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洛·馬公司還在為在疫情壓力下停產數月仍取得年產123架的成果而自喜不已,過了個年就爆出美國空軍承認F-35是失敗項目,未來可能削減其採購量,要研製新低端戰機取代它。這信息量有點大,耗時近20年,其間傳聞「夭折」、「重病」不止一回,那時都沒承認失敗,好不容易步入高速生產了,裝備了近10個國家,還有好幾個國家在排隊買,外界感覺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承認F-35失敗,美國空軍真是這麼看的嗎?其他購買國豈不萬分失望?
《福布斯》網站的報導中,美國空軍參謀長小查爾斯·布朗(Charles Brown Jr.)是這麼說的:「F-35是臺法拉利,你不可能每天開它上班,這是我們的高端戰機,我們想確保不會把它用於低端戰鬥,我想控制我們使用這些飛機的數量」。
從這話中可以看出,對F-35A(空軍型號)這位美國空軍高官先是讚許F-35是架好戰機,是高端戰機,但後半句則說要削減它的採購量。
這篇報導說,美國空軍現在希望開發一種負擔得起的輕型戰鬥機來完成這個目標。
看來所謂F-35失敗,主要是失敗在錢上。
美國空軍原本是要讓F-22全部取代F-15,而F-35A則取代F-16和A-10,F-35A的空戰能力在2019年紅旗軍演中已經得到驗證,對抗F-16取得1:20的壓倒性優勢,其高態勢感知能力、高信息化能力對非隱身戰機當然具有代差性優勢。從這一點來說,用法拉利來比喻它是靠譜的,但F-16、A-10的地位在美國空軍中是低端戰機,F-35A明顯偏離了這個定位,這也是A-10遲遲無法退役的原因,把F-35A的相控陣雷達換成一門A-10攻擊機的GAU-8機炮去「舔地」怎麼看都不合適。
而替代F-16呢,空中優勢能力有餘,多用途能力恐怕不足,畢竟彈倉裡只能帶兩枚JDAM炸彈,F-16則可掛4-8枚,F-35採用外掛模式也能掛更多,但那樣做破壞了隱身能力,比F-16又強在哪裡呢?
F-35A即使按現在8000萬美元單價來算,比F-16也貴了2-3倍,後期使用和維護的費用更是高出很多,據美國國防部估算,F-35採購費用僅佔30%,全部F-35(包括ABC三型)後期維護費用將高達1.266萬億美元。難怪美國空軍感覺吃不消。
既取代不了便宜的F-16,又取代不了A-10,更要命的是,用於高端戰爭(那就是與大國作戰咯)又無法拉開代差,還狂燒錢,這麼看,美國空軍承認F-35失敗就順理成章了。
接下來當然是怎麼辦的問題,2月初美國空軍新的F-15EX已經首飛,將採購144架,甚至還會增加。F-22全面取代F-15的計劃算是失敗了。F-35A同樣不給力,那誰來取代F-16呢?
美國空軍的F-16機群確實是老舊了,其最後接收的F-16Block50/52也是在2005年3月,更老的大部分則是1995年之前入役的,駐日本有一架服役29年的F-16第一個突破了飛行時長超過10000小時,去年駐德國的一架服役27年的也突破了10000小時,可見美國空軍將有大批F-16亟需退役更換。
其實要解決也很簡單,洛馬新推出的F-16V是在出口阿聯的F-16Block60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最強型號,使用了很多F-35技術,比美國空軍自用的強得多,雖然出口價格很高,但美軍自己採購當然是不一樣的,憑藉F-16近5000架的巨大產量,成本必然能夠接受,而且後期維護也很順手,費用也不會高。
但美國空軍參謀長布朗明確說不想要新的F-16,要研製一款新的低成本戰機,這就吊鬼了,再怎麼低端戰機研發費用都得投入起碼百億美元,還得需要點研發時間吧,F-35可是研發了18年之久,打個對摺也接近10年,老F-16們還撐得到那時候嗎?
或許美國空軍已經有了選擇,F-35和F-16都是洛馬的產品,削減F-35訂單,不要F-16,那就是明擺著割了洛馬的肉,大手筆採購波音的F-15EX,又嚷嚷要採購新機替代F-35,大概率這輕型低端戰機也得給波音,波音倒還真有一型低端機,那就是研發12年之久剛剛投產的T-7A高級教練機,美國空軍已經下了92億美元訂單訂購351架加上46套模擬器,如果在此基礎上改個戰鬥攻擊機倒是價格不貴。
T-7A是波音和瑞典薩博共同研製的,使用一臺GE的老牌F404發動機,這也是薩博JAS-39戰機和印度LCA戰機的動力,該機還大量使用JAS-39的零部件,可見成本控制得相當低,從外觀看,更像是一架單發的F/A-18D,像是完成當年的YF-17完成了加入美國空軍的夢想。
用很快能到手的新低端戰機加上剛買的F-15EX,應付低端戰爭,F-35A、F-22A應付高端戰爭,省下一筆錢來,全力投入下一代戰機的研發,目前,GE和普惠的第六代自適應變循環航發已經接近成功,如果定向能等新武器也能儘快搞定,預計2030-2035年,美軍第六代戰機就能夠露面,這樣就能夠把F-22/35丟掉的跨代優勢重新撿回來,這應該就是美國空軍承認F-35失敗的原因。
但成洛馬、蘇霍伊們會閒著嗎?
《每日軍情》原創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