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西伯利亞航空研究院神秘面紗

2021-02-17 航空製造網

西伯利亞航空研究院(SibNIA)是個什麼機構?

  SibNIA是俄羅斯東部最大的航空科學研究中心,研究院的專家們從事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航空和空間技術試驗、提供各種科學和技術服務。SibNIA還展開輕型飛機的研製、現代化和維修業務。

  研究院的核心工作是氣動和結構強度測試,還積極開展飛行測試。

SibNIA的創始者是謝爾蓋·A·恰普雷金。恰普雷金半身像左邊的林間小道通向他的墓地,他死於1942年10月8日,留下遺囑希望把自己埋在為之奮鬥的地方,人們尊重他的意願。1969年在他誕辰100周年之際,SibNIA以他的名字來命名,全稱西伯利亞恰普雷金航空研究院。現在恰普雷金墓、半身像及周邊地區已經成為一處具有歷史意義紀念聖地。

正在進行機體壽命測試的蘇-34,該機的發動機艙使用高強度和耐熱鈦合金製造,可以看到從內不要拖出了數百根電線,每根都與一個檢測結構強度的傳感器相連接,記錄下測試數據。

T-203風洞。研究院中用於空氣動力學研究的風洞有兩個,一個是小型亞音速T-203風洞,空氣流動速度可達90米/秒。這個風洞還是二戰期間中央流體力學研究所(TsAGI)疏散時帶過來的,於1944年開始啟用。到目前為止,這個工程傑作看起來還像新的一樣。

這個風洞正在研究一種水上飛機的氣動設計,工作人員在飛機模型表面粘貼了白線,在模型黑色表面能清楚地顯示出氣流流動的方式。飛機模型被架在一個XYZ軸都可調節的支架上。

隨著迎角的增加,飛機模型機翼表面出現了氣流分離現象,可以看到白線已經開始亂擺了。

第二個風洞就是T-205M超音速風洞了,可以產生高達1.7馬赫的超音速氣流。現在風洞正在檢修升級,之後流速將達到2馬赫!要測試的模型就放在球形艙中的工作管道中,管道橫截面0.6×0.6米,長2.4米。模型必須使用金屬製造,因為超音速氣流速壓很大(每平方米3噸)。

「紅色飛機需要比黑色飛機更快才行」

正在進行臺架疲勞測試的蘇霍伊SSJ-100支線客機。研究飛機的結構強度是SibNIA的拿手好戲,他們在處理靜態、疲勞、熱和動態強度問題方面具有豐富經驗。

客艙加壓系統。為了保持乘客的乘坐舒適性,客艙都是加壓的,可以把在高空飛行的客機想像成一個氣球,如果機身爆裂,後果不堪設想。

測試機體內部沒有絲毫裝飾。

機翼負載系統。由計算機控制的液壓缸向機翼施加精確壓力,以模擬出飛機在真實環境中受到的應力。

應力變化測量系統。傳感器把結構形變轉化成電信號,這個裝置把信號集中傳給計算機。

測試臺架液壓系統的蓄壓器。

總師在遠程監控SSJ-100的疲勞測試。

SibNIA擁有全俄羅斯最大的全尺寸飛機靜力測試設施,可以同時對多架戰鬥機進行測試。設施的尺寸為120 × 86 × 25米,可測試最大尺寸為80 × 80 × 20米,最大重量500噸的機體。

