聲納浮標,使其在擔任反潛警戒任務時存在很大欠缺。
而聲吶浮標因為可以成倍的提升反潛直升機搜潛範圍和精確定位潛艇,所以其作用對於現代反潛作戰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美、歐及蘇聯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在反潛直升機上裝備聲納浮標,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如今已經與航空吊放聲吶一同佔據了現代艦載反潛探測設備的半壁江山。
直-9C反潛直升機由於機身內部空間所限,無法同時在機艙內安裝航空吊放聲吶和聲吶浮標及其發射裝置。這就導致其作為我國海軍現役主力反潛直升機的效能,被打了極大的折扣。
未來我國的O55大驅具備了雙機庫;075兩棲攻擊艦也能攜帶更多的反潛直升機,但效率的低下是直-9C後續無法解開的「死結」。
中國海軍如果要擁有世界一流的反潛能力,那麼尋找一款直-9C反潛直升機的後續替代者,就成了當務之急。可這隨著直-20的服役,以及直-20海軍型的亮相,恐怕直-20反潛直升機的出現也將是分分鐘的事!
讓我們一起期待早一天看到我們的軍艦上出現直-20反潛直升機的身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