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雙野馬」

2021-02-28 空軍之翼

  譯者註:本文原文發表在2020年3月刊的美國《空天》(AIR & SPACE)雜誌上,原作者是萊格•吉安格裡科(Leigh Giangreco)。譯文所配圖片有改動。

  現在,這架「雙野馬」終於得到了修復並重上藍天。


目前唯一一架能夠飛行的「雙野馬」正在為一架波音公司的B-29轟炸機(即修復後的「萬事通」號)領航,這兩架飛機組成的飛行小隊不免使人聯想起二戰期間P-82戰鬥機原本所要扮演的角色——為轟炸機護航,儘管這一點最終未能變成現實

  2019年3月,當我(譯者註:指原文作者萊格•吉安格裡科,下同)邁步走進位於佛羅裡達州泰特斯維爾市的「空軍敢死隊司令部」下屬的戰鷹博物館(Valiant Air Command Warbird Museum)的機庫時,我看到了一幅熟悉的景象:一架綽號為「班吉多」(Panchito)的B-25「米切爾」轟炸機。我攥起拳頭輕輕地敲了下它的機身,這就是五年前我在德拉瓦州的喬治敦市當記者時所看到的那架B-25——在喬治敦市,我撰寫了關於這架轟炸機被作為當地一支少年棒球隊的吉祥物的報導。

  這架被修復的轟炸機參加了在泰特斯維爾市舉辦的「太空海岸戰鷹航展」(Space Coast Warbird Airshow)。修復這架飛機的人名叫湯姆•萊利(Tom Reilly),他當時就坐在這架B-25旁邊。在過去的48年裡,萊利總共修復了34架飛機,其中包括9架B-25轟炸機(「班吉多」號也囊括在內)。


湯姆•萊利擁有使舊飛機重獲新生的才能,早在20世紀80年代,他就修復了上面這架綽號為「班吉多」的B-25轟炸機

  「有兩種類型的人——轟炸機飛行員和戰鬥機飛行員」,萊利這樣對我說道。「戰鬥機飛行員總是身穿乾淨的衣服,他們身上不會濺落一滴油星,他們身上也沒有任何傷口,開轟炸機的傢伙們則滿身油汙。」在參加航展的這兩群人當中,萊利總是雷打不動地和那群搗鼓轟炸機的夥計們打成一片,他藍色的牛仔褲上沾滿了油汙,他的一雙手上展示著汙垢和被陽光曬傷的跡象,這無疑是常年在佛羅裡達州從事戶外工作的結果。

  1971年,萊利還是佛羅裡達州中部基西米市的一名跳傘教練時,他曾有幸駕駛過一架P-51「野馬」式戰鬥機。結果,飛完的第二天,他就跳槽加入了飛機行業。他在加拿大購買了4架北美公司生產的NA-64型「耶魯」式飛機,當他把這些飛機賣出去時,他的錢翻了一番。從那時起,萊利先後修復了1架B-24「解放者」轟炸機、1架P-40「戰鷹」戰鬥機、9架T-6教練機、3架波音B-17轟炸機和前述的9架B-25轟炸機。

  作為一名大師級的老飛機修復者,萊利得意地戴著一頂印有「湯姆•萊利戰鷹修復博物館」字樣的棒球帽,他的籤名繡在帽子的右側。萊利可能有些說話簡短而又生硬,在不了解他令人印象深刻的過去的情況下,人們可能會輕易地認為他有些盛氣凌人。然而,一旦你了解了他之後,他的善良就顯而易見了。


湯姆•萊利

  「他有時可能會令人生畏,但他足可以成為一位絕對會讓人喜歡的人」,露易莎•「威茲」•巴倫茲(Louisa 「Weezie」 Barendse)這樣說道。巴倫茲是位常在萊利左右的研究者,她曾在網上搜索過圖紙和飛機零件的資源。「一會兒你見到他時,他希望你不要問愚蠢的問題」,她這樣說道,「在搗鼓飛機時,他非常認真。」