測試設施頂部的加強梁。

「帶好安全帽!」

正在進行測試的蘇-27UB,該機首飛於1985年。

在蘇-27UB旁邊的是SM-92T單發輕型通用飛機,右側是一架蘇-27SM單座戰鬥機,該設施可以同時對幾架機身進行靜力測試。

爬上蘇-27UB的機背看一看。可以看到耐熱鈦合金製造的發動機艙,尾梁上的小坑用於安裝幹擾彈發射器。

機背和機翼上表面安裝了雜亂的應力施加機械。

通過不同長度金屬橫梁來均衡向粘貼在機身表面的帆布帶施加應力,粘貼需要用到一種叫88號的特別膠水。圖中的電線束連接著眾多傳感器。

細看各級金屬梁,安裝孔位可以調節。

從加強梁上看被五花大綁的蘇-27UB和蘇-27SM。

蘇-27SM是蘇-27的現代化升級版,升級內容有:玻璃座艙、增加翼下重型掛點、發動機增推、結構補強。

蘇-27SM的發動機艙和尾梁。這個裝置能模擬AL-31F-M1產生的推力,上面安裝有測力計。

這架蘇-27SM拆除了平尾和垂尾。

測試臺全貌。

正在測試的蘇-33艦載戰鬥機,這種飛機首飛於1987年。

蘇-33前機身,技術人員正在清潔飛機表面。

襟翼上已經貼滿了帆布帶。

蘇-33測試臺全貌。

蘇-34戰鬥轟炸機「鴨嘴獸」。

近距離看一下帆布帶,原來還會塞入木棍或金屬棍以防止帆布被撕裂。

蘇-34的進氣道,右上角被輪艙擠佔了一部分。

蘇-30MKM第一架原型機藍色04號,其前身是蘇-30MKI原型機。

無關設備都已被拆光,看樣子是準備進行靜力測試。

整架飛機被千斤頂加了起來,機輪也被拆光。

進行測試的飛機已經滿滿當當,SibNIA測試任務繁重。

蘇-80GP運輸機,其原型機在2001年就首飛了。

這裡堆放著測試所需的各種支架和液壓缸。

正在測試的圖-204。

蘇聯時代的遺物:「暴風雪」太空梭的垂尾和綠色的運輸貨櫃。

測試圖-204SM的主起落架。

SibNIA的僱員愛佩戴這個精緻的小徽章。

來源:空軍之翼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為本公眾號原創或網絡轉載,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跟我們聯繫!轉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長按上圖↑↑↑即可識別圖中二維碼↑↑↑掃一掃關注

