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防工業因其從國外設計中「借用」的傾向而臭名昭著,特別是在航空航天業。幾乎整個中國的現代戰鬥機都是從外國借鑑或直接抄襲外國模特。據稱J-10以以色列獅式和美國通用動力公司F-16為基礎.
J-11是俄羅斯蘇-27的克隆。JF-17是蘇聯米格-21的現代化發展。J-20與F-22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最後,人們普遍認為J-31嚴重依賴F-35聯合攻擊戰鬥機的技術。撥款節省了中國在研發方面的時間和金錢,使其能夠以其競爭對手的一小部分成本實現的現代化。
然而,由於缺乏測試數據和工業生態學,撥款策略仍然受到瓶頸技術的制約。中國在生產高質量本土噴氣發動機方面一直存在困難,這清楚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期對某些俄羅斯噴氣發動機進行逆向工程的努力總是產生壽命極短的發動機,並且沒有俄羅斯同行的強大動力。即使在今天,噴氣發動機仍然是戰鬥機現代化的障礙,其早期的第5代原型顯著動力不足。這個問題進一步複雜化,俄羅斯對提供比用於為其Su-27供電的AL-31更強大的發動機持謹慎態度。但是,中國有幾種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最明顯的選擇就是建立一個更好的本土引擎。2016年,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強調了提高本土噴氣發動機設計性能和航空航天工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性。似乎至少取得了一些成功,因為最新的J-20原型機由升級的WS-10發動機提供動力,據稱這種發動機比AL-31更隱蔽,更強大。 然而,由於缺乏有關中國本土發動機項目的公共信息,因此難以確定其真實質量。WS-10的早期型號證明明顯不如AL-31。 雖然私人擁有的成都航空航天高溫合金技術公司(CASTC)最近在渦扇發動機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允許更熱,更高效的發動機,但其突破的成果尚未達到裝備要求。
一種更簡單的方法是購買具有先進發動機的外國戰鬥機,就像PLA從俄羅斯購買Su-35一樣 。Su-35的AL-41F1S,也稱為ALS-117S,是一種非常強大的推力矢量引擎,代表了AL-31的巨大飛躍。 雖然中國最初表示對ALS-117作為獨立產品感興趣,但俄羅斯拒絕單獨出口發動機,需要購買Su-35。 俄羅斯堅持認為,廣泛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可以保護ALS-117不受中國逆向工程的影響。 然而,考慮到中國在尊重智慧財產權方面的可疑記錄,他們試圖對ALS-117的部分進行逆向工程似乎是合理的,儘管這比聽起來更難。 俄羅斯消息人士聲稱,幾乎不可能在不破壞發動機的情況下達到發動機的「核心」。 此外,儘管可以輕鬆使用AL-31,中國之前對WS-10的困難表明,進入國外發動機設計並不能立即轉化為生產類似質量發動機的能力。 此外,不尊重俄羅斯智慧財產權保護,它已同意兌現可能會限制中國未來進入先進的俄羅斯系統。
最後,如果俄羅斯人認為在沒有完全破壞它的情況下實際上無法進入ALS-117的核心是正確的,那麼對它進行逆向工程的嘗試將會搶奪先進作戰飛機的PLAAF,如果沒有發動機,它將顯然毫無用處。 因此,儘管中國可能從ALS-117逆向工程中獲得短期優勢,但它有可能殺死奠定金蛋的鵝。 然而,對俄羅斯軍火工業未來的嚴峻預測可能會迫使其走向另一條道路,因為失去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將是一個打擊。 俄羅斯的槓桿也在縮小; 隨著中國技術和工業基礎的改善,俄羅斯進口的重要性不斷下降。 北京可能會對不同的力量差異充滿信心,稱莫斯科的虛張聲勢。然而,這樣做有可能破壞兩國投入大量外交資本的積極關係 。
最後,中國可以利用其蓬勃發展的民用噴氣機產業作為推動軍事應用的跳板。 這當然有其優點,對民用航空的關注為西方企業開闢了更多的合作機會,同時為中國航空技術開闢了新的出口市場。 例如,德國有興趣購買中國渦輪葉片,據說在許多方面都優於德國設計(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專業知識大部分來自中國吞併德國公司。)此外,它滿足國內需求,如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飛機市場。 但是,美國和歐洲公司在技術轉讓方面受到嚴格限制,削弱了它們提供有用信息的能力。 此外,政治壓力或智慧財產權盜竊可能會嚇跑西方航空航天公司。
來自軍武速遞