  萊利當時所做的工作也許是他所經歷的最具挑戰性的任務:一架北美公司研製的XP-82飛機,這是美國陸軍航空隊裝備的「雙野馬」戰鬥機的第二架原型機,但卻是首架飛上天空的原型機。「雙野馬」是由德國出生的飛機設計師埃德加•舒默德(Edgar Schmued)研製的,並於1943年由美國陸軍航空隊司令哈普•阿諾德上將為其開綠燈放行。


對一架進行戰鬥飛行的「雙野馬」而言,其在中央翼段安裝的數門12.7毫米口徑機槍將使其成為一位強悍的對手(照片所示為對「雙野馬」的航空機槍進行測試的情景)

  「雙野馬」是架獨一無二的飛機:它可視為是由兩架北美公司研製的P-51戰鬥機的機身組裝而成的,左右兩個機身使用共同的中央翼段和水平尾翼。舒默德設計的這款「雙身」飛機由兩名機組成員駕駛,這將減少工作量,並減輕飛行員的疲勞感,這也是該款飛機執行預定的遠程護航任務所必需的。1947年2月,在沒有接受加油的情況下,羅伯特•薩克爾(Robert E. Thacker)上校駕駛著一架P-82B從夏威夷直飛紐約,全程長達5051英裡(約8129千米),這次飛行是有史以來螺旋槳戰鬥機距離最長的不間斷飛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P-82出現得太晚了,以至於其無法完成最初的預定任務——在太平洋戰區為轟炸機護航。不過,在韓戰中,P-82戰鬥機卻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其發揮這一作用的時間較為短暫:沿著北緯38度線進行戰鬥巡邏飛行。在最終於1953年退役之前,這款戰鬥機被重新命名為F-82,它還將在朝鮮戰場上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雙野馬」戰鬥機「物以稀為貴」的程度正在與日俱增。在北美公司生產的272架「雙野馬」中,萊利修復的那架是碩果僅存的5架之一,也是唯一一架倖存至今的原型機(北美公司當年僅製造了兩架原型機,其中第一架原型機於1953年在馬裡蘭州的帕圖森河海軍航空站報廢)。此外,萊利的那架「雙野馬」也是目前唯一一架處於可飛行狀態的P-82,儘管這一點是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而為人們所知的:在2018年的新年之夜,試飛員雷•福勒(Ray Fowler)在操縱這架飛機時意外地升空了,並從萊利位於喬治亞州道格拉斯縣的私人機場上空飛過。


在喬治亞州道格拉斯縣的一家修復工場,保羅•弗洛拉(Paul Flora)正在向那架XP-82的機翼上打鉚釘

  「那天天氣很冷,我們當時只是想讓少量空氣從機翼下方流過,這只是為了對操縱杆進行測試」,萊利這樣說道。「沒想到它(『雙野馬』)的動力如此澎湃,並且其加速比普通的D型『野馬』(福勒通常飛的就是P-51D型飛機)快得多,因此在福勒還沒打算駕駛它升空的時候這架飛機就離地了。」

  儘管這群航空「極客」們為這架復活的戰鬥機在無意之中的升空飛行而歡欣鼓舞,但這次意外僅僅是一場漫長的戰機修復工作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已,這場修復工作是一次遍及全球的「尋寶遊戲」。萊利吹噓說他可以修復任何玩意兒,但搜尋「雙野馬」的零件是這份工作最大的障礙。在描述自己搜尋零部件的歷程時,萊利反覆說的一個詞是「神奇」。他說:「這變成了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神奇工作,幾乎所有的一切都在正確的時間完美地進行著。」