相關焦點

  • 揭開「象鼻人」的神秘面紗……
    戰鬥中他們要進入各種毒場與各類化學毒劑等展開「殊死搏鬥」因為在任務中身著特殊裝備他們被許多人稱為「象鼻人」近日,武警天津總隊某支隊防化中隊組織了一場以實戰為背景的防化救援訓練編輯也藉此機會帶你揭開防化兵的「神秘面紗」先遣偵查組首先進入事故現場進行先遣偵查確定毒源和毒劑種類以及毒劑散播方向訓練不到5分鐘
  • 軍中這個神秘機構揭開面紗
    談及軍隊的紀委,向來很神秘。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軍隊的反腐動作都是內部進行的,很少對外披露,以至於很多小夥伴們都不知道軍紀委的存在,更搞不清楚誰是軍紀委的當家人。這一情況,在軍改啟動後,完全改變了。目前,解放軍五大軍種中只有戰略支援部隊的紀委書記未揭開面紗。與此同時,一批巡視幹部也陸續進入公眾視野。3月11日的《解放軍報》的報導顯示,曾任原總政治部秘書長的李鳳山少將已出任中央軍委巡視組正軍職巡視專員。相比於地方巡視組來說,軍委巡視組的信息鮮有公開,參與工作的領導名單更是從未發布過。此次披露李鳳山的新身份,十八大以來尚屬首例。
  • 日本長崎軍艦島數字博物館—揭開無人遺蹟的神秘面紗!
    (圖文由vr設計雲課堂提供)作者:老虎小鉗子文章已獲授權世界遺產數位技術重建|日本長崎軍艦島數字博物館—
  • 羅援:揭開武官的神秘面紗——我的武官生涯(一)
    【羅援:揭開武官的神秘面紗——我的武官生涯(一)】中企思智庫:作為第九屆《今日經濟》大會的演講嘉賓,羅援將軍將於11月4日下午在保定白石山為全體與會代表們帶來精彩的主旨演講。從即日起,我們將連載羅援將軍的力作《鷹膽鴿魂》中的《我的武官生涯》一文,與您一起走進中國武官的神秘世界。1991~1993年,大概有一年八個月的時間,我擔任了中國駐丹麥國防副武官。雖然時間不長,但這段經歷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 老鄭州關於防空洞的回憶 揭開防空洞的神秘面紗
    本期歷史故事匯,我們就來揭開鄭州地下防空洞的神秘面紗,聽老鄭州講一講當年修建防空洞的那些事兒。為加強戰備全民參與修建防空洞1968年國慶節前夕,時任鄭州國棉三廠武裝部幹事的孫軍來到嵩山飯店參加市裡組織的會議。
  • 揭開廣州航空產業基地神秘面紗
    2000年前後,首都機場北側區域便由物流公司、航空維修、零部件企業自發組織形成產業聚集區。2002年,考慮產業升級以及為2008年北京奧運做準備,官方正式批准成立「空港物流園」,其佔地155萬m²,引進TNT、日本郵船、日本住友等7家世界500強企業進駐2008年,考慮吸納航空研究、測繪等高精尖產業落戶,官方開始規劃位於機場東側區域作為「北京航空產業園」並開始土地收儲工作,航空產業園的概念「應運而生」。
  • 兵工廠隱身陵川山村六十載,近日揭開神秘面紗
    一個對外名稱為「新華公司」的解放軍兵工廠「隱姓埋名」六十多年後,記者在陵川縣一個偏僻山村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 馬斯克的無人船揭開「神秘」面紗!「獵鷹9號」助推火箭穩穩降落在船上!
    由此,SpaceX的無人船也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SpaceX使用海上平臺回收「獵鷹9號」助推火箭當地時間5月30日下午3時22分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發射升空,將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龍飛船」太空艙(Crew Dragon)送入軌道。
  • 海南文昌迎火箭"首發",中國"卡納維拉爾角"正揭開神秘面紗
    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發射日期臨近,中國首個濱海航天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所在地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鎮將迎來「首發」,中國的「卡納維拉爾角」正揭開神秘面紗
  • 臺軍秘密發展彈道武器計劃曝光 「雲峰飛彈」成最神秘裝備
    在臺灣的軍事論壇裡,總少不了「雄風飛彈天下第一」的聲音,但自從雄風飛彈在軍事演習中誤擊漁船後似乎就失寵了,而至今仍未揭開神秘面紗的「雲峰飛彈」則變成為新寵
  • 面具下的薩滿,揭開中國最古老宗教的神秘面紗
    ◎ 本篇圖文系樂途旅遊網原創作品作者 | 金屬魔力在我對於中國古老宗教的認知裡,薩滿教(SAMAM)絕對是最為「冷門」的一位,這種生根於中國北方大山林中的原始宗教,從誕生之日起就籠罩著神秘的面紗,它對於宇宙萬物有靈的崇拜,成為這種宗教最特色的「標籤」,在長期的演變中逐漸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自成體系的儀式過程和主持祭祀的「薩滿」祭司,在彩色面具覆蓋下的薩滿祭司,說著凡人無法聽懂的「神語」,舞動著肢體,作為遊走在萬物之神和凡人間的使者,薩滿祭司本身就是這種古老宗教最神秘的焦點。
  • 神秘的美國空軍"第六代"戰鬥機,終於揭開了面紗
    一直以來,大家都非常好奇被美國宣傳的神神秘秘的"6代機",也許是為了慶祝美國空軍成立73周年,這個秘密終於被揭開了一角,在相關的宣傳海報上,有一架從未被人見過的新式戰機圖樣
  • 「中國神船」揭開面紗,領導班子亮相
    「南北船」合併重組,正式揭開面紗!今天上午,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並舉行揭牌儀式。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除了研製海軍全部主戰裝備,它還會發展大型郵輪等領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目前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為雷凡培,總經理為楊金成,兩人均為1963年生人。
  • KelTec P50手槍揭開神秘面紗 採用P90彈匣供彈 特殊口徑熱度十足
    KelTec公司的P50手槍終於揭開神秘面紗,這款手槍將於2021年第一季度開始發售,建議零售價為995美元,約合人民幣6423元。
  • 揭開B-21的神秘面紗
    在這幾場戰爭中,即使沒有地面部隊直接參與,美國空軍使用巡航飛彈和航空炸彈,就可以對敵人的防空系統、指揮控制站、重武器、通信設施等實施精確打擊,而無須實施二戰時期的地毯式轟炸。所攻擊的目標都經過事先偵察、精確挑選和確認定位,儘可能使平民所受到的損害降至最低。
  • 八天川藏:揭開神秘的面紗,不死鳥帶你了解真實的川藏神獸(下)
    八天川藏:揭開神秘的面紗,不死鳥帶你了解真實的川藏神獸(上)關注賽事動態、了解選手信息,歡迎您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賽事的官方公眾號。您的每一次點讚、評論、轉發都是我們做得更好、砥礪前行的動力,因為,有一種精神叫做川藏線!
  • 央視披露部分細節,今年或能揭開廬山真面目
    2015年3月開始在船塢內建造,2016年8月完成飛行甲板安裝,9月吊裝艦島及雷達基座,11月吊裝航母主桅杆,標誌著首艘國產航母的主體建造基本完成,正式拉開了它的神秘面紗。從開工建造到能夠看清這艘航母的主體結構,前後歷時3年時間。2017年4月26日,這艘航母在大連造船廠下水,2019年12月17日下午,首艘國產航母在三亞某軍港交付部隊使用,命名為「山東艦」,舷號17。
  • 揭開德國科技轉化的神秘面紗 | 弗勞恩霍夫模式探索(上)
    德國就是將產學研緊密結合,成為連結工業生產,人才培養和研究開發的一座金橋,最成功的機制莫過於弗勞恩霍夫研究院(德文名字叫協會,但這些協會的業務本質是研究院)的組織和運營模式。在與新中國誕生的同一年,德國三個州政府,及科學和工商界的代表聚集在巴伐利亞經濟事務部,舉行了弗勞恩霍夫研究院誕生典禮。103名創始會員奠定了至今依然影響協會理念和態度的理想基石:用創新理念開拓未來。
  • 揭開德國科技轉化的神秘面紗 | 弗勞恩霍夫模式探索(下)
    本文為下篇)弗勞恩霍夫研究院對於德國各州的經濟增長,影響巨大。北威州的亞琛集合了5家研究機構:分子生物和應用生態研究院,雷射技術研究院,製造技術研究院,和2家應用信息技術研究分支機構形成的生產設備和工藝硬體技術中心。量身定製的光源和組件-弗朗霍夫雷射研究所ILT的科學家與德國和國際頂級研究人員一起,正在為新量子技術開發廣泛的解決方案組合。
  • 揭開B-21轟炸機的神秘面紗
    | 不依賴GPS導航 | 通信 | 5G | MIT技術評論 | 航空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