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航空研究院(SibNIA)是個什麼機構?
SibNIA是俄羅斯東部最大的航空科學研究中心,研究院的專家們從事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航空和空間技術試驗、提供各種科學和技術服務。SibNIA還展開輕型飛機的研製、現代化和維修業務。
研究院的核心工作是氣動和結構強度測試,還積極開展飛行測試。
SibNIA的創始者是謝爾蓋·A·恰普雷金。恰普雷金半身像左邊的林間小道通向他的墓地,他死於1942年10月8日,留下遺囑希望把自己埋在為之奮鬥的地方,人們尊重他的意願。1969年在他誕辰100周年之際,SibNIA以他的名字來命名,全稱西伯利亞恰普雷金航空研究院。現在恰普雷金墓、半身像及周邊地區已經成為一處具有歷史意義紀念聖地。
正在進行機體壽命測試的蘇-34,該機的發動機艙使用高強度和耐熱鈦合金製造,可以看到從內不要拖出了數百根電線,每根都與一個檢測結構強度的傳感器相連接,記錄下測試數據。
T-203風洞。研究院中用於空氣動力學研究的風洞有兩個,一個是小型亞音速T-203風洞,空氣流動速度可達90米/秒。這個風洞還是二戰期間中央流體力學研究所(TsAGI)疏散時帶過來的,於1944年開始啟用。到目前為止,這個工程傑作看起來還像新的一樣。
這個風洞正在研究一種水上飛機的氣動設計,工作人員在飛機模型表面粘貼了白線,在模型黑色表面能清楚地顯示出氣流流動的方式。飛機模型被架在一個XYZ軸都可調節的支架上。
隨著迎角的增加,飛機模型機翼表面出現了氣流分離現象,可以看到白線已經開始亂擺了。
第二個風洞就是T-205M超音速風洞了,可以產生高達1.7馬赫的超音速氣流。現在風洞正在檢修升級,之後流速將達到2馬赫!要測試的模型就放在球形艙中的工作管道中,管道橫截面0.6×0.6米,長2.4米。模型必須使用金屬製造,因為超音速氣流速壓很大(每平方米3噸)。
「紅色飛機需要比黑色飛機更快才行」
正在進行臺架疲勞測試的蘇霍伊SSJ-100支線客機。研究飛機的結構強度是SibNIA的拿手好戲,他們在處理靜態、疲勞、熱和動態強度問題方面具有豐富經驗。
客艙加壓系統。為了保持乘客的乘坐舒適性,客艙都是加壓的,可以把在高空飛行的客機想像成一個氣球,如果機身爆裂,後果不堪設想。
測試機體內部沒有絲毫裝飾。
機翼負載系統。由計算機控制的液壓缸向機翼施加精確壓力,以模擬出飛機在真實環境中受到的應力。
應力變化測量系統。傳感器把結構形變轉化成電信號,這個裝置把信號集中傳給計算機。
測試臺架液壓系統的蓄壓器。
總師在遠程監控SSJ-100的疲勞測試。
SibNIA擁有全俄羅斯最大的全尺寸飛機靜力測試設施,可以同時對多架戰鬥機進行測試。設施的尺寸為120 × 86 × 25米,可測試最大尺寸為80 × 80 × 20米,最大重量500噸的機體。
測試設施頂部的加強梁。
「帶好安全帽!」
正在進行測試的蘇-27UB,該機首飛於1985年。
在蘇-27UB旁邊的是SM-92T單發輕型通用飛機,右側是一架蘇-27SM單座戰鬥機,該設施可以同時對幾架機身進行靜力測試。
爬上蘇-27UB的機背看一看。可以看到耐熱鈦合金製造的發動機艙,尾梁上的小坑用於安裝幹擾彈發射器。
機背和機翼上表面安裝了雜亂的應力施加機械。
通過不同長度金屬橫梁來均衡向粘貼在機身表面的帆布帶施加應力,粘貼需要用到一種叫88號的特別膠水。圖中的電線束連接著眾多傳感器。
細看各級金屬梁,安裝孔位可以調節。
從加強梁上看被五花大綁的蘇-27UB和蘇-27SM。
蘇-27SM是蘇-27的現代化升級版,升級內容有:玻璃座艙、增加翼下重型掛點、發動機增推、結構補強。
蘇-27SM的發動機艙和尾梁。這個裝置能模擬AL-31F-M1產生的推力,上面安裝有測力計。
這架蘇-27SM拆除了平尾和垂尾。
測試臺全貌。
正在測試的蘇-33艦載戰鬥機,這種飛機首飛於1987年。
蘇-33前機身,技術人員正在清潔飛機表面。
襟翼上已經貼滿了帆布帶。
蘇-33測試臺全貌。
蘇-34戰鬥轟炸機「鴨嘴獸」。
近距離看一下帆布帶,原來還會塞入木棍或金屬棍以防止帆布被撕裂。
蘇-34的進氣道,右上角被輪艙擠佔了一部分。
蘇-30MKM第一架原型機藍色04號,其前身是蘇-30MKI原型機。
無關設備都已被拆光,看樣子是準備進行靜力測試。
整架飛機被千斤頂加了起來,機輪也被拆光。
進行測試的飛機已經滿滿當當,SibNIA測試任務繁重。
蘇-80GP運輸機,其原型機在2001年就首飛了。
這裡堆放著測試所需的各種支架和液壓缸。
正在測試的圖-204。
蘇聯時代的遺物:「暴風雪」太空梭的垂尾和綠色的運輸貨櫃。
測試圖-204SM的主起落架。
SibNIA的僱員愛佩戴這個精緻的小徽章。
來源:空軍之翼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為本公眾號原創或網絡轉載,轉載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跟我們聯繫!轉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長按上圖↑↑↑即可識別圖中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