  像許多戰機修復的故事一樣,這架XP-82的重上藍天也有一個類似的開始:在已故的沃爾特•索普拉塔(Walter Soplata,他在自己位於俄亥俄州紐伯裡市的農場中積攢了一大批報廢的飛機)家的後院,萊利找到了這幅「雙野馬」拼圖中的第一塊。當時,這架戰鬥機的狀況很差。先是美國陸軍航空隊,後來是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即今天NASA的前身)都曾將這第二架「雙野馬」原型機作為測試飛機使用,這架飛機有著充實而又痛苦的經歷。在NACA,這架XP-82從1946年一直使用到1949年——在1949年的一次事故中,這架飛機在結冰的跑道上打滑並衝出了跑道。這次事故導致這架XP-82的機身扭轉變形,螺旋槳也被打彎了。在被索普拉塔獲得之後,這架飛機已經損壞得難以修復,更有甚者,索普拉塔還在中間的連接部分將兩個機身拆解開,並卸下了機翼。


二戰結束後,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NASA的前身)曾使用這架「雙野馬」作為衝壓發動機和飛彈技術研發的試驗平臺

  這架XP-82一直處在這樣一種令人感到悲哀的狀態,直到2007年12月,萊利在索普拉塔那白雪皚皚的後院中走來走去時,它才獲得了新生。當時,萊利正在調查索普拉塔這位「飛機收藏家」積攢的飛機,以便向美國國家稅務局給出一份評估。萊利翻動了一塊金屬片,並表示他認為這來自一架P-51戰鬥機的機身,但索普拉塔告訴他說,那是一架XP-82飛機的左側機身。

  對萊利來說,這幅景象簡直就是個神話:幾十年前,他曾親眼看到過F-82戰鬥機,儘管他對轟炸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他還是愛上了「雙野馬」,並渴望買下一架來。當時,「雙野馬」已經成為萊利最喜歡的飛機。「那塊金屬片那麼光潔平滑,而且與我所猜想的不一樣」,他這樣說道,「我見過世界上所有的戰鬥機,但我從未見過哪架戰鬥機上有這樣一塊金屬片。」

  萊利買下了這個左機身,然後募集了40名投資者的捐款,卻沒有向他們透露他打算修復哪架飛機,因為他知道,一旦「有架XP-82存世」的消息洩露出去,其他的戰鷹收藏家馬上就會紛至沓來。


左圖是那架「雙野馬」鏽跡斑斑的左側座艙,在安裝新的機載設備並使用新的金屬包角整修之前,需要先用含微小玻璃珠的柔和磨料對座艙進行清潔。右圖是修復後的情況。右側的座艙也得到了相同的處理

  「這是(索普拉塔的藏品中)最後才有人準備購買的戰鷹之一」,萊利說道,「(索普拉塔)那裡已經沒有B-17了,也幾乎沒有『野馬』了,沒有『海盜』了,沒有P-38了——這些飛機在索普拉塔那裡已經都不存在了,那裡的一切已經被買家搶光了。」

  萊利開始了他秘密搜集「雙野馬」零部件的行動,他曾前往阿拉斯加州查看一具飛機殘骸,在那裡他找到了一架F-82的機尾部分和外側機翼;在科羅拉多州,萊利買下了一個嚴重損壞的右機身,並讓他的團隊複製了那些已經扭曲變形的零件;他還從加利福尼亞州的一位收藏家那裡買下了多達4萬頁的XP-82的項目計劃書(從XP-82一直到F-82E)——那位收藏家通過將微縮膠片復刻到DVD光碟上的方式而保存著這些圖紙。

  萊利發現,最出乎意料的收穫可能是P-82上配備的螺旋槳左向旋轉的發動機。萊利的這架XB-82飛機是第一架飛上天的「雙野馬」原型機,最初採用的是反向對轉以抵消扭矩的螺旋槳:左機身具有反向旋轉的左轉發動機(帕卡德V-1650「梅林」發動機),右機身則採用了標準的右向旋轉發動機(這架飛機使用這種配置只進行了一次飛行,譯者註:試飛結果顯示飛行阻力過大,最後查明是由於兩副螺旋槳向外側反向旋轉,螺旋槳氣流使中央翼段輕微失速,後來將兩副螺旋槳改為向內側反向旋轉來解決這一問題)。最終,初期生產型的「雙野馬」將繼續使用「梅林」發動機作為動力,但隨著與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合同談判失敗,迫使美國空軍改用艾裡遜V-1710發動機換裝了後來的「雙野馬」。不過,「梅林」發動機產生的聲音比艾裡遜發動機產生的更加吸引人。


2019年,在威斯康星州奧什科什市實驗飛機協會舉辦的航展上,萊利的那架XP-82並不是「唯一」的——有位參會者受到啟發,仿照「雙野馬」的外觀為他的兒子們製作了一輛兒童踏板車

  由於尋找這種左向旋轉的發動機(「梅林」)困難重重,因此萊利找到了一臺可以修復的、核心部分尚存的發動機,並準備通過談判的方式將其買下來。正當他在寫支票時,他接到了來自加利福尼亞州「梅林」V-12發動機的專家級修復大師邁克•尼克森(Mike Nixon)的電話。尼克森在墨西哥城的一個車庫裡發現了一臺從未使用過的左向旋轉的「梅林」發動機。「我說『買吧』」,萊利這樣說道,「甚至都沒有問價。至於這臺備用發動機是如何到達墨西哥的,我們一無所知,我們恐怕也永遠不會知道了。」

  隨著萊利擴大了對零部件的搜尋範圍,他那架XP-82可能會得到修復的消息開始不脛而走,他也開始從好心人那裡收到捐贈的零件,其中包括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的座艙蓋和一臺來自英國的、罕見的無線電自動定向儀的曲柄。他說:「這是一架罕見的飛機。」「這不是『野馬』,不是『海盜』,而是XP-82。它很少見,所以人們在寄給我各種東西。」

  萊利對那架XP-82上的細節的關注令人驚嘆,甚至連機上滅火器的黃銅安裝基座以及原始的二戰期間的無線電設備也不例外——機上的無線電設備包括一個引爆裝置開關,該引爆裝置開關被設計成在飛機墜毀時將機載無線電設備炸毀,以免被德國人或日本人繳獲。萊利只進行了非常少的修改,導致這架XP-82與「完美複製」略有差距。例如,由於缺乏航空器材(Aeroproducts)公司生產的鋼製螺旋槳,他改用了MT公司的複合材料螺旋槳。

  XP-82修復團隊的機械師比爾•帕克斯(Bill Parks)表示:「你正在竭盡所能地使這架飛機恢復舊日的樣子,但有些事你確實辦不到。」


2019年6月,試飛員雷•福勒坐在左側的座艙內,駕駛著那架XP-82進行了升空飛行。如果以這架飛機2018年的那次「首飛」來算的話,距離該機型之前的作戰飛行已經過去60多年了

  對於無法購買或回收的零件,萊利的機械師維克•帕裡斯(Vick Paris)和約翰•埃勒(John Eiler)幫了大忙。埃勒是萊利的一位親戚,居住在密西根州的傑克遜城,他在從事了三十年的汽車模具製造工作後退休。八年前,他加入XP-82修復團隊,從那時起,他與他兒子小約翰•埃勒一起為這架飛機機械加工了300多個零件,其中他兒子負責在計算機上對機械加工進行編程。「它們是新零件,但製造得與原始零件一模一樣」,老埃勒這樣說道,「你無法從一堆原始零件中分辨出哪個是我製造的。」

  修復團隊對「高度還原」的承諾獲得了回報:這架XP-82在威斯康星州奧什科什市實驗飛機協會舉辦的2019年「空中冒險」(AirVenture)航展上獲得了四個獎項,其中包括「不死鳥獎」(Phoenix Award),萊利因為修復了這架原本被認為是「無可挽救」的飛機而榮膺這一獎項。

  修復這架XP-82的志願者機械師馬克斯•霍奇斯(Max Hodges)表示,事實證明,由於存世的「雙野馬」極為罕見,而且萊利為了修復這架飛機幾乎已經耗盡了世界上現存的相關零部件,因此對這架XP-82的維護要求很高。霍奇斯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商業飛行員,他曾有機會坐在右側的座艙內駕駛這架XP-82,當時試飛員雷•福勒就坐在左邊的駕駛艙內指導著他。


當著航展上觀眾的面,萊利(左)在那位名叫馬克斯•霍奇斯(右)的老飛機修復志願者的幫助下,打開了那架「雙野馬」閃閃發光的彈艙蒙皮

  在飛行過程中,霍奇斯體驗了雙身飛機帶來的會讓人「失去判斷力」的效果,這與早期「雙野馬」飛行員們的體驗是一致的。艾倫•凱利(Alan Carey)在其著作《雙身野馬:戰爭中的北美F-82》中寫道:「從操縱的角度來看,一些飛行員在用眼睛的餘光看到副駕駛/雷達操作員所在的那個機身時,會有種即將發生空中碰撞的錯覺,這引發了他們的心理不適。」

  修復XP-82那令人抓狂的複雜性——從稀缺的零部件到飛行不適應給飛行員造成的不安感——都可能是吸引萊利的原因之一。回到佛羅裡達州的機場時,沙龍•梅森(Sharon Mason)在那架綽號為「班吉多」的B-25轟炸機的機翼下迎接了萊利的歸來。之前萊利在基西米市的戰鷹博物館工作時,莎朗•梅森曾擔任過他的辦公室經理。他們二人曾一起修復過數架B-25「米切爾」轟炸機,還一起修復過一架B-24轟炸機,那是一架快要爛掉的「解放者,曾在印度作為海岸巡邏機使用。有了這段經歷後,面對那架XP-82,萊利很樂意接手這個其他人表示「無法完成」的飛機修復任務。「他被這一挑戰吸引住了」,梅森說道,「他說『我要去做!』」

  修復這架XP-82可能是萊利迄今為止所遇到過的最大的挑戰,但很可能不是他所遇到的最後一次挑戰。

相關焦點

  • 都是2.3T,肌肉野馬和鋼炮RS,選誰?
    福特福克斯RS,福克斯家族中的最強者,在歐洲研發的小鋼炮。那麼我們不禁好奇,如果把福克斯RS和野馬2.3T比一比,誰會勝出?德國ams車評的編輯已經搶先把它們帶上了試車場。福克斯RS使用的是四驅系統,而野馬是後驅。多了兩個驅動輪就意味著更大的抓地力,更別說福克斯RS還有Launch Control起步牽引力控制系統。另一個原因就是福克斯RS的車身比野馬輕了125千克,取得這個成績並不如何意外。
  • P-51 Mustang 野馬戰鬥機的故事
    貝爾福試圖在一塊新耕地上放下機輪著陸,但可以預見的是,飛機翻了個大跟鬥。貝爾福沒有受傷,但是NA-73X直到1941年1月11日才可以再次飛行。墜機前沒有遇到任何機械問題。後來的調查顯示,它只是耗盡了機上的汽油。NA-73X在1941年7月15日退役前總共完成了45次飛行。
  • 野馬不止於此
    1962年,福特研發了野馬的第一輛概念車——Mustang I概念車。它是一部發動機中置的兩座跑車。
  • 每日一藥|野馬追
    軍醫找不出對症之藥,可寶馬駒儼然已是病入膏肓。這時,有人提議殺掉馬兒,以補軍糧。但項伯不忍心,遂將其放歸山林,任其自然。數月後,越來越多士兵與戰馬染上咳喘病,戰鬥力銳減,項伯十分焦急。而此時,那病入膏肓、被放逐山林的寶馬駒,卻生龍活虎的出現在了項伯面前。寶馬駒讓項伯上馬,載著他向遠方山林奔去,一眾將士緊隨其後。只見寶馬駒徑直奔向一株不知名的植物,津津有味地咀嚼起來。
  • P-51D 「野馬」 戰鬥機
    P-51戰鬥機,綽號"野馬"(Mustang,美洲野馬),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由美國北美航空公司研製,屬輕型戰鬥機,功能、尺寸與當時英國的噴火
  • 【講堂454期】歷史上十大戰機第一名,採用多種新技術的P-51野馬戰鬥機
    ,這款戰鬥機是當年美軍所使用的單引擎戰鬥機中航程最長,性能最優秀的活塞式戰鬥機,本期武器大講堂就和大家分享這款二戰美軍的野馬-P-51戰鬥機。,這個推力可以達到1556牛頓推力,換句話說這個散熱器等同一個可產生1556牛頓推力的噴射發動機,對於野馬戰鬥機的飛行性能有很大的幫助,可以說是錦上添花,也成為了野馬戰鬥機的獨特識別特徵。
  • P-51「野馬」戰鬥機開發簡史(下)在無盡的戰場上馳騁
    於是,為野馬MK.Ⅰ更換羅爾斯-羅伊斯梅林發動機的方案以野馬MK.Ⅹ計劃的名義正式啟動。3架充當測試平臺的野馬MK.Ⅰ型戰鬥機(AM121、AL963、AL975)被迅速運往羅爾斯-羅伊斯公司位於哈克諾爾的工廠,開始進行換裝梅林發動機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 不甘大黃蜂配角 不滿野馬中文名 Mustang是否值得入手?
    說起肌肉車,雪佛蘭的科邁羅因為「出演」變形金剛中的大黃蜂而被很多國人熟知,而實際上,變形金剛上還有另一個角色,就是作為路障的福特Mustang,國內稱之為野馬,不過,福特汽車公司亞太區市場傳播總監艾齊樂先生(LewEchlin
  • MENG 新品P-51D——脫韁的「野馬」
    P-51戰鬥機是美國陸軍航空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有名的戰鬥機之一
  • 中國海軍的「野馬」——726型中型氣墊登陸艇
    訓練中搶灘登陸的「野馬」級3332號氣墊登陸艇近日,最新的國產726型「野馬」級氣墊登陸艇3332號曝光南海某海訓場
  • 盟軍制空權的象徵——P51「野馬」戰鬥機
    ,被各盟國廣泛投入亞歐戰場,該機以優秀的航程,強大的火力成為盟軍制空權的象徵,甚至被認為是活塞螺旋槳戰機的天花板存在,今天城南哨站帶大家了解P51「野馬」戰鬥機。由於英倫戰事的爆發,為應對能人名將輩出的納粹德國空軍,英國迫切需要一款比噴火更為先進的戰鬥機,P51「野馬」戰鬥機在短短102天內應運而生,整個戰爭期間,盟國共生產了各型號的「野馬」戰機達15575架,僅次於另一款明星戰機「奶瓶閃電」P47,針對其優秀的性能與防護能力,美國甚至在P-51戰鬥機的基礎上研製了一種俯衝轟炸機。
  • 心中的經典(十二)——北美P-51「野馬」戰鬥機
    英軍「野馬」Mk.I戰鬥機1941年4月中,第一架生產型「野馬」下線,從設計團隊畫出第一張圖紙到此時才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便完成了其他公司2年甚至3年的任務,業內同行稱「野馬」項目為「12個月內的奇蹟」
  • 「十二個月之中的奇蹟」——野馬戰鬥機的橫空出世
    值得一提的是,艾德加·舒默德擁有德國血統,因而戰後一度流傳有「野馬戰鬥機由德國梅塞施米特公司的工程師設計」的謠言。  1940年5月29日,英國政府籤訂了購買320架新戰鬥機的合同,並根據當時大西洋兩岸流傳甚廣的一首熱門歌曲為其起名為「野馬」。根據這筆合同,每架野馬的平均價格為50000美金。這筆合同最不尋常之處在於北美公司和英國採購團達成另外的非正式協議:飛機原型機--即北美公司內部編號NA-73X的這一架,其交付爭取在120天之內完成。
  • 馬放南山:P-51「野馬」戰後拉美服役紀實(上)
    至50年代中葉,這些老戰士或是被拆毀,或是為飛彈時代的黎明獻身,不過有些幸運者,還將繼續書寫它們的傳奇故事……所謂「騎士野馬」始於50年代的公務機改造項目,將P-51D增加一個座椅,垂尾加高360mm,翼尖安裝油箱。依航程有野馬750-野馬2000(後綴為航程英裡數)等數個亞型,美國陸軍購買了2架,作為AH-56「夏延」武裝直升機試飛的觀測機。
  • 飛行員報告:擁有和駕駛一架P-51「野馬」戰鬥機到底要花多少錢?
    那麼現在擁有和駕駛一架P-51「野馬」戰鬥機到底要花多少錢?湯姆·克魯斯的P-51D碎碎念  曾經有一段時間,北美航空的P-51「野馬」統治了歐洲天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工廠開足馬力生產這種作戰機器,以便為盟國空軍提供空中優勢。戰爭後期,「野馬」已經遍布世界的每個角落。
  • 美國太空軍接收第一匹用於基地巡邏的野馬
    是一匹名叫「幽靈」(Ghost)的野馬。本文開頭提到的那匹野馬「幽靈」,則來自聯邦土地管理局(BLM)的「野馬和野驢項目」(Wild Horse and Burro Program)。該項目是根據國會1971年的一項法案設置的,之後4次修改增訂,目的是避免這些由於走失而在自然界生存下來的大型動物走向滅絕,在不至於影響其他天然物種繁衍的同時,讓它們得以成為公共土地上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 開國大典上的野馬:P-51戰鬥機史話(一)
    其性能之優秀,產量之龐大,使野馬戰鬥機在某些國家一直服役至八十年代,甚至在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上我們都能看見她的身影。此外,野馬駕駛艙下方的翼梁間左右布置著兩個油箱,原型機的總燃料容量就有681.3升,是噴火戰鬥機的兩倍,後期型號通過增加油箱,燃料總量甚至達到了1590升。所以野馬性能特點的最後一環被拼上:以上的這些,低風阻、良好的高空高速性能、高燃油攜帶,使得野馬成為了絕好的遠程轟炸護航機,盟軍在二戰後期的戰略轟炸也確實廣受野馬戰鬥機保護。
  • 月嬌重生 戰將重生石大禮包上架
    重生條件:月嬌達到S,且覺醒+1,加上戰將重生晶石8個,太空幣和突破能量塊,即可重生為新月嬌S;進化和覺醒材料返還100%。保留等級、突破、培養和技能等級;保留副將等級和輔佐值。12級滿級天賦技能:敵方全體防禦降低37%,持續4回合;釋放機率:100%。
  • 騰訊代理《天堂2:重生》正版IP手遊
    在媒體見面會上,Netmarble同時還公布騰訊代理《天堂2:重生》的國服運營。這也是自今年3月25日騰訊互娛年度發布會發布神秘彩蛋之後,官方首次確認《天堂2:重生》將正式由騰訊代理。《天堂2:重生》一開始就受到了Netmarble 的高度重視,其代表Youngsig Kwon在發布會上表示「《天堂2:重生》的目標是成為韓國手遊歷史上最受歡迎的遊戲。」發布會同時還公開了全球發布計劃,海外市場將以獨立版本的戰略,在中國、日本、全球的順序陸續上線。
  • 永遠的野馬 P-51戰鬥機,多幅高清大圖
    P-51「野馬」可以在擁有超大航程的同時,依然可以保持均衡的空戰能力,是一款標準的遠程攻擊型戰鬥機,這是極為難能可貴的。以P51D「野馬」為例,若掛載110加侖副油箱,則其作戰半徑為850英裡,而美軍護航戰鬥機從英國東南部基地出發,飛抵德國東部諸如柏林、萊比錫、德勒斯登、慕尼黑等城市的距離均在600英裡上下,因此P51D「野馬」還剩下(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